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新闻两则.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9389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新闻两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新闻两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新闻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新闻两则.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2 .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3 .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则消息导入)“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 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 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

2、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 视听世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新闻便成了 我们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 闻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多媒体展示课题和目标引领板书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二、预习展示:学新闻(一)学生根据多媒体提示完成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1 .消息的概念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

3、多种体裁。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 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2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3 .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4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5 .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 :

4、 When (何时)、Where (何地)、Who (何人)、What (何事)、Why (何故)。有的还加上How (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 新闻“六要素”。(-)多媒体展示.给加点字注音芜湖:wil摧枯拉朽:ku荻港:di.解释词语多媒体展示经营:筹划、组织、管理。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溃退:溃败后退。三、自主学习:析新闻.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明确:(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 芜湖和安

5、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 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1 .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2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

6、作用?明确: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四、合作探究:议新闻研读课文,质疑、探究。1 .这篇消息报道都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和情景?明确: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 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 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再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2 .讨论: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 字

7、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明确: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 情的。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课本P148页“词句品味 积累”)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 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3 . 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列举文中用语的精炼、铿锵处, 说说精妙处。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己”和“大约”能否去掉?明确: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 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

8、,不是确数。“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 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 了豪迈的情怀。教师总结: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 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

9、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 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 叹为观止。六、布置作业:写新闻1.就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2 .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3 .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 章强烈的感情色彩。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教学难

10、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三、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 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 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

11、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 .先看标题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 一词。(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这是准确数 字。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 图)我百万大军”触胪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 敌阵,横渡长江。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2)设问:“百万”是唯一的修饰语吗

12、?可以换一种修饰吗?比如,用“威武”大军?【明确】新闻的语言准确,是指给读者提供“真实的、明确的、具体的”信息。“威武大军”不像“百万大军”交代具体的人数,用“真实、明确、具体”的数字来突出我人 民解放军兵力多,作战规模大,从而自然而然地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怀和 气度,有一种王者霸气。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用其他修饰语,比如用“东西中三路大军”,合理与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什 么?【明确】“三路大军”,是“明确、具体、真实”的数字;“东西中”,交代了作战部署,说 明我军全线展开攻势的作战情况。这是“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表达“不简洁”,新闻语言要求用 语“俭省”,要高效地表达信息。(能

13、用一个字说清楚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就不用五个字。) 还有,“百万”说明的是人数,它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意味着那么多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汇入到 集体行阵的洪流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面孔,但是,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 历史,创造了历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并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品味语言,作 出合理解释。2 .接下来,再看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突破” 一词。这段文字很短,语言非常简洁,一共是54个汉字,9个标点,交代了明确的渡江时间(20日 夜,24小时),渡江人数(30万人),这么俭省的文字却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1)

14、设问:从哪个字眼特别能让人感觉自豪呢?【明确】“即已”。借用同学预习的说法一这是两个文言文的副词,意思是“就已经”,特 骄傲地展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用现代网络词语叫“晒一晒”。(2)设问:不过,不能光顾着“自豪”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艰难!从哪个词看出“艰难”?【明确】“突破”。(3)设问引导:为方便理解,换用其他说法进行比较,能否把“突破”换为“越过”或者“冲 破”呢?总结规律:辨析词句,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与之比较。换言之,作比较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方法甚至可以说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做动作区别“突破”和“越过”,即在座位上比划比划这两个动词的不同。【明确】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突破:

15、很难。“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 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 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 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 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 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不可能像是“越过” 这么简单和轻松!总结:“越过”,仅仅是“结果”;“突破”,背后还有激烈、惨烈、残酷的战斗过程。总结规律:当某个词不

16、是很容易辨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将抽象的 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文字背后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意蕴就更容易浮出“水面” 了。(4)设问引导:“越过”之后,就该换“冲破” 了。这个更难辨析。“突破”“冲破”的区 别是什么,在这里真的需要非此即彼吗?【明确】鉴赏和评价,形成解释,都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和能力。把这两个词 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破”,说的是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是“突破”一段区域; “冲破”,是三路大军,全线进攻。“突破”是点、段,“冲破”是线、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 语准确的问题。【设计意图】用近义词之间的比较,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做到

17、对语言形式形成准确全面的解说。3 . “东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设问:能删掉“歼灭”“击溃” “一切”“抵抗”中的任意一个词吗?【明确】“歼灭”“击溃”,删掉其一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所谓“不准确”;“一切”,表 范围;“抵抗,谁敢不投降,就拍死你!这是“霸气”!删掉了,“情感不足”。所以,为 了表达“准确”和“情感”需要,有时甚至可以牺牲“简洁”。【设计意图】除了对语言形式的“形成解释”,阅读新闻作品还应包含对“思想感情”作出“合 理全面的解说”。4 .布置作业:编题、做答案。语言的体味和推敲,让我们发现了那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也来尝试做发现者:在本则新闻中再找一处(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你觉得值得品味和鉴赏的语句,仿照课后“研 讨与练习”第二题,编成练习,并给出参考答案,下节课用你的题考考同学们。【设计意图】将“形成解释”拓展到课外学习,既发现值得品味鉴赏的语言点,还能通过“做 答案”这一要求,尝试作出“合理判断,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解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