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七单元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七单元古诗三首.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古诗三首2课时教 学 目 标第一课时: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词、催、醉”等10 个生字。2.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诗歌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和夏日绝句,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 体会诗中浓浓的爱国热情。第一课时: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边塞诗的风格。2.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1.读悟结合,体会诗歌气氛,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2.通过文本的分析、比拟、欣赏,培养学生比照阅读的意识。第一课时出塞教学过
2、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学习FI标过渡到课文学习。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想必你们中不少人都听过,它的意 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可以用 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那就是“爱国”。说到爱国,你们会想到 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说出爱国的诗歌)没错,爱国的表现有很多,这 个单元我们就将去诵读一批爱国诗歌,去认识一群爱国诗人,去感受一片爱国的 热土。现在,就让我们步入诗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爱国之情。2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3 .出示出塞课件。齐读诗歌,
3、校准字音,理解诗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L指名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历史背景。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 师提出阅读交流的要求。(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3.检查交流情况,重点识记、书写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sd i q nzh他ihu6n会写的字:出塞 秦时 长征会认的字:未还(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及笔顺。书写指导:塞上中下结构,上部横画和竖画间距相当,中间撇、捺舒展,盖住“土”。 秦上下结构,上部三横间距均匀,下部宜收缩。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正”横平竖直,写稳当
4、。塞秦征(3)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吟诵诗歌。出塞秦时/明月示课文配图,引导探究。2.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交流了解诗中涉及的历史知识。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它们距唐朝有七八百年的时光。2 2) “飞将”指李广。李广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将领,一生都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 射、智谋超群著称,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汉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 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可补充诗歌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看图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诗歌描绘的画面。(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
5、在夜色中 隐约可见,一轮皎洁的明月照着边关的漠漠黄沙。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 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 月,他们静静地思索着,思念着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教师教学“秦时明月汉时关”。(1)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在月 和“关”的前面用“秦”和“汉”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读者带到了遥 远的古代,同时也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接连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 是拖得太久了!这里“秦、汉、月、关”四字交错
6、使用,在修辞上属于“互文见 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2)想象画面,串讲诗意。师过渡:这一句设定了本诗的大背景,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让我们走入 那个寂静的月夜,走近那些守卫在荒凉的关山的战士,去体会他们内心的情感波 动。2 .教师引导学“万里长征人未还”。(1)引导学生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蕴含的情感。这里的“人”指的是谁? 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师:“人”是“征人”,他们在“万里”之外的边关戍守,为维护国家和平 而默默奉献。“万里”虽是虚指,却突出了空间的辽阔,点明了边塞的遥远。“人 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透露出作者对守
7、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 归的无比哀叹和同情。(2)出示战争过后的画面和相关诗句,学生自由发表感想。师:战争在你眼里是怎样的?(悲惨、恐怖、可怕)假如你是征人,面对战争, 你心中会做何感想?(恨、渴望、愁、盼、苦、思念家人)你会生出怎样的愿 望?(回家)假如你是征人的亲人,你会想些什么?(期盼征人平安归来)3 .小组交流,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这两句讲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诗人的希望,透露 出诗人期望战争早日平息、向往美好安宁的生活的情感。)(2)诗人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以古讽今,正是由于 现今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
8、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诗 人提李广,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来抵御侵扰,保障边 关的和平与安宁。)4 .把握情感,朗读回顾。师小结:这首诗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 行的战争都概括起来,反映出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哀叹之情,表 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使国家得以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 活的美好心愿。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品味诗人那诚挚的爱国情。第二课时 凉州词/夏日绝句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抽查背诵出塞,齐背。导语:同学们,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谁能准确流利地把它背 出来呢?2 .再次归纳学习
9、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师:大家背诵得十分流利。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你们还记得吗?(认生字、解诗题、 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凉州词和夏日绝句这两首诗。我们先来看看凉州词。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理解诗题,了解诗人。理解诗题。凉州词即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介绍诗人王翰(687726)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边塞诗 人。其诗以边塞诗见长,诗风壮丽酣畅,全唐诗录存十四首。他善于描写边 塞生活,这首凉州词是他的代表作。1 .初读古诗,疏通字音、把握节奏。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
10、生字。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朗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观察图片,理解诗句。A.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展开想象,描述诗句的画面。(醉人的葡萄酒盛放在精致的夜光酒杯中,在营火的 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香甜的酒味弥漫在整个军营中。)这样的简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联想到什么?(将士们碰杯、欢笑、劝酒,大 家都十分开怀。)这时的气氛是怎样的?(欢快、热闹。)B.理解“欲饮琵琶马上催”。战士们刚要举杯豪饮,却听到了什么?(琵琶声。)战士们听到的琵琶声可能 会是什么调子呢?(激昂的、急促
11、的、欢快的)“马上催”的“催”字应该怎么理解?它是在催什么呢?(有说是催促将士们 赶快奔赴战场一一边关战事频繁、紧急;有说是催促将士们多饮几杯,一醉方休 西域有骑在马上弹奏琵琶以助兴的习俗。)C.教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可能是在什么场景下说出的?(一阵痛饮过后,也许有人想放下杯 子,这时便有人用这两句话来劝酒;有人看到大家都醉倒在地,觉得好笑,便有 醉酒的将士用这两句话来回应。)从“醉卧沙场”这四个字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既有将士豪放、开朗、兴 奋的感情,还包含着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气。)为什么诗人认为不应笑话“醉卧沙场”的将士们?(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几人回”这三个
12、字说明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战争是残酷的,自 古边关烽火难息,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多么悲惨。然而,尽管有那么多将士战死 边关,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奔赴戍边,他们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在沙场上拼死 抵抗,寸土不让,视死如归,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小结: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胸怀壮志,共赴国难,精忠报 国,魂归关外。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员曾亲赴边关,被战士们英勇杀敌的 爱国精神所感动,被战争的残酷所震撼,于是诉诸笔端,写下了这两句千古绝唱。 让我们用慷慨豪迈的语气,再次读出战士们的伟大吧!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 .过渡引入夏日绝句,引导学生认识诗人。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
13、了两位唐朝诗人写的边塞诗,他们身为热血男儿,怀 抱爱国之情,都曾奔赴战场,亲历了战争。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宋代女诗人 李清照的诗,看身为女子的她又是如何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的。2 .解诗题,明背景。(1) “夏日绝句”是什么意思?(“夏日”点明写诗的时间,“绝句”点明诗 歌的体裁,连起来就是“夏天写的一首绝句”)(2)谁知道这位女诗人的相关情况?(出示课件或点名学生介绍)3 .初读诗歌,夯实基础。(1)出示古诗课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自主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正音,教学生字。(3)指名学生读诗,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14、江东。4.提示 自学要求。阅读与交流: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联系课文插图和项羽的生平,思考为什么诗人会提到项羽。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5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引导赏析古诗。(1)一边读前两句,一边思考:“人杰”是什么意思? “鬼雄”又是什么意思?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明确:“人杰”和“鬼雄”可以用组词法来引导学生解释,前者指人中豪杰, 后者指鬼中英雄(即壮烈死去的人)。这两句是李清照的生命观,即做人应该有浩 然正气,铮铮铁骨。(2)从修辞手法入手,体味这两句诗在表达上的精妙。明确:“生”与“死”,“人杰”与“鬼雄”,这两组鲜明的比照构成了诗 歌中的对偶句式
15、,让读者受到深深的震撼的同时,也体会到诗句的工整,富有音 乐感。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 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手法。它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 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在古诗中非常常见。(3)指名学生读,用凝重、 庄严的语气读出诗中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气势。最后学生齐读。(4)读后两句诗,你们知道项羽吗?能说说有关他的故事吗?为什么他选择在 乌江边自刎?(5)诗人为什么“思项羽”?(借“思项羽”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投 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寄寓自己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小结: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择。 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 “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 的壮志豪情!这壮举怎能不让李清照盛情讴歌?(6)指名学生读,要正气凛然,读出诗人对项羽的盛赞之情。全班学生齐读。6 .朗读背诵,感悟诗韵。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2、背诵默写古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