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82669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需要职业院校与 行业企业共同承担,这已日益成为职业院校、广大企业和社 会各界的共识。“十一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创设了 “订 单式”培养、工学交替、校中厂、厂中校、“政、校、企” 三方联动等一批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 现形式,形成了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 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但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也遇 到了较多的困惑、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参与各方对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的国家

2、制度政策的缺失体会颇深,对职业教育在国 家政策、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改革有着较为迫切的诉求。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校企 合作参与各方对政策的诉求,作为XXX年教育部组织的关于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重大战略专题调研之一的“制定和实 平台;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对话制度,使之制度化、长期化。 建立区域的企业用人需求、职业学生实习就业信息服务中 心。鼓励支持产业园区与职教园区融合。6 .加强奖励激励和宣传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公共社 会资源的形式提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所需的社会环境和有 利氛围。政府设立职

3、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和 企业贡献等级评级制度;设立国家、地方、学校、行业等各 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奖”,奖励对促进校企合作贡献突出 的行业组织、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促进校企合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人,增强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7 .发挥科研项目载体拉动校企合作的作用,为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提供国家级、省市级联合科研项目。中央和地方政 府通过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国家级、省市级联合科研项 目,发挥科研项目载体作用,整合科研资源,引领行业组织、 企业、职业学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各界深度合作,在产品研 究、课程、教材、教学标准、职业

4、标准、评价等方面联合研 究和攻关。组织推广上述方面的有效成果,强化科研支撑和 引领校企合作的作用。8 .加强社会化评价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建立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的社会化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相关方面 共同参与,建立校企合作评价制度。校企合作的评价是职业 教育多元化社会评价机制的重中之重和关键环节。校企合作 评价制度的建立,将成为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配置资源的依 据。一方面,由政府、行业、学校、学生等相关各方,通过 公开的评价,对参与合作的企业进行资质认定,具有认可的 资质的企业方可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上 述社会化的评价,成为企业评优、学校评优的依据,成为校 企合作奖、校企合

5、作科研项目等等的依据。施校企合作促进政策”专题调研组负责人,选取经济发展较 快、地方政府认识较充分、政府政策环境较宽松、经费投入 力度较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较强的地区作为样本进 行调研。调研发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中既有老生常谈的 旧问题,也有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需要政府统筹考虑解决 的办法,整体推进合作的发展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存在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学生等五大层面的问题,其 是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 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障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亟待 破解的焦点问题。1 .政府层面。“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6、,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 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国家和地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制建设 仍然十分薄弱。当前有关法律主要是1996年实施的职业 教育法,但迄今还没有与其配套的下位法,只有地方制定 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力度不 够。国家层面上存在的相关问题表现为:第一,政府自身对 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认识不足,对实现主导作用的形式和路径 缺少探索和经验积累,相关校企合作的法律和政策制度不健 全,协调引导作用有待加强;第二,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尚 不完善,政府及其部门参与的职责分工有待明确;第三,政 府主导不足,导致校企合作多方参与、沟通对话、经费投入 引导和保障机制、监督评价机制等还

7、不完善,资源整合力度 不够,对参与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第四,政府 支持的社会化评价机制不健全,参与合作的企业资质缺乏明 确规定和认定,企业参与合作的效果缺乏整体评价;第五, 职业准入、职业资格证书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不够,校企合 作的教育规范和标准不够成熟。2 .行业层面。一方面,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权限不明确, 支持和鼓励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尚不健全。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使得行业组织的协调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行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等的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充分,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监督机制尚未建 立,行业协会

8、与职业教育的交流对话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我国行业自身独立发展的水平有限, 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不足,自身能力尚需逐步培养,不 像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行会那样具有制定标准、主持考试、颁 发资格证书的权利和能力。3 .企业层面。第一,企业应成为职业教育和培养未来员 工的主体,但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市场机制发展的初期阶段, 企业界表达意愿的机会、条件尚不成熟,参与职业教育内驱 力不够;第二,企业缺乏战略发展理念,参与校企合作动力 不足,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合作关系大多靠感情维系;第三, 现有的合作组织管理不健全,在具体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以 及对实习实训管理等诸多环节中企业大多处于被动

9、状态,教 育培训的标准和规范缺失,合作流于表面形式;第四,体力 劳动依赖为主而非技能依赖为主的企业大量存在,企业的转 型升级尚未完成,缺乏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动力。4 .院校层面。第一,缺乏现代学校制度理念,合作发展 机制不健全,整合资源能力不够;第二,品牌创建意识不够, 专业水平和技术技能积累不足,难以引领行业发展;第三, 技术服务能力较弱,难以吸引企业参与;第四,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不足,未能确立被校企双方共同尊重的教育规范和标 准,难以适应产业需求;第五,学生实习监管不到位,难以 保证实习质量。5 .学生层面。第一,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实训内容、要求 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工作岗位要求不太相

10、符;第二,学生 在企业实习的内容、场地安全、工作时间等未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学生责任心、吃苦耐劳等品质的培养尚未有清晰的标 准。二、国家层面制定职教校企合作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探讨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重 要的攻坚任务,需要深挖现存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其出现 的原因,并将其放在国家宏观层面来思考解决的思路和办 法。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职业学校,主要由教育部门统筹 管理,但教育部或者任何单一部门都无法有效地解决职业教 育校企合作的跨部门、跨领域问题。因此,需要国家统筹职 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进行顶层设计。1 .国家高度重视,具备宏观性框架。我国的教育法、 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关于教

11、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依靠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校企 合作的规定对于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条 款大多是宏观性规定,为加快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 进法规提供了宏观性法律框架。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和工 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 基本做法,而且符合我国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 针,为加快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规提供了宏观 性思想框架。2 .地方先行先试,提供了地方经验。许多地方对校企合 作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认识到人才培养合作项目的收益与 产品研发等合作项目的收益相比

12、,回报较低而投入较大。调 查显示企业所能为职业学校提供的资源中,提供实训设备、 为学校提供资金等被排在末位,因而,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 需要政府优惠、补偿政策的引导。x年,XX市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促进条例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职业教 育校企合作促进法规,为明确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部门职 责,预防学生在实习期间意外伤害事故,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为XX地区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 律保障,是完善我国地方校企合作法规的重要标志。3 .已有系列政策,制定条例有基础。国家在制定和实施 校企合作促进政策方面,做出了较大努力。在国家

13、政策层面 首次肯定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的是x年的国务 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进一 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 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 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x年颁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 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 人才工作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 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X年颁布国家税 务总局关

14、于印发的通知以及X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 不仅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且促进了职业 教育校企合作的创新。综上表明,各级政府逐步通过法律法规推进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正在采取措施打破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 协调联动,积极探索并建立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 制,个别地区尝试有效地推进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调动 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加快职业标准与 专业教学标准对接、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等,为制定国 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奠定了基础。三、职教校企合作法规应具有的基本内容国家应尽快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为促进职业教

15、育校企合 作提供宏观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校 企合作促进法规,进行职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创新职业教 育体制,统筹管理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学校、企业、行业、 学生等相关各方,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 总结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经验,围绕关键问题实施制度创 新,系统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和机制,完善培 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制度。1 .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确立职业教育是 政府“一把手”工程的制度,这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重要 内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质是全社会的合作、是教育与产 业的全面合作、是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的对接与融 合。明确发展职业教育是

16、党政一把手的责任,要“合作”就 需要“统筹”,统筹的实质是对全社会的统筹,要积极打破 行政部门间的壁垒,探索多个行政部门协调联动,系统整合 学校、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等多个主体、多种资源协同推 进校企合作。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各级党政教育实绩考核。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本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把 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各级党政教育绩效考核,把职业教育发展 纳入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工作目标,并作为教育强市、强县 考核的指标。2 .建立校企合作经费引导机制建设,为职业教育校企合 作的学生提供引导性的专项经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和经费保 障。发挥校企合作的政府主导作用,并非是由财政承担校企 合作所需的全部经

17、费,各级政府组织教育、财政、发改委、 人社和工会等部门会同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定 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各种切实可行的经济手段,设置必 要的引导性资金,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启动乏力、落实困 难的问题,引导校企发现和培养合作的利益共同点,逐步形 成行业企业成为承担校企合作的主要承担者。3 .明确行业指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责任,提高行业指 导能力。将行业人力需求调研、行业能力标准规划、研究制 定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等级考核标准、培训指导等事宜,都 纳入到行业的职能范围。制定分行业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 手册。建立国家和地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专项经费,运用公共经济资源适当补偿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所提供

18、的公共服务 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消耗。4 .发挥市场机制在校企合作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明确企 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校企 合作共育人才符合企业的长远需求和利益,推动校企合作从 感情机制转向利益机制和组织机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 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使受益者承担相匹配的责 任。国家引导性的组织开发针对企业家的系列教育培训课 程,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战略思维能力,促进企业家 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各级工会在职工培训和校企合作中 发挥必要作用,逐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自主、 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职工培训机制,探索职工培训“教育 券”制度。5 .加强校企合作协调指导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建立校企 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相应的工作规则。校企合作联席会 议定期召开会议,商议推进合作;中央和地方政府应为职业 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人员互聘、信息整合、交流沟通、对话交 往等多种平台。鼓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人员交叉任职, 担任实职,在管理层面上组成职业教育管理共同体等等,在 师资层面上创造条件交叉任职,改变单项聘任兼职为双向兼 职,在人员人事制度上率先实现校企一体化。建立校企合作 服务机构。建立国家、行业和地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信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