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崖学校五年级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家崖学校五年级科学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陆家崖学校 五 年级1班课时计划(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2012年02月26日科目科学教学班级五年级教科书名 称及册 数教育科学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开课 日期02. 27周节数4总授课节 数60任课 教题开学至期中30课时期中至期末30课时周次教学内容摘要备注周 次教学内容摘要备注1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4课时123. 3用水测量时间3.4我的水钟4课时2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4、 造一艘小船4课时133. 5机械摆钟3. 6摆的研究4课时31.5浮力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4课时143. 7做一个钟摆3.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4课
2、时4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4课时154. 1昼夜交替现象4. 2人类 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4课时52. 1热起来了2.2、给冷水加热4课时164. 3证明地球在自转4. 4谁先迎来黎明4课时62. 3液体的热胀冷缩2. 4空气的热胀冷缩4课时174.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4. 6地球在公转吗4课时72. 5金属热胀冷缩吗2. 6热是怎样传递的4课时184.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4.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4课时82.7传热比赛2.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4课时19总复习4课时9复习4课时20期末考试10期中考试21113. 1时间在流逝3. 2太阳钟4课时22教研
3、 组审 批教 导 处 审 批教案检查记 载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 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 生小组合作。小瓶子沉浮实脸报告单第()小组课后反思:小瓶子状态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最后一列给学有余力的小组作其他状态研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间“浮在水中”(即悬浮)状态。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 的?(改变了物体的
4、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乂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 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r立方体的沉浮J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1.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
5、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 大。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课前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课时2课 时教 学 过程修 改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我们能 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 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 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 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 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排开的 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 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 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 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 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从上面 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 的体积增大。)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 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
8、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 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橡皮泥的形状量杯里的水量(毫升)放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毫升)沉浮状况实心团200沉的形状200浮形1200浮形2200浮形3200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1.4造一艘小船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 也随之增大。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 体积。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
9、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 增大。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课前 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 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 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 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不过,我们使用的
10、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 橡皮泥小船比赛。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 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 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提醒 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 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 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5、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
11、绍经验。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 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 航空母舰。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三、造个性船: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 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三、改进和完成1.放到
12、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我的小船还有哪 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拓展活动: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板书设计: 4、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造个性船我的造船计划一、准备二、制作三、改进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增大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1.5 浮力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 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13、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 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 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前准备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 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弹簧秤一个,一块 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 刻度杯,细线,记录表(13页)。二块大 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14页)
14、。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 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 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 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且方向相反。)(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教 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
15、探索沉浮的秘密打 下基础。)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 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 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 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 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 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 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 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
16、照教科书的要求测 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 中。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 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 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 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 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
17、间的关系。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小泡沫塑料块中泡沫塑料块大泡沫塑料块自重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O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 大于重力)板书设计:5、浮力浮力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 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
18、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 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课前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 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
19、大小不同的石 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15页和16页)。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 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 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 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
20、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 表格中。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 出其中的联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 浮力也越大。)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在空气中的重 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 小,记录在表格中。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 出其中联系。小石块中石块大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
21、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 的运动”。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 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 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木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 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 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 之一。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 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
22、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 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 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杳、考察活动,在 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 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以到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种动 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 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 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23、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 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 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 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 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 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 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 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
24、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 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 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 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 在同i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 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 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 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
25、。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 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 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 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 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 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 地球.上的i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 力大小规律。(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
26、受的浮力 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 浮力越大。)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 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 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具体见教 师用书)板书设计: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力小于重力下沉浮力大于重力上浮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L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
27、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 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课前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 味精水。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 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 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一
28、、马铃薯的沉浮: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入另一个杯子中, 观察它的沉浮。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 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 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 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
29、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 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亳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 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 起来为止。(提示:马铃薯浮起来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当食盐 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实验记录水的量食盐的量沉浮情况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
30、,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4、思考: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四、阅读资料: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调制液体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1.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 体,在水中上浮。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 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
31、,并转化为证据,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 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前准备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 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 天平。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3、用钩码
32、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 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液体中的重量受到的浮力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 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 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 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二、推测与验证: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 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
33、重量的前提 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 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 水和浓盐水的轻重?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 据。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马铃薯清水浓盐水重量6、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秘密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 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1、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
34、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2、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 系,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四、沉浮原理的应用:比重计的作用可以教师讲解为主,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五、整个单元的总结:这是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的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 简单到复杂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梳理。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 的问题进行整理.: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石块与水的轻 重比较有关)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木块与
35、水的轻 重比较有关)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水的轻 重比较有关)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同体积的物体与液体 的轻重比较有关)板书设计: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测力计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2.1热起来了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
36、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2、尊重客观事实。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课前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 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
37、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 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 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 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 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 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3、衣
38、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 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5、交流研究方法。(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 题一一解释一一思维论证一一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 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 问题,提出调整建议)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四、小结: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
39、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2.2给冷水加热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重点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课前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
40、槽;热水,冷水; 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一、谈话导入: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师生交流。(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 法。)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 观察冷水袋的变化。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 解释或推测。)4、全班交流。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启发学生从
41、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 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 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 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4、分析整理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给冷水加热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课后反思:榆中县陆家崖学校教案学科科学任课教师梁文海教学时间课题2. 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 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
42、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 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过程与方法:教学总要求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 发展史,3、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 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
43、在学 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 个整体的认识。4、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 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 热也不同。教具与学具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 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
44、的性质。课前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课时2课时教 学 过程修改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 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现象描述)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 水热呢?(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 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 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 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 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师:那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