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数字经济专业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政法大学数字经济专业自评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南政法大学数字经济专业自评报告2022年12月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除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系列文件之外,学院 层面制定了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团队管理办法课程负 责人管理办法试卷评阅指导手册专业实习管理办法等,加强 教学组织的过程性管理,优化教学组织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并持续完善师德师风制度、 听课制度、巡课制度、阅卷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集体备课制度、 课程教学团队管理制度、新任教师培训制度、新任教师试讲制度、教 师老带新制度、教学信息多维反馈制度、专业教学档案存储制度,执 行到位,取得较好效果。(二)质量保障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立德树人”教育
2、,遵守政治 纪律,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依照西南政法大学教学事故 认定及处理办法西南政法大学课堂教学试行管理办法等,严格 执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规定,严格落实主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严格落实督导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运行监管到位。聘请校级和院 级教学督导,邀请督导提前辅导集体备课、试卷出题等环节;严格落 实听课制度,组织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定期听课并反馈意见;杜绝师 德师风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在职称评审等环节“一票否决教学质量反馈改进及时。根据每周本科教学信息简报,对任 课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每年召开毕业年级座谈会,听取针对本科课 堂教学的意见建议;每年向毕业生投放调查问卷,不定期实地走访毕 业生
3、和用人单位,了解就业与教学短板。六、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以“新文科”建设为方向,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新时代数 字经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在建设期内,以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打 造一批特色的交叉课程。同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 技术,孵化一批数字经济相关的一流课程。以校级“数字经济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打造优秀教学科 研团队。瞄准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家和重庆市战略需求,孵化若干一流 课程和高层次科研项目,助力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以“课程思政” “一流课程”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 “国家智慧教学平台” “超星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平台打造数字经 济特色课程群,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和小班 教学优势,加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一流课程”建设力度,打 造一批数字经济金课。利用在线考试系统、网络阅卷系统实施考教分离,改革传统考试 模式,形成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注重对学习成果的 全面考查,考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过程考查,包括学生在线任务点 的完成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读书笔记、案例研讨和线上话题讨 论的参与情况。二是结果考查,通过阶段性测验与期末考试考查学习 的最终效果。七、人才培养质量虽然数字经济专业从2022年开始招生,目前仅有一个班级,且 教学计划运行只有一个学期,但人才培养质量初步显现。L综合素质及学风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措施完善、有效,每
5、门课程均融入课程思政内 容。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好,心理健康;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 规,尤其是在2022年疫情期间主动担当,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貌。 二是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得力,学生积极参加各种 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合格率295%。2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培养了问题导向 意识和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就业的能力。奠定了良好 的数理基础,学会主动克服困难解决复杂问题,初步具备了文献检索、 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建立起竞争与合作的团队意识,培养了人际交 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西南政法大学
6、数字经济专业自评报告一、专业基本情况及专业规划(一)基本情况概述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为积极响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 及“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数字经济人才的迫切要求,同 时致力于推动新文科建设与发展,我校在成功开设了经济统计学数字 经济实验班的基础上,在2021年申请开办新兴专业数字经济并获得 批准,于202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招收人数40人,文理兼 收,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二)专业规划在繁荣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本专业将秉持“学科交叉、 特色
7、创新、产学研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依托我校法学、国家安全 学两大优势学科特色,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融合经济学、大数 据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着力打造并形 成“数字经济+法学+国家安全”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 养与道德修养,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大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法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数字经济运行规 律与改革实践,培养洞悉数据内在和外延价值的能力,形成较强的数 据分析能力和运营决策能力,培养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能力,最终 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发展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近期发展规划目 标是打
8、造西部一流,优势与特色突出的数字经济本科专业,主要为西 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输送紧缺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是在建设重 庆市一流专业的基础上,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多学科交叉融合 的数字经济本科专业,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二、专业建设措施(一)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急需数字经济 人才以数字经济发展为背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数字经济“四化” 框架(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明确人 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构建“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践+ 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设定课程体系和 课程内容,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学生特殊能力
9、与综合能力,满足市场对 数字经济人才的迫切需求。(二)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打造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优势 和特色依托我校既有的法学、国家安全学两大优势学科,以我校重庆市 重点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以“新文科建设发展为指引, 遵循“经济+数字”的专业建设逻辑,将经济学、大数据科学、计算 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大力 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着力打造并最终形成“数字经济+法学+国家 安全”的专业特色。(三)强化实践与问题导向,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以数字经济新场景为基础,围绕社会对数字经济人才知识、能力 和素养的全方位要求,积极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一是以习
10、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是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程的智慧化和数字化应用,建设一批线上、 线上线上混合和虚拟仿真一流课程;三是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提供 符合新时代实际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跨学科专业的 新型课程,编写出版适合数字经济专业课程所需要的新型教材,打破 课堂沉默,推动跨学科专业的双师同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实施本科导师制与小班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和学生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单 纯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对
11、学生实施本科 导师制和小班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 极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不断拓宽知识 面,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大力加强实验、 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五)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与实务界的深度融合,使学生享受更 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双向交流合作,联合开发建设特色鲜明 的实务实训课程;积极开拓数字经济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建设, 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包括做实做强校企
12、合作平台、学科 竞赛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使学 生能够在教学、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能力提升,为培养优势特 色突出的数字经济人才奠定基础。(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流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推进“名师名教”计划,一是通过向国内外送出培训、内部老中 青教师“传帮带”等方式,提高师资国际化程度,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与教学科研能力;二是加大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一支 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且优化配置的师资 队伍;三是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打造跨学科专业的数字经济虚拟 教研室,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建设一流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 新团队。
13、三、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养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数字 经济人才。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科学 合理,层次分明,逻辑关联性强,课程之间衔接紧密,构成了立体化 的课程体系。以新文科建设发展为指引,致力于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能够充分体现“数字经济+法学+国家安全”的专业特色。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是在2020级、2021级经济统计专业数字经 济实验班培养方案运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对培 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修订,使培养计划日趋合理和与时俱进。2022 年最新版已经通过学校评审。四、师
14、资队伍(一)专业教师配置专业负责人余劲松毕业于重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获经济 学博士学位,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人才,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学 术水平较高;专任教师共35人,满足教学要求,能开出本专业除公 共课外的全部课程;专业课均由讲师以上职称教师主讲,所有教授都 承担相关课程的讲授。(二)专业教师结构专业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历者的比例为94.3%,其中教授占比 34. 3%,副教授占比42.9%,讲师占比22.8%; 36岁至55岁之间年龄 教师占比82. 9队思维活跃,年富力强,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 构和年龄结构均比较合理。(三)师资培养与教学水平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向国内外送出培训、
15、内部老中青教师”传 帮带”等方式,提高师资国际化程度,增强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科研 能力。新教师进校后,须参加学校教师发展中心长达一年专业培训, 接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专业教师通过集 体备课、集体听课以及教学团队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等方式,不断提 升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大部分教师教学评价在 90分以上。(四)教学科研能力本专业教师参加科研的比例达到100机近4年年人均发表论文2 篇,共出版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288篇,获科研成 果奖10项,科研经费达到580万元。同时,刘苓玲主持的构建一 核两翼多维度专业群,推进新经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
16、重庆 市教学成果三等奖;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 课程获得重庆市线上一流课程和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认 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社会实践获得重庆 市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认定。近年来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研究,获批重庆 市教委、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多项教学研究课题。(四)实验教师队伍实验专任教师4人,专职实验员4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要求。四、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一)教学条件L专业实验室与实验教学建设有专门的“教一赛一学”新经管实验室。实验场地400平米, 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实验开出率295%,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60%。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践实验实
17、训 必修课(实践必修课)和实践实验实训选修课(实践选修课),其中 实践必修课23学分,实践选修课最低修读8学分,共计31学分,占 总学分比例的18.67沆 专业必修课Python语言及应用和大数 据挖掘等课程设置了相应课内实践环节,同时也设置了计量经济 学实验基于大数据的经济分析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实践第二 课堂等实践必修课。同时,也设置了社会经济调查与数据分析实 训经济与法律大数据分析实训等专业实践选修课。2.教材与专业图书资料根据数字经济专业课程需要,优先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重点教材、国内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规范教材选用、编写、 审核等工作程序,全面落实“凡编必审”“凡选必审”要
18、求,严把教 材政治关、思想关、学术关、质量关。按照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教材 建设管理办法(西政校发(2021) 353号)文件要求,学院成立教 材审核工作组,负责落实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和选用相关工作。高度重视教材编写工作。由于数字经济专业为国内新兴专业,各 高校起步均较晚,缺乏使用多轮、较为成熟的教材,对此制定了教材 编写计划。近3年将陆续完成数字经济学数字金融学数据安 全与治理等教材的编写工作。学校图书馆面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借阅服务,有满足专业所需的中 国知网、超星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CSMAR中国金融研究数据库、 RERESSET
19、金融研究数据库、万德(Wind)数据库等。同时学院每年 征订学术期刊25种,能满足专业教学科研的需求。(二)实践教学L实习基地与实习教学校内外实习基地配备完善,目前已有1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包括三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富民银行、国信证券、西 南期货、德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实习 岗位所需。专业实习时长10周,计5学分,达到国家教学质量标准。 专业实习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计划性强,学院严格执行学校西 南政法大学专业实习管理办法,专门编写有实习指导手册,制定 了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实习安排中,可根据学生意愿及单位双向选择, 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专业老师共同指导
20、来完成,并配备相应的实习指 导教师。实习过程管理严格规范,要求学生每日考勤,撰写实习日志, 实习结束时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和实习鉴定表,由学院专业 实习小组评审委员会根据学生实习成果进行成绩评定,保证了专业实 习质量。2.毕业作业(论文)依照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作品管理办法,加强对本科毕业 作品(论文)管理。一是选题安排。毕业选题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商定,学院教研室、 教学督导、教学副院长、学院党政联席会逐级审查。毕业作品选题应 符合本专业研究方向,体现专业的区分度。毕业作品题目应具体、可 操作,避免题目过大,泛泛而谈。二是指导教师选派。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导师完善毕业作品 导师选配指南,为
21、学生选择导师提供参考。学生按照毕业作品导 师选配指南中导师填写的指导专业和题目进行选择。学生通过填写 本科毕业作品指导教师意向表选择指导教师,每个学生按顺序填 报志愿;志愿数原则上为2-3个。导师指导毕业作品上限数量8人, 如第一、二、三志愿均落空,由学院分配,本人须服从调剂。三是过程管理。实施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管理,从开题、中期考 核、质量初审、学术不端检测等环节严把质量关。要求毕业作品指导 老师指导学生开题,重视对学生的指导。要求不少于三次的修改指导。 在学术不端检测环节,复制比超过50%的论文,学生直接论文重作, 推迟毕业,对20150%的毕业作品,给予一次修改机会,修改后再行 检测,如仍大于20%,则推迟毕业,论文重作。五、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一)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