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卫生服 务领域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 动和经济关系;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揭示卫生服务过程中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的规律, 最优化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卫生服务市场:在卫生服务市场,需求、供给和价格的相互关系、卫生服务供给者和需求者 的相互作用、影响供求行为的因素以及市场和政府各自在卫生服务领域作用的发挥等,构成 了卫生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卫生服务的供给体系由各类不同特征的卫生服
2、务提供者(卫生机构)所 组成,是提供各种卫生服务的资源基础和前提条件。对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 于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卫生服务的供给类型、数量、结构和卫生费用 的影响等方面。卫生资源的筹资、分配与使用:卫生资源的开发,不仅反映卫生部门的卫生供给行为,而且 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卫生事业的影响。卫生经济学研究涉及卫生资源的筹资、分配与使用的 各个方面,特别是卫生人力资源与技术的开发、卫生设施的建设、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 开发、利用以及卫生资源的筹集渠道、筹集水平、分配方式、流向与结构、卫生资源的使用 效果与效率等方面。卫生经济学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是应用一定的经济学分析
3、与评价方法,对卫生资源投入效 果和效益所进行评价,目的是探讨有限的卫生资源如何发挥最优的配置作用。卫生经济学评 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三种方法。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作为收入再分配和卫生资源(资金)筹集的一种形式,具有调 节卫生资源配置的作用,并通过不同的支付方式和费用分担方式影响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行 为,进而对卫生服务利用和提供以及卫生费用产生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研究主要包括各种形 式的医疗保险,如医疗保险系统、医疗保障模式以及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等方面。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机构如何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建立起有 效的管理和经营机制
4、,使卫生服务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优,从而效率的提供卫生服 务以满足市场需求,是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涉及卫 生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完善以及相应的卫生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 度、分配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等内容的研究。药品经济学研究:药品经济学时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边缘学科,它是应用经济学的理 论和方法研究药品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及药品与其他卫生服务和资源的经济关系,以促 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完善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并为政府制 定药品政策提供依据。2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根据已有的医学知识,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
5、在不考虑实际支付 能力的情况下,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和医学专业人员分析,认为一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 健康应得到的卫生服务及其合理数量。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消费者有购买愿望并有支付能力的 卫生服务需要,是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有了卫生服务需要不一定产生卫 生服务需求,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卫生服务需要才能转化为卫生服务需求。再者,消 费者由于信息缺乏和医疗知识的欠缺,对卫生需要的判断不一定准确,这就需要医学专业人 员为消费者提供建议。一般情况下,医疗服务的提供需要更多考虑卫生服务需求,而预防保 健服务的提供需要更多考虑卫生服务需要。3 .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人口发展状况、性别、婚
6、姻状况和家庭关系、教育程度、经 济发展状况、健康状况、时间价值。4 .卫生服务诱导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医疗服务市场存在需求被动和供方垄断的特殊性。 供方医生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具有决定作用,并能左右消费者的卫生服务选择。在病人对医学 知识缺乏又存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医生即是顾问又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医生在 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卫生服务中,可能创造额外需求即供方创造需求。正因为如此,如果增 加某一地区的医生数,无论是卫生服务的价格,还是提供服务的数量都会随之增加。卫生服务诱导需求会产生两种可能:一是提供有益的服务;二是有些额外服务可能是不必要 的,也可能是有害的,而患者很难判断一些额外卫生服
7、务是否必要。5 .卫生服务供给: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 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根据定义,如果提供者对某种商品或服 务有提供的愿望,但没有提供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或者有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但没有提供的愿望,也构不成供给。6 .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卫生服务需求水平、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成本、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状况、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医疗保障制度。7 .卫生服务的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卫生服务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 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卫生服务的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卫生服
8、务供给量的变动率与 该服务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其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服务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 应程度。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对于消费者收入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其他 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8 .根据供给弹性系数值的大小,通常将供给弹性分为五种类型:Esl,富有弹性,即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Es=l,单一弹性,即供给量的变化率等于价格的变化率;Esl,缺乏弹性,即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Es=8,完全弹性,即价格变
9、化引起供给量的无限变化;Es=O,完全无弹性,即价格变化对供给量无影响;.影响卫生供给弹性的因素:需求弹性、时间因素、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9 .劳动的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可变要素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平均产量AP是总产 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产量之比。10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而最 终下降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生产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 素时,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 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0、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某一单位 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是: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固定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零, 而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的,因此,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随着 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组合越来越接近最佳组合比例。在这一过程中,可 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组 合将越来越偏离最佳组合比例,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递减的趋势。11 .医疗服务市场是指医疗服务按照商品交换
11、的原则,由医疗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医疗服务 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12 .医疗服务市场的结构:医疗服务市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医疗服务市场包括医 疗服务筹资市场、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服务要素市场。这三个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关系,其中,医疗服务市场是核心,医疗服务筹资市场是前提,医疗服务要素市场是基础。 通常又把医疗服务筹资市场和要素市场称为医疗服务的相关市场。除政府医疗支出外,社会卫生支出、居民卫生支出和商业医疗保险等构成了目前我国医疗服 务筹资市场的主要方面。其中,健康保险市场是医疗服务筹资市场的主体。通过医疗服务筹 资市场筹集的资金只有转入医疗服务要素市场才能发挥作用。
12、医疗服务要素市场即医疗服务投入市场,主要包括医疗人力市场、药品市场、材料市场和仪 器设备市场等。通常意义上讲的医疗服务市场即狭义医疗服务市场,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的生产者向医疗服务 的消费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13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医疗服务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性:a.从市场构成要素看,医疗服务市场具备一般市场的五个要素:商品交换的场所、供方和 需方、可供交换的商品、可供交换的媒介一一货币、商品的价格水平。b.从市场主体看,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市场独立性,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经济关联性。C.从市场机制的作用看,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市场同样 发挥作用,市场机
13、制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中同样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a.市场准入;b.供需关系;C.医疗服务产品的特殊性;d.市场的垄断性;e.医疗服务价格形成的特殊性;f.不确定性;g.拥有三个经济主体;.医疗服务成本是医疗机构在提高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物化劳动C)和必要劳动价值(活劳动V)的货币表现。14 .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的方法: 通常,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的方法有三种:项目法、综合法和病种法。项目法项目法是以医疗服务项目为核算对象,归集费用与分配费用核算的方法。项目成本核算是在 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在科室所提供的各项目间进行分配。病种法病种法是以病种为测算
14、对象进行归集与分配费用,计算出每一病种成本的方法。病种成本包 括:病房床日成本;各项检查治疗成本;药品成本;手术成本;输血、吸氧成本等。综合法综合法也称部门法,是以门诊部、住院部为核算单位归集与分配费用从而计算医疗服务成本 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医院分成门诊、住院两大部分,分别测算门诊医疗成本和住院医疗综 合成本,通过计算可以反映出门诊每一诊疗人次和每一住院床日的单位成本,可以看出医院 管理水平和病人的负担情况。15 .卫生总费用即卫生保健总支出(THE),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 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也就是政 府、社会各界和居
15、民个人对卫生投入的总和。16 .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方法: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法、卫生总费用 实际使用法。17 .如何应对诱导需求?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改善医生与患者之间信息不平衡的状况;设立医院审查机构,加强监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改进医疗保险的付费方式;加强医疗风险教育;对存在诱导需求的医疗广告进行必要的审查和限制;强化医生的经济伦理教育;20 .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计算:确定直接疾病经济负担范围;确定疾病经济负担的调查期限;确定调查样本;样本人群卫生部门费用调查方法:查阅卫生机构的病案记
16、录、询问调查;样本人群非卫生部门费用的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法;某地某病直接经济负担总值的计算;影响病人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因素:病人本身的情况;疾病本身的情况;病人患病后是否利用卫生服务;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地点;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机构;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次数;病人享有医疗保障的水平;病人对卫生服务效果的预期;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增加的原因:落后药物的淘汰;现代化医疗手段层出不穷;医用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上升,新的病种不断出现;21 .间接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而损失的劳动时间,或由 于劳动力降低所引起的社会和家庭的损失。间接疾病经济负担主要指标:平均预期寿命
17、;死亡指标;病休指标;伤残失能指标;伤残调整生命年;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从病人的角度研究:主要是指每个病人及其家庭由于疾病和陪护等造成缺勤从而损失的收 入。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主要是指由于早死和伤残造成病人工作时间减少,工作能力降低,从 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计算间接疾病经济负担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年龄权重、生产力权重、时间的贴现。22 .常见的不合理的治疗方案:不愿使用传统药物而喜欢使用新药品种;不愿使用国产药而使用提成回扣高的进口药或合资企业生产的药品;重复使用药效相同的药物或小病大治,过多使用药物;不合理选择药物搭配方案;药物与手术选择不恰当;诱导消费;23 .卫生服务技术经济分析与
18、评价的基本步骤:明确评价的目的;确定各种备选方案;对各备选方案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测量;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不同时间的成本和结果进行调整;指标的计算和敏感性分析;分析与评价;24 .卫生服务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成本最小化分析法(CMA)、成本-效果分析法 (CEA)、成本-效益分析法(CBA)和成本-效用分析法(CUA)。25 .卫生资源的基本概念:从广义上讲,卫生资源是人类开展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 源;狭义来讲,它是指社会在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26 .卫生资源的基本形式: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卫生财力资源、卫生技术资源、 卫生信息资源。27 .卫
19、生资源配置的概念:是指政府或市场如何使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率地在不同的领域、 地区、部门、项目、人群中分配,从而实现卫生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28 .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基本方法:相对健康需要指数;项目预算边际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量法;卫生服务需求法;卫生服务目标法;卫生资源/人口比值法;29 .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卫生费用配置的评价指标:a.卫生费用占GNP或GDP得百分比;b.人均卫生费用;c.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配置比例;d.门诊与住院之间资源配置比例;e.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f.农村卫生服务费用和城市卫生服务费用之间的比例等;卫生人力与物力资源配置的
20、评价指标:a.卫生资源配置总量;b.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专业结构和卫生人力资源;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a.每医生日门诊量;b.每医生日负担床日;c.平均住院日;d.床位使用率;e.门诊次均费用;f.次均住院费用;g.平均处方费用;.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中,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疾病负 担、主要卫生问题和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划和速度, 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向全体居民提供公 平、有效的卫生服务过程。30 .区域卫生规划评价的指标体系:投入指标:a.主要社会经济指标;b.卫生资
21、源统计指标: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健康统计指标、服务效益统计指标;评价标准;.药品经济学是指药品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 分析,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运用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药物流行病学 的人群观为指导,从全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医药卫生资源的综合 性应用科学。31 .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就是应用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对卫生规划的制订、实施过 程或产生的结果,从卫生资源的投入量和卫生服务的产出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为政 府或卫生部门从决策到实施规划方案,以及规划方案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评
22、价和决策的依 据,减少和避免资源浪费,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32 .常用的卫生系统的效率测量方法:生产函数、数据包络分析、随机前沿分析。33 .健康公平的测量方法:极差法、劳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差异指数、不平等的斜率指数 及其相对指数、集中指数法。34 .卫生系统3个内在目标:改善人群健康、满足人们除改善健康之外的普遍合理期望;为 疾病费用负担提供财务保障。35 .卫生经济政策市与特定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定卫生事业总体发展 目标和方向的关于卫生资源筹集、配置、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指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 和规划的总和。它是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发展 和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36 .卫生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事实依据、理论依据(效率目标、稳定目标、公平目标)、 政策依据、利益依据。37 .卫生经济政策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种:过程评价、影响评价以及结果评价。评价指标:公平性、可及性、效率、成本、质量、可承受度、覆盖率、反应性、满意度、健 康结果。卫生经济政策研究的方法:文件分析、访谈、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现场考察、专题调查、 撰写政策报告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