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黑龙江】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黑龙江】建议.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4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 全体会议通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部署要 求,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 破,就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十四五规划和二。三 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 江新征程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市场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央地融合发展加快 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突破, 非公有制经济迸发新活力,民营经济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目标, 更多民营企业加快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实体经济成为振兴 发展主力军。人才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育才聚才留才能力明显 提升。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国际经贸大通道全面贯通
3、,以对俄和东北亚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 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更加突出。 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和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 一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 地区合作中心枢纽。龙粤、哈深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省市 对口合作样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 显著,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北方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提 升,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建成生态强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取 得重要成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产品价值加速转换,重点林区焕发 青春活力,生态旅游首位度显著提高,
4、旅游强省加快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的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哈长城市群联动发展,哈尔滨大庆绥 化一体化加快推进,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高标准构建,区域中心-10 - 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加快推进百年油田(城)建设,“四 煤城”和大小兴安岭林区高质量转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升级,美丽边城建设步伐 加快,人口集聚功能不断增强,兴边富民成效显现。城乡融合发 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 城镇化全面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 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
5、康素质明显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边疆特色文化更加繁荣,人 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新兴文 化业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文化强省建设稳 步推进。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突破。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 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 公共卫生体系和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保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 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 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6、,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 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农业 农村,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 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 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成农业强省。7 .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示范区。坚决履行维 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编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 战略示范区建设规划。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严守永久基本农 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7、实施中 低产田改造、水利现代化、科技兴农、现代育种、智慧农业建设 等重点工程,创建建三江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亿斤,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稳固。开展“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质量提升行动,优化种植业结构,统筹粮经饲发展,对标国际标 准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和绿色发展 先行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两牛一猪一禽”工程,打造寒地黑 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高质量农产品和高品质食品品牌,开展 粮食节约行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8 .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九 对黑土地实行 战略性保护
8、,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落实国家东北黑土地保 护规划纲要,扩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加大耕地轮作休耕力度, 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12 -稳步扩大玉米秸秆还田及覆盖免耕,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耕地质量等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加强黑土地保 护长效机制,实现黑土地永续利用。9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为抓手,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业全产业链 发展,发展出口导向型农业,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 值,把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因地制 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产品现代流
9、通体系,创建国家 级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 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0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位置,统筹规划设计,科学组织实施,高质量推进基础设 施补短板,大力度强化公共服务补强提,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 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实施强县战略,增 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支持林 场所振兴发展。形成良好的村落布局和乡村风貌,因地制宜推进 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房 建设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育新
10、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11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 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 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城乡统 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 土地征收范围。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农民 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办好供销合作社,完善生产、供销、 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推进以农业生产托管服 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 保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
11、产权权能,发 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12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 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坚持摘帽不摘责任、 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增强政策延续性,突出产业支 撑,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后续扶持,加强扶贫资产监管, 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民生基础保障,健全返贫监测和 帮扶机制,防止返贫和发生新的贫困,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 制度,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13 .打造北大荒现代农业航母。继续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 业、大产业,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
12、代化、经营 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建成现代化大农 业全国标杆,真正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行业的引领者、三产融合 的示范者,打造成世界级农业领军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成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14 -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做好“三篇大文 章”、抓好五头五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工业强省。14 .强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产业基础 再造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努力在高端装备制造 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在复合
13、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 键基础材料,在高效增材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在 智能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 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产业链、供 应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等多链融合,增强核电装备、飞机制造、 汽车生产等产业配套能力,实施“链长制”,推进稳链、补链、延 链、强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加快打造高能级产业链条。15 .打造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 围绕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推进 龙头带动、链条延伸、协同配套,加快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 工、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2个万亿
14、级产业集群。 健全振兴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万亿级产业 集群。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千企技术改造 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推进“企业上云: 培育建设 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建成智能制造哈大齐先导区,打造东北工 业智能化转型样板区。加速形成带动能力强的百亿级骨干企业矩 阵,形成一批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园区。16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以自主可控、安全高 效为目标,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 业链供应链。聚焦三次产业关键产品和服务,依托终端龙头企业, 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清单图谱,强化高端零部件、中间产品和基础 原材料稳定供应,确保核
15、心生产系统平稳运行。积极拓展与国内 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广度深度,立足省内拉长育壮产业链供应链, 补短板、锻长板,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靠,提升全产业链水 平。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 升行动。强化自主产品应用迭代升级,加大对幼稚产业、产品的 政策扶持保护,增强主导产品本地配套能力。17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 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 技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培育新增长点。把以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减量化为代表的 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我省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产业。提高通用飞机、
16、 先进直升机、无人机、传感器、动物疫苗、铁路通信信号和安全 运营技术等产业化水平,建设哈尔滨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积极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大力发展 航空航天装备及配套、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小卫星制造和卫星 应用、军民两用材料及制品等重点产业。18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16 - 链高端延伸,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设计、 研发外包、流程诊断、技术测试与分析、法律、服务等行业专业 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现代物流、现代金 融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跨界融合,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 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
17、多样化升级,促进健康、养老、育幼、 文化、旅游、体育、培训、家政、物业等产业提质扩容。推动服 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黑龙江 服务品牌。19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 新模式,拓展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流通 体系等领域开发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应用和开发数字产品,大力 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未来经济。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 建立数据要素定价机制,构建市场化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服务体系。 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 台,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安全
18、保护制度。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 展的战略支撑,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纲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 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发展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教强省。20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大科学工 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对接国家研发布局,争 取创建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省实验室。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 研发平台,发展协同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 设,组.织各类创新主体共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融通创新。 建设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创新型城市,打造区域性
19、创新 高地,提升各类园区创新引领效能。21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落实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 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加强原 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 型大学,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瞄准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 发展,支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对接国家科技研发 需求,在前瞻性领域实现成果突破。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 大对企业投入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实行 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22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大科技研 发投入力度,在人工智能、空天科技、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
20、机、 极地科学、页岩油气开发等领域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在生物疫苗、 生物菌种、生物育种、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部署实施一 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社会 关切,在重大疾病防控、污染防治、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加强科 技创新,让创新成果惠及人民群众。23 .加速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向科技成果产业化要发-18 - 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和孵化器专 业化建设,畅通研究开发、中间试验、成果转化渠道,建设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职业经理 人队伍,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市场化服务体系。支持哈 尔滨工业大学创建国家技术转移
21、中心,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 重大专项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 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 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动 力,提高科技产出效率。24 .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领 域“放管服”改革和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赋予 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 唯奖项“,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 评价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 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实施高新 技术企业倍增行
22、动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型中小 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科普工作。推进中国(黑 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支持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坚 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巩固科技创新成果,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 策,加快构建完备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六、提高综合竞争力,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 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定位,面 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
23、展任务,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严重 冲击,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奋力走出黑 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的总体要求,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 的政治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聚力攻坚,“十三 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 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振兴发展全局的大事,啃下了 许多制约发展活力的改革硬骨头,建成了许多打基础、攒后劲、 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六个强省”建设呈 现新气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开创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24、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奠定了 坚实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粮食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 以上,粮食生产“十七连丰”,稳居全国第一位,农民收入登上一 个大台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突出。决战脱贫 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20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17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面貌、农民精 神风貌焕然一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做好“三篇大文 章”,抓好五头五尾”,“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国宝级“老字号”-2 -发挥自身优势,升级扩大高质量供给,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 产品创造引领新需求,提高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25 .抢抓机遇融入国内大循环
25、。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 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为我们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充分发挥绿色 有机食品和生态康养旅游等高品质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在国内占 有重要地位的国宝级装备制造企业、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 坚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 略,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和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 率。破除妨碍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贯通生产、分配、 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降低全社会 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政策支撑体系,强化服务保障,提升企 业开拓市场能力,加快提高集群配套水平。26 .
26、创造条件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发挥向北开放窗口地缘区位优势,支持企业开拓国 际市场,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质量。 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引进外 资和对外投资质效,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同俄罗 斯在技术成熟的制造业领域投资合作,推动工业和技术合作项目 建设。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探索设立海外商务代表处和黑龙 江商品展示中心,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7 .激发消费新潜力。健全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提升传统消-20 - 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打造哈尔滨国际消费中 心城市,形成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城
27、市。创新消费模式和业态,发 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鼓励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直播电商等消 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 管理转变,扩大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节假日消费。 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地方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进成熟 商圈提档升级。支持知名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进县城,开展城乡高 效配送专项行动,拓展农村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 益保护。28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 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内外联通、 安全高效的流通体系,有效保障经济循环畅通。完善现代商贸市 场、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
28、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 升级、健康发展。推动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培育更具竞争力的现 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强化金融支 持,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29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突出产业政策导向, 聚焦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扩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 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推动“百大项目”建设,聚焦“两新一重”,在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 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 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聚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运用PPP
29、模式,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市场主导 的投资内生增长动力。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增强 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冲破阻力释放活力,推动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赋 能。30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整顿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长 效机制,对标先进地区和国际标准,发挥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城市 示范作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提升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推进“数字政府, “诚信政府”建设
30、。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 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 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创新联合执法、数字执 法等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包容审慎监 管。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 统一市场。深化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改革。制定招商引资 项目服务保障条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企业全生命 周期服务体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树立黑龙江崇尚法治、务实 干事、服务高效、充满活力的崭新形象。-22 -31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 场,推动土地、资本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和人才
31、要素合理畅 通有序流动,加快发展和培育技术、数据要素市场。推进要素价 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 制。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拓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体系功 能,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提高要素交易监管水平。着力降低税费、融资、用能、物流、人 工和制度性交易等企业要素性成本。32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质效。合力推进央企在我省开展各类改 革试点,加快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携手发展配 套产业链供应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培育形成一批混改样板。 实施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优化地方国有资本布局, 推动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经
32、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 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继续推动农垦、森工、龙煤等重点国有企 业改革发展提升效益。做强做优做大省级产业投资集团,提升国 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推动一批地方国有企业上市。33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新活力。全面放开民营企业市 场准入,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 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深入实施民法典, 精准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大中小企 业融通发展。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治环境 和政策体系,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 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导
33、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建立配套协作机制。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 培育计划,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争取更多黑龙江民营企业进军 全国500强,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34 .强化财税金融改革创新。执行好国家优化税制结构、适当 提高直接税比重政策,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深化金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 用社改革,强化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地方银行健康发展。加强普 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支持 力度,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保持合理水平。支持企业
34、利用直接债务 融资工具融资,促进优质资本汇聚,发挥各类基金的引导作用, 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实施“紫丁香计划”,加快 培育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上市数量大幅增加,直接融资能力显著 增强。35 .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改革人才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和保障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创 新人才评价和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强化 人才工作考核评估。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全面清除制约人才流动 的政策障碍,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促进区域间、行业间优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优化整合人才计划,-24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用人主
35、体作用,重点 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培育高素质人才后备军。优先支持青年人才,合理用好各类人才。 全面深化省校合作,实施“名校优生”战略,大规模吸纳优秀高校 毕业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快推进知 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新型城 镇化战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形成优势互 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36 .优化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围绕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 生态功能区,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重大基础设施、
36、重大 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形成 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 局。加快哈长城市群建设,强化轴带支撑能力,推动一体化发展 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强省会战略,提升哈尔滨城市功能,形 成全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加快打造以哈尔滨为核心的现代 化都市圈,在一小时圈层内推动哈尔滨大庆绥化一体化发展,在 两小时圈层内推动哈大齐牡创新协同发展,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 射带动功能,构建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齐齐哈 尔加快建设精密超精密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 基地,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全国样板。牡丹江发挥区位优势, 进一步拓展开
37、放合作空间,打造向南和对俄开放重要窗口,形成 跨省际旅游特色区。佳木斯强化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增强人 口和生产要素集聚能力,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推动优势 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东部石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绿色产业,促 进市域经济高质量转型,打造以佳木斯为枢纽,“四煤城”组团发 展的东部城市群。加强伊春、大兴安岭等地区生态保护,推进绿 色发展,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培育壮大林区生态产业,形成生态 富矿。推进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基本公共服 务能力,彰显黑河边境城市特色,发挥自贸区片区引领作用,突 出大通道功能,强化区位集聚效应,推动人口集聚、产业提质、 开放提效,打造形成黑河、绥芬河
38、一东宁50万人口级别城市, 建设美丽边城,提升边境品位,增强边境地区综合实力。37 .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强化带动哈尔滨实现新飞跃的使 命担当,实施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条例,更好发挥新区高质量 发展引领辐射作用。加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力度,发挥“五区叠加” 的体制优势,在打造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构建信用承诺为 主的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政策制度的有效供给方面趟出新路。增 强产业项目集聚能力,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之路, 构建食品、金融、数字、光电、医药等百亿级产业链,形成强劲 增长极。加快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贸 易便利化、金融创新、跨境合作等方面发挥排头兵作用,建
39、设联 通国内、辐射欧亚的物流枢纽和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加强-26 -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省级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导入,疏解 老城区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速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把新 区打造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美丽的现代 化新城。38 .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牢固树立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 则全省强的理念,依托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招商引资 项目建设,做强做优立县特色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乡村发展 和村民致富能力。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推进园区特色化、专业化提档升级,促 进农民更多地进园区就业,推动以市带区,增强区域发展动
40、力, 解决整体偏弱问题。促进地方与垦区、林区、矿区融合发展,形 成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争先晋位意识,形成竞相发展态势,打造 一批县域经济强县,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跨越。39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优化空间结构,强化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体现时代特 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网改造,提 升城市品质。推动城镇绿色发展,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 工程,增加功能休闲区密度,强化绿道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 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加强新型社区、智慧社区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财政转 移支付、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41、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突出龙头引领作用,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 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九、提升放大绿色发展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 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成生态强省。40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 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建设绿色 低碳的工业体系、建筑体系和流通体系,加快绿
42、色金融发展和绿 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环保产业成长为支柱型产业,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煤炭等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开展绿色生 活创建行动,培养节约习惯,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落实国家二。三。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装机比重和 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合理降低碳排放强度。41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 复,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性出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 化行动,推行林长制,加快形成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生态廊道 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
43、高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28 - 染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散煤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江河 湖泊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基 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 束性指标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节水行动,建立水资 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河湖长制,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 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42 .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探索政府主 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路径。加强自然资源评价监测和
44、确权登记,探索建立生态产 品价值核算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争取国家加大对森林、 草原、湿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推进排污权、用能 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 补偿的良性局面。大力发展碳汇经济等以生态为本底的新产业新 业态,充分挖掘和释放生态价值,支持国有林区开展森林生态资 源资产化和资本化试点,构建现代林业经济新体系。43 .建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探索建立多元化的 冰雪资源价值实现路径机制,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推动冰雪产 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大冰雪产业体系,促进冰雪旅游、冰雪运动、 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装备、冰雪教育培训等协同创新发展
45、, 培育冰雪全产业链,把我省打造成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人 才培养基地、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赛事承办地。巩固提升冰雪大 世界、雪博会、中国雪乡等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冰雪节庆、冰 老树发新枝,炼油能力突破250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幅提 升,神华国能宝清电厂投产运营,石墨、钢铁、铜等矿产资源开 发产业加快发展,加速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跨越。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本籍两院院士达到41位,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43个、省级 创新平台达到1146个,新型直升机、核电装备、舰船动力、非洲 猪瘟疫苗等领域研发制造实现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1250家,转化落地高新技术成果1518项,新产业新业态集群式
46、成长,新旧动能高质量转换。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组建营商 环境建设监督局,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农垦、森工彻底打破了 政企合一体制,打赢龙煤改革脱困硬仗,组建七大省级产业投资 集团,民营经济占半壁江山。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持 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 第一,生态保护全面加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优势加速转 化,打造旅发大会品牌,全域全季旅游深度开发,“北国好风光尽 在黑龙江”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中俄原油 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竣工投产,同江铁路大桥、黑河 公路大桥顺利建
47、成,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并加快 建设,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更加巩固。龙粤、哈深对口合 作走深走实,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生根。 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哈佳、 哈牡客专投入运营,哈尔滨火车站成为靓丽名片,牡佳客专、佳 雪民俗等文化产品。建设国际冰雪产业合作样板区,打造国际化 冰雪产业精品,建成国际冰雪运动基地和冰雪产业国际交流平台。44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生态保护责任,完善生态文 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健全自然资 源监管体制,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完善自然资源资 产负债表核算制度,全面推行领导
48、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 审计。完善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 用制度,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45 .培育黑龙江林区生态产业新优势。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持续扩大开放合作,激发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大 兴安岭林业集团转型发展新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生态产业企业。 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优质生态产品 有效供给的能力。充分发挥林业投资平台功能,培育壮大优势生 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构建以森林农业、森林食品、森林康养 为主的现代林业生态产业体系,提升“黑森”、伊森”、大兴安岭” 等林业生态产品
49、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发挥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作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促进更大范围、更 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46 .强化对俄开放合作第一大省地位。全面提升对俄合作承载-30 - 能力,建设服务全国对俄合作的“云上”综合服务平台。突出进口 抓落地加工、出口抓提档升级,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 推动对俄货物贸易扩量提质,扩大原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 粮食等大宗商品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扩大属地产品特别是机电产 品、先进技术装备对俄出口。推动对俄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实施“互 市贸易+落地加工”模式,探索发展离岸边境贸易。大力发展对俄 服务贸易,建设中医药、文化等服务出口基地。培育对俄贸易新 业态,支持增设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完善边境仓、海外仓网 络布局,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引进金融机构跨境结算功 能性总部,建设对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