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动素养 破解劳动教育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劳动素养 破解劳动教育难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聚焦劳动素养破解劳动教育难题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 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新时代,教育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 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取得了显著 成效。然而,劳动教育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如何避 免打卡式、观光式劳动教育?怎样走出“两张皮”的困境,让劳 动教育更好地融入整体教学?诸多困惑仍然存在。劳动教育进新课标,旨在培养哪些核心素养2022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
2、课程中独立出来,制定了独立的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规定:劳动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孩子参加日 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以劳动工程为载体,以 孩子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劳 动素养。劳动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适应个人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主要包括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是指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劳动、劳动 者、劳动成果等的正确认知,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情感。培养 孩子的劳动观念,一要丰
3、富实践体验,突出知行合一。只有让孩 子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观察探究,手脑并用,才能逐步养成正 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珍惜提供劳动成果 的认识、态度和情感。二要注重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让孩 子进一步理解劳动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人类开展所具有 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 美好生活的道理。三要深化劳动情感,树牢劳动观念。教育孩子 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 动最美丽的观念。劳动能力是胜任劳动任务的综合能力。孩子的劳动能力是在 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三类劳动中淬炼形成 的。通过处理衣、食、住、行、用等
4、个人生活事务的日常生活劳 动,养成孩子的自理、自立、自强能力;通过符合时令特点和区 域产业特色的生产劳动,养成孩子进行生产劳动的关键技术和能 力;通过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民族传统手工 劳动以及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劳动,养成孩子的创造创造 意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是孩子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通过劳动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辛勤劳动、有始有终、吃苦耐劳、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自律自强、 老实守信、团结合作、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是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过程中形成和开展的,蕴含于劳动实践中的关于劳动的理想信念
5、 信仰和人格特质。劳动教育要重视孩子劳动精神的培育,教育孩 子领会“劳动创造幸福”的深层内涵,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 兢兢业业的优良传统,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 育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奉献牺牲的革命精神,高扬开拓创新、 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劳动素养是不同素养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能一 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实现。提升劳 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灵魂,是劳动教育的根本追求和旨趣。劳动教育如何走出打卡式、观光式误区近年来,各方面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逐步深化、措施不断完善, 劳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打卡式、观光式劳动教育等 问题,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6、降低了劳动教育的育人效 果。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聚焦劳动素养,开展有效的 劳动教育。要切实提高教师、家长和孩子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引导 教师、家长、孩子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开展具有 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关乎个人的终身开展、社会的和谐安定、家庭的幸福和谐、人类的进步开展,不能将劳动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事,使之简单化、形式化,偏离劳动教育的正常轨道。要加强劳动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和建设。教育部先后公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 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等指 导文件,为劳动教育设置了独立课时、制定了专门课标,劳 动教育成为一门独立课程。
7、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专业 化建设,多举措提高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课程与教材开 发、精选对孩子终身开展有价值的劳动课程内容;开展师资培养 与培训,多渠道建设劳动课程师资队伍;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学 生劳动素养开展监测制度,构建开展性、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模式。 既要重视劳动过程,又要关注劳动成果;既要重视教师评价,又 要重视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要 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设定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劳动任务。 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需要因地制宜,宜农那么农、宜工那么工; 要表达区域产业开展特色;既要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又要满足国家对拔
8、尖创新人才的需要。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一是让孩子直接体验、亲身参 与,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让劳动教育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创新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手脑 并用、知行合一。防止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空泛的知识探究、 单一的机械训练,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三是创设真实的劳 动情境,建设班级劳动角、学校劳动园、校外劳动基地,开展真 实的家庭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体 验劳动的情趣,享受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回归劳动教育的本真旨 趣。四是让孩子自主研究、学创融通,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发 挥孩子的创造能力。多举措培养孩子的劳动素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
9、“打卡 式、观光式”的劳动教育,防止劳动教育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摆 设,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劳动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整体教育教学目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存在着劳动和 教育“两张皮”,即“有劳无教”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 对劳动教育本质内涵和灵魂的思考。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不是 让学生学会煮饭、扫地等具体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 养孩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积极向 上的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入整体教育教学是克服“两张皮”现象 的关键。需要做到:学科贯通、五育融合。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教劳结合促进 人的全面开展。一方面,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通
10、的切入点 和抓手。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材编写的指导和管理评价, 研究制定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教育教学指南,探索融合的内 容与形式,构建劳动教育学科渗透的地方和校本课程。鼓励中小 学学科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如劳动与作文结合、劳 动与音乐结合等;另一方面,探索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的融 合方式,探索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途径 和方法,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从国家数字化教育开展战略出发,一方面, 加强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开发国家级、地方级、学校级 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鼓励出版社、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平 台建设。数字化平台有利于师生自主学习,
11、实现全国、地方或校 际之间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最大化地发挥劳 动育人功能。家校社协同育人。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教育委员会等组织方 式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让劳动教育切实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中,形 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家校共建亲子劳动园、 携手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探索家校合作有效路径;加强社区服 务性劳动指导基地建设,家校社协同共建公益性劳动基地,形成 学校劳动教育社会资源库,让家校社劳动教育力量全面整合。新时代,要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 品质、劳动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孩子热爱劳动、热爱 人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成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这才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奥义。( 吴安春,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 长、研究员; 傅海燕,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