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实词(三)(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全程复习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实词(三)(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全程复习集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3实词知识运用模拟卷(解析版)(2022春浙江宁波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 耳立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 伐王,襄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襄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 公入襄王第,杀襄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 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日:“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 之忧也J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日:“我丰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
2、里侯,对日:“经 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 缪公日:“子不知也,吾己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 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日:“孤发兵而子阻哭 吾军,何也? ”二老日:“臣非敢阻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 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日:“汝军无礼,不败何待!”更晋地,过周北门。 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日:“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日: “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
3、 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日:“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经,发兵遮秦兵 于靖,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节选自史记秦本纪)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 武山,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 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宜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 之厚也,一怵(诱惑)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 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
4、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 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 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 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 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 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13. (2022春福建福州高二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各项中
5、,加 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慈父见背(离我而去,指尊长去世)形影相吊(哀伤、悲悯) B.门衰祚薄(福分)日薄西山(迫近) C.早实以蕃(多)字而幼孩(养育) D.修短随化(自然)去不复顾(照看)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吊:慰问。句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故选Ao(2021秋江西南昌高二南昌市八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项中对加 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彭泽去家百里 千里逢迎,高朋满坐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会有四方之事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D.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恨晨光之
6、熹微去:距离逢迎:奉承,迎合 穷:贫穷寻:不久会:恰逢猖狂:狂放就:接近恨:仇恨【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二句意思是: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逢迎”,迎接。B.第一句意思是: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之志。“穷二困厄,处境困难。D.第二句意思是:遗憾天亮得太慢。“恨”,遗憾。故选C。14. (2021秋北京高三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防备)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来)势拔五岳掩赤城,(攻下)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自夸)人之患,在
7、好为人师。(担心,忧虑)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利用)既受公问其故。(战胜)A. B. C.D.【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本”,“本来”错误,应该是:探究、追究;“拔”,“攻下”错误,应该是:超过;“疾”,“快”错误,应该是:劲疾。根据以上三个错误,排除BCD。故选A。15. (2015秋福建泉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是(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接触)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惟觉时之枕席(觉:睡觉)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终止)B.弗麦弥望(弥:满)后秦击赵者再(再:第二次)系燕父子
8、以组(系:缚、捆绑)c.尽态极妍(妍:美丽)冀其成立(冀:等到)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D.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辍汝而就(就:就职上任)【答案】D 【详解】A觉:睡醒 原:推究;B再:两次;C冀:希望16. (2022春福建宇德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盖失强援,不能独完A.度义而后动 B.使六国各爱其人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能克终者盖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考虑/计划;句意:(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盘庚不 因为有人怨
9、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B.假如、假使/派遣;句意: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C.本来/本来;句意: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那本来预料到 它会这样的。D.大概/连词,表原因;句意: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 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故选C。17. (2022春江苏盐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课内文言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洎牧以谗诛(洎:及,等到)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以膏泽斯民(膏泽:名作动,施加恩惠)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王见之,日:“牛何之?(宾语前置句) 傲物则骨肉
10、为行路(骨肉:古今同义,亲生骨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A.B.C.D.【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并判断句式特点的能力。“骨肉”,古今异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句意:傲慢 对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与”,亲附、亲近、结交。句意: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故选D。19. (2020秋四川资阳高一校考期中)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故遣将守关者 *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A( )A.越国以鄙远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故遣将守关者 *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A鄙:把当作边邑
11、遇:遇到故:因此其:他的引:引来除:马车爱:吝惜致:招致,招引扶辇下以簟天下之恐前语发蒙其赏赐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发:发现幸:幸运地负而前【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遇:对待。句意: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C.故:特意。句意: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D.其:代词,自己。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这是不明智的。故选A。20. (2021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二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校考期末)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全错的一组是()虞常果引张胜 除,触柱折辕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士负:背着屈平属草稿未定 其辞做厚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顾其存
12、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刺世事 *抑本其成败之迹 *豪木母屈原于顷襄王平伐其功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属:撰写微:微妙原:原来顾:照顾存:存在刺:讥刺抑:或者举:全,整个短:诋毁伐:自夸,炫耀蒙:蒙受其文约,君臣相中述汤、武,以举天下之每一令出,追亡逐北:北方的军队A.B.C. D.【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引:牵扯。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除:是门与屏之间的通道。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发:暴露、泄露。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幸:希望。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微:含蓄隐晦。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原:推其根本。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13、原因。顾:看一。君王和大臣相互看着。存:思念。(屈原)他总是思念君王,希望能复兴国家,扭转局势。蒙:继承。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了己有的基业。北: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追赶逃走的败兵。解释全错的是。故选Co(2022秋广东佛山高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对课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在科举上无 所成就。)B.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C.外无期也强近之亲(“期”指穿一年孝服的亲族,“期功”指关系比较亲近的 亲属。)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汉代所设选
14、拔人才的一种 科目,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A.句意: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孩子你的成功,就希望指日可待了啊。B.归:指女子出嫁。“归宁”才是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句意:我写了这篇文 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里来。C.句意: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D.句意:先前有个名叫逵的太守,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又有位名叫荣的刺史推举 我为优秀人才。故选B。22. (2021秋河北石家庄-高三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面 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与“廊胺级回,檐7高啄”中的“樱、牙”一致的一项是()擎来于秦后人哀之而不筝之
15、故令人持璧归,回至赵矣毕礼而归之宁许以负秦曲当敛裳宵逝雄州雾列,俊采星 驰而后乃今将图南谨拜表以用臣不胜入日怖惧之情齐谐者,志曾者也耳吴会于云间A.B.C.D.【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腰”,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牙”,名词作状语,像人的牙齿一 样,句意:像人的腰部一样的走廊如绸带般萦回,像人的牙齿一样排列的飞檐像 鸟嘴向高处啄着。“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句意:坐辇车来到秦国。“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句意: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却不以之为鉴。“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句意: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经抄小路 到赵国了。“归”,使动
16、用法,使回,句意:举行仪式后使他回国。“负”,使动用法,使担负,句意:宁愿答应秦国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宵”,本意是夜、晚上,这里名词做状语,在晚上,句意:应当收拾衣服在 晚上离开。“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句意:雄伟的洪州城,房 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像繁星一样地活跃。“南”,名词作动词,南飞,句意:然后才像现在这样南飞。“闻”,使动用法,使知道,句意: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句意:臣下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 的心情。“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句意: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情的书。“目”,名词作动词,看,句意:遥看吴郡(
17、隐现)在云雾之间。都是名词作状语,与例句相同。故选C。23. (2022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一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校考期中)下列句中 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因其固然 B.范增说项羽曰秦 伯说,与郑人盟C.乃中经首之会其曲中规D.吾与点也失其所与, 不知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固,顽固。句意: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固,本来 的。句意:顺着它本来的结构。氏说,劝说。句意:范增劝告项羽说;说,同“悦”,高兴。句意:秦穆公很高 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中,合乎,句意:没有哪一种声音不合乎音律;中,合乎,句
18、意:合乎规范或 法度。D.与,赞同,句意:我赞同曾点;与,交往。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 真是不明智。故选C。24. (2022春河北衡水高一校考期中)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这里指长得好。窃以为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同游共处,交往B.必固其根本:使 稳固。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施加恩惠。 C.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奔车朽索, *其可忽乎:轻视,怠慢。D.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加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句意:即使想对您强行解说,最终也一定不会被您理
19、解。强聒:硬在耳边啰 嗦,强作解说。强:强行。故选Do25. (2022春江西南昌高一南昌市八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列加点实词的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二川溶溶(盛大)春光融融(和暖) B.廊腰缎回(长久)缕立远视(萦绕) C.较秦之所得(较量)当与秦相较(比较)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韩魏赵)与嬴而不助五国也(韩魏赵楚燕)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宫殿之间的走廊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绳:萦绕。句意: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绳:长久。C.句意: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较:比较。句意:倘若与秦相较量。较:较量。D.句意:假使当初韩
20、、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三国:韩、魏、楚。故选A。26. (2021春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剽掠其人:抢劫、掠夺 *B.而望幸焉:有幸 *快速C.使负栋之柱:背负,承担D.秦人不暇自哀:来不及 挟持【答案】BA.剽掠其人:抢劫、掠夺 *B.而望幸焉:有幸 *快速C.使负栋之柱:背负,承担D.秦人不暇自哀:来不及 挟持【答案】B六国互丧:交互、相继 *始速祸焉:使一 *洎牧以谗诛:及,等到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胁迫,【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 “而望幸焉”意思是:盼望着皇帝来临。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始速祸焉”意思是:才招
21、致祸患。速:招致。故选B。27. (2022秋广东佛山高三石门中学校考竞赛)下列对课文中句子加点的词 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过: 批评,责备。)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横木,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C.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恨:怨,遗憾。) *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记载,用文字记录。)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过:探望,探视。句意: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 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故选A。28. (
22、2022春江苏苏州高一统考期中)下列各组课内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乱易整,不武。吾共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基皆出于此乎(师说)B.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己(齐桓晋文之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D.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普留侯张良(鸿门宴)【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其”,语气副词,还是,表婉商语气。句意:用分裂来代替团结一致,这是不符合
23、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其”,副词,大概。句意: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B. “举”,拿。句意: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举”,尽、完。句意:杀人只担心不能杀完,对人用刑只担心不能用尽。C. “过”,都是“过错”之意。句意: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D. “善”,擦拭。句意: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善”,友善、与交好。句意: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
24、好。故选Co29. (2022春福建福州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窃以为过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客何负于秦哉使负栋之柱 注秦缪公(? 一公元前621年),也作秦穆公。衰经(cuidid):古代丧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主其城门A.我主其城门主:掌管B.更晋地,过周北门更:更改C.C.何移之速也移:变化 D.相与之久与:结交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缪公乃罢兵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因丧破我因人之力而弊之C.虏秦三将以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夜缱D.秦、晋连兵而伐郑而出,见秦伯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25、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i巨能若是乎B.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 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诉能若是乎C.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诅能若是乎D.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诅能若是乎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王室兄弟阅墙,日渐衰微。周襄王遭到弟弟攻打只好出逃郑国,向秦晋求 告,
26、最后还是依靠缪公、文公的支持才得以回朝,杀死弟弟。C.苏强则士勇非技不利D.吾与点也与嬴而不助五国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 “过”,错的。句意: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过”,责备。句意: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B. “负”,辜负。句意: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负”,支撑。句意: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C. “兵”,兵器。句意: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兵”,兵器。句意: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D. “与”,赞成。句意:我赞成曾点的观点。“与”,亲附、亲近。句意: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故选C。30. (2022春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
2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怨灵修之浩荡兮 开国四茫然静言思之好自相扶将怨灵修之浩荡兮 开国四茫然静言思之好自相扶将同的一项是()A.长余佩之陆离B.问君西游他时还C.言既遂矣D.会不祖从许【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和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长余佩之陆离”,句意是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 的标志;“怨灵修之浩荡兮”,句意是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 “问君西游何时还”,句意是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何:疑问代词, 什么。“开国何茫然”,句意是开国的年代多么久远无法详谈。何:副词,多么。
28、C. “言既遂矣”,句意是家业已成后。言:助词,无实义。“静言思之”,句意是静下心来细细想。言:助词,无实义。D. “会不相从许”,句意是决不会依从允许你的要求”。相:代词,指动作的一方, 译为“你工“好自相扶将”,句意是好好地服侍她。相:代词,指动作的一方,译为“她”。 故选C。31. (2023秋天津南开高一天津市第九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到中流击水(游泳) 里烟(村落) B.泳水荡漾(清澈)长句(创作)C.黄花堆积(菊花) 当道者(限制)D.金石可镂(雕刻)之所如(往) *【答案】B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到中流击水(游泳) 里烟(村落) B.泳水荡
29、漾(清澈)长句(创作)C.黄花堆积(菊花) 当道者(限制)D.金石可镂(雕刻)之所如(往) *【答案】B枉用相存(存在)艰难苦恨(极恨) 还酹江月(凭吊)士大夫之族(家族) 依依墟因为崖限*纵一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存:问候,探望。句意为:屈驾前来探望我。C.限:门槛。这里指像门槛一样。句意为: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D.族:类。句意为:士大夫这类人。故选B。32. (2021秋江苏盐城高二盐城市伍佑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C.侯生乃好人间语(让退避)D.以是知公子恨之
30、复返也。(愤怒)【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 “恨:愤怒”错误,“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的意思是“因此知道公子对此感到遗憾,一定会再回来的”,所以“恨”的意思是“感到遗憾”。故选DB.烛之武审势度势,一言纾难。烛之武陈说利害,指出灭掉郑国只会利晋而无 益于秦,还会给秦国埋下祸患,最终促成秦国退兵,保全郑国。C.秦穆公利益至上,相时而动。秦穆公本来是助晋围郑,认清利弊之后马上叛 晋而亲郑,但后来有人出卖郑国时,又不惜劳师袭远攻打郑国。D.晋文公借力使力,晋国坐大。晋文公借助秦的力量回国登位,又在秦穆公的 带领下助襄王回朝。城濮之战四年后,晋文公竟能阻击
31、大破秦军。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1. B 2. D 3. D 4. D 5. (1)况且, (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的人呢? (2)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 的路人。(3)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诫他们,头发花白 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 “更:更改”错误。“更晋地,
32、过周北门”的句意,(秦国军队)穿过晋国,从 周朝都城北门经过。“更”,穿过。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乃”,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 “因二介词,趁,趁着;介词,依靠,凭借。C. “以,连词,表顺承关系;介词,凭借。D. “而”,两者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B、C三项中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只有D项两者相同。故选D。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是意思是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 亲近郑国。“烛之武一言”作主语,“使”作谓语,“秦穆背晋亲郑”作宾语。这 样“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中间就不
33、能断开,故排除A、B、C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 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 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 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故选D。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D. “晋文公竟能阻击大破秦军”错误。人事错位,文章用秦穆公在位时间纪年, 穆公28年发生城濮之战,穆公32年重耳去世,哪来晋文公大破秦军?所以“晋 文公竟能阻击大破秦军”说法错误。故选D。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且”,况且;
34、“庸知”,怎么知道;“以”,把;“庸乎”, 怎么呢。第(2)题得分点:“诚”,诚心;“一体”,同心同德;“物”,别人;“行路”,路 人。第(3)题得分点:“谨”,重视;“庠序”,学校;“申”,反复告诫;“申之以孝悌 之义”,介宾短语后置,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告诫他们;“悌”,敬 爱兄长;颁通斑参考译文: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晋国答 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 文公派人杀了子圉。子圉就是晋怀公。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 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晋国
35、、 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 的弟弟带。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三十年(前630),缪 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 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 患。”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晋国也只好撤军。三十二年(前628)冬,晋 文公去世。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缪 公去问蹇叔、百里像,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r里之外去袭击别人, 很少有占便宜的。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 实
36、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于 是出兵,派百里侯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军队出发的 那天,百里侯、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 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 ”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部队 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 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 果失败,一定是在般山的险要处。”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 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 “秦军不懂礼仪,不
37、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 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 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 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 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 J于是灭掉滑邑。滑邑是晋国 的边境城邑。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 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 便行军作战,发兵在般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 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
38、节选自史记秦本纪)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 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 (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 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 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 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如果)不是(烛之武 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诱惑于烛之武(所 说)的利益
39、,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 求那更大的利益了!(宋吕祖谦东莱博议) (2021春辽宁盘锦-高一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校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一 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各题。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 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日:“盍去诸? ”其父日:“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 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郁离子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0、()A.乞猫于中山乞:要*C.吾之患在鼠患:忧患7 .盍去诸?()A.大概该赶走它了吧?C.何不离开这儿呢?8 .是非若所知也。()A.这道理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C.是你所知道的。9 .不病于无鸡乎?()A.不觉得失掉鸡有害吗?C.不因为失掉鸡而受到损害吗?A.乞猫于中山乞:要*C.吾之患在鼠患:忧患10 .盍去诸?()A.大概该赶走它了吧?C.何不离开这儿呢?11 .是非若所知也。()A.这道理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C.是你所知道的。12 .不病于无鸡乎?()A.不觉得失掉鸡有害吗?C.不因为失掉鸡而受到损害吗?B.中山人予之猫予:给*D.当饥寒犹远去:除去B.为什么赶走它呢?D.何不把它赶走
41、呢?B.是对还是错你是知道的。D.这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B.不比没有鸡更有害吗?D.没有了鸡不是一种损失吗?【答案】6. D 7. D 8. D9. B【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他到中山国去讨猫。乞:要解释正确。B.句意: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予:给解释正确。c.句意:我所担忧的是老鼠。患:忧患 解释正确。D.句意: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去:距离解释错误。故选D。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盍去诸”盍:何不;去:赶走;诸:之,代指“它二句意:何不把它赶走呢?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是非若所知也”是
42、:代词,这,代指“道理”;若:你;知:知道。句意:这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不病于无鸡乎? ”病:有害处;于:介词,比;句式:状语后置句。句意:不比没有鸡更有害吗?故选B。参考译文:赵国有个人家发生了鼠害,他到中山国去讨要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猫 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过去了,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对此 很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送走呢? “他的父亲说:“这个道理不是 你所能明白的。我所担忧的是老鼠,而不在乎没有鸡。我有了老鼠,(它)就偷 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啃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就会 挨饿受冻
43、,不比没有鸡更有害吗?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 着呢,像这样为何要送走那只猫呢? ”(2019秋山西运城高二河津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列小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 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 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
44、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 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 痛哉!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会议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完毕C.吸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或者,也许D.向之所欣向:过去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古代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这里用“癸丑”来纪 年,指永和九年。B.禊事,禊,一种风俗祭祀。禊事指古人于农历七月七日到水边举行祭祀、沐 浴、采兰等活动,以祈福消灾。C.流觞曲水,指古人于弯曲
45、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而从上游放出, 杯子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D. “不知老之招至”语出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大 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答案】10. D 11. B 12. (1)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低头 品察繁盛的物品。用来纵目四望,驰骋胸怀,抒发胸臆,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 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2)过去感到高兴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 何况人寿命的长短听任造化的安排,最后都要消灭。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一件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 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同 义代入看是否通顺。A项,“会”,会聚;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