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设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物流设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际物流设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 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创新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数字化转型取得 显著成效,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物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产学研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一批现代物流科创中心和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铁路、民航等领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场活力明显 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跨物流环节衔接转换、跨运输方式 联运效率大幅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2020年 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多式联运、铁路(高铁)快运、内
2、河水运、大 宗商品储备设施、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航空物流、国际 寄递物流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取得明显成效。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 升,城乡物流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 骨架,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 地布局建设,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 络。物流干支仓配一体化运行更加顺畅,串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 枢纽等联动,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扩大港口腹地辐射范围。鼓 励港航企业与货主企业、贸易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延伸境外末端服务 网络。4、提高国际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优化完善中欧班列开
3、行方案统筹协调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完善海外货物集散网络,推动中欧班列双向均衡 运输,提高货源集结与班列运行效率。加快国际航运、航空与中欧班 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海铁联运班列等协同联动,提升国际旅客列 车行包运输能力,开行客车化跨境班列,构建多样化国际物流服务体 系。提高重点边境铁路口岸换装和通行能力,推动边境水运口岸综合 开发和国际航道物流合作,提升边境公路口岸物流能力。推进跨境物 流单证规则、检验检疫、认证认可、通关报关等标准衔接和国际互认 合作。(二)国际物流网络畅通工程1、国际物流设施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具备区域和国际中转能力的海港、陆港、空港。发挥国 家物流枢纽资
4、源整合优势,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完善物流中 转配套能力,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开展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研究,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设施服务能力和服 务质量,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建设。2、西部陆海新通道增量提质工程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作用,提升通道物流服 务水平。加强通道物流组织模式创新,推动通道沿线物流枢纽与北部 湾港口协同联动,促进海铁联运班列提质增效。推动通道海铁联运、 国际铁路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与中欧班列高效衔接。(三)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1、完善农村物流节点网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补齐中西 部地区、经济欠
5、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切实 改善农村流通基础条件。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推动完善以县级物流节 点为核心、乡镇服务网点为骨架、村级末端站点为延伸的县乡村三级 物流服务设施体系。推动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物 流服务品牌宣传推广,促进交通、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电商等 农村物流资源融合和集约利用,打造一批公用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完善站点服务功能。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 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2、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效能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推进物流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化电商、快递进村工作,发展共同配送,打造经营规范、 集约高效
6、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 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提质增效。推动物流服务与规模化种养殖、商 贸渠道拓展等互促提升,推动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流通,创新物 流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四)促进商贸物流提档升级1、完善城乡商贸物流设施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 贸物流设施网络。完善综合物流园区干线接卸、前置仓储、流通加工 等功能。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以及新城 新区建设,新建和改造升级一批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分拨等 功能于一体的公共配送中心,支持大型商超、批发市场、沿街商铺、 社区
7、商店等完善临时停靠装卸等配套物流设施,推进智能提货柜、智 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设施建设。2、提升商贸物流质量效率鼓励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深化合作,优化业务流程,发展共同配 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优化完善前置仓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深化电 商与快递物流融合发展,提升线上线下一体服务能力。(五)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1、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资源集聚优势,引 导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向枢纽、基地集聚或强化协同衔接。 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提高产地农产品产后集散和商品化处理 效率,完善销地城市冷链物流
8、系统。改善机场、港口、铁路场站冷链 物流配套条件,健全冷链集疏运网络。加快实施产地保鲜设施建设工 程,推进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等建设,加强产地预冷、仓储保鲜、 移动冷库等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改善末端冷链 设施装备条件,提高城乡冷链设施网络覆盖水平。2、提高冷链物流质量效率大力发展铁路冷链运输和集装箱公铁水联运,对接主要农产品产 区和集散地,创新冷链物流干支衔接模式。发展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 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推广蓄冷箱、保温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器具和 标准化冷藏车,促进冷链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 标准化水平。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大型 冷
9、链物流设施,加强生鲜农产品检验检疫、农兽药残留及防腐剂、保 鲜剂、添加剂合规使用等质量监管。研究推广应用冷链道路运输电子 运单,加强产品溯源和全程温湿度监控,将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 链条纳入监管范围,提升冷链物流质量保障水平。健全进口冷链食品 检验检疫制度,筑牢疫情外防输入防线。(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工程1、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到2025年,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依托存 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整合集聚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存量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 上下游产业资源,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 平
10、。探索建立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的安全检测、全程冷链 追溯系统。2、产地保鲜设施建设工程到2025年,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 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培育形成 一批一体化运作、品牌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 流运营主体,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运行 模式,构建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网络。(七)推进铁路(高铁)快运稳步发展1、完善铁路(高铁)快运网络结合电商、邮政快递等货物的主要流向、流量,完善铁路(高铁) 快运线路和网络。加快推进铁路场站快运服务设施布局和改造升级, 强化快速接卸
11、货、集散、分拣、存储、包装、转运和配送等物流功能, 建设专业化铁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鼓励电商、邮政快递等企业 参与铁路(高铁)快运设施建设和改造,就近或一体布局建设电商快 递分拨中心,完善与铁路(高铁)快运高效衔接的快递物流服务网络。2、创新高铁快运服务适应多样化物流需求,发展多种形式的高铁快运。在具备条件的 高铁场站间发展点对点高铁快运班列服务。依托现有铁路物流平台, 构建业务受理、跟踪查询、结算办理等一站式高铁快运服务平台,推 动高铁快运与电商、快递物流企业信息对接。(A)提高专业物流质量效率1、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优化粮食、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物流服务,提升沿海、内河水 运通道大宗商
12、品物流能力,扩大铁路货运班列、点对点货运列车、大 宗货物直达列车开行范围,发展铁路散粮运输、棉花集装箱运输、能 源和矿产重载运输。有序推进油气干线管道建设,持续完善支线管道, 打通管网瓶颈和堵点,提高干支管网互联互通水平。依托具备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现代化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增强储备、中转、通关 等功能,推进大宗商品物流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电子仓单、提单, 构建衔接生产流通、串联物流贸易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2、安全有序发展特种物流提升现代物流对大型装备制造、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配套服务能 力,加强大件物流跨区域通道线路设计,推动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 发展的大件物流综合网络。发展危化品罐箱多
13、式联运,提高安全服务 水平,推动危化品物流向专业化定制、高品质服务和全程供应链服务 转型升级。推动危化品物流全程监测、线上监管、实时查询,提高异 常预警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完善医药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 大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鼓励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医药供应链平 台建设,健全全流程监测追溯体系,确保医药产品物流安全。(九)提升应急物流发展水平1、完善应急物流设施布局整合优化存量应急物资储备、转运设施,推动既有物流设施嵌入 应急功能,在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设计建造阶段充分考虑平 急两用需要,完善应急物流设施网络。统筹加强抗震、森林草原防灭 火、防汛抗旱救灾、医疗救治等各类应急物资储备
14、设施和应急物流设施在布局、功能、运行等方面相互匹配、有机衔接,提高紧急调运能 力。2、提升应急物流组织水平统筹应急物流力量建设与管理,建立专业化应急物流企业库和人 员队伍,健全平急转换和经济补偿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完善应 急物流干线运输和区域配送体系,提升跨区域大规模物资调运组织水 平,形成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3、健全物流保通保畅机制充分发挥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作用,鼓励地方建立跨区域、跨部门 的应对疫情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完善决策报批流程和信息发布机 制,不得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等通道,不 得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和航空机场,严禁
15、采取全城24小时禁止货车通行的限制措施,不得层层加码实施一刀切 管控措施;加快完善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冷链基地、物流园区、边 境口岸等环节的检验检疫、疫情阻断管理机制和分类分级应对操作规 范,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效阻断疫情扩散、确保物流通道畅 通,保障防疫物资、生活物资以及工业原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供应, 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十)应急物流保障工程研究完善应急物流转运等设施和服务标准,对具备条件的铁路场 站、公路港、机场和港口进行改造提升,建设平急两用的应急物资运 输中转站。完善应急物流信息联通标准,强化各部门、各地区、各层 级间信息共享,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物流保障、组
16、织指挥、辅助决策和 社会动员能力。资料整理来源: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际物流通道逐步完善,畅联国内国际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枢 纽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建设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提高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 况下物流对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能力。冷链物流全流程监测能力大幅 增强,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 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高0. 5个百分点,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 增长15%以上,铁路、内河集装箱运输比重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大幅 上升。面向重点品类的逆向物流体系初步建立,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 显提升。清洁货运车辆广泛应用,绿
17、色包装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物流 领域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物流发展制度环境更加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 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物流装载器具和包装基础模数广泛应用。社 会物流统计体系、信用体系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业协同 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物 流企业成长壮大,通达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对区域协调发 展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更加有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二、面临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强化现代物流战略支撑引领能力。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
18、性交汇,新冠 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要 求现代物流对内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发挥连接生产消费、 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作用;对外妥善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 新挑战,为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保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提高现代物流价值创造能力。发展壮大战 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要求现代物流适应现代产业体 系对多元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实体经 济降本增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 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求发挥现代物流畅通经济循环作用。坚持扩 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
19、体系,要求加快构建适应城乡居 民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以 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扩大新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要求加快现代物流技术创新与业态升级。现代信 息技术、新型智慧装备广泛应用,现代产业体系质量、效率、动力变 革深入推进,既为物流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也要求加快现代物流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赋能,打造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智慧物 流新模式。三、国际物流设施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具备区域和国际中转能力的海港、陆港、空港。发挥国 家物流枢纽资源整合优势,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完善物流中 转配套能力,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开展 航空货运枢纽规划
20、布局研究,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设施服务能力和服 务质量,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四、强化现代物流发展支撑体系(一)培育充满活力的物流市场主体1、提升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方式进行资源优化整合,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提升一体化供应链综合服 务能力。引导中小微物流企业发掘细分市场需求,做精做专、创新服 务,增强专业化市场竞争力,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2、规范物流市场运行秩序统筹推进物流领域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和金融监管, 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加大物流 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深入推进公平
21、竞争政策实施。 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有效引导过剩物流能力退出, 扩大优质物流服务供给。引导公路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 升公路货物运输组织效率。(二)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培育工程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加强软硬件建设,壮大发展成为具有较 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领军企业,参与和主导全球物流体系建设和 供应链布局。支持和鼓励中小微物流企业专业化、精益化、品质化发 展,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现代物流企业。(三)强化基础标准和制度支撑1、健全物流统计监测体系研究建立物流统计分类标准,加强社会物流统计和重点物流企业 统计监测,开展企业物流成本统计调查试点。研究制定反映现代物流 重点领域
22、、关键环节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科学系统反映现代 物流发展质量效率,为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健全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强化物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指导作用,鼓励高起点制 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动国际国内物流标准接轨,加大已发布物 流标准宣传贯彻力度。推动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的物流技术标准优化升级,以标准提升促进物流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物流标准实施评价体 系,培育物流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3、加强现代物流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 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信用信 息共享机制,建立以信用为基
23、础的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完善物流行业 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建 立物流企业诚信记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提高违法失信成本。4、加强物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物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日常安全 抽查,推动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物流企业承运物品、 客户身份等信息登记规范化水平,加强运输物品信息共享和安全查验 部门联动,实现物流活动全程跟踪,确保货物来源可追溯、责任能倒 查。提高运输车辆安全性能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规范车辆运输装载, 提升运输安全水平。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升物流相关信息 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四)物流标准化推进工程研
24、究制定现代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完善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加 强多式联运、应急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等短板领域标准研究与 制订。制修订一批行业急需的物流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物流单证、 智慧物流标签标准,以及企业间物流信息采集、信息交互标准和物流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开发、通用接口、数据传输等标准。完善包装、 托盘、周转箱等标准,加强以标准托盘为基础的单元化物流系统系列 标准制修订,加快运输工具、载运装备、设施体系等标准对接和系统 运作,提高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推动完善货物运输、物流园区与冷 链、大件、药品和医疗器械、危化品等物流标准规范。推进危险货物 在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环节标准衔接。加快制定
25、智慧物流、供应 链服务、电商快递、即时配送、城乡物流配送等新兴领域标准。推进 面向数字化与智慧化需求的物流装备设施标准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际 物流标准制修订。(五)打造创新实用的科技与人才体系1、强化物流科技创新支撑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物流重大基 础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动设立一批物流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 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产学 研结合的物流科创中心,开展创新技术集中攻关、先进模式示范推广, 建立成果转化工作机制。鼓励物流领域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等创新服务机构发展,提升专业化服务 能力。2、建设物流
26、专业人才队伍发挥物流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 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高等院校物流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专业 设置的针对性,培育复合型高端物流人才。加快物流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加强校企 合作,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产教融合型 企业,支持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开展大规模多层次 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现代物流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指导推动物流 领域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积极开展 物流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竞赛。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衔接,进一步 推动物流领域1+X证书制度和学分
27、银行建设。对接国际专业认证体系, 提高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水平,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施新 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物流领域 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逐步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五、深度挖掘现代物流重点领域潜力(一)加快国际物流网络化发展1、推进国际通道网络建设强化国家物流枢纽等的国际物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通关等功能,加强国际、国内物流通道衔接,推动国际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 动商贸物流型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优化海外布局,扩大辐射范围。 巩固提升中欧班列等国际铁路运输组织水平,推动跨境公路运输发展, 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多元化国际物流干线通道。积极推进海
28、外仓建设, 加快健全标准体系。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境外港口、海外仓、分销 网络建设合作和协同共享,完善全球物流服务网络。2、补齐国际航空物流短板依托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集聚整合国际航空物流货源,完善配 套服务体系,打造一体化运作的航空物流服务平台,提供高品质一站 式国际航空物流服务。加快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国际航空 物流骨干企业,优化国际航空客运航线客机腹舱运力配置,增强全货 机定班国际航线和包机组织能力,逐步形成优质高效的国际航空物流 服务体系,扩大国际航空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建设覆盖重点产业布局 的国际货运通道。3、培育国际航运竞争优势加密国际海运航线,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 力,强化国际中转功能,拓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综合服务。加快 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港口与内陆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