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7篇)篇1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 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 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 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 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 条件,提供了保障。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 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 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
2、研报告篇3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 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 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因此,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张 扬民族文化个性、突出民族文化差异性是我县旅游业不变的 灵魂和永久的主题。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强民族文 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进一步打造“神 秘湘西”旅游品牌,根据县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顺县民 族事务局日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对我县的芙蓉镇旅游进行 调研:中国文秘站一、芙蓉镇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现状我县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 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县49.5万人,土家族有37.2 万
3、人占总人口的75%。历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遗 产得到不断的传承、不断光大、不断变革。这里沉淀着民族 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历史文化、民 族饮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镇 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所以备受广大游客的青 睐,之所以被县委政府不遗余力将其打造为我县旅游黄金带, 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观之外,更为迷人的地方 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镇,陈列着溪州铜柱等土家民族创造的、 极为丰富的、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众多人文旅游景观,这里 遗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这正是大批游 客心仪芙蓉古镇的重要理由。1历史文化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
4、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 统治溪州800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二 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 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 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 年古镇二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 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 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 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 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 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 的汉代古墓与天主教堂、红军
5、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2、自然生态文化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 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 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 的千年古镇二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 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 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二镇内还有著 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 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 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3、土家饮食文化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 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饮食特性,积累并创造了
6、品种繁多、 风味各异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腊肉、猛洞河 桂花鱼、土家酸菜等传统饮食和小吃蒿子耙耙、刘晓庆米豆 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樱 花蜜酒、牛头宴、士王全席等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开始重放 光彩。即传承推广了土家饮食文化,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 食创收。4、特色建筑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土家先民以 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来与兄弟民 族建筑文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火统子大屋;“树巢 居”则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 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日的转角吊脚楼, 成为溪州土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
7、。土家族民歌唱到:“唱 支山歌难开头,木匠难起吊脚楼,铁匠难打钓鱼钩”, 转角吊脚楼的主构特征为吊脚转角,下吊金瓜,上挂猫弓眉 彷;吊脚廊栏、门窗多扎“万”字花格;吊脚下栏廊杨多通 雕“万”字浮雕花边。屋顶坡面小青瓦,飞檐翘角,翘角以 雄为美。而在芙蓉古镇这种转角吊脚楼有土王行宫、红军医 院等与古镇五里石板街构成了古镇标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 磨光发亮的石板更是见证了古镇千年发展历史。5、土家服饰文化与民间工艺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服饰就是别具一格,分男装、女装 和童装,头戴青丝帕,脚穿麻草鞋,彩丝绣钩花形成自 己的服饰文化。土家人善于绣花和织锦,自称“西兰卡普”, 在古镇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织锦
8、作坊,生产出土家服饰、 土家织锦和绣花鞋垫。芙蓉镇上土家人与织锦作坊一样建有 独具特色的竹霞加工作坊,编织出土家人特有的筛、簸以及 宋祖英歌中精致的小背篓,同时还有石雕、木雕、根雕等, 并以此来招揽游客。6、民风民俗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 的民族文学。其内容丰富,有神话、歌舞、传说、民歌、丧 葬文化等。取材极为广泛,主题明确,表现生动,流传深远, 具有多学科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土家族摆 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民 歌、土家族过年赶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在芙蓉镇都有了一定的尝试。二、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契
9、机1、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永顺县委政府连 续几年经济会议提出了旅游发展王村的战略决策,从资金、 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给芙蓉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 未有的契机。2、良好的发展空间。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1828线穿镇 而过,张家界-王村凤凰旅游线路已成精品旅游线路,电影 芙蓉镇的拍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取景拉 动了芙蓉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向前发展。3、土家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入选奥运开幕式。原始 戏剧舞蹈毛古斯产生于土家族祭仪式中,土家语称“谷斯拔 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奥运 开幕式的表演节目,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这也给土
10、家族聚居区和发祥地芙蓉镇 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三、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对策和建议工、加强旅游硬件建设,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搞好民族 文化旅游,应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展览出民族 文化,应避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因地制宜,加强 组合,包括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主题不同的文化遗 产景观组合等。加强民俗村,歌舞广场等硬件建设,如发展 土家族民俗游,把当地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包括服饰、居住、 饮食、歌舞、婚俗、土家织锦、刺绣等)组合后向游客集中展 示,吸引游客。同时也给那些没有机会向更多游客进行展演 的单项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谓一举多得。加强行 业管理,对旅游从
11、业人员和旅游区居民进行专门培训,进行 民族统一着装,学会简单的土家语。对古街进行集中改造修 建,构建土家吊脚楼群,打造土家一条街。2、重视节庆、广泛宣传。土家族民间节庆尤其是土家 族节庆本身就是一项价值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而在这一大项目下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子项目,可以说民间 节庆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佳平台,例如, 土家赶年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不断引导、积极宣传民间节庆。其次,在重视开 展民间节庆的基础上,汇集众多的遗产项目,策划举办了多 项融经贸、体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庆活动,如“中国 土家族毛古斯节”、“土家族社巴节”等,通
12、过多种媒体的全 方位宣传,使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闪亮登场,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也 让来自民间的艺人或表演者,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得到 收获,提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3、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的 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旅游开发促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两者并不对立,只要正确看待两者的关 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保护 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所用,而科学的开发行为带来的效益是促 使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二是用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随 着芙蓉镇旅游品牌价值升位,应抓紧对弥足珍贵的土家族民 族文化遗产资
13、源的深度开发,在遵循保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 前提下,开发出我县区域内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遗产为主题 的众多旅游活动与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芙蓉镇旅游内容, 突出芙蓉镇文化旅游内涵,保持芙蓉镇旺盛的生命力与吸引 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我县民族文化遗 产、特色工艺的多数传承者和拥有者因开展旅游增加了自身 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贫致富,使他们感受到自身文化 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把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传 承者和拥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县的旅游经济发展,促使他们 提高保护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 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从而保证我县民族文化与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4、这也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有效的文化 遗产保护措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4根据政协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的关于开 展“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的函通知 要求,为积极打造美姑民族特色村寨,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 旅游不断发展建言献策。20xx年5月9日,美姑县政协组织 规建、文广、民宗和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通过实地考 察、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就“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 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个课题深入龙窝、树窝和依果觉等乡进 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幅员面积2573平方公里,辖 36个乡镇292个行政村,总
15、人口 26万,其中彝族占98.6%, 农村人口 100%为彝族,是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县境内沟 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美食别具一格,享有“毕摩文化之 乡”、“美女之乡”、“摔跤之乡”、“熊猫之乡”、“玛瑙之乡” 之美誉。自20xx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 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美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 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 小组,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 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 改善了全县民29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
16、生 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20xx年9月,我县依果觉乡古 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 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 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 与保护。美姑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 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 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 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为了摸清家底,更好地保护发建 设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深入全县292 个行政村开展
17、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摸清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 数量、类别、保存状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对传统村 落进行资源评审,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依果乡古拖 和四季吉村、龙窝乡洛木干村、树窝乡大弯村、拖木乡木破 洛村、苏洛乡尔格达村、极楚村等传统村落档案册,分析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明确村落发展定 位及发展途径,科学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20xx 年,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xx年9月,古 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 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 能力强的乡级干
18、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 的智力支持。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 旅游产业可定位于: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 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 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 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 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 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
19、国第二批传统 村落名录。20xx年又申报了尔格达、木破洛和依楚三个村, 并启动瓦侯千户彝寨、破洛村、格达村、极楚村和阿居曲村 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二)加大彝族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几年来,我县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村寨建设,有效改善了 各村寨的公路、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已建 成的古拖、四季吉等民族特色村寨通电、通水、通路率都达 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等都有了村小,卫生室等 公共服务设施,村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不断促进了乡 村旅游发展。(三)不断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美姑充分利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资源 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村寨
20、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积极引导开发乡村旅游。目前,在古拖、四季吉和阿居曲等 一些传统村落建起了优质高山苦养、良种马铃薯种植基地, 美姑山羊、崖鹰鸡养殖基地,还有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为 当地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还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地域和不同 的民族特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 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 利用和传承工作,也通过举办彝历年、尼姆。约沙茨、阿依 莫格等各种民俗活动,不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村民参与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民族特色村 寨建设资金短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外来文化的不
21、断冲走,彝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改 变,村民们也非常向往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 不喜欢传统落后的居住条件和方式,不喜欢住简陋的瓦板房, 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性都不高,具有彝族特色的 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通过这次调研,20xx年依果觉乡四 季吉村原有100户,现只有78户,短短几年内已拆了 30多 户,古拖200多户拆了 70多户,树窝乡大弯村四组,以前 全是彝族传统建筑,现只有十几户。(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部分传统村落和传统彝族 建筑遭到破坏。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因重视度不够或规划建设等原 因,有部分传统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彝族传统建筑瓦 板房,逐渐被砖瓦房
22、所代替,原来的木材、石材逐渐被塑料、 钢板等现代材料代替,原有的纯朴、宁静、有序的传统村落 和乡村氛围逐渐消失。(三)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特色不够明显。在彝家新寨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新建 的村寨虽然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清一色的民居都 是新式建筑,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但就其建筑风格和 文化特征来说,只体现了 “新二没有体现出“特二彝族文 化气息不浓,彝族符号和彝族元素使用较少,甚至没有,直 观上没有一点彝族村寨的印象。四、意见和建议(一)科学规划,合理保护。特色村寨建设是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全 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必须举全县之力,整体规划布局、综合 统筹
23、管理,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因地制宜 对特色民族村寨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我们彝族自身特色,结 合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科学制订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 要进一步与全域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尊重群众意愿,体 现保护和发展结合,又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发挥典型示 范的作用,着力建设具有彝族特色的村寨。(二)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发展规划,统筹改善特色村寨生产生活条件,围 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完善配套服务 设施,特别是供水、供电、网络覆盖、连户路硬化、停车场、 特色民宿、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24、同时, 要积极开展村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村寨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村寨设施管护、环 境保洁、村庄绿化和村容美化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三)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要把特色村寨建设与彝族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 与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以特色村寨建设为平 台,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为载体,统筹安排, 积极推进,共同努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特色村寨 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多想办法,多方面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在整合资源和资金上下功夫,切实为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 作提供资金保障。(四)不断挖掘民族传统文化
25、,进一步提升特色村寨品 昧。在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中,要把文化发展放在 优先突出的位置,深入挖掘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 软实力,将保护、抢救、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纳入特色村寨保 护与发展工作的总体规划,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民族传 统文化的保护。注重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建立和实施民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补助政策。 在如何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方面下功夫研究。针对 彝族村寨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进一步研究发掘、收集整理彝 族文化和彝族特色建筑符号,为彝族村寨文化保护及维修装 饰提供科学依据与文化艺术素材元素,指导彝族特色村寨建 设。(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
26、机,持续推进特色 民族村寨建设。加快民族特色村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 进改圈、改厨、改厕、改电工程,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 实施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项目,提升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建设一批 文化长廊、民俗展演广场、摔跤馆、赛马场等民族传统文化 体育设施,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搭建平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5一、旅游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文物作为遗存和见证,承载着人们成为历史的过去。从 平遥县这些年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来看,旅游开发经营与文物 古迹的保护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平遥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的保护需 要大量的
27、资金。在国家文物资金拨付有限的情况下,旅游业 的发展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平遥县政府也有 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古城保护中。近几年,先后投资4000 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 工程;积极借助平遥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广泛吸引社会 力量参与到古城保护中。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 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 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再就 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 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 密度比上海
28、、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 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 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 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 推进。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共 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 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 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 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为平遥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效应和经济效 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由 此人们对于古城保护的意识也就更加强烈,更具危机感,促 使所有的人自觉
29、地加入到保护古城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来看,旅游业发展与文物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一 定的矛盾。旅游业的发展,商业人口及游客的大量涌入,使 古城也承受着一定的环境压力、生态压力。污水、生活垃圾、 汽车尾气等已经平遥古城最大的污染源,也对古城文物古迹 的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文物保护中,过于标本化、死板 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古城的旅游吸引力。二、旅游发展与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平遥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明清金融 都市的地位积淀着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通过旅游业的 发展,传统的平遥方言、服饰、民俗、节庆等也在旅游业的 带动下,进行了系统的抢救、整理与传承、保护,成为宝贵 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
30、传统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有力的 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春节、元宵节期间,各种各类多姿多 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来了天南海北的各路游客。旅游开发使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得到整理挖掘。积极利用 文物旧址,开设博物馆、展览馆,增加文化遗产内涵。利用 城墙陈列古代兵器展览;利用店铺旧址和遗物开设票号,钱 庄、当铺、镖局等博物馆和展览馆;利用县衙旧址设立古代 监狱展览馆等等。挖掘整理出城墙古战场文化、双林寺彩塑 艺术文化、日升昌票号文化、清虚观道教文化、城隍庙道教 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县衙礼制文化、高跷、秧歌等地方风 俗民情文化等等,都使游客在观光旅游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 受和体验。其次是各类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传
31、承发扬。近年来, 平遥县先后开发并提升了平遥大戏堂晋商乡音和云锦成 演艺中心一把酸枣两大节目,填补了古城旅游文化娱乐 项目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县太爷升堂、状元祭孔、镖 局走镖、县太爷迎宾等娱乐表演项目;利用摄影大展这一平 台举办“漆文化艺术节”、推出了 “平遥中国年”系列活动 等文化娱乐项目。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但平遥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游 客的大量涌入,商业人口的比例提高,平遥原住居民的大量 减少,必然对古城原有的民俗、民风文化等造成严重的冲击。 失去原生态文化生生不息传承的土壤,脱离原有的文化环境 和文化体系,也造成一定程度文化内涵的缺失。三、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的非物质类
32、文化遗产是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的基础 和卖点,越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旅游地越能吸引游 客的目光。旅游业直接促进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 展。平遥“永隆号”漆器店店主原是国有漆器厂职工,随着 现代漆艺的兴起,平遥原有漆器厂全部倒闭,推光漆器技术 面临失传的危险。正是随着平遥旅游业的兴起,平遥漆器作 为非物质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才重新进入市场,这一技术才 避免失传于世。目前,平遥已经建立了平遥漆器博物馆,有 匠人现场演示漆器的做法,而且镇上的小作坊主也在出售着 自己加工的各种漆器工艺品。正是靠旅游业为纽带,类似平 遥漆器这样的文化遗产才保留下来,并不断融入旅游获得新 生。剪纸、盲书等民间艺
33、术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复活 和光大;手工布鞋、黄酒酿造、银器加工等传统手工艺产业 获得了新生,推光漆糅饰技术、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被列 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纱阁戏人制作技艺等四个项目 正在申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力构建旅游服务体系,实现了以市场化、商业化促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原南大街、西大街等传统商业旧 街,开设古玩,民间工艺品和乡土特产商店,将平遥民俗文 化发扬光大。全县各类宾馆、酒店和民俗客栈达到130余家, 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粉、手工布鞋、佛像雕塑、平 遥火柴、剪纸等数10种极具平遥特色的旅游产品规模不断 扩大,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34、体系。刺绣、 根雕、泥塑、古刀剑制作、黄酒酿造等民间传统工艺类项目,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 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 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 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 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 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 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
35、色, 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 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 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 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也大量占领市场,让游客消费感觉,体验文化差异。能够从旅游中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的多是本身具有深 厚的文化内涵、一定生产能力和广泛市场消费特征的品牌或 项目,部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整理和挖掘的、市场效益 不高的民俗传统文化项目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得到保护。四、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社会的变化总
36、是伴随着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动。平遥 这些年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以及商业人口, 不同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给平遥人带来了巨大 的文化价值观念冲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封闭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被逐步打破,推动了平遥现代 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遥人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 小农意识,思想更加开放,价值道德观念也趋于多元化。旅 游经济是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 旅游环境的改善,而这又依赖于古城环境秩序和居民素质的 不断提升,平遥这些年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一点。 尤其是随着“爱古城、讲诚信、争做文明平遥人”和“家家 是景点、人人是形象”等一系列
37、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古城 居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在朝着文明、和谐、诚信的方 向不断发展,平遥古城逐步塑立起了环境整洁、服务规范、 秩序井然、和谐文明的国际型旅游城市新形象。另一方面,旅游经济对原有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冲击,人 们的价值观念快速市场化、商品化,原有的传统文化逐步丧 失,道德价值观念更加趋于市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 社会主义新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平遥旅游业的勃兴,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 极性,利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促进了文物古迹、传统文 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是一种互不相容 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共存共荣的关系。旅游发展改变着 平遥文化的原生态,如何在
38、保持平遥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进 行文化创新,以促进文化传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大 有文章可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6一、星子县旅游概况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 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 48, 116。10,,北纬298, -29 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 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 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 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 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
39、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 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 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 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 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 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 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 “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 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 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 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
40、、李 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 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 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 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 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 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 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1、旅游网络现状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 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 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
41、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 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 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XX年,星 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 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 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 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 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 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 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 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
42、长 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2011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 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 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 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 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 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7按照“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要求,近期,就 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近年来,我区以“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
43、生态立区、 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绿色发展”,特别自列入第二批国家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 全面发力,“把山亭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建设,全方位、 深层次的全域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已经形成,山亭旅游业走上 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快车道。为推动这项工作更好 更快发展,区政协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 组织部分委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我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区拥有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4处,国家 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处、省级旅游强镇10个。全区新 增接待床位1000张,总数达到7200张;新增接待餐位4000 位,旅游购物店
44、发展到36家;全区接待过夜游客48万人次。 我区成功举办全国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培训班,并以全国第九 的优异成绩荣登“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二一是党政统筹发展,打造山亭旅游战略性产业。从区域 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抓手,努力把山亭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 地。一方面,把生态旅游列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 去年,我区召开了全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 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并强化全域 旅游工作履职监督,全域旅游发展指标纳入各镇街和相关部 门年度考核。建立区域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强化全域规划、 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程创新
45、等统筹发展,形成了全域旅 游发展新合力。另一方面,打破行业部门界限,整合各类资 金政策,集中向旅游产业倾斜;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一个 重点旅游项目成立一个指挥部,由县级领导亲自挂帅督导推 进。柜族部落获评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并成功创建全省金星 级文化主题酒店;八路军抱犊岗抗日根据地遗址入选全国红 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二是强化依法治旅,构建旅游现代治理体系。按照“政 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强化监督”原则,在旅游市 场治理的制度和手段方面进行创新,加快构建全域旅游联合 执法机制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我区建立了旅服、消防、 公安、市场监管、食药、法院“六合一”旅游综合执法联动 机制,开展全域旅
46、游“百灵鸟”志愿者行动,形成了全民共 创共建氛围。2016年5月,成立了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大队, 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 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又相继成立了全市首家旅 游巡回法庭、山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实践证明旅游市场治 理的“创新体”,真正推动旅游治理工作真正进入法治化、 规范化轨道。同时,在行业经营准入和监管、经营方式、服 务规范等方面加强旅游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山亭人家”农家乐评定验收机制,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治理水平。全区已成 功创建“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02家。三是抓好顶层设计,描绘全域旅游发展蓝图。为保护好 特色山区的青山绿水,我区从顶层设计入
47、手,在编制完成山 亭区中长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翼云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规 划抱犊母熊耳山旅游区5A级景区提升规划等一批重大 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多规合一、科学发展,面向全国招 标,完成山亭区全域旅游发展与提升规划,科学布局“一 核一环两轴四区十四大综合体”,制定全域旅游发展重在产业 培育的全区旅游三年行动方案,这为全区旅游业创新发展理 念、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引领 旅游业科学持续发展。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当前,我区全域旅游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存 在不少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我区旅 游开发建设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缺少统一规划、统一布
48、局, 未能做到全区旅游产业一盘棋,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现象,不利于全区旅游事业整体发展。二是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至今还没有区级旅游集散中 心,道路交通指示系统延伸不够,一些旅游特色村道路较窄, 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普遍缺少生态停车场、休憩场所,区域之 间衔接不够紧密,还没把景点串成“画卷”、把“珍珠”串 成“项链”。三是旅游招商力度不够,有好的规划项目,但缺乏大企 业集团投资项目。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引人入胜的景区很多, 但是缺少开发资金,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对我们的自然资源进 行开发利用,不能形成景区和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格 局。四是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对 于信息化旅游
49、的正确认识,没有理解“旅游业既是信息密集 型的产业,又是信息依赖型产业”的真正内涵。大多数旅游 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完全 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三、加快推进全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下步,我区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积极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落地生根。 特别是今年,将持续放大生态优势,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打造精品景区,举办品牌节会,推动整合营销,加速文化旅 游发展,构建“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一是全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抱犊岗一熊耳山 5A级景区创建,深度开发葫芦套、石佛山寨综合片区。高标 准打造柜族部落,联体推动石头部落、汉诺庄园项目建设, 实施环翼云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