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二单元-《马嵬(其二)》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二单元-《马嵬(其二)》详案(1).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嵬(其二)详案引入:同学们,在唐朝的历史上,有一件事,可以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它就是一一安史之乱。关于这一 场动乱,同学们应该了解得非常之多,尤其是过去我们学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此叙述得非常之清楚。历代 也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诗歌。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李商隐的这首马嵬(其二)九一、初读: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这首诗歌。点评:读音正确,节奏适宜。2、接下来,请几位同学来讲讲这首诗的大意。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应该是“徒闻海外更九州二这里是倒装。不是海外之人听说如何如何,而是 玄宗听说海上有另外一片仙境,贵妃的魂魄就在那里。长恨歌里就说就到玄宗请道士去寻找贵妃的魂魄, 结果“忽闻海上有
2、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他生未卜此生休”同样也是倒装,应该是“未卜他生此生休:我们都知道,感情好的人,希望能够 生生世世在一起。但是,李商洛说:有没有“来生”? “未卜,我不清楚:但是,我明确知道,此生,你 们的缘分已尽。从艺术手法上来讲,这是将期望的“未来”与残酷的“现实”进行:对比。请标注一下。板书:手法:对比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是说玄宗在逃难途中,夜间有军队巡逻。为何是“空闻”呢?因为,他们的巡 逻并没有起到保护皇帝和贵妃的作用,相反,他们在密谋兵变。“无复鸡人报晓筹”,写的是过去的宫廷中舒适的生活。一边是当下逃难途中的情景,一边是过去宫中的舒适生活,所以,他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一一
3、对比。而 且,准确来讲,是一一今昔对比。板书:手法:对比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咱们非常了解,马嵬兵变之时,“六军不发无奈何”,结果是什么呢? “宛转 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非常的直白,因为他的风格是比较平实的。而李商隐呢?他甚至都没有写接下来发生 了什么。而是笔锋一转,去回忆“当时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的典故我们书上注解是有的。所 以,“此日”的悲惨和“当时”的美好,同样也是构成了鲜明的一一对比。而且,李商隐的风格相比于白居 易,就要显得更加的“委婉含蓄,那么,这个结局,诗歌的前半部分有没有暗示我们呢?有的。“空闻”二字。所以,颔联里,还应该有 一种手法,叫作一一铺垫“所谓“联系上
4、下文”,并非一句空话。板书:手法:对比、铺垫尾联:请把“四纪”和“莫愁”圈出来,记住,文化常识。唐玄宗贵为天子,最终失去了贵妃;普通人家 的孩子,尚可安然度日。这一句,是在将玄宗和普通人进行一一对比。板书:手法:对比好了,关于诗歌大意,我们解读到这里。总结一下,“对比”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用得非常多。二、再读刚才经过逐字逐句的解析,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大意。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诗中有一类词特别多。它 们都是表达否定的一一徒、未、空、无、不及。板书:否定:徒、未、空、无、不及。“海外九州” 片仙境好不好?“他生”一一爱有来生好不好?、“虎旅传宵柝”一一保护皇帝好不好? “鸡人报晓筹” 一一安逸舒适的宫
5、廷生活好不好?但是,我们发现,凡是美好的东西,李商隐都否定了,都 说这是不存在的。那么,玄宗是不是很惨啊?是。那李商隐对他是什么态度呢?说实话,单从诗歌里,我看 不出来。我最近在看叶嘉莹的书,对我很有启发。里面就说到,一般我们学习一首诗歌,都喜欢一开始“知人论 世”,但是,这也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先入为主”的误区。比如,一提到杜甫,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 就是“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但是,对一首诗歌,最根本的还是它的文字本身,你能从中去读出某种东西, 而不是拿着一个万能公式去套。如果遇到一首诗歌,你不知道他是谁写的,你能从中读出几分滋味呢?那么,现在我们不太能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的时候,再回过头
6、来看看李商隐的牛.平。昨天我们留的预习 问题:他经历了哪些困境?原因分别是什么?第一:幼年丧父,生活困苦。这个呢,可以说是命运吧,无可奈何。第二:仕途不顺。原因在于,一是陷入党争;二是当时的皇权更迭非常的频繁 李商隐活了 48岁,但 是经历了六个皇帝。众所周知,唐朝的盛衰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而这一场动乱的发生,与杨氏兄妹密切相 关。那么,是谁给了杨氏兄妹如此显赫的地位呢? 一一玄宗。马嵬坡下,又是谁赐给了贵妃一丈白绫呢?同 样也是玄宗。来我们看看李商隐的马嵬(其一),里面说“自埋红粉自成灰”,贵妃死后,玄宗心如死灰。 但是,当初玄宗杀死贵妃,是为了保全自己。以后他再怎么表达自己对贵妃是如何如何
7、深情,我们只会觉得 这样的人一虚伪。要么你就不要让她死,要么你就跟她一起死,很遗憾,玄宗都没有做到。我们再试着穿越到唐朝。安史之乱里,死去的人,最有名的是杨贵妃。那死得最多的呢?是普通的百 姓,他们甚至连名姓都不曾留下。我们只能从诗歌里窥见一二。这里我选了两首,一首是杜甫的石壕吏, 另一首是袁枚的马嵬驿,昨天我们初步学习过。杜甫和袁枚同情的是谁? 一一老百姓。咱们要是穿越到 唐朝,石壕吏中的老妇和老翁,也许就是你们的父母;男同学呢,也许就是诗中三个征战的男青年中的 一个;女同学们也许就是孩子们衣衫褴褛的母亲。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你对玄宗同情得起来吗?肯定不会。 而我们回到李商隐,如果一个诗人,仅
8、仅是纠结于一己的得失,是写不出流传千占的作品的。唯有当他能够 关心天下苍生,写出普通人的心声的时候,他才能够在世世代代的人们心中引起共鸣。那么,现在同学们对玄宗所谓的“深情”是持怎样的态度呢? 一一讽刺、唾弃板书:讽刺玄宗的虚伪但是,李商隐的诗歌里有明显地流露出这种态度吗?并没有。他甚至连杨贵妃死去这样一个关键的情 节都没有写出来。我们教材后面有古人对李商隐的评价,说他“用笔至细,讽意至深。”后半句我们可以理 解,那么前半句,你们是如何理解“用笔至细”呢? 一一从语言风格来看,非常的“含蓄委婉,意味深长板书:语言风格: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当然,这也是李商隐诗歌的普遍风格,如果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以研究一下教材上的锦瑟 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再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剩下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自由背诵。)好的,这节课到此为止。板书设计: 马嵬(其二)李商隐手法:对比、铺垫否定:徒、未、空、无、不及主题:讽刺玄宗的虚伪语言风格:含蓄委婉,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