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共1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684772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共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共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1)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上,学习函数与方程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中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分析,得到零点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探索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定,这些活动就是想让学生在了解初等函数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描绘函数的图象,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探究,对函数有进一步的认识,解决方程根的存在性问题,为下一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准备从教材编写的顺序来看,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章的开始,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作为

2、一条主线贯穿了全章的始终,而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在建立和运用函数模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中均蕴涵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和运用函数模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章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通过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函数是描述宏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会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体验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局部问题的思想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体会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二、目标和

3、目标解析1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描绘,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渗透由具体到抽象思想,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实数根之间的关系, 2零点知识是陈述性知识,关键不在于学生提出这个概念。而是理解提出零点概念的作用,沟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体会用函数系统的角度去思考方程的思想,使学生理解动与静的辨证关系掌握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断4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零点概念的认识零点的概念是在分析了众多图象的基础上,由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得到的一个形象的概念,学生可能会设法画出图象找到所有任意函数

4、的可能存在的所有零点,但是并不是所有函数的图象都能具体的描绘出,所以在概念的接受上有一点的障碍2.零点存在性的判断正因为f(a)f(b)0且图象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是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零点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容易引起思维的混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3.零点(或零点个数)的确定学生会作二次函数的图象,但是要作出一般的函数图象(或图象的交点)就比较困难,而在这一节课最重要的恰恰就是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的零点问题这样就在零点(或零点个数)的确定上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认识零点的概念,在合情推理中让学生体会到判定定理的充分非必要性,能利用适当的方法判断

5、零点的存在或确定零点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可借助计算机工具和构建现实生活中的模型,从激励学生探究入手,讲练结合,直观演示能使教学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体会函数知识的核心作用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题问题引入:求方程3x26 x1=0的实数根。变式:解方程3x56x1=0的实数根. (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解都可以通过系数的四则运算,乘方与开方等运算来表示,但高于四次的方程不能用公式求解。大家课后去阅读本节后的“阅读与思考”,还

6、有如lnx+2x-6=0的实数根很难下手,我们寻求新的角度函数来解决这个方程的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问题进一步的探究。通过简单的引导,让学生课后自己阅读相关内容,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和更广泛的兴趣。开门见山的提出函数思想解决方程根的问题,点明本节课的目标。(二)新知探究1、零点的概念问题1 求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并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 方程x22x30的实数根为-1、3。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所示。问题2 观察形式上函数yx22x3与相应方程x22x30的联系。函数y0时的表达式就是方程x22x30。问题3 由于形式上的联系,则方程x

7、22x30的实数根在函数yx22x3的图象中如何体现?y0即为x轴,所以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就是yx22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二次函数图象和二次方程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从而得到方程实数根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零点是连接函数与方程的结点。初步提出零点的概念:-1、3既是方程x22x30的根,又是函数yx22x3在y0时x的值,也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3在方程中称为实数根,在函数中称为零点。问题4 函数yx22x1和函数yx22x3零点分别是什么?函数yx22x1的零点是-1。函数yx22x3不存在零点。设计意图:应用定义,加深对概

8、念的理解。提出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zero point)2、函数零点的判定:研究方程的实数根也就是研究相应函数的零点,也就是研究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 ()问题5 如果把函数比作一部电影,那么函数的零点就像是电影的一个瞬间,一个镜头。有时我们会忽略一些镜头,但是我们仍然能推测出被忽略的片断。现在我有两组镜头(如图),哪一组能说明他的行程一定曾渡过河?()第组能说明他的行程中一定曾渡过河,而第组中他的行程就不一定曾渡过河。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动与静的关系,系统与局部的关系。问题6 将河流抽象成x轴,将前后的两个位置视为A、B两点。请问当A

9、、B与x轴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B间的一段连续不断的函数图象与x轴一定会有交点?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设计意图: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合情推理,将原来学生只认为静态的函数图象,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过程。问题7 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用数学符号(式子)来表示?A、B两点在x轴的两侧。可以用f(a)f(b)0来表示。设计意图:由原来的图象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验语言转化的过程。问题8 满足条件的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一定在(a,b)内吗?即函数的零点一定在(a,b)内吗?一定在区间(a,b)上。若交点不在(a,b)上,则它不是函数图象。设计意

10、图:让学生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成数学模型时,需要一定修正。加强学生对函数动态的感受,对函数的定义有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上述探究,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零点存在性定理:一般地,我们有: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三)新知应用与深化例题1 观察下表,分析函数在定义域内是否存在零点?21012-109-10-18107分析:函数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又因为,所以在区间(0,1)上必存在零点。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作图(如图)帮助了解零点大致的情况

11、。设计意图:初步应用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来判断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判断函数零点的方法,通过作出x,的对应值表,来寻找函数值异号的区间,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作函数的图象分析零点问题。而且对函数有一个零点形成直观认识例题2 求函数的零点个数分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x,的对应值表和图象。123456789-4.0-1.31.13.45.67.89.912.114.2由表可知,f (2)0,则,这说明函数在区间(2,3)内有零点。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进而说明零点是只有唯一一个设计意图:学生应用例题1方法来解决例题2的零点存在性问题,并结合函数的单调性,从图象的直观上去判断零点的个数问题。练习

12、:判断下列函数是否存在零点,指出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 f(x)=2xln(x-2)-3;f(x)= 2x2x6(四)总结归纳设计通过引导让学生回顾零点概念、意义与求法,以及零点存在性判断,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数学思想方面进行总结(五)目标检测设计必作题:1教材P92习题31(A组)第2题;2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 (2);(3) (4)3求下列函数的零点,图象顶点的坐标,画出各自的简图,并指出函数值在哪些区间上大于零,哪些区间上小于零:(1) (2)4已知(1)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零点;(2)如果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在原点右侧,求的值选做题:设函数(1)利用计算机探求和时函数的零点个数;(2)当时,函数的零点是怎样分布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