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乡土中国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而在中国,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为什 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 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 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 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
2、系是根据生育 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 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 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 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 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 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 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
3、可以完全相同的。 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 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摘编自差序格局)材料二: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 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 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 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 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
4、种想法也并不限于于老子。就是在现 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 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 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不论在社会、政治、 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绝不是等于“混乱”, 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答案和解析15.【答案】D、B、C、礼治社会是将礼作为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以合于礼作为判断行为 对错的标准,并依靠传统来维持这种规范的社
5、会形态(或社会结构、社会形式)。、这段文字 突出地缘,首先明确地缘的概念,然后进行血缘与地缘概念的对比。其次具体分析地缘的重要 特点一一契约的三个过程(确定,进行,完成)。最后进行总结,点出乡土社会缺少理性,从 血缘到地缘的转变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转变与进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 细致、准确。【解答】“社会关系是由亲属关系构成的”以偏概全,亲属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原文第二段为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
6、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 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故选D。2【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观点进行推断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其次理解选项句 子的意思,看起是否和材料的观点一致。【解答】A.”区别在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与法律力量不同”错误,原文为“而是在维持秩序 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C. “根本原因”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 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根本原因是“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 的自由竞争的理想”。D. “是不相容的,相互排斥的”于文无据。故选Bo.【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
7、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准确分析即可。【解答】C “正反对比论证”说法有误,材料二将“人治”和“法治”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者之间构不 成正反关系,只是相对关系,因此原文采用的是对比论证。故选C。3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 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相关概念的内容,用 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首先应明确“礼治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或“社会形式”, 然后再到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
8、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 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并注意“下 定义”的表述格式“是”。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 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第一句“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明确了地缘的概念;第二句血缘是身份社会的 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是将血缘与地缘概念进行对比;“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 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 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
9、靠的媒介”是分析地缘的重要特 点一一契约的三个过程,即确定,进行,完成;最后“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 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一一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 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是进行总结,点出乡土社会缺少理性, 从血缘到地缘的转变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转变与进步。根据上述分析概括作答。69 .【答案】C、B、【解析 1 (1) C. “表演滑稽可笑”分析错误,“粉末登场”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爬上 政治舞台。本文的意思,结合“当杜丽娘和柳梦梅惊梦之后转到台下时,便有生旦净丑不同 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可知这里
10、的“粉墨登场”是指本意,即化好妆上台表演。故选C。(2) B. “第段使用排比手法”错,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而第段只有两个相同的句子“比如”,构不成排比句。且 还强调“堆花乃雅俗共赏之事”。故选Bo(3) “分析第段中不同量词的使用效果及作用”,首先明确答题范围在第段中,然后找出相 关量词的使用,再分析其使用效果及作用。第段中的量词主要“一堆”“一大堆” “一条”“几 个” “几根”“一种”等。原文“打鱼的亲戚送来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惊喜;乡下的同学送来 一堆桃子、李子,高兴;母亲的学生送来一大堆红薯,那就很满足了。”这里作者运
11、用了排比手 法,写“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 “一堆桃子、李子”“一堆红薯”,是想表达物质的丰富,及给 他带来的“惊喜”“满足”等,即“成堆东西,不仅仅是物质,也是堆砌的快乐”。而“鱼是一 条,李子是几个,红薯是几根”,这是将“一条”“几个”“几根”与“一堆”作对比,突出“一 堆,会给人一种富足感”。作答时据此概括即可。(4)对于散文来说,分析标题的多重意蕴,主要结合文中议论性、抒情性的语言分析。“人生应 有堆花时”,首先要明确“堆花”的意蕴。从表层含义角度看,“堆花”是“层层叠叠堆于杯中,很有层次感和诱惑力”,是“儿时听到的 最有意趣的呼叫,堆花于是入脑入心”等。从深层角度看,“堆花”是“是人的
12、欲望本性,堆的前提一定是多,给人惊喜、给人满足、给人 愉悦”,是“与春天相关”的希望,是黛玉葬花中“情感的托付”,是“凡俗生活中美学与诗性 的表达,有锦上添花的情致,也有烈火烹油的热烈,乃雅俗共赏之事”,是昆曲、绘画“雅到极 致”“就有了人间烟火的凡俗”。“人生应有堆花时”,从原文看,是“人们不能老是把眼光落 在奇花异卉或闲花野草上,也不能只做走马观花者或素手采花人,也要干点堆花的事一一把最普 通的花朵收集起来,缀合成花团锦簇的景致,装点大众化的生活。这与把每个平凡的日子缀合起 一段人生一样必要。时不时地堆一下,或许会堆出一种境界的高度来”,即融入平凡的世俗生活, 在品味和体悟中获得人生境界的
13、新高度。作答时,由浅入深,分点作答即可。答案:(1) C(2) B(3)运用排比的艺术手法,写“一堆鱼” “一堆桃李” “一堆红薯”,集中表达物质的丰富。 将“一条”“几个”“几根”与“一堆”做对比,鲜明地体现了 “堆”所带来的富足感,表现 了作者的喜悦与满足。(4)从生活中看,“堆花”是给“我带来美感、乐趣的层层“酒花”和参加劳动时的吆喝声。 从诗词和黛玉葬花来看,“堆花”寄寓了希望、春愁与怜惜等情感。就工艺或昆曲、绘画而言,“堆花”或增雅,或添俗。蕴含雅俗互为转移的辩证意味。就人生而言,“堆花”是融入平凡的世俗生活,在品味和体悟中获得人生境界的新高度。(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
14、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在仔细阅读本文 的基础上辨析正误。(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 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 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先理解标 题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规范作答”不能忘记
15、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1014.【答案】B、A、D、【解析】 “醉”的主语是“李白”,需与“帝”断开,排除AD; “白”是李白,“妃”是 杨贵妃,是两个人,中间需断开,排除C。译文: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 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 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故选:Bo(2) A. ”字与本名意义无关”错,名和字之间是有关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
16、在古代 是男子的美称,与字“子美”是有联系的。故选:Ao(3) D. “他曾为唐文宗献上颂文一篇”张冠李戴,原文为“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 奏颂一篇”,是为唐玄宗献上颂文一篇。故选:D。(4)谪:贬谪;言于玄宗:介词结构后置句,应是“于玄宗言”,在玄宗面前说起。译文:(贺 知章)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 召见李白。将:率领;道:取道;释:释放。译文:那时宋若思率领三千吴地的士兵前往河南,取道沼阳, 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5)根据原文“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搪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 自知不为亲近
17、所容,益瞥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班、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可知,李白被赐金放还一是因为自己桀瞥不群,放荡 不羁,还有就是在朝中得罪了高力士和杨贵妃。答案:(1) B(2) A(3) D(4)(贺知章)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 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那时宋若思率领三千吴地的士兵前往河南,取道济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5)桀瞥不群,放荡不羁。得罪高力士和杨贵妃。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 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诞生的
18、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十岁 时就通读诗书,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 岷山。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颇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 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生英才,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雕琢,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 然而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爱剑术,以“侠义”自任,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后来,李白又客 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来山居住,成日酣饮沉醉, 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 的仙人啊。”并
19、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 玄宗皇帝赏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匀肉汤,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 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李白创作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 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 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 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 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 梗加以阻止
20、。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容忍,愈加桀瞥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和贺知章、 李适之、汝阳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 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 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 王李王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 了李白论罪当斩。其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 应受处罚,李白救
21、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 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济阳(今江西九 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三千吴地的士兵前往河南,取道沼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 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 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月兆终老的青山,他也 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 的草书,合称为“三绝”。(1)本题
22、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
23、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24、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D、【解析】(1) D. “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错误,这句诗 是说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 家乡的距离远。故选D。(2)首联“我今日夜优,诸弟各异方”说明忧的原因之一是诸弟分散。五、六两句“避寇一分散, 饥寒永相望”表明盗寇横行,诗人兄弟离散,自己饥寒交迫。可见诗人忧兄弟分散,无法相见, 不知死生,又忧饥寒交迫,度日艰难。“欲出畏虎狼”,庄子中写“屠羊说畏难而避寇”,史记也说“秦,虎狼之国也”,可知此句表明当时天下大乱,虎狼当道,使得诗人
25、无法安定 地生活,这也是诗人“日夜忧”的内容。答案:(1) D(2)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饥寒交迫,度日艰难。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 安定地生活。(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主旨及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 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 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
26、断表述是否准确。17.【答案】【小题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小题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小题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小题4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尊还酹江月【解析】故答案为:(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重点字:衿)(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戈)(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4)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重点字:颠)(5)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 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
27、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 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 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 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 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820.【答案】B、B、C【解析】(1)由上句“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可知,此处叙述的对象是“经典”,所以补写的
28、句子主语应该是“经典”。“神圣经典”放在句首连接前一句,与括号前一句中的“经典”的提 法不一致,显得突兀,衔接不畅。故选B。(2)第一空处,“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 着人家行事。“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依据后文“照搬不 走样”可知,这里是侧重“做”,而不是“说”,所以应该用成语“亦步亦趋”。第二空处,“揆 情度理”,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审时度势”,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依据后 文“活学活用,耍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 的变化,所以应该用成语“审时度势”。第三空处,“清
29、规戒律”,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 度,含贬义。“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此处语境是指对于古代经典不必 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所以应该用成语“金科玉律”。第四空 处,“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 教导。根据句子中的“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可知,与其并列的应该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所 以应该用成语“口耳相传”。故选B。(3)画线句子存在的语病有:一是句式杂糅,”是取决于”是“是决定的”和“取决 于”两种句式的杂糅;二是搭配不当,“资源被发现出来”搭配不当,应改为“资源 被发掘出来”。故选C。答案:(1
30、) B(2) B(3) C(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 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运用排除法。考生在平时要多注意积累, 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重点分析成语的关键词;注意词语的适用对象;注意词语的感情 色彩;注意语言的表达准确)。(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掌握高考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 语段的结构
31、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 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 抓思路,抓标志。2122,【答案】A、【解析】(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将“阅读”比作“土壤”。A.为比喻,将浪花比作雪。B.为用典,使用了廉颇的典故。C.为对偶,对仗工整。D.为借代、互文,“管弦”借代音乐。“主人下马客在船”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是主人和客人 一同下了马,然后一起上了船。故选Ao(2)本段文字在讲阅读的话题,这里后面说到“一方面,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闲暇时看看 书,能愉悦身心,增加新知”,这是在说
32、高层次的人才重视阅读的原因,这里结合前面语境“越 是高层次人才”,可填入“就越注重阅读”;前面是“另一方面”,说明要填入的内容是高层 次的人才重视阅读的另一个原,填入的内容与前面句式保持一致,应填入“这跟(与)”, 后面说到“2020年7月的一项报告将阅读指标单列出来,指出阅读数量与城市的创新能力呈正 相关”,所以填入的内容应包含“城市的创新能力”这层意思,综上填入“这跟城市的创新能 力有关”;前面说“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差别或许不太明显”,后面“但到了科技创新驱动 阶段”有转折,这里应强调差别会迅速拉大,可填“差距就会迅速拉大”。答案:(1) A(2)就越注重阅读;这跟城市的创新能力有关;差
33、距就会迅速拉大。(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判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 手法,然后分析每个选项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最后做出选择。(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 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 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 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
34、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 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L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 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 段主旨。23.【答案】时代偶像展华光,理性追求共成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时代偶像展华光,理性追求共成长”。纵观古今,历史上有雷锋、黄继光、焦裕禄等英雄模范,我们追而学之;光鲜亮丽的影视明 星,我们追而求之;而今的抗疫中医护人员舍生忘死保国守家,我们追而赞之。同学们,
35、追求偶 像本无错,但关键在于我们该追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去追?吾辈应以理性头脑辨别偶像之高下, 追寻真正的时代偶像。时代偶像展华光,偶像应传播正能量,树立好榜样。偶像是时代的风向标,是时代精神文明的缩影,更是我们追随的身影。但反观当下,多少“流 量主播”“人气明星”以自身的人气向粉丝宣传甚至传播一些负能量的事物。这不仅没有起到引 领作用,同时也会带坏很多未成年人。可见,偶像应发挥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以自身为模范影响 教育他人。如不分昼夜挖掘油田,献身祖国发展事业的王进喜;舍生忘死,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 人员;感动中国人物中平凡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每一位英雄,他们都是真正的时代偶像,是中国的 “领头羊”。
36、因此,时代偶像应以榜样之态,引领社会。时代偶像展华光,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追随偶像。近年来,未成年的学生为“打赏”自己喜欢的主播花光家中全部积蓄的新闻,可谓层出不穷。 究其根本,是他们没有用理性的思维去追寻偶像。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我们应以理性的态度 去追随偶像的脚步,发现其优点,学习其长处,发扬其精神。如我们尊敬钟南山院士,就应学习 他投身医疗事业,不辞辛劳的精神,而不是因他的儿子有一块名牌腰带就讽刺他奢侈浪费。亦如 在证实李文亮医生所说为实时,我们应以挽惜、惭愧之意对逝者表达敬意,而非对之前诋毁他的 人群起而攻之。凡此种种,皆是我们正确、理性对待偶像的态度。健康社会,理性对待偶像不可 少。
37、时代偶像展华光,国家应礼赞偶像,使良好精神在社会蔚然成风。正如某省为迎接支援武汉的抗疫战士,以“水门”之礼赞赏他们;亦如习近平主席亲自为钟 南山院士颁发荣誉勋章,国家应给予时代偶像充分赞赏,在全社会形成学习英雄献身祖国、报效 中华精神之氛围。吾辈青年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以吾辈青年之力量,助力中华复兴,助力中 华腾飞!时代偶像是社会精神之向导,亦是我们追随之身影,吾辈应以理性之态度,跟随时代之楷模 偶像,续写中华民族之精神,鼎助中国之腾飞!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本次作文可以看作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个 人价值观。所选材料贴合青年学子生活,选取了不同
38、时代、不同行业领域的模范偶像。所探讨的 问题符合其精神成长的需求,考生极易入境。考生一定要树立文本意识,应该注意到材料本身的 辩证关系和层次发展:要围绕“偶像”回答两个核心问题,即我们需要怎样的时代偶像? 一个健 康的社会应该怎样对待偶像呢?在立意上,突出“弘扬正面(积极)的精神偶像与价值追求,反 对负面(消极)的精神偶像与价值追求”这个主题。参考立意:1 .青年当追求富于正能量的精神偶像;.偶像崇拜不能迷失方向,盲目崇拜;2 .追随英雄偶像,献身祖国建设;.谁感动中国,谁就是青年的偶像;3 .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将有专业、有勇气、有担当的人当作偶像。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形态,我们可以说
39、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 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与结构,因为乡土社会是“礼 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 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 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 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摘编自礼治秩序)材料三: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 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
40、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 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 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 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 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 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 “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 也就无需往来了。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契约
41、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 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 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 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 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摘编自血缘与地缘)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洋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就像扎成的一捆捆的柴,一个个的团体界线分明。B.差序格局是以“己”作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社会结构。C亲属
42、关系形成的重要条件是生育和婚姻事实,每个人都形成一个亲属关系网。D.社会关系是由亲属关系构成的,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是完全相同的。2 .根据材料厂:的内容,下列说法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区别在于,维持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与法律力量不同。B.主张小国寡民的老子与大多数信奉自由竞争的美国人,其维特社会秩序的想法是相似的。C如果说某些西方国家当前新冠疫情处于失控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反对用人为的“计划”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 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
43、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 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 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 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 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 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
44、。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 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 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统制”。D.礼治社会强调内心修炼,法治社会强调外部法律约束,两者是不相容的,相互排斥的。3 .三则材料中有关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用以石投水形成波纹,形象地点明了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B.材料一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由生育和婚姻结成的亲属关系可以不断向外扩展。C.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论述了人治与法治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的不
45、同内容。D.材料三运用例证法,以朋友间抢着回账为例,说明相互拖欠的人情使亲密社群更具团结性。4 .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礼治社会”下一个简要定义。5 .材料三最后一段是如何论证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生应有堆花时何永康朋友从江西旅行回来,约我到他家小酌,聊聊旅途见闻。佐酒的菜是在街上买的几样传统卤菜。 酒却是从江西带回来的,有一个既好听又有意思的名字一一堆花。这酒过去听人说起过,是江西 名酒,最早产于庐陵一带,原本叫“谷烧”。相传庐陵人文天祥少年时求学白鹭洲书院,文章之 余与同窗于酒家买醉,但见“谷烧”倒入杯时,有酒花叠起,醇香满店,遂脱口赞道:层层堆花, 好酒好酒!若干
46、年后,文天祥举兵抗元兵败被捕,被押送元大都途经白鹭洲时,百姓沿途把“谷 烧”酒相送一一送他过惶恐滩、过零丁洋。到大都后,文天祥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庐陵百姓 闻讯,纷纷以“谷烧”洒地遥祭英魂后来,人们就借文天祥当年赞语,把“谷烧”改名为“堆 花”,作为对英雄的纪念。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催朋友开瓶,想看看“堆花”是什么样子。瓶开伊始,有淡淡的醇香 弥散,似乎并无多少独特。但在倒的过程中,奇妙就出现了一一丰富的气泡不断泛起,煞是好看。 原来这酒是米酒,发酵期长,一遇空气自然产生“酒花”,层层叠叠堆于杯中,很有层次感和诱 惑力。堆花的“堆”,一是作量词用,如一堆土,一堆草。一是作动词用,堆砌,堆放
47、。小时候参加 农业劳动,因体弱常与妇女一起干些轻活。最喜欢的活是摘棉花,不需要多少农业技术不说,还 轻松干净。到要收工时,会计就会提一杆秤,拖声吆喝:“堆花啰,堆花啰!”他喊的“堆花”, 其实就是把棉花集中到一起过秤记工分。这是我儿时听到的最有意趣的呼叫,堆花于是入脑入心。 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堆花二字,就常常让我莫名其妙地在毫不相 干的情景或语境中想到它。读诗读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想到堆花;看天看到头顶的 朵朵白云,会想到堆花;在江边看到絮状的芦花,会想到堆花;夏天吃冰淇凌,会想到堆花 我知道,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花,而是“堆”。细细揣摩,原来作为量词的堆,总是
48、给人多的感 觉。求多,多多益善,是人的欲望本性,堆的前提一定是多,给人惊喜、给人满足、给人愉悦, 对从小生活在物质短缺年头中的我来说尤其如此。比如,打鱼的亲戚送来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 惊喜;乡下的同学送来一堆桃子、李子,高兴;母亲的学生送来一大堆红薯,那就很满足了。成 堆东西,不仅仅是物质,也是堆砌的快乐。须知,如果我到集市去买,鱼是一条,李子是几个, 红薯是几根。一堆,会给人一种富足感。如果说量词的堆,对人来说往往是被动地接受,那么,作为动词的堆,却是主动作为地去改变 物态。比如堆花,绝无“一堆花”的意思,而是让花堆积、集聚。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名句:“堆 花压柳桥”。花是雪花,积压在柳桥上,意境是冷清了点,但想到雪化后,桥两岸柳树会抽枝发 叶,会飘起春天的飞絮,所以雪虽是冬天的堆花,但也与春天相关。宋代有个诗人叫方千里,名气远不及白居易,但也留下了一阕非常有名的庆春宫:“层云 遮日,送春望断愁城。篱落堆花,帘板飞絮,更堪远近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