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含注释+译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5613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含注释+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名校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含注释+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含注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含注释+译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校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含注释+译文)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 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土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注释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D :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外表看来,写的是 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 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

2、 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 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 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 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 “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 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 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 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 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 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

3、是表达词人 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 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 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 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 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 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 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 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 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

4、,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 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 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 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 “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 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 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 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 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发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 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清楚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 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

5、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 得益彰,表达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从外表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 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 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 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 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

6、著名 诗人,有“诗豪”之称。注释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自天涯:来自天边。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 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 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

7、女 的家。古诗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说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 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 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 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 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 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 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 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 其象

8、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 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 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 气概。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 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 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 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 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 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 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

9、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 后于诗人的思路。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 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注释莺啼:即莺啼燕语。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 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

10、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 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古诗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 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 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 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 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 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 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 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

11、的情思,千百年来素 负盛誉。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 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 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 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 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 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 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 奠定了基础。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 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 庄,依山的城郭,到处

12、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 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 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 “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 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 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 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 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 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

13、, 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强了诗歌历史文 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 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 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 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 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 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防止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 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 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开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 也是必然的。这里,

14、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 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 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 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 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6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网送青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 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 盐

15、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注释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土,是王安石 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成畦(qi ):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排阂(ta):开门。阔: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译文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I,小洲曰 渚。”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

16、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 月仿似更与人相亲。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 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城是你亲手培 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 来。古诗赏析 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阻碍对诗歌大 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那么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 刻地体会。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 “无苔”二字,举重假设轻,真可谓别具只眼。江南地

17、湿,又时值初 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 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正说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 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 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 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 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

18、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 “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 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 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 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 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 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 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 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 孩的情景。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

19、之前冠 以“排网”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青翠欲滴, 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创造的美感极为 新鲜、生动。它还说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 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假设奔,仿佛刚从远 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 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 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 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 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 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 生

20、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 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 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 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 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 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 的绵密。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 动,显得自然化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 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 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

21、田”和“排阚” 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 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 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似只觅得他采用了拟人 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 之处。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 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 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 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 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假设按旧日作诗的

22、所谓起、 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 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 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 哉?鸡栖于士时,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 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 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 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 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 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

23、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 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 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 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 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 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 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 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 越,风尘

24、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 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 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 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 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 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 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 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 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 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 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此诗先写羁

25、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 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 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 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 门地主家庭。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 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 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

26、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 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 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 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 如镜,明媚温柔。古诗赏析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 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

27、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 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 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 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 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 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 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 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 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 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 柔明媚的风光。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

28、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 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 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 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 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 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 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 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 比拟,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 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

29、力的深厚,只是在外表上不着痕迹罢了。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 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 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 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 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比照,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 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 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 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 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

30、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 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 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 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鸣蝉:蝉叫声。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 祀神处,故日社林。见:同“现”,显现,出现。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 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 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 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古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