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会写9个生字,理解“咆哮”“呻吟”等 生词的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短句。3 .了解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关注情节、环境,品味语言,感受 老支书的高风亮节。4 .练习用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形成阅读小说的策 略。教学难点:抓住文中雨、洪水、木桥等环境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情节 上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初步感知“小说”1 .谈话了解本单元教学安排。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师:板书 “小
2、说”。2 .关于小说,有这样两句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你对小说有了 哪些了解?也可以结合你读过的小说谈一谈。3 .师总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读小说, 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小说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 种提炼。虚构,使得小说一波三折、更多巧合和出人意料,更加 吸引人去读。小说有三个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出示)。其 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物,小说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何 去理解人物形象呢?读一读导语: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 象。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 .谈话导入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 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
3、发生了什 么?2 .出示初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 .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2 .出示生字词。词语:势不可当狞笑 拥戴 放肆跌跌撞撞 呻吟 搀扶 祭奠3 .指名读一读4 .指导书写生字“废”。(1)出示我会写的生字“废”。(2)请同学们观察书写这个汉字时需要注意什么?(3)师生一起书写汉字“废”。(4)在练习本上书写。5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 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 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
4、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 走了)四、再读课文,关注环境描写1 .师:一部微型小说:全文共634个字,27个自然段。最短的 一个自然段仅有7个字。就是这样一篇小说中有好多环境描写的 句子。2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出示学习提示:文章有很多环境描写 的句子,默读课文找出来在课本上划上横线,并说说这些句子有 什么特点,在空白处做上批注,说说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 .在桥这篇课文中,描写到了雨、洪水、桥,这些都是环 境。请你们画出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是怎样的环境?出示: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当时的环境。 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 作用。学生勾
5、画、思考。4 .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再说一说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1)像泼。像倒:雨水之大,之猛。师:说一说你为啥找这个句子?小说开头就渲染了气氛,打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多么危急啊。 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师:请你读一读,读出黎明前的雨大。(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师:说一说你在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师:咆哮、狂奔、势不可当:四个短句,一句读得比一句快, 一句读得比一句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跳舞:拟人的手 法,表现出洪水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是魔鬼的舞蹈,死亡之舞。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吗?找到,读出味道。(4)死亡
6、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放肆地舔、爬上了:引导发现洪水是在变化着的,木 桥也是在变化着的。读洪水,读出洪水越来越凶猛;读木桥,读 出木桥越来越脆弱。5 .整读课文:我们将人物的表现带入这些环境描写中读一读, 读完后请你们说说,作者花这么多笔墨,如此细腻生动地描写雨、 洪水和木桥,到底是为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好短句,读出节奏。(洪水越来越肆虐,木桥越来越脆弱,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 烘托出老汉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读小说,感受人物形象,一定要 关注环境。)6 .朗读文中描写环境的短句。师: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集体朗读,指导读好短句。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抓住小说的情节、环境描写感受了当时环境的恶 劣,以及当时情况的危机,下节课我们走进人物描写,感受人物 形象。六、作业.抄写本课生字。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