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西省山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检测试卷能力自我检测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患者,女,25 岁,怀孕 5 周。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病情,结合妊娠用药禁忌开具处方。A.三七B.人参C.薄荷D.茯苓E.鳖甲【答案】A2、“在欣赏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时,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同一主题的不同乐器”,其教学重点是()。A.音高B.速度C.音色D.力度【答案】C3、交响诗荒山之夜是()的作品。A.穆索尔斯基B.柴科夫斯基C.巴拉基列夫D.格拉祖诺夫【答案】A4、初次学习吹奏口琴
2、时,老师应指导学生从哪个音区开始?()A.低音区开始B.中音区开始C.高音区开始D.次高音区开始【答案】B5、黄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了起承转合的发展结构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自由写作音乐片段,上述教学行为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哪个基本理念()A.弘扬民族音乐B.重视音乐实践C.面向全体学生D.理解多元文化【答案】B6、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对应不正确的是()。A.壮族“双声”B.侗族“大歌”C.土家族“哭嫁歌”D.蒙古族“飞歌”【答案】D7、波尔卡舞曲音型的主要特点是重音在()。A.弱节奏上B.第一拍上C.第三拍上D.第二拍上【答案】D8、下列对
3、 20 世纪各种流派的音乐风格描述正确的是()A.电子音乐直接取材于真实声音,并通过剪接运用于电子合成器中B.机遇音乐是十二音作曲的延伸C.简约音乐的基本特征是重复短小的音乐动机和最少的音乐材料D.具象音乐是以电子音响的方法把音乐力加以复制、改变、制作并记录电子【答案】D9、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作品是()。A.费加罗B.费德里奥C.科里奥兰D.莱奥诺拉【答案】B10、改编自雨果同名小说的著名音乐剧是()A.歌剧魅影B.悲惨世界C.双城记D.阿依达【答案】B11、在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至歌曲演唱形式处理环节时,有益于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做法是()A.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自行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4、B.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对于好的创意进行表扬,出现错误不必纠正C.严格按照教材上的设计进行演唱,一点也不能改D.学生根据歌曲风格和对作品的理解,自主选择适当的演唱形式【答案】D12、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其中豫剧、庐剧分别属于的省份是()。A.江苏、河南B.河南、安徽C.湖南、安徽D.湖北、四川【答案】B13、布列兹为女低音和六件乐器而作的整体序列音乐作品是()A.没有主人的锤子B.复调 XC.结构D.结构【答案】A14、下列哪部作品与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体裁相同()A.贝多芬命运B.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C.舒伯特鳟鱼D.维瓦尔第四季【答案】A15、体现了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
5、)A.终结性评价B.阶段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C16、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开端的标志是()。A.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成立B.学堂乐歌的兴起C.中华音乐会民乐社团的成立D.新文化运动【答案】B17、患者,女,25 岁,怀孕 5 周。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病情,结合妊娠用药禁忌开具处方。A.地龙B.附子C.半夏D.人参E.当归【答案】B18、下列哪件乐器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常用定音乐器?A.中阮B.琵琶C.埙D.笙【答案】D19、在音乐创作中,音调、节奏基本不变,只把音乐主题或曲调片段加以装饰性变化,称作()。A.加花重复B.主题装饰C.节奏变奏D.曲调重复【答案
6、】A20、下列属于变化音程的有()。A.减七度B.减五度C.增四度D.纯八度【答案】A21、在唱歌课雪绒花学唱环节,学生们在老师的钢琴伴奏声中都很投入并轻柔地演唱这首旋律优美、抒情的歌曲,突然老师听到从角落里冒出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原来是班里的一位经常调皮的学生发出的,他平时就喜欢在在下课时的走廊里大声唱歌,并引此为傲。这位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呵斥了这位学生。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什么理念?()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
7、展【答案】D22、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以“田园”作为标题的交响曲是()。A.第三交响曲B.第五交响曲C.第六交响曲D.第九交响曲【答案】C23、学生在音乐技能学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如在音乐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一般称为()A.平衡期现象B.平稳期现象C.高原期现象D.徘徊期现象【答案】C24、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评价要求不只评价学生的学,还要评价教师的教,既要注重音乐专业能力的发展,又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说明了音乐教学评价的()A.科学性原则B.可操作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答案】C25、作品汽车与飞
8、机的集会属于()。A.印象主义音乐B.噪音音乐C.表观主义音乐D.古典音乐【答案】B26、该证属于 查看材料A.心病实证B.肺病虚证C.肾病虚证D.心病虚证E.肺病实证【答案】D27、下列力度标记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pmpmffB.mppfmfC.fmfmppD.fmffffff【答案】C28、下列哪个速度术语适用于葬礼进行曲()A.AndanteB.AllegrettoC.AllegroD.Presto【答案】A29、“在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时,姜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该主题的不同主奏乐器”,此环节关注的重点是A.音高B.速度C.音色D.力度【答案】C30
9、、下列作品属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创作的是()。A.B.C.D.【答案】A31、我国的古代乐器埙是用()材质制作的吹奏乐器。A.金属B.石头C.陶土D.竹子【答案】C32、唐代最盛行的乐器是()。A.琴B.筝C.琵琶D.笛【答案】C33、上课了,教师以演唱的形式给学生表演了阿里郎这首朝鲜歌曲,学生欣赏之后,教师顺势将主题引入到今天要学的朝鲜童谣小白船,从而导入新课。案例中的教师所采用的是哪种导入方式呢?()A.创境导入B.表演导入C.游戏导入D.设疑导入【答案】B3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以“六艺”作为传授的主要科目。“六艺”指()A.礼、乐、易、御、书、数B.礼、乐、射、御、书、
10、数C.艺、射、诗、御、书、数D.礼、诗、兵、御、书、数【答案】B35、我国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是()A.李延年B.阮籍C.司马相如D.蔡邕【答案】A36、20 世纪 30 年代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下列哪首歌曲是当时的电影插曲?()A.冼星海二月里来B.刘炽我的祖国C.雷振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答案】D37、中花六板属于江南()。A.丝竹乐B.打击乐C.管弦乐D.拉弦乐【答案】A38、西班牙舞曲是哪部舞剧中的乐曲?()A.吉赛尔B.鱼美人C.天鹅湖D.葛蓓莉娅【答案】C39、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下列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要求最适合的是()A.在聆听的基础
11、上,注重对作品的欣赏B.在聆听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进行演奏C.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作品的比较、探究等D.在体验的基础上,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联想与改编【答案】A40、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中国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介绍了有关作曲家阿炳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欣赏完此曲后,又紧接着聆听了外国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将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了对比。这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的哪一基本理念?()A.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B.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C.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作潜能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答案】D41、圆舞曲是一种节奏鲜明而轻快的舞曲,它常
12、用的节拍是()。A.34、38B.24、28C.44、48D.64、68【答案】A42、伊朗古典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其旋法体系被称作()。A.甘美兰B.拉格C.马卡姆D.达斯特加赫【答案】D43、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是()。A.竹笛B.长笛C.梆笛D.曲笛【答案】B44、20 世纪上半叶,作曲家巴托克将西方作曲技术与哪一地区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A.东非B.南美C.东欧D.南【答案】C45、除了以甘美兰为代表的“锣群文化”外,东南亚音乐的另一个标志是()。A.竹乐B.拉格C.呼麦D.玛卡姆【答案】A46、以下为一位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教学设计。A.
13、音乐性原则B.形象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情感性原则【答案】D47、那不勒斯的街头小唱、威尼斯船歌、塔兰泰拉舞、西西里舞等属于()音乐形式。A.意大利B.西班牙C.法国D.俄罗斯【答案】A48、下列关于印象主义音乐描述正确的是()。A.印象主义音乐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B.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德彪西、圣一桑等C.德彪西的交响曲牧神午后是印象主义音乐的杰作D.印象派作曲家在创作时非常注重和声的功能性【答案】A49、作品汽车与飞机的集会属于()。A.印象主义音乐B.噪音音乐C.表观主义音乐D.古典音乐【答案】B50、在初中音乐鉴赏课阳关三叠中,老师带领学生聆听欣赏歌曲后,结合旋律与学
14、生共同伴随音乐进行诗歌朗诵,并让擅长绘画的同学画出送别的场景,并与大家进行分享和讨论,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D.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答案】B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在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在进行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的教学时,播放了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播放完毕之后,老师提问:“这样音乐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呢”一位男生举手回答:“我听了之后感觉很伤感仿佛想到了我小学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但是现在大家都考上了不同的学校,分开了,所以很难过。
15、”老师听了之后对这个男生说:“你是在开小差还是在听音乐这么欢快的音乐你居然说伤感”于是这个男生就不敢再回答了。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阐述你的观点。【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是一节音乐鉴赏课,主要是欣赏歌曲草原放牧。在这节课中,教师播放歌曲草原放牧并询问学生,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音乐中的美。而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想不同,案例中的老师则采用打压、伤害的方式进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到音乐中欢乐的情绪。音乐是聆听的艺术。不同的人可以听到其中表达的不同情绪。普通高
16、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案例中的老师显然违背了这一点。面对学生的感受没有加以探讨引导,而是批评打压,没有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老师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妙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二、案例:一位学生写给音乐老师的信:“老师,请您看看我一个十分平常的我,平常的相貌,平常的成绩,可是我真的很喜欢上音乐课。每当您走进音乐教室,站在音乐学得好的同学身旁,热情地问这问那时,我只能怯怯地望着您的背影,美慕地看着这些同学;课堂
17、上发言时,被您叫起来的总是他们,而我心里很紧张,不敢举手,只能默地想着已经准备了好久的答案。老师,也请您看看我,注意到我的存在吧,我真的很喜欢音乐!”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7 分),并简述你的观点(8 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这个
18、标准进行分析。三、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7 分),并说明理由(8 分)。【课题名称】昆曲牡丹亭游园【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片段【主要目标】体验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片段的唱词、唱腔、身段及意境,总结昆曲的主要特点和审美特征;了解昆曲的发展状况,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他目标略)【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片段】(一)回顾寻梦春秋六百年(前略)3.介绍牡丹亭的剧情。【答案】此教学设计总体上来说比较好,在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闪光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19、教学内容比较充实,教师能够由浅入深进行安排,使学生体验到昆曲的美妙之处,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教学过程符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教师让学生朗诵歌词、感知旋律特点、唱腔特色,总结昆曲的表演特征等,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3)教学过程符合“重视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学唱、模仿、体验昆曲“歌舞一体”的表演,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更加强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不足之处:该课例在课堂一开始采用回顾的方式进入课堂,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但是回顾并介绍牡丹亭剧情用时较长,无法直接快速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
20、略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改进建议: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采用播放视频、音频或直接讲解背景故事的方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鉴赏教学拉丁美洲音乐(告别小伙伴美丽的小天使)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 分)(2)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和发声练习的具体教学策略与过程。(25 分)【答案】【知识点】教学设计。【参考设计】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感受拉丁
21、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尊重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拉丁美洲的地理、语言、风俗等知识;体验、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用比较的方法记住主题;合作训练学会探戈舞步。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的融合,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的节奏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教学难点: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学会探戈舞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五、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
22、行评析(7 分),并说明理由(8 分)。【课题名称】新疆之春【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新疆之春【主要目标】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感受与体验(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课的展开阶段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
23、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展开阶段”是否符合上述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六、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程名称】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体会通俗歌曲的演唱特点,并进一步感受电子乐器在歌曲的表现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音乐欣赏法、讲解法、对比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体会歌曲表现出的对梦想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难点:【答案】(1)
24、优点:本教学课例,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安排合理,能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通俗歌曲,平时学生就很喜欢通俗方式演唱的流行歌曲,这首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课时,用谈话的方式来导人,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未来梦想的畅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聆听、范唱的应用形式让学生初步体验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再通过视频观看歌手现场表演,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总结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特点。课堂实践中安排了几种不同版本的歌曲演唱方法,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电子乐器在通俗歌曲的表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缺点:本教学课例的教学目标应该调整一下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该
25、放在第一位,接着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叙述不准确、不清晰:本教学课例缺少巩固提高环节。七、案例:某学校在高二“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开设了韵律操。每节课前,老师都会从网上下载根据江南 Style向前冲小苹果等流行歌曲编配的广场舞录像;上课时,老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要求学生对照录像上的动作学习。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省心,学生开心。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有一天,老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跳青春修炼手册!”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齐声叫好!安静下来后,有一位学过芭蕾的女同学举手对老师说:“老师,每天就这么跳好像没什么意思啊,到现在我也没搞懂什么是韵律操”问题
26、:(1)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答案】(1)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堂课出自选修模块中的“音乐与舞蹈”,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音乐与舞蹈”是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的一个模块。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开心,并且下课时候同学们还感觉意犹未尽。但是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符合课程标准理念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要求。这位老师在课堂上
27、只是播放录像,让学生跟着去学,但是并没有讲清楚知识,导致学生只是得到了开心的感受而并没有创造意识。第二,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2)首先,要根据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引导,在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强创造意识。其次,从音乐本体出发,讲解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八、依据普通高中音乐
28、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巴赫)【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教学目标】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3分析第 1、72 以及 78 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成就。【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2介绍巴赫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4提问
29、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 1 分曲展示的内容;第 72 分曲的圣咏旋律,第 78 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答案】这个课例存在教学上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一方面,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1)教案来看,本课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片段,教案写作总框架较为完整:(2)教学内容 1 二关于马太受难乐各片段音乐主题的分析较为透彻,能够具体到音乐本体和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问题设置南表及里、循序渐进:(3)小结部分上升到“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层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重
30、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这是本课设计的“亮点”部分。但另一方面,课例中的课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三维目标书写不规范,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应当依次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例中层次混乱;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课例中的三维目标频繁出现了“使同学们”“使学生”等词,从语言逻辑上来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因此是不正确的。(2)教学内容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课例中的教学内容预设了“拓展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一项,但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体现,反而介绍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区别”,这一项在教学内容的预
31、设中也没有提及。(3)聆听准备不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次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例中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4)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填充,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使原本生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违背了新课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的实施建议,因此,建议教师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展开教学。九、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教学内容】1秘
32、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教学目标】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关歌舞。【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1)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答案】该教学过程虽然完整,但在一些方面没有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这点遵循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以音乐审美为
33、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但在此之后,老师没有任何引导,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诉了学生这首歌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这一做法忽视了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2)在新课教学环节,老师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这种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一理念,但教学方式不恰当,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之后
34、赏析两首歌曲时,老师都是采用先让学生听、再给学生讲授音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仍然忽视了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此课例在导入环节播放生命之杯后,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及音乐特点,从而引出拉丁美洲的音乐。在新课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之前搜集到的关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乐文化的原因。在鉴赏歌曲时,可先播放歌曲,通过歌曲,学生体会其中情感,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一十、楚老师在高一年级
35、“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音乐素质总体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老师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高低不同的学生混合组成,同时将“鉴赏”模块的教学内容改为以识谱、演唱为主。为促进大家互相帮助与合作,楚老师将期末考核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小组总分数直接影响每位组员的个人成绩。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 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 分)。【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