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标准规范》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pdf

上传人:邓** 文档编号:8675095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标准规范》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最新《标准规范》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标准规范》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标准规范》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pdf(1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L/T 5363 2006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6 5 材料 7 5.1 沥青 7 5.2 骨料 7 5.3 填料 10 5.4 改性剂 11 6 配合比选定 12 7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运输 13 7.1 拌和厂(站)13 7.2 原材料加热 13 7.3 沥青混合料的配料 14 7.4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4 7.5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5 8 沥青混凝土面板铺筑 16 8.1 一般规定 16 8.2 垫层施工 16 8.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7 8.4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17 8.5 施工接缝与层间处理 18 8.6

2、面板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 19 8.7 封闭层施工 20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II 9 沥青混凝土心墙铺筑 21 9.1 铺筑前的准备 21 9.2 模板 21 9.3 过渡料铺筑 21 9.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22 9.5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22 9.6 施工接缝及层面处理 23 10 沥青混凝土低温季节与雨季施工 25 10.1 低温施工及越冬保护 25 10.2 雨季施工及施工期度汛 25 11 安全监测 27 11.1 一般规定 27 11.2 埋设与观测 27

3、 12 施工质量控制 28 12.1 原材料的检验与控制 28 12.2 沥青混合料制备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30 12.3 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3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水工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3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水工沥青混凝土室内配合比 设计方法 3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耐高温仪器率定检验 39 条文说明 41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II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 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

4、61093 号)要求修订的。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试行)(SD 2201987)自 1987 年颁布至今,已实施了 20 年,它对推动我国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沥青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防渗和适应土石坝沉陷变形性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工建筑物中,其施工技术和施工专用设备已趋于成熟。近年来,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河北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湖北三峡茅坪溪防护大坝、四川南桠河冶勒水电站大坝、东北尼尔基水电站大坝等水电工程,均应用了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装备水平的提高及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有必要对 SD

5、 2201987进行修订。本标准实施后替代 SD 2201987。本标准对 SD 2201987 进行了以下修订:增加了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拌和厂(站)的安装调试、沥青混凝土机械化施工工艺、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控制标准等内容。对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标准的适用范围、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气象条件、沥青材料的选择、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施工设备及工艺参数选定、沥青混凝土低温及雨季施工措施、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6、 novaPDF(http:/ 5363 2006 IV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吉林公路机械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厚贵、胡贻涛、田先忠、孙国伟、刘勇、戴会超、孙荣博、王德库、郭光文、鞠连义、高万才、陈宏、陈贵喜、孙建平、袁玉秀、彭澎、刘显斌、谭恺炎、于洪治、李晓力、叶远胜、马军、侯福江、王柏刚、赵启丰。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7、 novaPDF(http:/ 5363 2006 1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行为和质量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其他类似工程可参照执行。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2 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

8、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T 5098 水电水利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导则 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78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60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3 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0.1 水工沥青 hydraulic bitumen 水工沥青主要指适合于水电水利工程防渗安全要求的石油沥青。3.0.2 骨料的酸碱性 aggregate acidity an

9、d alkaline 利用碱度模数 MM=(CaOMgOFeO)/SiO2确定沥青混凝土骨料的酸碱性,当 M1 为碱性骨料,M=0.61.0 为中性骨料,M0.6 为酸性骨料。3.0.3 填料、细骨料及粗骨料 filler,ine aggregate and coarse aggregate 粒径小于 0.075mm 的矿质粉状材料称为填料;粒径为0.075mm2.5mm 的骨料为细骨料;粒径大于 2.5mm 的骨料为粗骨料。3.0.4 矿料 mineral material 粗骨料、细骨料和填料总称为矿料。3.0.5 改性剂 modifier 为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而加入沥青混合料中的外加剂

10、统称为改性剂。3.0.6 沥青混合料 bituminous mixture 经过加热的矿料和沥青,按适当的配合比所拌和成的均匀混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4 合物,称为沥青混合料。3.0.7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 roller compacted bituminous concrete 沥青混合料经碾压密实后称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3.0.8 水工沥青混凝土 hydraulic bituminous concrete 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沥青混凝土统称为水工沥青混凝土。3.0.9 面

11、板垫层(过渡层)facing bedding layer(transition layer)设置在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填筑体之间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铺筑层,称面板为垫层,或称为过渡层。3.0.10 防渗底层及防渗面层 watertight bottom layer and watertight surface layer 复式面板,在整平胶结层之上、排水层之下铺筑的防渗层称为防渗底层,排水层之上的防渗层称为防渗面层。3.0.11 排水层 drainage layer 排水层设置在防渗面层和防渗底层之间,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铺设。渗透系数一般要求大于 102cm/s。排水层的作用是汇集渗过防渗面层的渗透水

12、,将其排出坝体,削减面板内产生的反向水压力,防止防渗面层隆起,并可进行防渗观测,以监视建筑物的安全。3.0.12 封闭层 confining layer 封闭层是喷涂在防渗面层表面的沥青胶薄层。3.0.13 心墙过渡层 core intermediate layer 心墙过渡层是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与坝壳之间的填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5 筑带。3.0.14 碾压温度 compaction temperature 碾压时距沥青混合料摊铺表面以下 50mm的沥青混合料的温

13、度称为碾压温度。3.0.15 沥青砂浆 bituminous mortar 由沥青、细骨料和填料按一定比例在高温下配制而成的沥青混合料称为沥青砂浆。3.0.16 沥青玛蹄脂 bituminous mastic 由沥青和矿粉按一定比例在高温下配制而成的胶凝材料称为沥青玛蹄脂。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6 4 总 则 4.0.1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4.0.2 水工碾压

14、式沥青混凝土正式施工前,应组建具有相应资质的沥青混凝土试验室,应进行进场材料检验、室内配合比和现场铺筑试验,验证沥青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设备及施工系统的适应性,以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等。4.0.3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4.0.4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正常施工的气象条件:1 非降雨降雪时段。2 施工时风力小于 4 级。3 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时气温在 0以上;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施工时气温在 5以上。4.0.5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必须在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和质量保证措施并经试验验证。4.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施工全过程进

15、行温度控制。4.0.7 经实践检验和论证,并通过技术成果认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可应用于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4.0.8 水工沥青在运输、存放、配制、使用等全部过程中,以及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运输、存放、施工等全部过程中,必须具备防火、防水和防污染措施。4.0.9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除了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规范的规定。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7 5 材 料 5.1 沥 青 5.1.1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使用的沥青应选择

16、专用水工沥青,同一工程宜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标号的沥青。不同厂家、不同标号的沥青,不得混杂使用。沥青质量要求参见附录 A。5.1.2 当采用一种标号的沥青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时,可采用两种以上不同标号的沥青在现场进行掺配,必要时可加入改性剂。5.1.3 每批沥青出厂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品质检验报告,除参照附录 A 的指标检测外,还应提供化学组分和黏度的检测成果。沥青运到工地后应进行抽检。5.1.4 沥青从生产厂家运到施工工地应确保其在中转运输过程中包装体不破损、不受潮、不受侵蚀和污染、不因过热而发生老化。5.1.5 沥青的保管应按出厂编号分别储存,防止混杂。堆放场地宜靠近沥青混合料拌和厂(

17、站)。5.1.6 稀释沥青可采用水工沥青与汽油、柴油等有机溶剂配制。当采用慢挥发性溶剂配制稀释沥青时,宜将溶剂以细流状缓缓加入熔化的沥青中,沥青温度不应超过 120。当采用易挥发性溶剂时,宜将熔化的沥青以细流状缓缓加入溶剂中,沥青温度应控制在 1005。5.1.7 乳化沥青宜采用阳离子型,储存时应防止水分蒸发和杂质混入。储存期限不宜过长,以防凝聚。凝聚的乳化沥青禁止使用。5.2 骨 料 5.2.1 骨料加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骨料的开采、破碎与筛分,参照 DL/T 5098 和 DL/T 5144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18、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8 的有关规定进行。5.2.2 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当采用酸性或中性岩石时,应有充分的试验论证。5.2.3 粗骨料可根据其最大粒径分成 24 级。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粗骨料级配稳定。5.2.4 粗骨料宜采用碎石,制备时宜采用反击式碎石机。当采用卵石加工碎石时,卵石的粒径不宜小于碎石最大粒径的 3 倍。若采用天然骨料作粗骨料时,应通过试验论证。5.2.5 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铺筑层厚度的 1/3 且不得大于 25mm;非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层厚的 1/2 且不大于 3

19、5mm。5.2.6 粗骨料的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5.2.6 的规定。表 5.2.6 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表观密度 kg/m3 2600 吸水率 2.5 针片状颗粒含量 10 坚固性 12 黏附性 4 级 含泥量 0.3 超逊径 超径 5 逊径 10 其他 级配良好,岩质坚硬,在加热条件下不致于引起性质变化 5.2.7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粒径组成应符合设计、试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9 验提出的级配曲线要求。可选用河砂、山砂、人工砂等。加工碎石筛余的石屑

20、,应加以利用。5.2.8 细骨料的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表 5.2.8 的规定。表 5.2.8 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 标 人工砂 天然砂 表观密度 kg/m3 2600 2600 吸水率 3 3 坚固性 15 15 石粉含量 5 含泥量 0.3 水稳定等级 6 级 6 级 有机质含量 0 浅于标准色 轻物质含量 1 超径 5 5 其他 岩质坚硬,在加热时不致于引起性质变化 5.2.9 成品骨料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堆料场位置应选在洪水位以上、便于装卸处,并宜靠近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2 堆存场地应进行平整,对松软地面应压实,做到排水通畅。3 不同粒径组的骨料应分别堆存,用隔墙分开,防

21、止混杂;宜设置防雨设施,以控制骨料加热前的含水率。4 骨料堆存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骨料分离。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0 5 储存量应满足 5 天以上的生产需要。5.3 填 料 5.3.1 填料应采用粒径小于 0.075mm 的碱性矿粉,如石灰岩粉、白云岩粉、水泥、滑石粉等。5.3.2 填料的质量应符合表 5.3.2 的规定。表 5.3.2 填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表观密度 kg/m3 2600 含水率 0.5 亲水系数 1 其他 不含泥土,有机质杂质和结块 细度(各

22、粒径的 通过率)0.075mm 100 0.040mm 80 0.020mm 10 5.3.3 用于填料的矿粉级配应符合表 5.3.3 的规定。表 5.3.3 矿粉的级配要求 筛孔尺寸 mm 0.6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0 80 5.3.4 填料的储存必须防雨、防潮、防止杂物混入。散装填料宜采用筒仓储存,袋装填料应存入库房,堆高不宜超过 1.8m,最下层距地面至少 300mm。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1 5.4 改 性 剂 5.4.1 水工沥青混凝土

23、需要使用改性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5.4.2 使用改性剂的沥青混凝土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试验论证。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2 6 配 合 比 选 定 6.0.1 配合比选定应按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现场铺筑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进行。6.0.2 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应根据设计技术要求,通过试验确定23 个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用于现场铺筑试验。室内配合比设计方法参见附录 B。6.0.3 现场铺筑试验应对室内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证调整,确定生产配合比,以掌握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制

24、备、拌和、储存、运输、摊铺、碾压和检测等工艺流程,取得并确定各种有关的施工工艺参数。现场铺筑试验宜在沥青混凝土铺筑工作面以外进行,经过技术论证后,也可在工程铺筑部位进行。6.0.4 生产性试验应采用现场铺筑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在工程铺筑部位进行,对施工技术参数进行验证和调整,并确定施工配合比。6.0.5 经试验确定的施工配合比不得随意更改。生产过程中,如矿料的级配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如沥青或矿料品质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3 7 沥

25、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运输 7.1 拌 和 厂(站)7.1.1 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的实际生产能力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施工铺筑强度和拌和质量的要求。7.1.2 拌和厂(站)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 宜靠近铺筑现场,运距在 3km内。2 应在工程爆破危险区以外,远离易燃品仓库,不受洪水威胁,排水条件良好。3 应远离生活区及其他作业区,并宜设在施工区的下风处。7.1.3 拌和厂(站)应根据沥青混凝土工程的规模和特点选择不同的设备,大中型工程宜采用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小型工程可采用移动式。当铺筑强度较大时,宜采用连续烘干、间歇计量和间歇拌和的综合式工艺流程,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厂(站)应具有可靠电源。

26、7.1.4 拌和厂(站)的设备布置宜集中、紧凑,以利各工序紧密衔接,互相协调。7.1.5 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的调试工作内容包括矿料系统调试、拌和楼调试、沥青系统调试、拌和厂(站)联合调试等。7.2 原 材 料 加 热 7.2.1 桶装沥青宜采用沥青脱桶设备脱桶、脱水。7.2.2 沥青应采用导热油间接加热,沥青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度。7.2.3 熔化沥青时,加热罐的容积应留有余地。7.2.4 熔化的沥青应通过管道自流或用沥青泵送至保温罐。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4 7.2

27、.5 沥青脱水温度应控制为 12010,沥青加热温度应根据沥青混合料出机口温度确定,宜为 16010。加热过程中,沥青针入度的降低不宜超过 10。保温时间不宜超过 24h。7.2.6 骨料的烘干加热宜采用内热式加热滚筒进行,滚筒倾角可通过试验确定。7.2.7 冷骨料应均匀连续地进入烘干加热筒。骨料的加热控制,应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进行调整,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出热沥青温度 20,宜为 18010。7.2.8 矿粉如需加热,加热温度宜为 7090。7.3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配 料 7.3.1 沥青混合料应根据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配料,矿料应以干燥状态的质量为准,沥青可按质量或体积进行配料。

28、7.3.2 配合比中,沥青含量的允许偏差为0.3 个百分点。7.3.3 配合比中,矿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3.3 中的规定。表 7.3.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允许偏差 材料种类 粗骨料 细骨料 填充料 允许偏差 5.0 3.0 1.0 7.4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拌 和 7.4.1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前,应预先对拌和楼系统进行预热,拌和时拌和机内温度不应低于 100。7.4.2 拌和设备的称量系统应定期进行动、静态检定,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称量精度应为0.5。7.4.3 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应先将骨料与填料干拌 15s25s,再加入热沥青一起拌和。应拌和均匀,使沥青裹覆骨料良好。拌和Pr

29、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5 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7.4.4 沥青混合料的出机口温度,应满足摊铺和碾压温度的要求。7.4.5 因故停机时间超过 30min 时,应将机内沥青混合料及时清理干净。7.4.6 所有称量、计时和测温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测试。对每盘拌和过程应进行监控和记录。7.5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运 输 7.5.1 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根据不同的工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运料车辆的容积和数量,应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能力及摊铺机械的生产能力相适应。7.5.2 沥青混合料

30、运输道路应具备足够的转弯半径,路面平整;应减少转运次数,缩短运输时间。7.5.3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相对固定,并采取保温防漏措施。运输容器在使用前可涂刷一层防黏剂,防黏剂不得对沥青混合料有损害或起化学反应,其涂刷量由现场试验确定。运输容器停用时应及时清理干净。7.5.4 各种运输机具应保证沥青混合料在卸料、运输及转料过程中不发生离析、分层现象。在转运或卸料时,出口处沥青混合料自由落差应小于 1.5m。7.5.5 沥青混合料在斜坡上的运输,宜采用专用的斜坡喂料车;当斜坡长度较短或工程规模较小时,可由摊铺机直接运料或其他专用机械运输。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

31、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6 8 沥青混凝土面板铺筑 8.1 一 般 规 定 8.1.1 沥青混凝土面板一次铺筑的斜坡长度应根据施工条件、施工设备情况等确定,不宜超过 120m。当斜坡过长或有度汛拦洪要求时,可将面板沿斜坡按不同高程分区,每区按铺筑条带由一岸依次至另一岸。铺完一个工作区域后再铺上面相临的区域。各区间的横向接缝应处理。8.1.2 沥青混凝土面板铺筑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的机械。斜坡上的运料、摊铺、碾压机械宜采用移动式卷扬台车牵引;当采用其他方式牵引时,应锚碇牵引设备,防止倾翻。大型机械不能铺筑的部位,可采用小型机

32、械或人工铺筑。8.1.3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料斗和振动碾的滚筒等宜涂刷防黏剂,所有沥青混合料施工机具用后应及时清理干净。8.1.4 铺筑复式断面的排水层时,可先分段铺筑排水沥青混合料,再用防渗沥青混合料铺筑预留的隔水带。8.2 垫 层 施 工 8.2.1 在铺筑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施工面进行整修和压实,对土质施工面应喷洒除草剂,其喷洒时间及喷洒量应通过试验确定。8.2.2 垫层坡面应平整,在 2m长度范围内,碎石(或卵、砾石)垫层应小于 30mm。垫层料的最大粒径、级配、细料含量等应满足设计要求。8.2.3 碎石(或卵、砾石)垫层坡面按设计的粒料级配分层填筑压实。压实时用振动碾顺坡碾压,上行

33、有振碾压,下行无振碾压,碾压遍数按设计的压实度要求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其压实度或相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7 对密度应满足设计要求。8.2.4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在垫层的表面喷涂一层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一次喷涂面积应与沥青混合料的铺筑面积相适应。喷涂后,禁止人员、设备行走。待其干燥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8.2.5 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的喷涂宜采用喷洒方式分条带进行。8.3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摊 铺 8.3.1 沥青混凝土面板应按设计的结构分层,沿垂直坝轴线方向依摊铺

34、宽度分成条带,由低处向高处摊铺。8.3.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满足施工强度和温度控制要求。最佳摊铺速度以 1m/min2m/min 为宜,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8.3.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单一结构层厚度在 100mm 以下时可采用一层摊铺;大于100mm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摊铺层数及摊铺厚度。8.4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碾 压 8.4.1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专用振动碾碾压,宜先用附在摊铺机后的小于 1.5t 的振动碾或振动器进行初次碾压,待摊铺机从摊铺条幅上移出后,再用 3.0t6.0t 的振动碾进行二次碾压。振动碾单位宽度的静碾

35、重可按表 8.4.1 控制。若摊铺机没有初压设备,可直接用 3.0t6.0t 的振动碾进行碾压。表 8.4.1 单位宽度的静碾重 碾压类别 初次碾压 二次碾压 单位宽度碾重 kg/cm 16 620 8.4.2 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应控制碾压温度,初碾温度控制为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8 120150,终碾温度控制为 80120,最佳碾压温度应由试验确定。当没有试验成果时,可根据沥青的针入度按表 8.4.2选用。气温低时,应选大值。表 8.4.2 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 项目 针

36、入度 0.1mm 一般控制范围 6080 80120 最佳碾压温度 150145 135 初次碾压温度 125120 110 150120 二次碾压温度 10095 85 12080 8.4.3 沥青混合料碾压工序应采用上行振动碾压、下行无振碾压,振动碾在行进过程中要保持匀速,不宜骤停骤起,振动碾滚筒应保持潮湿。碾压结束后,面板表面应进行无振碾压收光。8.4.4 施工接缝处及碾压条带之间重叠碾压宽度应不小于150mm。8.5 施工接缝与层间处理 8.5.1 防渗层铺设时应减少纵、横向接缝。采用分层铺筑时,各区段、各条带间的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横缝的错距应大于 1m,纵缝的错距应为条带宽度的

37、1/31/2。接缝宜采用斜面平接,夹角宜为 45。8.5.2 对防渗层的施工接缝可按如下规定处理:1 当已摊铺碾压完毕的条带接缝处的温度高于 80时,可直接摊铺,不需进行处理;当温度低于 80时按冷缝处理,应在接缝表面涂热沥青,并用红外线加热器烘烤至 10010后再进行摊铺碾压。2 在新条带摊铺前,对受灰尘等污染的条带边缘,应清扫干净;污染严重的应予清除。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19 3 新条带冷却后,可在接缝表面涂热沥青,再用红外线加热器烘烤后夯实压平。8.5.3 使用加

38、热器加热施工接缝时,其接缝表面温度应控制为10010,防止温度过高使沥青老化。对防渗层的施工接缝,应进行渗透性能检测。8.5.4 上下层的施工间隔时间以不超过 48h 为宜。当铺筑上一层时,下层层面应干燥、洁净。8.5.5 防渗层上、下铺筑层之间应喷涂一薄层乳化沥青、稀释沥青或热沥青。当用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时,应待喷涂液(喷涂后约 12h24h)干燥后进行摊铺。8.6 面板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 8.6.1 面板与岸坡连接的周边轮廓线应保持平顺。面板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部位,施工时应留出一定的宽度,在面板铺筑后进行连接部位的施工。先铺筑的各层沥青混凝土应形成阶梯形状,以满足接缝错距要求。8.6.2

39、面板与刚性建筑物连接部位应按混凝土连接面处理、楔形体浇筑、沥青混凝土防渗层铺筑、表面封闭层敷设等工序施工。必要时应进行现场铺筑试验。8.6.3 面板与混凝土结构连接面施工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将潮湿部位的混凝土表面烘干,然后均匀喷涂一层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用量宜为 0.15kg/m20.20kg/m2。8.6.4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敷设沥青胶时,应待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干燥后进行。沥青胶涂层应均匀平整,不得流淌。如涂层较厚时可分层涂抹,涂抹厚度通过试验确定。8.6.5 楔形体的材料可采用沥青砂浆、细粒沥青混凝土等,应全断面由低到高依次热法浇筑施工,每层厚度宜为 300mm500mm。楔形体浇

40、筑温度应控制为 140160。8.6.6 在混凝土面和楔形体上铺筑沥青混凝土防渗层时应在沥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20 青胶和楔形体冷凝后进行。8.6.7 连接部位设加厚层的上层沥青混凝土防渗层应待下层沥青混凝土防渗层冷凝后铺筑。8.6.8 连接部位的沥青混凝土防渗层与面板的同一防渗层的接缝应按施工接缝处理。8.6.9 面板与岸坡连接部位施工结束后,如进行基础灌浆必须控制灌浆压力,以保证连接部位不受破坏。8.6.10 当连接部位设置金属止水片时,应采用与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止水

41、片相同的安装方法。嵌入沥青混凝土一端的止水片表面应涂刷一层沥青胶。8.6.11 当连接部位使用加强网格材料时,应将施工面清理干净后铺设。加强网格材料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 100mm。当采用多层加强网格材料时,上下层应相互错缝,错距应不小于 1/3 幅宽。8.7 封 闭 层 施 工 8.7.1 封闭层施工前,防渗层表面应干净、干燥。因污染而清理不净的部分,应喷涂热沥青。8.7.2 封闭层材料可采用沥青胶,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其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8.7.3 沥青胶宜采用机械拌制,出料温度应控制为 180200。8.7.4 沥青胶用涂刷机或橡皮刮板沿坡面方向分条涂刷,每层涂刷厚度宜为 1mm,涂刷时

42、的温度应在 170以上。涂刷后如发现有鼓泡或脱皮等缺陷时应及时清除后重新处理。8.7.5 封闭层宜选择在 1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8.7.6 封闭层施工后的表面,严禁人机行走。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21 9 沥青混凝土心墙铺筑 9.1 铺 筑 前 的 准 备 9.1.1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前,对底部混凝土基座的连接面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施工。9.1.2 坝基防渗工程的施工,除在廊道内进行帷幕灌浆外,宜在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完成。心墙与坝基防渗工程必须同时施工时,应做好施工规划

43、,合理布置场地,减少施工干扰。9.2 模 板 9.2.1 沥青混合料机械摊铺施工前,应调整摊铺机的钢模宽度以满足设计要求。9.2.2 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段宜采用钢模,并应保证心墙有效断面尺寸。9.2.3 人工架设的钢模应牢固、拼接严密、尺寸准确、拆卸方便。钢模定位后的中心线距心墙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应小于5mm。9.2.4 沥青混合料填入钢模前,应先进行过渡料预碾压。沥青混合料碾压之前,应先将钢模拔出并及时将表面黏附物清除干净。9.3 过 渡 料 铺 筑 9.3.1 当采用专用摊铺机施工时,过渡料的摊铺宽度和厚度应由摊铺机自动调节。摊铺机无法摊铺的部位,应采用人工配合其他施工机械补铺。9.3.2

44、人工摊铺段过渡料填筑前,应采用防雨布等遮盖心墙表面。遮盖宽度应超出两侧模板 300mm 以上。9.3.3 心墙两侧的过渡层应对称铺填压实,以免钢模移动。距钢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22 模边 150mm200mm 的过渡料应待钢模拆除后,与心墙同步碾压。9.3.4 心墙两侧的过渡料应采用 3.0t 以下的小型振动碾碾压。碾压遍数根据设计密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9.3.5 心墙两侧过渡料压实后的高程宜略低于心墙沥青混凝土面,以利排水。9.4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摊 铺 9.

45、4.1 沥青混凝土心墙及过渡料应与坝壳料填筑同步上升,心墙及过渡料与相邻坝壳料的填筑高差应不大于 800mm。9.4.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摊铺速度以1m/min3m/min 为宜,或通过现场摊铺试验确定。专用机械难以铺筑的部位或小型工程缺乏专用机械时可采用人工摊铺,用小型机械压实。9.4.3 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宜为 200mm300mm。机械摊铺时应经常检测和校正摊铺机的控制系统。人工摊铺时,每次铺筑前应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和过渡层的结构要求及施工要求调校铺筑宽度、厚度等相关参数。9.4.4 连续铺筑 2 层及以上沥青混凝土时,下层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降至 90以下后方可摊铺上

46、层沥青混合料。9.4.5 沥青混合料的入仓温度宜控制为 140170,或通过试验确定。9.5 沥 青 混 合 料 的 碾 压 9.5.1 沥青混合料碾压应采用专用振动碾,宜选用小于 1.5t 的振动碾。9.5.2 沥青混合料与过渡料的碾压宜按先过渡料后沥青混合料的次序或按试验确定的次序进行。9.5.3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应先无振碾压,再有振碾压;碾压速度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23 宜控制为 20m/min30m/min;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前后两段交接处应重叠碾压 30

47、0mm500mm。碾压时振动碾不得急刹车或横跨心墙行走。9.5.4 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应控制碾压温度,初碾温度不宜低于130,终碾温度不低于 110,最佳碾压温度由试验确定。9.5.5 对不合格沥青混合料应清除,在清除废料时应减小对下部沥青混凝土的扰动。9.5.6 当振动碾碾轮宽度小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宽度时宜采用贴缝碾压,当振动碾碾轮宽度大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宽度时宜采用单边骑缝碾压。9.5.7 各种机械不得直接跨越心墙。在心墙两侧 2m 范围内,不得使用 10t 以上的大型机械作业。9.6 施工接缝及层面处理 9.6.1 与沥青混凝土相接的水泥混凝土表面应采取冲毛、刷毛等措施,将其表面的浮浆、乳皮、

48、废渣及黏附污物等全部清理干净,并使表面干燥。9.6.2 经处理后的水泥混凝土表面,应均匀喷涂 12 遍稀释沥青,待稀释沥青干涸后,再铺设一层沥青砂浆。9.6.3 沥青混凝土心墙宜全线保持同一高程施工,以避免横缝。当无法避免横缝时,其结合部应做成缓于 13 的斜坡,上、下层横缝应错开 2m以上。9.6.4 在已压实的心墙上继续铺筑前,应将结合面清理干净。污染面宜采用压缩空气喷吹清除。如喷吹不能完全清除,可用红外线加热器烘烤污染面,使其软化后铲除。当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面温度低于 70时,应采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至 70100。9.6.5 沥青混凝土表面停歇时间较长时,应采取覆盖保护措施。继续铺筑时应将

49、结合面清理干净,使其干燥并加热至 70以上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必要时可在层面上均匀喷涂一层稀释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novaPDF(http:/ 5363 2006 24 沥青,待稀释沥青干涸后再铺筑上层沥青混合料。9.6.6 沥青混凝土心墙钻孔取芯后留下的孔洞应及时回填,回填时应先将钻孔吹洗干净,蘸干孔内积水,用管式红外加热器将孔壁烘干并使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达到 70以上,再用热沥青混合料按 50mm 层厚分层回填击实。Print to PDF without this message by purchasing

50、novaPDF(http:/ 5363 2006 25 10 沥青混凝土低温季节与雨季施工 10.1 低温施工及越冬保护 10.1.1 当气温在 5以下进行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时和气温在0以下进行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 通过试验确定沥青混凝土低温施工配合比和保温方法。2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选用试验确定的出机口温度的上限值。3 铺筑现场应配备足够的加热设备。可根据施工现场特点采取表面铺盖或搭设暖棚等挡风保温措施。4 缩短摊铺长度并及时碾压。必要时采用多台振动碾分区碾压,以缩短碾压时间。施工后及时进行保温防护。10.1.2 当预报有降温、降雪或大风时,应及早做好停工安排和防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