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课标解读考查方向语文素养1 .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 认识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把握古今词义的演变, 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作品的准确理解。2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经典作品,以客 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 的贡献。3 .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 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1 .题型:以选择 题、翻译题和简答 题为主。2 .考点:包括句 读、文学文化常 识、文本分析、重 点字词翻译和文 本信息的筛选归 纳等。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进对祖国语言文 字的美感体验传承中华文化
2、【学习目标】.背诵全文,并默写。1 .理解落实关键字句,积累文化常识。【学习过程】一、默写课文二、重点实词释义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人而(3.子曰:“朝闻(4.子曰:“君子喻(5.6.子曰:“见贤(子曰:“质()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僧)道,夕死可矣。”(里仁)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思齐()胜文()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8.子曰: 一赛,进(“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吾往也。”(子罕)地,虽覆(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子曰:“非礼勿视, )斯语矣。”(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 勿施于人(卫灵公)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阳货),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
4、鸟兽草木之名三、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有道而()焉,可谓好学也()。(论语学而)翻译:2.人而不(),如()何?人而不仁,如()何?(论语八信)翻译:3.质胜文则(),文胜质则(),文质(),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翻译:104 .曾子日:“土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翻译:5 .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一赞,进,吾往也。(论语子罕)翻译:6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翻译:大学
5、之道一、默写大学之道二、重点实词释义: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宜是()皆以修身为本(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 不
6、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孟子)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天下可运()之掌上。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川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m()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
7、其君者也。有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三、一词多义.本:草木的根;根源,来源;根本、基础的东西;本业,特指农业;推究,探究;副词, 本来;底本,版本;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韩非子)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末,指工商业;残,祸害。)(论积贮疏)成语“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
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之道()(2)壹是皆以修身为率。大学之道()(3)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4)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苏武传()(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7)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诚:真心,不虚伪;确实,的确;连词,表假设,“如果”“果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报任安书)秦甚憎齐,齐与楚
9、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成语“诚()惶诚恐”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陛下课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然,谣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欲正其心者,先谓其意。大学之道()虽蒙斧钺汤镂,谣甘乐之。苏武传()愿陛下矜愍愚谓陈情表().辞:口供;言词,词句;告诉,讲话;推辞,不接受;辞别,告别;文体的一种;托 辞,借口。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臣以供养无主,辞()不
10、赴命。(陈情表)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报任安书)成语“在所不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无殍让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其文约,其殍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群令屈原列传()(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帮。苏武传()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群家破残贼。燕歌行并序()念与世间建,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臣具以表闻,萍不就职。陈情表()(8)莫摩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9)殍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己。”烛之武退秦师()(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萍为?鸿门宴()四、翻译句子:1 .
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2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翻译: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翻译:4,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翻译:5 .有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翻译:6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翻译:五、积累文化常识.小子平民百姓。称宗亲中男性同辈年轻者及后辈。学生,晚辈。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旧 时自称的谦辞。指男性青少年,犹言小伙子。儿子
12、,小儿子。犹言小人,特指无德的人。表示 轻蔑的称呼。本文中用为“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 .礼乐“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泛指礼仪活动中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儒家十分重视礼与乐的 结合,并倡导“礼乐之教”。2 .小人旧时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 相对。后者如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另外,“小人”又是旧时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辞。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便拜道:自从 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通不想来到沧州,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 店中做过卖。3 .四书五经
13、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六、链接高考(一)情境式名句默写巩固练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1 .在论语十二章中,“,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 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 自己的生命。2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3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
14、下了定义的句子是:,.在论语十二章中,“,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 了 “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4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5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的句子是:“, o.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 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o.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 高观
15、察力,还“,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6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二)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 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 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 “民 贵君轻”等。D.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
16、将“六 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七、古为今用活动一:比较阅读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 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艘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 也。日: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上)思考: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活动二、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
17、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 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一谋取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知识 分子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大学之道加以阐释。八、拓展阅读夫子,请听我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努力地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坡,快要到山顶时,大石头又滚下,我又得重新将 它推上山坡。”这是歌德对自己劳苦命运的描述。孔夫子,当您看到上面这段话时,您不会感到心中涌动着无法排解的郁闷吗?而我,每当看到您“生 无所息”的教诲时,心中便无限绝望。夫子,您那个时代有吴刚的传说吗?他一刻不停地砍着桂树,桂树的创口即砍即合。如果您处在那 样的状况下,您是否还能保持
18、您“进退有礼”的儒学风度?而我每次背诵李凭箜篌引中一句“吴质 不眠倚桂树”时,都会欣慰音乐给了他休息、喘息的空间。夫子,您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铭记心中,这恐怕是您得出“生无所息”结论的理 由之一吧。千百年来,它催促着人们快跑,快跑,用那须臾的生命追赶日月轮回的速度,可您想过,那 一刻不停追赶太阳的夸父是怎样倒下的吗?夫子,在我们这个年代,有很多人由于过度劳累而死,他们中有很多都可以用原本应该拥有的时间 为我们这个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这点,您又怎么看呢?当然了,夫子,我并不赞同无谓的休息。就好像工作了一天的人拿玩命打牌当做休息一样,那只是 愚蠢地消耗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个时代,有
19、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王逸先生,他曾说:“作为我们这样 的工作者,注定不能享受一些人能享受的乐趣。”是的,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没有一般人出入舞厅、打 牌喝酒、游山玩水的休息权利,但他也会在工作之余,侍看花草,与学生谈心来休息。这使他暮年成为 了培养青年人才、支持年轻人的推前浪的“后浪”。夫子,人非圣贤,若我们被迫去面对一个永无休止的命运,相信很多人都会丧失勇气,不如像刘墉 先生鼓励他儿子一样:“当一次大考摆在你面前,你若想到有一个长长的假在等待着你,是否会觉得舒 服些?”夫子,让您门生休息会儿吧。或寄情于山水,又或纵情于天地,他对人生可能有更深的感悟。如您 门生所说:“春服既成,与童子五六人,冠者
20、六七人。沐浴那春光,岂不美哉?【名师点评】文章运用与孔子对话的方式,于探讨之中渗透着对人生、命运的真挚思索,情与理巧妙地交融起来, 打动人心。文章从对歌德劳苦命运的描述人手,用“郁闷”和“绝望”引发对“生无所息”的怀疑与探 求,接着连用吴刚伐桂、夸父逐日以及今日的过度劳累而死三处设问,以置身于真实的情境诱发思索, 可谓柔中有刚。接下去又借科学家王逸先生的言行和刘墉的至理名言为我们辩证地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 休息,以再次婉劝作结。本文文句畅达优美,论证层层深入,结构清晰合理,尤其是结尾的反问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有余音之妙。忧郁的老儒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
21、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 郁”的东西。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虽然,孟子对人行 为准则的诠释,并没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 “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掌。”孟子曾天真地幻想过这样的一种小康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臭。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想他的这些想 法一定遭到
22、当时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可他全然不顾,坚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疑,孟 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 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这些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 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样授徒讲学。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忍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 里读出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有些人 早已把它扔到了
23、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这“人”,充满着一种叫做刚烈的东西,他远远不像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当生与义不能兼得 时,他宁可取义,也无意苟且偷生;当死与不义不能同避时,他宁可赴死,也不愿躬行不义。“舍生取 义”,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读出的却是昂昂乎的浩然正气。它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 难,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把这些文字存放在历史中,历史因之而光彩;把它们拿出来 放到现在,它们依然充满了一种魅力,思想
24、的魅力是最为持久的。孟子不需忧郁。【名师点评】本文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先抑后扬,从“忧郁”和“不需忧郁”这个角度来写孟子,把写作重点 放在了对孟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高贵忧郁气质和品格的分析与赞美上,写出作者心目中真实的孟子: 年迈孱弱的身躯、高屋建瓶的学说、心忧天下的情怀、天真纯洁的理想、积极人世的思想、矢志不渝的 精神、铮铮不屈的铁骨、舍我其谁的凛然正气读着这些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心中对孟 子唯有崇敬!参考答案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默写。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积累文化常识。二、重点实词释义1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而慎(谨慎)于言,就(到
25、)有道而正(匡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学而)2 .子日:“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对 怎么办?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借)3 .子日:“朝闻(得知)道,夕死可矣(里仁)4 .子日:“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J (里仁)5 .子日:“见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思齐(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内:名作 状,在心里)自省也。”(里仁)6 .子日:“质(质朴、朴实)胜文(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7 .曾子曰:
26、“士不可以不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把作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8 .子曰:“譬如为(堆积)山,未成一赞(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形作动,填平)地,虽覆 (倾倒)一提,进(推进),吾往也。”(子罕)9 .子曰:“知(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10 .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归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 仁焉。为仁由(依靠)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条目、细则)J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实践)斯语矣。”(颜渊)1
27、1 .子贡问曰:“有一言(一个字)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卫灵公)12 .子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不)学夫(那)诗?诗可以兴(指激发人的 感情),可以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指讽刺 时政迩(近)之事(通“侍。侍奉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三、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 而)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这可以说是好学
28、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借)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 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 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 任,这不是很重大吗? 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
29、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 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 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 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大学之道二、重点实词释义:大学之道(宗旨),在明(动词,彰明)明(形容词,美好
30、的)德(德行),在亲(亲近爱抚)民, 在止(达到)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志向坚定不移),定而后能静(心不妄 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 始,知所先后,则近(接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天下的人)者,先治(治理)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使 真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获得)其知。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对外 物之理认识充分),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31、齐而后国治,国 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平民),壹是(一概,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这)有不忍人之政臭;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治理)天下可运(运转)之掌上。所以(之所以,表原因)谓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见孺子(小孩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 悯(别人的不幸)之心;非所以内交(结交。内,同“纳”)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博取名誉。 要,求取。)于乡党(同乡)朋友也,非恶(厌恶)其声而然(这样)也。由是(从这里)观之,无恻 隐之心,非(不是)人也;无
32、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谦逊推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萌芽,发端)也;羞恶 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肢) 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有凡有四端于我者,知 皆扩而充(扩充)之矣,若火之始然(同燃”),泉之始达(流通,指泉水涌出)。苟能充之,足以保(安定)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侍奉)父母三、一词多义1.答案:本(;)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之道根本、基础的东西(2)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3、大学之道根本(3)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根本(4)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苏武传本来(5)少无适俗韵,性率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本来(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树根(7)盖亦反其幸矣?齐桓晋文之事根本2 .答案:诚(;)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陛下调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如果,假如然,谣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的确战败而亡,闻不得己。六国论确实欲正其心者,先闻其意。大学之道使真诚虽蒙斧钺汤镇,诚甘乐之。苏武传确实愿陛下矜愍愚情陈情表诚意、衷情。3 .答案:辞(;)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无群让之心,非人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谦逊其文约,其群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34、文辞然皆祖屈原之从容群令屈原列传文辞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蒋。苏武传供词,口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蒋家破残贼。燕歌行并序辞别念与世间群,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离开臣具以表闻,萍不就职。陈情表辞谢(8)莫群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推辞蒋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J烛之武退秦师推辞(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殍为?鸿门宴告辞四、翻译句子: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
35、天下平。翻译: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 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 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竟是皆以修身为本。翻译: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4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翻译:(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 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结
36、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 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5 .有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翻译: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 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6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翻译: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六、链接高考(一)情境式名句默写巩固练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人而不仁,如礼何?1 .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最能
37、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2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4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 .在论语十二章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 “文”和“质”的关系:质 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6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
38、而有毅力的原因是:任重而 道远。7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己任”和“死而 后己.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8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 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 高观察力,还“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10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
39、的句子的:a 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答案】AA项,“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 “四书”。七、古为今用活动一:比较阅读明确:孔子认为做事、说话要以诗为依据,要以诗中的内容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孟子认为 学诗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理解,需要自己去领悟。活动二示例:我认同。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 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大 学之道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这“八目” 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平天下”,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 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为人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 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攀登的人生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