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 .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考试时间120分钟。4 .全卷共三道大题,26小题,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4分)1 .按要求填空(2分)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首先,心存感恩,拒绝抱怨。心存感恩,心灵会获得宁静和安 详,生活中遇事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改变,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鲜艳的花朵。其次,懂得理 解,学会宽容。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对别人感同身受,容忍别人和自己不同的地 方,进
2、而以博大胸怀宽宥他人的错误。再者,克己自律,谦逊有礼。控制欲望,选择自律,不骄 不躁,谦让有度,既不娇揉造作,也不强聒不舍,在不断精进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诚实守 信,自信自尊。真诚实在,实事求是,信守诺言,言出必行,正确认识自己,不为自己的错误找 冠冕的理由,不因自己的缺点自惭形秽。朋友,谨记以上(zhen)言并付诸行动,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zhen( )言自惭形秽()文段的划线句中“”为错别字,正确写法应是“A.诬蔑(mie)瞭望(liAo) 娉婷(ping) 不屑置辩(xue) *唠唠叨叨(lao) 战战兢兢(jlng)坦荡如
3、砥(di)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B.迷惘(wWng) 恣睢(sui) 舵手(tu6) C.飞窜(cuan) 拘泥(ni ) 筵席(yGn) D.顷刻(qing ) 侍候(shi) 龟裂(gui)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青年一代应首当其冲,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贡献 出自己应有的力量。B.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 无尽的奥秘。C.冬日的午后,我们陪着爷爷奶奶一起去公园游玩,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D.中国政府抗击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行动,
4、让全世界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A.诬蔑(miB) 瞭望(li*o) B.迷惘(w&ng) 恣睢(suf) C.飞窜(cu鱼n)拘泥(nl ) D.顷刻(qing ) 侍候(shi) 娉婷(ping)舵手(tuo)筵席(yan)龟裂(gul)不屑置辩(xuB)唠唠叨叨(lao)战战兢兢(jlng)坦荡如砥(di)*【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及音近形近字的读音。首先注意题目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 不相同的一项。然后认真阅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是否相 同。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遇到不确定的字音,可以
5、采取排除法来排除选 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有误,“不屑置辩”的“屑”应读作“xb;B.有误,“舵手”的“舵”应读作“du6”;C.正确;D.有误,“龟裂”的“龟”应读作“jiin”。故选:Co【点评】作答此类题,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在日常学习阅读中,要有意识地积累,不 断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牢固,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 中避免错读错写。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青年一代应首当其冲,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贡献 出自己应有的力量。B.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
6、去探索宇宙中无穷 无尽的奥秘。C冬日的午后,我们陪着爷爷奶奶一起去公园游玩,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D.中国政府抗击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行动,让全世界叹为观止。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 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 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儿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 语境不符等。【解答】A.有误,“首当其冲”意思是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本句是表达青 年要冲在前面,该词使用属于望文生义。BCD.正确。故选:Ao【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
7、彩,还要结合 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B.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C.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D.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政府不但要给予贫困户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 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 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一面对两面,可把“能否”去掉;B.有误,语序不
8、当,可把“分析问题”与“发现问题”调换位置;C有误,搭配不当,“加快”与“质量”不能搭配,可把“和质量”去掉;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 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 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 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耄耋指八十九十
9、岁的老人。8.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C.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本文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等手法生动描绘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 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答】ACD.正确;B.
10、后来泛指文章辞藻。故选:B o【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 体必须熟记。6 .根据原文默写。(8分)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求之不得,o (关雎),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杨花落尽子规啼,o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崔颖的黄鹤楼一诗中与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相同意境的诗句是: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 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题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山随平野尽寤寐思服(注意
11、“寤寐”的书写)烽火连三月闻道龙标过五溪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注意“暮”字的书写)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注意“择”字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 写。7 .综合性学习。(4分)某学校开展“中华经典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活动,邀请你参加,请完成下列任务。(1)为了提高同学们对学习中华经典重要性的认识,九(1)班开设了“微言论卡片专栏,请你 根据链接的材料,设计一张“微言论”卡片,发表你对为什么要让中华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 因”的看法。(50字左右)(2分)【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师大的时候对师生们说:“我很不赞成
12、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2)请阐释下列经典语句所蕴含的中华美德。(任选其中一句作答)(2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 .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我选 句:【分析】(1)本题目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分析与筛选概括能力。作答此题时,学生应认 真读题,积极思考,然后准确表达。(2)考查学生诗词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结合诗句来赏析其中所蕴含的中华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把别人家的老人、孩子 当成自己家的老人、孩子来对待,人与人之间应该做到尊老爱幼、推己及人、互助友 爱。“单者易
13、折,众者难摧意思是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 侮。【解答】答案:(1)示例:基因具有遗传的特征,如果中华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就会代 代相传,不易改变,中华民族文化就会源远流长。(2)示例:A.每个人都应该把别人家的老人、孩子当成自己家的老人、孩子来对待, 人与人之间应该做到尊老爱幼、推己及人、互助友爱。B.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正所谓“寡不敌众”。但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 协作,就能坚不可摧。【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1 .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 .合理地概括信息;3 .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
14、文段中是几层并列 的内容,就需要把儿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 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 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8-14题。(19分)【古诗文阅读】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B.本诗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
15、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D.通过全诗,可以看到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着追求理想,满身豪 气的诗人形象。9 .诗中划线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分析】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 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 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 路难。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
16、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 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 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 量。【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 的磕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 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 从政仍有所期待。而不是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故选:Co(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
17、歧路,今安在? ”运用了四个三字短 语,节奏短促、跳跃。“行路难”是作者的感叹,感叹仕途的艰难。通过反复的咏叹“行 路难”,使这种感叹更加的强烈。“多歧路,今安在? ”以问句的形式,表现了作者苦寻出路而不得的迷茫。答案:(DC(2)运用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跳跃。(1分)“行路难”是作者的感叹,感叹仕途的艰难。反复咏叹“行路难”,使这种感叹更加强烈。“多歧路,今安在? ”以问句形式,表现作者苦寻出路而不得的迷茫。(2分)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18、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 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古文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
19、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 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 鹤鳖(ch&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 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不可具状 具:公退之暇,被鹤
20、鳖被: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后天下之乐而乐B.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处江湖之远D.然则何时而乐耶 *烟云竹树而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竹工破之子声丁丁然*12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1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焚香默坐,消遣世虑。14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2分)【分析】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 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
21、官就 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 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 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 同谁一道呢?(乙)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把它剖开,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 制的瓦片,每家的房屋都是这样,因为它的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于是我就地建造了 两间竹楼,和月波楼相连。远眺可以遍观山色,平视可以尽览江流,幽静辽阔的景象 无法全部具体描述。夏天适合下大雨,可以听到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合下大 雪,可以听到像击碎玉石一样的声音。(在这里)适合弹
22、琴,琴声和缓舒畅;适合吟 诗,诗韵清雅绝妙;适合下棋,棋声清脆悦耳,适合比赛投表,箭矢声铿锵动听。这 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办完公务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毛外套,戴着华阳巾,手中拿 一卷周易,燃香静坐,能排除世俗杂念。江水山峰以外,只看到帆船、沙鸥、云 雾、竹子等景物罢了。等到酒醒时,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 也是贬谪生活中的优美的景象。【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句意:在朝廷里做高官则担忧百姓。庙堂:指朝廷;句意:无法全部具体描述。具:全,都;句意:办完公务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毛外套。被:同“
23、披”,披着。(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同,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B.相同,以:都是连词,都是“因为”的意思;C.不同,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代词,指竹子;D.不同,然:代词,这样/助词,表状态。故选:B o(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 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 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 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江水山峰以外,只看到帆船,沙鸥,云雾竹子等景
24、物罢了。“江山之外” 是状语,第一处在“外”后断开,“第见风帆沙鸟”和“烟云竹树而已”表示并列关系,所 以第二处在“鸟”后断开,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 鸟/烟云竹树而已。(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笞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 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微,没有;归,归依。句意: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重点词有:消遣,消除;世虑;世俗的杂念。句意: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 念。(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主旨把握。甲文中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25、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可以看出,作者以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乙文中由“远吞 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 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送夕阳,迎素月”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了作者潇洒淡泊 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答案:(1) (1)探求(2)指朝廷 (3)全、者B(4)同“披”,披着B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4) (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燃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杂念。(5)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倒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26、1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二)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5-16题。(5分)【材料一】多条技术路线并举是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布局,目前已有灭活和病毒载体两条技术路线的新 冠疫苗获批上市。新冠疫苗有的打三针,有的打两针,有的打一针,这是因为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特性不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保障效果和安全性。虽然制造方法、接种程序上各不相同,但目前投入接种的在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注射)、 年龄范围(18周岁及以上)、安全性和最终免疫效果(均满足世卫组织和我国药品审评中心CDE 的保护效力要
27、求)方面几乎是一致的。【材料二】近期中国内地出现疫情散发病例,疫苗接种意愿也随之上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2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 冠病毒疫苗60299.1万剂次。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疫苗接种有两个保护效果:第一,是对疫苗接 种的个体产生的保护效果;第二,在人群当中,当接种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就能够形成对群体 的保护,这个叫做群体免疫概念。群体免疫对不同的传染病所需要的接种率的临界值是不一样 的,传染性越强,需要接种的比例就越高,像新冠,它需要接种率达到人群的70%、80%,才能产 生群体保护效果。【
28、材料三】第74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于2021年5月24日召开。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 大会发言,呼吁各方团结抗疫,确保疫苗、诊断试剂等公共产品公平可及,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 康共同体。多位与会国代表感谢中国援助抗疫。塞内加尔、塞拉利昂、东帝汶等国代表感谢中国援助的 新冠疫苗,并称新冠疫苗作为强有力的疫情应对工具,可以帮助各国控制疫情、恢复经济。墨西 哥、乌干达、尼日尔等国代表称,中国在抗疫进程中为他们提供了巨大支持,不仅分享了最初的 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还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进程。(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果壳”科普文章与中国新闻网新闻)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9、)(2分) A.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制采用多种技术路线,己投入接种的疫苗其安全性、有效性都是相对可靠 的。B.虽然新冠疫苗在制备方法、接种程序上不尽相同,但在接种方式,免疫效果方面都完全是一致 的。C.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因此耍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需耍实现更高的新冠疫苗接种率。 D.世界各国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无法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各界各国的参 与。16.依据材料三,请说说中国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大国担当。(3分) 【分析】本题是关于新冠疫苗的材料阅读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 息比对能力,说明方法的掌握,以及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力。【解答】
30、(1) ACD.正确;B.有误,”都完全是一致的”论断过于绝对,原文表述是“几乎是一致的故选:B o(2)根据材料三“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大会发言,呼吁各方团结抗 疫”可知中国“呼吁各国团结抗疫根据“塞内加尔、塞拉利昂、东帝汶等国代表感谢 中国援助的新冠疫苗”,可知中国“援助多国抗疫疫苗根据“不仅分享了最初的新冠 病毒基因序列,还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进程可知中国”分享最初的新冠病 毒基因序列以上举措都能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答案:(1 ) B(2)呼吁各方团结抗疫;援助多国抗疫疫苗;分享最初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
31、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 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17-20题。(9分)敬业绘就“最美”人生“最美医务工作者.最美公务员”“最美志愿者”“最美铁路人”一段时间以来,“最美”成为 互联网上的热词。一个个“最美”人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辉映在各条战线。他们以精彩的故 事、不凡的业绩,展现了砥砺奋进的姿态、绚丽出彩的人生,生动诠释了令人感佩的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共和国宏伟大厦是由一个个行 业、一个个岗位的“砖瓦”筑就的。立足平凡
32、岗位、人人争先创优,“百职如是,各举其业“,方能众 志成城、集聚众力。三百六十行,倘若每个人都能立足平凡岗位,齐心敬业、履职尽责、勤勉奉 献,我们就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生机与活力。正因此,敬业精 神既关乎个人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奋进新征程,我们应该怎样以行动诠 释敬业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敬业之道蕴含爱业、勤业、精业之精神,值得我们为之践行。敬业,首在爱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一种朴素的职业情感。爱之愈深,则敬之愈真。 爱岗,彰显的是乐业,展现的是执着。葆有这样的职业观,就会自觉把工作当事业干,将小我融 进大我,在小舞台上演出大戏剧。从奋战在脱贫
33、攻坚一线的驻村书记,到无惧风险、完成特高压 带电作业的“禁区勇士”观察那些“最美”人物,他们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榜样,把本职工作做到 极致,达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事实证明,“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才能平淡中见奇、寻 常中出彩,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个人梦想。敬业,要在勤业。业精于勤荒于嬉,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是一种职业操守、职业品 格。勤劳、勤勉、勤恳,意味着务实奋斗。事业的成功,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 干出来的。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需要用奋斗铸就“最美”,以拼搏实现理想。获评全国“最美公务 员”的浙江“90后”科技警察钟毅,为了跟疫情赛跑,争分夺秒攻关,使“健康码”成功
34、投入抗疫,并 迅速推广到全国。惟拼搏者不凡,惟实干者出彩,惟奋斗者英勇。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勉奋斗谱 写最美壮歌。敬业,还需精业。精通业务,体现着职业上的价值追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 的今天,应当努力求精通、谋创新、出精品。这需要涵养“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 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坚持不懈。各行各业的“最美”人物,往往都是追求卓越、业 务精进。全国劳模、“最美职工”潘从明能从铜银冶炼的废渣中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只看溶液颜 色便能精确判断99.99%的产品纯度。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找难题、啃 难点、攻难关”的呕心沥血。经验表明,在精益求
35、精的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的勇者,才能登上风 光无限的顶峰。如果说事业是航船,那么敬业就如同风帆。敬业笃行,推进人生实现从平凡到伟大、从优 秀到卓越。激扬敬业精神,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我们必能抵达梦想的彼岸。(选自2021年2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分)18.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第段由各条战线上璀璨耀眼的“最美”人物说起,引出本文的论题敬业精神。B.第段论证思路相同:首先提出观点并加以阐释,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总结。C.第段把事业比作航船,把敬业比作风帆,形象地论述了事业对于敬业的必要性。D.引用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道理
36、论据,论证了敬业就要“勤业”这个观点。19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20 .下列材料能否支持第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材料】“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轻时就痴迷于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九十高龄 仍沉醉其中,病危之际还在关心稻子的长势。【分析】敬业绘就“最美“人生中第段提出论题。第段论述“爱业 第段 论述“勤业”,第段论述“精业”,第段强调敬业笃行方能实现梦想,升华主旨。【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 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根据题目, 通读全文,可
37、知题目即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是最后一段的“敬业笃行,推进人 生实现从平凡到伟大、从优秀到卓越”也可作为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论述了敬业对于事业的重要性。故选:Co(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画线句子列举了“浙江90后,科技警察 钟毅”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敬也,要在勤业的观点,进一 步证明了中心论点。(4)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第段观点是“敬业,首在爱业”,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袁隆 平一生热爱杂交水稻育种工作,这是热爱事业的具体表现,与第段的观点一致,所B.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C.电商的
38、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D.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政府不但要给予贫困户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 儿;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耄耋指八十九十岁的老人。8.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 泛指杰出的文人。C.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本文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等手法生 动描绘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从
39、而揭露了 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 的人,剧本樱桃园等。6 .根据原文默写。(8分),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求之不得,。(关雎),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杨花落尽子规啼,o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崔颖的黄鹤楼一诗中与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湘同意境的诗句是: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7 .综合性学习。(4分)某学校开展“中华经典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活动,邀请你参加,请完成下列任务。(1)为了提高同学们对学习中华经典重要
40、性的认识,九(1)班开设了“微言论卡片专栏,请你 根据链接的材料,设计一张“微言论”卡片,发表你对为什么要让中华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 因”的看法。(50字左右)(2分)【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师大的时候对师生们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 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阐释下列经典语句所蕴含的中华美德。(任选其中一句作答)(2分) 以可以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这一观点。答案:(1)敬业之道蕴含爱业、勤业、精业精神,值得我们为之践行。(2) C(3)举例论证,举了科技警察钟毅研究“健康码”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敬业
41、,要在勤业”的 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能支持。因为材料中袁隆平一生热爱杂交水稻育种工作,这就是爱业,与第3段“敬业,首在 爱业”的观点一致。所以,此观点能支持。【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 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 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 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 本,进行归纳总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13分)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落日余晖,晚霞醉人,沧桑的背影渐渐拉长,
42、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高二那年,父亲从乡里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 常都在父亲没有下班前就发车了。为了解决通勤困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当时正值暑假,儿 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就已经很纯熟了,可父亲却始终不能独立驾驶它。那时父亲的补课任务 很紧,他提议暂时由我载他到镇上,下午4点半的时候再到约定的地方去接他回家,我毫不犹豫 地答应了。那天,我把父亲送到了镇上,并说好下午准时去接他。我回家后复习了一些功课,然后邻 居家的兄弟就约我去打牌。因为离接父亲的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我便沉浸在打牌的乐趣之中。 等到我意识到时间不早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了,加上路上的
43、时间,我整整迟到了两个小时。我想,父亲如果知道我一直在打牌的话一定会非常生气,于是我决定撒谎。当我把车骑到 了我们约定的地点时,父亲正坐在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等我。我告诉他我本来是想尽快赶过来的, 但是车出了毛病,修车耽误了太长时间。父亲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他看我 的眼神,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刀光一闪,一抹锐利冷冷扫过来,我不由一哆嗦,想要避开他 的眼神。忽地,他的眼神黯淡颓败了,眼珠停滞不动,眼眶里蒙上一层雾气,似有散不尽的疑惑和 忧郁。我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沉默了一会儿,他转过头,不再看我。对于你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这一点,我感到非常失望,儿子。”您在说什么呀?我讲的是实话!
44、”父亲又一次看了我一眼。“当你没有按时出现的时候,我就打电话问你妈妈是否出了问题, 她告诉我你一直没在家,可6点钟左右她却听到邻居家有摩托车启动的声音。所以,我断定摩托 车根本没出任何毛病。”一种负疚感顿时袭遍了我的全身,我无奈地承认了我去邻居家打牌的事实以及迟到的真正 原因。父亲专心地听着,一阵悲伤掠过他的脸庞。“我很生气,不是对你,而是对我自己。”父亲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我已经认识到,作为 你的父亲,我其实真的很失败。如果这么多年我对你的教育使你仍然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的话, 我必须深刻地做一次反省。为什么我的儿子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能跟他的父亲说真话?我现在要走 回家去,算是对这些年来我对
45、你教育不成功的惩罚!”“但是,爸爸,从这回家有整整15里路,再说天都快要黑了,你不能走回去!”我的劝阻和道 歉,以及我后来所有的语言都是徒劳无益的。我无法让父亲坐上我的车。父亲在尘土弥漫的道路上走着,我推着车紧紧地跟着他,看着他微驼的背影,在乡道上显 得瘦小无助,肩不宽,膀不圆,他径直走着,步履蹒跚,不知是生气还是疲惫,脊背微微颤抖 着,衣衫在夏风中凌乱。晚霞醉人,乡道边的小河,柔波泛着红光瘦弱缓慢,水面凌乱成了泼墨画。父亲的背影在 落日余晖下渐渐拉长,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我怀着无限的懊悔,希望父亲可以停下来, 坐上我的车,可是他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一路上我一直在祈祷,我想告诉他我是多
46、么难过和抱 歉,但是他根本就不理睬我,只是继续沉默着,思索着,行走着,脸上写满了痛苦。整整15里路, 我一直跟着他。这是我生命中最痛苦的旅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那忧郁的眼神和让我记忆一 生的背影。这是我曾有过的最难过最痛苦的经历。然而,这也同样是我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 (摘自成长读本)21 .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我”的角度补全情节。(2分)打牌迟到,迟接父亲(开端)(发展)(高潮)望着父亲的背影,难过道歉(结局)22 .分析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的眼神里包含了哪些内容?为什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3 分)23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4分)父亲在尘土弥漫的道路上走着,我推着车紧紧地跟着(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 理)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所起的作用。2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2分)2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与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因贪玩接父亲迟到,撒谎后被父亲发现,父亲用自罚走路回家的方式教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