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684530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爱莲说教案范文7篇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课型:语言自读涵咏课 2.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由于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妙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爽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由于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特别爱花,并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方大家熟识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

2、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二: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宠爱的花,并说出宠爱的缘由。 生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三: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观赏一幅画(翻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纯洁,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寻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生答:(略)(充

3、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现场调阅网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师:同学们平常看的书许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沉醉,令人难忘。今日,咱们就一起来观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注:三种“导语设计”依据课堂需要任选一种。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留意订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尝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

4、简单多了。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得意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的清高。 师: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借莲花来写人。在社会大环境中,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较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名贵品质。 师: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

5、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翻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行?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要写出有重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受,还要表达自身价值的鲜亮的独特的共性。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缘由阐述清

6、晰了。下面同学们回忆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忙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比照、衬托(正衬、反衬) (2)为什么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其次、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躲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特别鲜亮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其次段前半局部均按“菊牡丹莲”的挨次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挨次呢? 提示前半局部按“菊牡丹莲”的挨次,是为了突出对莲的宠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挨次写

7、,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但凡超凡脱俗的事物,观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观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终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慨句表述,特殊是最终写牡丹时用了感慨号,更表达了简单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用莲花来寄予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爱”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留意两点:第一,要留意内在联系;其次,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在改革开放的今日,社会上消失了一些不正之风(比方说“央视”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8、(学生争论,教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存,积淀语感 1.延长积存,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完毕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假如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日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盼望同学们在观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发。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花之君子 体态香气洁身自好 香远益清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爱莲说

9、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觉,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 由于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颜色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漂亮、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

10、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殊宠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谈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录音范读课文?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留意结合课文解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来观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留意课文的解释。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n多 “亵”xi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洗涤 “鲜”xin少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爱莲” 1、

11、分析重点段落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得意,为什么偏偏宠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指学生名答复)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争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势;“可远观而不行亵

12、玩”是从欣赏者的角度说的。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终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莫非他仅仅是宠爱莲花的形状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做莲花拼图,总结出与莲花特征相对应的君子品德 请学生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提问: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行亵玩自尊自爱,令人鄙视) 4、再读课文第一局部,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5

13、、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对莲花的宠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其次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问: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讲解: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相比拟,有相像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来看,更观赏莲花我们在确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提问: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屏幕显示色块比照) 明确:由于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

14、态度是否认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衬托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屏幕显示“相关学问”: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结合两句诗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五、分析结尾: 一“叹”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六、学习相关的莲花诗句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固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

15、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反应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宠爱哪种花,并用来概括缘由。 例:我宠爱梅花,由于它是花中的志士,顽强不屈。 爱莲说教学反思 海口一中李莎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消失了严峻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七年级的文言文根底把握得特别坚固,需要进展拓宽、拓深的练习。而根底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根底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力量。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许多文言学问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把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

16、风。 那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头,我从“鲜花店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们宠爱什么花代表他们怎样的心态?”,很任凭地和同学们绽开了漫谈:莲有哪几局部?各有什么特点?你喜爱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细心设计。我必需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觉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接着是其次步骤:学习课文。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觉不熟悉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濯”“涤”,“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一个句子难读:“濯清涟而不妖”。教师放录音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比解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

17、。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教师点拨一下即可。朗读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喜爱莲花?莲花毕竟有那几点值得他宠爱,课文中有没有说明? 再接下来精读课文,学习周敦颐提倡的“君子精神”。(以拼图形式)这里就是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这是让学生发觉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头,学生由于习惯了教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找出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品行。五分钟的时间争论,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君子品行,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但是这个环节明显对初一学生来说太难了。比方以前作犯难点分析的,是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挖苦污浊世风的观点。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没能分析到点上,真该要他们

18、好好读读这篇。 由于是初次上这样的课,特别圆满,我没敢让学生再连续争辩下去。最终一个步骤:迁移力量。让学生以自己所喜爱的植物为题,作一篇托物言志的练习。由于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发觉为主,所以,学生作起这样的练习来,并不难。 这堂课,学生学得不够轻松自如,这堂课也使我熟悉到,只有教师为学生效劳,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觉?有了这样的尝试,假如以后再上这样的课文,我会适当转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一些,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

19、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爱莲说教案 篇3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解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谈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留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解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争论并归纳:宠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0、争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争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7提问:详细地说说写莲的哪些美妙形象。争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名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其次段把“菊”“牡丹”

21、“莲”比方象征哪三种人?争论并归纳:把菊花比方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方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方象征成君子。 9提问: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争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明丽,比作富贵之人,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挖苦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较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较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和追慕,表

22、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肮脏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方、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妙形象。将记叙、抒情、谈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叉运用,读起来控骼动听,顿挫有致。 爱莲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把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四字真言: 读读背课文; 解解读生涩字词;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学学习莲,培育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

23、骤】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赏花!(展现图片) 从古至今,莲的形象常常消失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很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给予莲以各种美妙的品质。不只刚刚所展现的诗句,我们今日还将学习到一篇名文爱莲说。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有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终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谈论的文体,偏重于谈论。所以后来人们常

24、把说理辨析的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读先听后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找疑难字词)。 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解读生涩字词。 蕃(fn) 淤() 濯(zhu) 亵(xi) 鲜(xin) 四、深入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得意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答复。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 引导

25、: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纳直白的方式,而经常以物为喻,写得比拟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笔下的莲美是美,但毕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明确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敬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 其次段分析(探究争论为主): 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的情感态度打算对物的爱憎,由初一学过的紫藤萝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说紫藤“下

26、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并比作“谀佞徒”“妖妇人”)。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参加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 隐逸者 躲避现实 正衬 牡丹 富贵者 庸俗逐利 反衬 借莲花的得意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所以文中分别给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毕竟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

27、概括(躲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许多相像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学习莲) 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争论:“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终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课学习第四字真言学,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四、文言词学习 1、翻到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2、另外,“之”字在课文中消失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肯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五、回忆小结 1、托物言志 2、衬托手

28、法 3、辨识“之”字的用法 六、布置作业 1、翻开课本184页,“莲文化的魅力”,大家尽量去搜集有关莲的学问或小故事,这周综合性练习我们一起争论。 2、课后小作文“爱-说”。 七、板书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 体态香气 君子 托物言志 神采气度 不慕名利 爱莲说 洁身自好 菊 隐逸者 躲避现实 正衬 牡丹 富贵者 庸俗逐利 反衬 爱莲说教案 篇5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水陆草木之花,得意的有许多许多,你喜爱哪一种呢?为什么喜爱它呢?说说看。(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喜爱花的人,都有一颗和善的心。我很欣慰今日看到了这么多和善的心。 二、简介 师:这篇课文的是谁?(周

29、敦颐) 宋代闻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周元公集。 师:要留意“颐”字左边的写法。 三、解题 “说”是谈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四、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给以下黑体字注音(叫一位同学上黑板注音) 甚蕃(fn) 淤泥() 濯(zhu) 清涟(lin) 枝蔓(n) 亵玩(xi) 隐逸() 颐() 噫() 鲜有闻(xian) 师:一学生带读 2、全班朗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留意文言文的读

30、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得意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拟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阅历,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感情的根底上去读。 3、教师范读 五、理解重点字词 1、蕃 (多) 独 (只有) 甚(特别) 而不染(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 濯(洗涤) 清( 清水) 妖(漂亮而不庄重) 不蔓不枝(长藤蔓)( 长枝节) 属于词类活用 香远益清(更加)( 芳香) 亭亭净植(屹立的样子)( 立) 焉(呢) 予谓菊(第一人称我)( 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 中通外

31、直 (畅通 挺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2、了解两个古今异义 植 宜 3、一词多义: (1)“之”字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何陋之有 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清:清亮(濯清涟而不妖);芳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行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4、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

32、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5、翻译全文 六、分析课文 1、周敦颐喜爱什么样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莲花) 师:莲花的别称还有(荷花、芙蓉等) 2、写独爱莲的缘由是什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着重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3、写莲是从几个角度写的?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状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 香远益清 姿势 亭亭净植 气质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4、这几个角度各写出了莲花的哪些品行?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 形状

3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达大度,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味道 香远益清 ( 美名远扬) 姿势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或独立高洁) 气质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自尊自爱令人敬重) 师: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漂亮,令人敬重。我们知道了爱莲,不仅由于莲花姿势漂亮,而且更由于莲的品行高尚。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莲品行高尚,把它比方成什么?(君子) 5、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答复: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隐逸者、富贵者。 6、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其用意是起衬托作用。 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行,表达对莲花的宠爱之情。 7

34、、刚刚我们知道了菊比作隐逸者 牡丹比作富贵者。为什么? 隐逸者呢?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情愿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就像陶渊明一样(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简单的宦海中摆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闲得意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但躲避现实,隐居起来。 师:喜爱吗?(赞美惋惜)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陶后鲜有闻)富贵者呢?由于牡丹花非常浓艳,花朵硕大,有人评价为“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

35、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师:喜爱吗?(非常鄙视、厌恶)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 师:那么君子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师:莲花这般高洁,在当时喜爱她的人多吗?有何凭证?此话可以看出怎样的心情?(不多。“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七、现在我们明白了,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肮脏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鄙视!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

36、品行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结尾的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八、小结 本文通过对莲花外形的叙写和评论,借花喻人,阐述自己不慕荣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 九、齐背课文,再次感受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十、完毕语:通过今日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

37、。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德高洁、通达正直的君子,让君子之德传播天下,让君子之名远播,让君子之行引领众生;那么,君子之德就会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爱莲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尝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

38、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教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 fn ) 颐( y ) 濯(zho) 淤(y )涟(lin) 蔓( mn) 亵( xi) 噫( y ) 鲜(xin)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得意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拓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

39、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芳香扑鼻。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谈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足,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爱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共享、沟通。 2、合作探究 (1)、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把莲花比作什么?并给予了莲花哪些品行? 师明确: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

40、君子,给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德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行。 (2)、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明确: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怎

41、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以莲自况,表达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行,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赶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明确:对偶,排比,比方,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延长:莲文化的魅力 1、请观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存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仿写:我心中的莲 例句:我爱莲花,由于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爱莲花,由于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德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由于它中通外直, 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依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 (1)世人爱牡丹富贵 茂叔敬莲花高洁 (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 柳宗元小石潭抒怀 五、课堂检测 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