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桅杆(w6i ) 畸形(jl) 侏儒(ru)翘首(qid。)溃退(kui) 追溯(s(l) 娴熟(xidn)歼灭(qiGn )A.颁发(bdn) B.仲裁(zhbng) C.要塞(sdi)D.镌刻(judn)悄然不惊(qiG。)锐不可当(ddng)弹精竭虑(dan) 屏息敛声(bing)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如果谁敢肆意发动侵略战争,那就必将玩火自焚。 B.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C
2、.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D.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B.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 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 明显改善。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B.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
3、的皎 洁。C.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的叶子向外张望,报告着成熟的喜讯。D.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6、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 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2)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 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4.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 “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四出于兴趣
4、做事,心情愉快,头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往往事半功倍。做一般的事情尚且如此,学习就更加如此了。在教育上,好奇心体现为学习兴趣。出于强制做事,心情沮丧,头脑处于消极的状态,往往事倍功半。所谓兴趣,其主要成份就是智力活动的快乐,包括好奇心获得满足和快乐。一个人做事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强制,效果大不一样。A.B.C.D.7、默写填空。感时花溅泪,o (杜甫春望)(2)东风不与周郎便,o (杜牧赤壁)此中有真意,o (陶渊明饮酒)(4)富贵不能淫,, 。(富 贵不能淫)(5)愚公移山 , 两句表明愚公移山的原因。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 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高昂
5、的诗句是:,O无可奈何花落去,O (晏殊浣溪沙)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作者 ,时期儒家代表人物。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舜发于吠亩之中 衡于虑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6、所不能。3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4 .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裕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 花,让我们感到心痛。(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 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 发还有不白的么?(3)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 呢?天
7、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境上蹒跚地转悠,田填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 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 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 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
8、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 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 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填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 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 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 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填上晃动 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 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7)父亲病倒
9、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 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 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 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 劳的春蚕,吐着绿丝。(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 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 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
10、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 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 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 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 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 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 完大田的秧,哭了(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 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 .请你简要说说文中
11、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2 .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 的事?(1) (2) o.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 的地毯。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 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 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A. (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 一句看 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B. (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一句,既写 出
12、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C. (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 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4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 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 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 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裤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绐棉做 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
13、,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 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 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 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 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 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桁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 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 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 举
14、针绮棉。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 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 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 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 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 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 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 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
15、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 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一一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 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 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 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 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 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 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除了
16、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 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 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 茶饭。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 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 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 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 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 不解,便问
17、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 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模事,每上门做完 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 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络,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 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 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给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 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注:襟(pa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桁(hang):缝纫方法, 用针线固定
18、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1 .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 章内容分条概括。2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 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 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4 .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 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写作题(40分)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
19、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请以“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3)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CDDBA(1)恨别鸟惊心 (2)铜雀春深锁二乔 (3)欲辨已忘言 (4)贫贱 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5)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6)黑云压城 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7)似曾相识燕归来孟子 战国1. 田地同“横”,堵塞,不顺违背在国内通过这些,使他们的心惊动,性格坚忍。2. 出身卑微,饱经磨难,终有所为贴近主题,联系实际即可1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2. (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3.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 成果。4. D“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 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1 .画粉画线的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两不记”的绝活; 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2 .第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 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3 . (1)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