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6697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2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左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齐桓晋文之事片段,完成各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继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2、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欲行之,那么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解释加点词。(1)以其无

3、礼于晋()(2)犹不如人() (3)焉用亡郑以陪邻()(4)行李之往来() (5)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第1页共108页A.晋侯、秦伯,“侯、“伯”是对诸侯爵位的称呼,从周朝开始,以“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位来分封诸侯。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

4、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所以古代君主、诸侯 王以此来表对自己的谦称。C.敢,自言冒昧的谦辞。在本文中烛之武以此表达了自己的外交礼节,也表达了其对秦伯 的奉承之意。D.东道主,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在本文中表达烛之武在帮助秦伯从长远角度分析放 弃攻打郑国带来的好处。3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首先陈述了秦晋围郑的情况,既交代了郑国面临灭亡危险的紧张局面,也有力地烘 托了烛之武的英雄形象。B.在佚之狐的推荐之下,烛之武虽然对郑伯发了一通牢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放下个 人成见,以国家安危为重。C.烛之武游说秦伯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先

5、示弱,然后从打和不打结果比拟、 晋国无信、长远眼光等角度分析。D.秦伯与郑国结盟后,晋文公选择撤兵,虽从“仁智”武”的角度分析了出兵的利弊,但 也表达了其懦弱的一面。3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34 .晋文公在此次军事行动中的做法对后世人来说有值得借鉴之处,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6、。”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第10页共108页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125. BA126. AB127. (1)现在它已经

7、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 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2)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解析】12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利”,动词,对.有利。应选B。126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对郑伯说。“于”,介词,对。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于”,介词,对。B.句意: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以”,介词,凭借,用。句意: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以。连词,表目的,来。C.句意: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乃。表判

8、断,是。句意:派杞子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乃”,于是,就。D.句意: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 “然”,表转折,然而。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土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 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那么。“武/舌辩之士”“厚赏/理也”都是主宾式判断句,“武”“厚赏”都是主语,“舌辩之士”“理嘟 是宾语,主宾之间断开,排除BCD。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8. “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错误。由原文“武终为隐者之 徒,

9、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可知,佚之狐是认为自 己举荐有功求赏。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00页共108页(1) “既”,已经;第一个“封、使成为边境,第二个“封”,边界;“肆”,扩大;“阙”, 侵损。(2) “举”,推荐;“见: 显露;“何功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功。 参考译文:(一)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 给邻国增加土

10、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 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 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容许给您焦、瑕二座 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 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 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二)佚之狐,郑国人,是佚之俅的儿子。

11、佚之狐年轻时擅长思考和辩论,才识很多。担任幕 僚,经常得到郑国国君的赏识。晋侯、秦伯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求见郑伯,说:“国家面临危险,如果派 烛之武去拜见秦君,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的。”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出使秦国,秦晋联军撤回之后,郑国于是得到了安宁。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烛之 武。佚之狐听到这件事之后,对郑伯说:“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之 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那么;然而,烛之武终 归属于隐土的一类,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我 私下里认为应当受到奖赏的是我。”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奖

12、赏了佚之狐。第二天,有位村夫到朝堂参拜,郑伯迎接了他。问他何人,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 之文。烛之文说:“皇上的恩惠普及四海,天下的人都得到恩泽,这是全国百姓的荣幸。烛 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即使是三军也敌不过他,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然而, 家里有老母亲,已经83岁了,每天必须有人侍奉。烛之武去劝说秦国撤军,母亲天天记挂 在心,我夜夜守在母亲身边,眼睛都不眨一下,也应该受到奖赏。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 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屡次劝说他才去劝退秦军的!”郑伯奖赏了这位村夫。没过多久,郑伯身边的人和众大臣上书请求得到奖赏的人络绎不绝,郑国国内一片喧哗。 晋君听说这件事,趁机来攻打郑国,郑

13、国又陷入危险的境地。编者说:“郑国从危局到安定, 是皇上圣明与臣属贤能的结果;郑国从安定到再度陷入危局,是奖赏功臣的过错,还是夺取第101页共108页别人功劳嫉贤妒能的过错呢? ”D130. CA【解析】130.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D.信,确实。句意: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 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朝夕”是时间状语,不能构成完整句子,故与“退而游焉”之间不应断开;“吾那么行之”“吾那么 改之”的“之”都是

14、代词,做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A。“退而游”中的“而”表承接,“退”“游”之间联系紧密,指干完活来此交游聚会,中间不应断开; “执政之善否”指执政的好坏,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焉”是兼词“于此”,意思是“到这里,做游”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善否”是指“好坏”, 中间不应断开;“是也”是固定句式,应在“也”字后断开;排除D。应选C。131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本文主要内容是然明请子产废除乡校,而子产说明自己不废乡校,是为了让百姓有议论施政 得失的地方,好让统治者听取建议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主人公是子产,所做的事是“不毁 乡校”。应选Ao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

15、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 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 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 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 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 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 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

16、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133. C第102页共108页134. AB135. (1)用这样的做法,来求取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2)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 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解析】133.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一方。“之”是“闻”的宾语,而“鬼神”是“非人实亲”的主语,应在“之”后断开,排除AB;“惟德是依”是宾

17、语前置句,应独立成句;故一般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D。 应选C。134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四夷,泛指天下”错,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 戎的合称,亦泛指外族、外国。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B.“抓住晋虢的地理关系”错,原文是“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应是抓住虢、虞两 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分析不能借道给晋国的原因。应选B。136.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以”,介词,用;“假设。这样;“缘”,爬上。(2) “表”,外表,外围;“虢,虞之表也”,判断句;

18、“从。跟从,跟随;“启”,开启,开 头;“玩,轻视。参考译文:(一)(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 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 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 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用这样的做法,来求取你想要得到的第103页共108页 东西,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

19、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 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 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 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 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

20、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 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 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二)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 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 牙齿就会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虢两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

21、 ”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 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 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将 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爱惜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 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不就是对自己有威胁吗?因为近亲的势力产生 威胁,还要加害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富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 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 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一方。又说:黍稷不算芳香,

22、只有美德才芳香。如此看来,没有德 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 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容许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 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冬天十二 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137. D第104页共108页138. BC139. (1)如果让它日晒夜晾,就又害怕因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而腐朽虫蚀,因而加重本国的 罪过。(2)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解析

23、】137.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译: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要贡品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 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来朝会。碰上执事没有空闲,而没有能够见到;又得不 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介于“,是一个词,指“在两者中间”,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B;“时事”是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固定词组,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是其年号错误。“文”是其谥号,而不是年号。应选B。138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并容许了子产把围墙修好了再走的请求”错误,“乃筑诸侯之馆”的是晋国。应

24、选C。139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其”,如果;“朽蠹,腐朽虫蚀;“重。形容词动用,加重。第二句中,“防”,堵塞;“弭、阻止;“倾”,倾覆。参考译文:文本1:鲁襄公死去的那一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由于本国有丧事,没有接见。 子产派人将晋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安放自己的车马。士文伯责备他,说:“由于我国是 盟主,修缮围墙,为接待宾客。如果都拆毁了,那么将怎么供应宾客的需要呢?寡君派我前 来请问拆墙的意图。“子产回答说:“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要贡品 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来朝会。碰上执事没有 空

25、闲,而没有能够见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我们不敢献上财币,也 不敢让它日日西夜晾。如果奉献,那么它就是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在庭院里陈列的仪式, 就不敢奉献。如果让它日晒夜晾,就又害怕因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而腐朽虫蚀,因而加重本国 的罪过。我听说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可供观望的台榭,而把接待诸侯的宾 馆修得又高又大,宾馆好像现在君王的寝宫一样;对宾馆内的库房、马厩都加以修缮,司空第105页共108页 及时整修道路,泥瓦工按时粉刷墙壁;诸侯的宾客来了,甸人点起火把,仆人巡逻宫馆,车 马有一定的处所,宾客的随从有人替代服役,管理车子的管理员为车轴加油,清扫的人、牧 羊人

26、、养马的人各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各部官吏各自陈列他们的礼品。文公不让宾客耽误, 也没有因为这样而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对宾客所不知道的 加以教导,不周到的加以体谅。宾客来到晋国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还有什么灾患?不怕抢 劫偷盗,也不担忧干燥潮湿。现在铜鞍山的宫室绵延几里,而诸侯住在像奴隶住的屋子里, 门口进不去车子,而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开抢劫,而传染病又不能防止。宾客进见诸侯 没有一定的时候,君王接见的命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 有地方收藏财礼,反而要加重罪过了。谨敢问执事,对我们将有什么指示?虽然君王有鲁国 的丧事,但这同样也是本国的忧

27、虑。如果能够奉上财礼,我们愿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君 王的恩惠,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动? ”文伯回去汇报。赵文子说:“说得对。我们实在是 不好,用容纳奴隶的房屋去接待诸侯,这是我们的罪过啊。”就派士文伯去表示歉意并说自 己无能。晋平公接见郑简公,礼仪有加,举行极隆重的宴会,赠送更加丰厚,然后让他回去。 于是就建造接待诸侯的宾馆。文本二: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 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 说:“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 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

28、,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 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 治理好。140 . D. B141 . C. (1)如果让它日晒夜晾,就又害怕因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而腐朽虫蚀,因而加重本国的 罪过。(2)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142 .对外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对内施行礼治,畅通民意渠道。(意思答对即可)【解析】14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要贡品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 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送上朝

29、贡之物。碰上执事没有空闲,而没 有能够见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介于”是固定短语,指夹杂在两者之间,不可断开,此处是说夹在大国之间,排除AB;第106页共108页“会,指朝会,“时事,指随时朝贡、送上朝贡之物,是固定词组,“会和时事”都是来的目 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应选Do142.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文,是其年号”错误,“文”是其谥号,不是年号。应选Bo143.此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并容许了子产把围墙修好了再走的请求”说法错误,文中“乃筑诸侯之馆”的是晋国,不 是赵文子。应选C。14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

30、文句子的能力。(1)“其”表假设,如果;“暴”,同“曝”,晒;“蠹、虫蚀;“以。因此;“敝邑、本国。(2) “川”,河流;“防”,堵塞;“弭”,阻止;“上”,主上;“其”,表猜想,大概,可能。 145.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先看对外政策。如文本一中写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没有接见,并且用狭小的屋子接待,这实际 上是对郑国的怠慢,甚至侮辱,对此,子产“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派人将晋国宾馆 的围墙全部拆毁而安放自己的车马;面对士文伯的责备,子产强调晋过去对诸侯礼遇周至IJ, 而现在傲慢拖延,自己这一方为保护礼品,不得已毁坏围墙。由此可知,面对对方的怠慢侮 辱以及责难,子

31、产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反驳对方,表达己方的意思,最终晋侯“见郑伯,有 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之后又“筑诸侯之馆”。再看对内政策。如文本二中说子产“以礼相国,“,这是说施行礼治,当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子产“游于乡 之校”,当有人建议毁掉乡校之时,子产说“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 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最终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由此可见,子 产重视了解民情,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参考译文:文本一:鲁襄公死去的那一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由于本国有丧事,没有接见。 子产派人将晋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安放自己的车马。士文伯责备他,说:“由于我国是 盟主,修

32、缮围墙,为接待宾客。如果都拆毁了,那么将怎么供应宾客的需要呢?寡君派我前 来请问拆墙的意图。“子产回答说:“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要贡品 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来朝会。碰上执事没有 空闲,而没有能够见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我们不敢献上财币,也第107页共108页 不敢让它日晒夜晾。如果奉献,那么它就是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在庭院里陈列的仪式, 就不敢奉献。如果让它日晒夜晾,就又害怕因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而腐朽虫蚀,因而加重本国 的罪过。我听说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可供观望的台榭,而把接待诸侯的宾 馆修得又高又

33、大,宾馆好像现在君王的寝宫一样;对宾馆内的库房、马厩都加以修缮,司空 及时整修道路,泥瓦工按时粉刷墙壁;诸侯的宾客来了,甸人点起火把,仆人巡逻宫馆,车 马有一定的处所,宾客的随从有人替代服役,管理车子的管理员为车轴加油,清扫的人、牧 羊人、养马的人各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各部官吏各自陈列他们的礼品。文公不让宾客耽误, 也没有因为这样而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对宾客所不知道的 加以教导,不周到的加以体谅。宾客来到晋国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还有什么灾患?不怕抢 劫偷盗,也不担忧干燥潮湿。现在铜鞍山的宫室绵延几里,而诸侯住在像奴隶住的屋子里, 门口进不去车子,而又不能翻墙而入;盗

34、贼公开抢劫,而传染病又不能防止。宾客进见诸侯 没有一定的时候,君王接见的命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 有地方收藏财礼,反而要加重罪过了。谨敢问执事,对我们将有什么指示?虽然君王有鲁国 的丧事,但这同样也是本国的忧虑。如果能够奉上财礼,我们愿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君 王的恩惠,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动? ”文伯回去汇报。赵文子说:“说得对。我们实在是 不好,用容纳奴隶的房屋去接待诸侯,这是我们的罪过啊。”就派土文伯去表示歉意并说自 己无能。晋平公接见郑简公,礼仪有加,举行极隆重的宴会,赠送更加丰厚,然后让他回去。 于是就建造接待诸侯的宾馆。文本二: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

35、郑国的子产。他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 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 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 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第108页共108页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 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

36、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说能假设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忧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ZZZK/KZZyZ(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35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D.秦穆之于

37、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36 .以下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 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 大。由此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C.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缺乏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 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D.执事,办事的官员,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

38、中指秦穆公。3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 秦国的重任。B.烛之武胆小怕事。他初见秦穆公,就成认面对秦晋包围的局势,郑国只能接受灭亡的命 运了。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 行离间之计。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沉着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 不失本国尊严。3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1页共108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39 .乙

39、文中吕祖谦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0、,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四年,晋饥,乞汆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日:“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 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日:“伐之。”穆公日:“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卒与粟,自 雍属绛。五年,秦饥,请汆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日:“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 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日:“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 晋其可以逆天

41、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 晋。六年春,秦穆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日:“秦师深矣,奈何? ”郑日:“秦内君,君倍 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 ”晋卜御右,庆郑皆 吉。公日:“郑不孙。”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鹫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日: “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雍、绛:都是地名。孙:通“逊”,谦逊、恭顺。鹫:马难起步貌。4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秦得立己/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

42、之/何疑而谋之第12页共108页B.以秦得立/己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C.以秦得立己/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 D.以秦得立己/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汆/与之/何疑而谋之 41.以下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一,官分卿、大夫、土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 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D.秦

43、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 称作“秦晋之好”。4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 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 饥荒。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 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 财物,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

44、从秦得到的还要多。43 .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44 .面对秦军撤军和秦国饥荒,晋文公和晋惠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45、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第13页共108页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 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谢能假设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

46、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敢以烦执事敢:自言冒昧的谦辞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C.诅能假设是乎诅:怎么D.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翻然:迅速转变貌 4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夜缱而出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C,行李之往来鸡、豚、狗、彘之畜 D.诉能假设是乎异乎三子者之撰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

47、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 于郑乎?47 .以下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第14页共108页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 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C.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 大。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缺乏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 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48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 秦国的重任。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