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86851983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 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附练习题(非表格式) 1.我们关怀天气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沟通的形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恶劣的天气经常会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 聚焦板块,全班沟通“今日天气怎么样?”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生活阅历的根底上,回忆经受过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他们或许对自己特殊感兴趣或者特殊厌恶的天气印象很深,他们或许对某几次特别的天气还记忆犹新。这局部活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在不同天气里的不同感受。第 41 页上的插

2、图提示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以了解天气的简单性和多样性。 探究板块,明确了我们观看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帮忙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气现象。 通过“台风”、“暴雨”两幅插图,引发学生沟通“我们知道哪些会带来灾难的天气呢?”使学生意识到天气总是不断变化,了解天气的变化很重要。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展了简洁的说明。 拓展板块,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展一段时间的观看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观看到的各种天气的特征,用简洁的文

3、字、简图来做记录。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进展也将表达在天气日历中。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熟悉,这些熟悉来自于平常的生活阅历、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晰天气的根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异,往往不能依据天气来推断每天应当穿什么样的衣服。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熟悉,期盼着他们能更加关怀天气、精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

4、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状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科学探究目标 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沟通、争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长期的观看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难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状况。 【教

5、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参考资料: 小组:天气现象分类单,试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提醒课题(预设5分钟) 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许多地方旅游吧!信任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怀一件一样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预设:天气) 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怀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 提问:平常学习生活中需要关怀天气吗?为什么? 3.提问:所以,关怀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特别重要。) 4.提醒课题:我们关怀天气(板书)。 二、探究:感受天气的多样性(预设10分钟) 材料预备:

6、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月黑龙江和12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 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 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答复,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答复,师板书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提问:观看照片,你发觉了什么?(生自由答复) 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许多,比方冷,热,大风,暖和(板书出示)。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 4.明的确验要求

7、,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争论合作完成分类。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15分钟) 材料预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各一张,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的照片各一张,一个大气层微视频 1.请一个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现沟通:你们怎么分类天气现象?为什么? 2.提问:针对展现小组的汇报状况,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自由发言) 3.针对雨和雪的研讨,提问:雨和雪有关联吗?(预设:雨是水,雪溶化了也是水。) 小结: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4.针对晴天和暖和的研讨,提问:晴天肯定是暖和的吗?(生自由答复。) 出示照片:阴天夏天的人们,晴天冬天的人们。 提问:观看这

8、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觉?(预设:特别酷热的天气也有可能是阴天,特别严寒的天气也有可能是晴天) 提问:依据这个发觉,你们还会把晴天和暖和,阴天和严寒分类在一起吗?那应当怎样正确分类呢?(预设:我们应当将晴天、阴和多云分在一起,将暖和和严寒分在一起。) 5.同时出示照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并排比照三种天空。 提问:晴天、阴和多云主要是和什么有关系?我们来看一下天空,你有什么发觉。(学生自由答复) 小结: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6.研讨后板书出示正确的分类方式。统一将表示冷暖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阴晴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雨雪天气的合为一类,将

9、表示风天气的分成一类。 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状况。 7.提问:说到“大气”一词,有关大气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答复) 播放大气层的微视频。 提问: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学生自由答复) 小结并板书:我们的地球四周有许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我们平常能观看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 8.提问: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殊糟糕的呢?为什么?(学生自由答复) 出示照片: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争论这些天气带来的灾难。 四、拓展:记录“天气日历”(预设10分钟) 材料预备:竺可桢视频,大雨天、晴天和雪

10、天照片各一张,每人一份试验记录表和天气日历 1.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亲密。有一类特地讨论天气的科学家叫做气象学家。 播放介绍竺可桢的视频。 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答复) 2.提问: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看记录天气吗?怎样用最简洁的方式来描述天气呢? 出示图片:大雨天。板书示范大雨的天气符号和文字。 4.出示图片:晴天、雪天。 提问:怎么用示范的简图和文字记录这两种天气现象呢?在试验记录表中尝试自己画一画。 5.学生依据要求完成记录,上台汇报。 提问:我们在记录天气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看黑板,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记录一天的天气?(预设:冷暖、

11、阴晴雨雪以及风等状况。) 6.分发“天气日历”,明确记录要求。 【板书设计】 1.我们关怀天气 冷暖:冷 热 暖和 天气 阴晴:阴 多云 晴 大雨 雨雪:小雨 中雨 大雨 雷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雨夹雪 风:微风 大风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要求学生观看、记录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由于版本关系,活动手册中只供应了为期一周的记录样表。教师们可以自行制作一个更长时间的记录表,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展观看,4人为一个小组,每人记录一周,单元完毕时,做成小组完整日历。记录形式相对敏捷,可以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也可以用符号来记录,记录的内容最好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四个方面进展,条件允许的

12、学校,还可以增加pm2.5指数、舒适度指数等方面的内容。 【作业设计】 1.(单项选择) “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状况”我们称之为( )。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2. (单项选择)以下哪种天气符号可以代表“多云”天气( )。 A. B. C. 3.(推断)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 2.熟悉气温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其次课时。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熟悉; 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详细的

13、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气温计的讨论与熟悉。 聚焦局部,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热量与气温的关系,然后聚焦问题: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探究局部,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熟悉气温计。通过对气温计的观看,知道气温计一般与水温计一样,它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局部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需要留意的是:水单元有过温度计的使用,但并没有强调把握使用方法。而在这一单元,则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气温计。 其次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拟难的,特殊是零下的读数。利用气温计模型,这解决了实测过程中液柱升降变化难掌握的问题,也可以

14、在短时间内屡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数。 第三个活动是观看其他温度计。通过观看活动让学生熟悉到,除气温计外,还有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许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局部内容只是简洁的了解,不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研讨局部有2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点在于学生遇到的读数困难和不标准做法提出解决方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法和记录方法。针对其次个问题,让学生熟悉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精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状况更加精准,沟通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觉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拓展局部主要争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15、,主要观看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构造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熟悉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他们没有进展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根本特征进展观看、记录和分析活动。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四周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学生在水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的温度。本课将在此根底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把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把握气温计的

16、正确读数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展屡次练习,把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难点:把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每四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提醒课题(预设3分钟) 1.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 提问:太阳对我们地球而言,有什么作用?(预设:太阳可以放出热量。) 2.沟通: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什么呢?(预设

17、:气温。) 3.沟通: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一样的吗?提问: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预设:气温计。)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5.在水单元我们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那么气温计的根本构造有哪些?如何读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一下气温计。提醒课题:熟悉气温计(板书)。 二、探究:气温计的构造熟悉和读数(预设20分钟) (一)熟悉气温计的构造 材料预备:每两人一支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的确验要求,请学生观看气温计,并提问: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气温计有哪些构造? 2.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的第一个

18、活动,小组争论并进展记录。邀请一小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构造。请其他小组补充缺乏之处。学生可以边争论边完成活动1。 3.小结: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局部组成。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依据争论结果改良活动手册第9页活动1的记录。 (特殊强调:观看气温计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气温计是一个特别简单破损的玻璃仪器,肯定要当心拿放,尤其要避开气温计遇到坚硬的物体或掉落到地上,假如气温计破裂,务必要告知教师来处理) (二)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 材料预备:每两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思索:我们已经熟悉了气温计

19、的构造,今日的气温是多少呢?要怎么读呢? 2.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读今日的气温。说说读数的方法。 3.沟通:气温计上最低气温是多少?最高气温是多少?每一大格被分成几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4.气温计在读数时有什么方法呢?PPT出示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零刻度,读数起; 向上数,摄氏几; 向下数,零下几。 5.PPT出示三幅气温计的示数图(零上温度一幅、零摄氏度一幅、零下温度一幅),让学生分别表示读作、写作,并在本子上写一写,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 6.分发气温计模型,要求组内的一位同学用模型表示出50C、420C、00C 、-50C、-420C。另一位同学帮助检查是否表示正确,而后再

20、交换任务,用气温计模型表示出更多的温度。 7.出示活动手册,完成第9页活动记录2。 三、研讨:沟通与发觉问题(预设5分钟) 1.学生反应沟通: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留意什么? 2.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忙? 四、拓展:观看其他温度计,比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预设12分钟) 1.提问:水温计、气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温度计还有哪些类型呢?PPT出示: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许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2.PPT出示三幅图: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提问:观看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组争论,请2-3位同学说说

21、他们的发觉。 4.小结: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构造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 5.作业:教师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悬挂了一个气温计,明天请每组组长记录一下五个时间点的温度,填在记录单上。 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表 日期:_ 地点:_ 小组:_ 测量时间 气温() 早晨(8:00) 其次节课后(10:00) 中午(12:00) 第六节课后(14:00) 黄昏(16:00) 【板书设计】 2.熟悉气温计 构造: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0C)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气温计的构造在学生小组争论过程中,边争论边填写,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22、惯,教师小结后进展必要的修改。 2.气温计读数的填写需要在教师对气温计读数技巧进展讲解,学生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活动之后进展,作为书面诊断。 【作业设计】 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在图中标出气温计对应的构造。 3.分别写出以下四个气温计的读数。 ( ) ( ) ( ) ( ) 3.测量气温 【教材简析】 本课是天气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节课就要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由此发觉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聚焦局部,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 探究局部,回忆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气温计到校园各个地点测量气温。 研讨局部,探讨

23、为什么要严格根据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 展现各组同学前一节课后的观看气温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通过课堂同一时间、各个地点气温状况的测量状况,分析消失这种现象的缘由。 拓展局部,通过调查资料,了解气象站工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学情分析】 气温是描述天气状况的要素。气温的测定是在熟悉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读数后进展的,学生用气温计测量获得的数据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将其统计成图表,就可以分析发觉某个区域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规律。 每天的气温都在发生变化。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 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

24、断变化。要讨论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常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拟,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肯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讨论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

25、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规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预备】 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提醒课题(预设5分钟) 1.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提醒课题 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 3.聚焦问题 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如何来测量呢? 二、探究: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预设25分钟) (一

26、)去室外测量气温 材料预备: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 2.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展沟通。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展教室气温的读数。 3.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展点评。 4.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日的气温吗?我们应当如何测量今日的气温呢? 5.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 放在阳光照耀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枯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6.总结并提问: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方法了吗?那我们立刻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留意什么? 7.待学生沟通

27、答复后,教师再出示温馨提示: 在教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尽量轻声,不打搅其他班级上课; 小组合作,人人都参加测量、读数; 根据测量方法标准测量,准时记录; 完成后快速宁静地回到教室。 8.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展测量。 (特殊强调:测量地点在阴凉通风处,气温计离地面高度1.1米,建议教师在课前事先选好地点,标上组号,并预备好挂钩,便利学生测量) 9.回到教室后,请同学们汇报各组的数据及发觉。 10.总结并过渡: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 (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材料预备:活动记录册、上节课的测量数

28、据 1.提问:怎么来讨论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状况呢?(生自由答复) 小结:明天利用每两节课的课间,带上活动记录册到指定地点去进展测量记录,发觉规律。 2.出示:一天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 说明:这是某一小组完成的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变化表,你们有什么发觉? 3.提问:为了我们更简单发觉规律,能否引入数学课中的柱状统计图,你们会画吗? 4.PPT演示: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并教授学生口诀: 找气温,点上点; 对应条,划横线; 涂颜色,即完成。 5.实践:请同学们依据该组同学的数据,在活动记录册中绘制统计图,并根究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觉。 三、研讨:试验发觉(预设8分钟) 1.提问: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29、一样吗? 学生反应沟通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的发觉。 小结:早晚低,午后高。 2.提问: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3.提问:为什么要严格根据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4.学生小组争论,沟通汇报,教师总结。 四、拓展: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预设2分钟) 材料预备:小资料 1.总结:经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气温的测量方法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2.沟通:你们想知道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吗? 3.教师PPT展现。 4.作业:今日的课就完毕了,明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一天中气温的测量,并进展记录,看看气温变化状况是否和今日发觉的规律一样。 【板书设计】 3.测量气温 早晚低,午后高

30、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一、 课堂上需要教师自主设计一份活动记录单,并使用。 测量气温记录单 日期_ 小组_ 1.当天气温记录 测量地点 测量时间 气温() 2.测量并记录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日期:_ 地点:_ 测量时间 气温() 早晨(8:00) 其次节课后(10:00) 中午(12:00) 第六节课后(14:00) 黄昏(16:00) 3.活动记录册上的表格及柱状图需要学生在课后其次天进展记录及绘制。 【作业设计】 1.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消失在( ) A.午夜12时 B.下午14时 C.日出前后 2.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 ) A.室内温度 B.手心温度 C.室外树

31、荫下通风处的温度 3.为了较精确地读取百叶箱内气温表的示数,应当( ) A.将气温计拿下,拿到室内读数 B.将气温计去下,站在百叶箱四周有阳光的地方读数 C.在百叶箱内直接读数 4.测量降水量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看并推断降雨状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推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肯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

32、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究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展比拟,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良之处。从而帮忙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推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局部,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展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意学生长时间观看力量的培育,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熟悉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看与连续性的记录根底之上。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状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

33、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状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肯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拟简洁,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力量和学习理解力量,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肯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精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深厚兴趣,培育仔细认真的观看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展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进展,降

34、水量的测量会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展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亮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提醒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预备: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耀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终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

35、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由于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3.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终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假如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5.提醒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探究: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25分钟) 材料预备:每组透亮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为什么?(预设:由于雨的大小不一样。)

36、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推断雨的大小呢?(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晰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认真阅读这些过程图。(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需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选一个直筒透亮杯; 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沿着直线用透亮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

37、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匀称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建议: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4.提问: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展比拟,为什么不一样?(预设: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24小时的降水量。) 三、研讨:改良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预设10分钟) 材料预备:课件 1.改良制作。 提问:制作雨量器要留意什么?(预设:直筒透亮,杯子底部不要太厚,刻度条要贴直,“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2.改良模拟降水。 提问: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要留意什么?(预设:降水时喷壶嘴要远

38、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匀称,读数单位毫米不能遗忘,不要把毫米记成毫升。) 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提问: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预设:先让这些冰雹全部溶化成水,再来读数。) 四、拓展: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预设10分钟) 材料预备:学生自制雨量器 1.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并对比“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假如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水数据。 2.留意事项: 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开被风吹倒; 每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假如当地 10 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

39、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状况。 【板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降水形式: 制作: 模拟降水: 雨 直筒透亮 放平 雪 毫米 平视 冰雹 “0”刻度对齐 毫米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10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要求教师在下一次上课前做指导) 【作业设计】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 A.直筒透亮 B.上宽下窄 C.不规章透亮 3.刻度条“0”刻度必需与( )对齐。 A.杯子外底部 B.杯子

40、内底部 C.杯子顶部 5.观测风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柔降水量的观测。本节课主要讨论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究板块,简洁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看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量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拟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拟,从而体会简洁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洁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

4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晰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蒲福风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看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看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看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看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奇怪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42、,并记录观看结果。 难点: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展观测。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提醒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预备:一组风的照片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看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预设:是风引起的。)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看各种事物) 3.提问:你能描述今日的风吗?(生自由答复) 4.许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

43、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提问: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生自由答复) 5.提醒课题:观测风(板书) 二、探究: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材料预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洁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着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带着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 房的操场中心,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展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若消失方向不稳定的状况,就把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