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林学专业 课程学习资料02745森林生态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2474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林学专业 课程学习资料02745森林生态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林学专业 课程学习资料02745森林生态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林学专业 课程学习资料02745森林生态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林学专业 课程学习资料02745森林生态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森林生态学习题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 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最小因子: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 根本因素,这种特定因子称为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 繁殖,和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素。耐受性: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忍耐力称为耐受性。(书上没解释.只有耐受性定律.冏)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 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

2、物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 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有效积温: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 需要一定的总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发育所需的总热量称为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种群:种群是指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构件生物:发育时受精卵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 分支结构的生物称为构件生物,如大多数高等植物,海棉等。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 识或者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

3、区逐 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集合种群:集合种群指的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商存在隔 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 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 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P76 物种:物种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真实的存在。是一个可随 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共有遗传基因库,并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是生 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因其不同的适应特征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r-选择:

4、r-选择是生物适应栖息环境和进化一种选择对策,r-选择种类的生物具有快速发 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的特点。K-选择:.前面同上.K-选择的生物具有的特征是:慢速发育,大体成型,数量少但体型 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他感作用: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克生,通 常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是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 的集合。8、有关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是什么?答:种群调节理论包括内源性调节理论和外源性调节理论,其中外

5、源性理论包括:(1)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种群参数受气候条件强烈影响, 种群增长主要受有利气候时间短暂的限制。(2)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过程对种群调节的决定作用,认为 只有密度制约因子才能调节种群的密度内源性调节理论包括:(3)行为调节一温-爱德华(Wyune-Edwards)学说:社群等级、领域性等行为可能是 一种传递有关种群数量的信息、,特别是关于资源与种群数量关系的信息。(4)内分泌调节一克里斯琴(Christian)学说: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经受的社 群压力增加,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了脑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使促生殖 激素分泌

6、减少(使生长和生殖发生障碍)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可能下 降),这种生理反馈机制使种群增长受到停止或抑制,社群压力降低(5)遗传调节一奇蒂(Chitty)学说:种群数量可通过自然选择压力和遗传组成的改 变得到调节,种群内的遗传多型是遗传调节的基础。遗传与生物的行为、扩散等因素一 起对种群数量进行调节9、什么是生活史对策? 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答: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等,称为生 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r-对策特点: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 代周期。K-对

7、策特点: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 代周期。10、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答: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其特征包括:(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具有自 己的内部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6)具有一定的分 布范围;(7)具有边界特征:群落交错区;(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11、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1)生物因素:竞争会引起种间的生态位的分化,使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增加;泛化 种或特化种在不同水平上的捕食可提高或降低群落的多样性。(2)干

8、扰:由自然界或群落成员引起的干扰可能在连续群落中照成断层的现象,出 现断层的抽彩式竞争,即先入侵种取胜。(3)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愈高,群落多样 性也愈高。包括正相关关系的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空间异质性。(4)岛屿:岛屿上物种数目是迁入和消失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不断有物种灭亡, 也不断有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且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12、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答:水生演替序列:(1)自由飘浮植物阶段:有机质的聚集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 带来的矿质微粒,导致湖底增高(2)沉水植物阶段:5-7米水深,首先出现轮

9、藻属植物,由于它的生长,湖底有机质积 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件轮藻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2-4米左 右,有金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水深1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水面,导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 不到光照而被排挤,飘浮植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同时植物残体量更大, 湖底抬高,有利于下一阶段植物入侵(4)直立植物阶段:水变浅,芦苇、香蒲等个体更大,突出水面,枝叶茂密,根常纠缠 绞结,拦截泥沙能力更强,残体也更多,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变成季节性积水,根茎发达的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生长。如 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种类

10、。排水能力更强和垫高能力更强(6)疏林阶段:耐水湿的灌木、乔木出现,如柳、赤杨(7)中生森林:随树木的侵入,形成森林。地下水位降低,湿生生境最终改变成中生生 境。旱生演替序列:(1)地衣植物阶段:壳状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加上岩石风化作用,壳状地衣 的一些残体,逐渐形成一些极少量的土壤叶状地衣:可含蓄较多的水分,积聚更多的残 体,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叶状地衣把岩石表面遮盖部分,生长枝状地衣,生长能力强, 全部代替叶状地衣(2)苔群植物阶段:在干旱时进入休眠,待到温和多雨时,大量生长。能积累的土壤更 多些,为以后生长的植物创造条件(3)草本植物阶段:蕨类、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种,取

11、代苔薛植物,土壤增 加,小气候形成,多年生草本出现。使土壤增厚,遮荫,减少蒸发,土壤中真菌、细菌 和小动物增多(4)灌木群落阶段: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以后灌木 大量增加,形成优势灌木群落(5)乔木群落阶段:阳性乔木树种生长,逐渐形成森林,林下形成荫蔽环境使耐荫树种 定居,随着耐荫种的增加,阳性树种在林内不能更新而逐渐从群落消失。林下生长耐荫 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复合的森林群落形成。13、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答:同化效率二被植物固定的能量/植物吸收的日光能即 即 即 即Ae = An / In; Pe = Pn / An Ce = ln+1

12、 / Pn;=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动物摄食的能量 生产效率=门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消费效率=n+1营养级的消费能量/ 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林德曼效率二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n营养级获得能量Le=ln+l/ln= An / In* Pn / An* ln+1 / Pn14、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答:特点:决定因素:(1)分解者生物:真菌、细菌、小型消费者作用方式不同,作用于有机物质并降解有机 物质的速率就不相同(2)资源质量,如:单糖分解快,然后依次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酚等。(3)理化环境:温度高、湿度大的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温度低、干燥的地带,有机

13、质 分解缓慢15、何谓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答: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 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特点:(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 力就越强。(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16、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答: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

14、落。群落特征:种类组成特别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藤本植物 及附生植物极丰富;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茎花现象很常见;寄生植物很普遍;热带雨 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动物种类极其丰富17、什么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点?落叶阔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 些区域?答: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落叶阔叶林。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 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特点:主要由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植物组成;季相变化十分显著;群落 结构较为清晰;夏绿阔叶林的乔木大多是风媒花植物;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水果品质 很好。发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18、什么是生物多

15、样性?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答:生物多样性即生物的个体和群体以及它们的赖以生存的从基因到生态系统的各等级 的生命组织形式所表现出来的非一致性和变异。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包括:(1)自然原因:a.事物生死的必然规律,事物的发生、发展为自身退出舞台铺平了道路;b.直接原因:自然环境变化(2)人为原因:猎捕或采伐一一过度开发;生境破坏和丧失;生境片断化和退化;外来 种引入;灾变;污染。保护措施:(1)理念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系统的管理;入开展 生物多样性保育(2)具体措施:全球协作:在全球、国家、地区、地方的不同层次进行生物多样性 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

16、地保护;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 样性监测;立法.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 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3分)。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02的浓度可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2分);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 来替代(3分)。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2分)。1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

17、统(4分)。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1分);间 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1分);备择价值(1分);存 在价值(1分)等。2 .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 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 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5分)。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顺 行发展,厚度增

18、加,肥力提高;对环境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形成特有的群落环境;群 落向中生化的方向发展;森林群落结构日趋复杂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生产力提高 (5分)3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 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L5分);动物取食植物或 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L 5分);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 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1.5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 能量、物质(1.5分)。4 .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

19、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t=Ne,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M为t时刻的 种群数量;No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 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5分)。K-N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dN/dt=rN(k),其中,K为环境容纳量,其他各项含义同上 式。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一定环境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过程(5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 小,排列更紧密,深陷

20、;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 胞间隙变小(5分)。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 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蕉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5 分)。7 .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 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 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4分)。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对策种,它们的扩散 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

21、,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 的r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对策种增长率低,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 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虫稳定环境的方法(3分)。对于林木来说,r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短轮伐期的小径 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 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3 分)。8 .何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简述其产生的原因?答:随着地球表面环境条件的差异,植被类型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性表 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合称为植被分布的三

22、向地带性(4分)。森林植被在纬度 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于纬度方向上温度有规律的变化的结果(2分);经度方向上 主要是由于由临海到内陆水分条件有规律变化的结果(2分);垂直方向上,温度或降水 都呈有规律的变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垂直方向上的植被有规律的分布(2分)。 9.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 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4 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3分)。如,一 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

23、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 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 力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 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 一种稳定平衡状态。10 .简述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并说明其生态意义?答:森林的垂直结构是指森林群落地上与地下的分层结构,地上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 本层和地衣层;地下指不同植物根系的垂直分布。意义: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减缓了竞争。11 .简述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答:未经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内,养分能够有效地积

24、累和保存;贫养土地上森林对养分的保持能力可以补充养分不足的问题。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12 .说明林分密度调节机制及其意义?减少每株林木获得水分和养分能力,用每株林木的缓慢生长,保持现有种群数量不变。 不断减少林木株数,保持林分稳定性,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良个体上。13 .举例说明森林演替森林演替是指在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替代的过程。 举例要包含3个以上演替过程。14.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窄。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宽。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在一个层内

25、互相排斥,但层内重叠部分宽。乔木层树种分布重叠部分宽,而低矮的植被层表现出明显的成群现象。各层均不见任何成群现象或互相排斥的情况。种沿环境梯度变化表现出上述6种格局的各种配合。15 .何谓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恒定性持续性惯性伸缩性振幅循环稳定性轨道稳定性.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太慢,归还森林的大部分养分长时期不能参与流通,养分循环和森林 生产力就会下降。未分解的凋落物长期积累在森林地被物里,对土壤有不良影响。过厚 的死地被物可能太湿,酸度大,生长季节里地温也低,这样根系的发育不良,林木得不 到更多的养分,生长缓慢。若凋落物分解太快,释放的养分过多,植物和土壤也难

26、以将其保留住,养分将会从根 际淋洗掉。过快的分解造成有机物质的损失,也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土壤肥力 和抗侵蚀能力降低,以及土壤其他方面的不良后果。16 .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1)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并引起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南坡植 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北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 类。(2)坡度的陡缓,控制着水分的运动,控制着物质的淋溶、侵蚀的强弱以及土壤的厚度、 颗粒大小、养分的多少,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形态。(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 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4

27、)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光照强度、气候、土壤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并对生物 的类型和分布产生相应地影响。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地带谱越复杂、越完整, 其中包括的动植物类型也越多。17 .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 定法.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 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 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 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8 .简述

28、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1)陆地:大气二氧化碳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 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另有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 返回大气。(2)水域: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 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3)水体中二氧化碳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 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五、论述题.“地球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共识,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及 森林生态系统在抑制地球变暖方面的作用?答:“地球正在变暖

29、”的原因在于地球大气中CO?、CH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其 中又以C02浓度的增加最为明显。地球表面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 内是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由于C0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得“温室效应”得到加 强,导致地球温度逐渐增加。大气C0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碳元素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发生了改变(4分)。地球表面存在三个碳库,即陆地、海洋和大气,而陆地碳库又由两部分组成,即陆 地表层的陆生生态系统及地下埋藏的矿质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碳在地球各个碳 库之间的交换和流动则构成了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大气碳库 中碳(主要以的形式存

30、在)的数量异常增加造成的。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两 个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和陆地生态系统,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4分)。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最大的碳库。它对大气C02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吸收和贮存。森林的破坏一方面使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的功能收到破坏,另 一方面,贮存在森林植物生物体、枯落物及土壤中的碳也被迅速释放出来,进入大气碳 库。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碳贮量,抑制温室效应的发 生。首先,通过人工造林或恢复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来增加森林的覆被率;其次, 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后,保护现有的各种森林生态系统,以

31、延 缓已固定碳的释放过程(7分)。1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意义:1) .各种生物组成的生物总体控制和调节着影响地球环境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共同维持着 一个适合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2) .各种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及各种原材料。3) .各种生物组成的丰富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休憩、旅游的场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 活。4) .许多生物可能具有我们尚未发现的某些功能或特别的遗传信息,这些功能和遗传信息 在

32、未来将被开发和利用。5)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灾害,总会有一些物种保存下来,继续 它们的功能,使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不致遭到破坏。3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论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结构标志和功能标志及 其恢复手段结构标志:垂直结构(成层性明显)、水平结构(依乔木、灌木、草本顺序发展密度、 多度)、分布格局(随机分布)、生态位宽度(小)、数量动态变化(稳定)。功能标志:生物量与生产力(大)、环境特征和效益(明显)、土壤动物(稳定)物种 多样性(丰富)、演替方向(专向)C恢复手段:加快森林生态战略工程的建设。现有天然林的保护。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4 .以一个

33、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析说明一个生态系统的本质特征(1)从范围看,任何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部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2)从生物与非生物关系看,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被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 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质,各种植食性动物依赖绿色植物而生存,植食性动 物又是肉食性动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3)通过这种营养联系,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系统。在这个自 然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流动。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的一个 自然系统。5 .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陆地

34、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 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 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一常绿阔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北方 针叶林一苔原。(2)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 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一草原一荒漠。(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 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一山地常绿阔叶 林一山地落叶阔叶林一山地针叶林一高山灌丛。6 .运用

35、辩证学观点论述群落的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自然群落的边界在多数情形下是不清晰的,难以绝然分开。虽然在池边、海岸等地 有比较明显的边界,在此植被是间断的,但多数情形下群落边界是彼此交错、逐渐 过渡的。(1) .通常每一物种都有其他物种相伴出现,彼此间分布重叠。(2) . 一些物种只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繁荣,另一些种适应性和分布很广。随海拔、湿度等 不同。(3) .某一物种在某一特定群落中占优势,而另一种在别的群落中占优势。所有这些复杂的变化,使群落表现为逐渐改变的连续带。但事物还有另一方面。(1) .每一群落或其样地与邻近的很相似,只有不大的区别,但随着距离的加大,其区别 也就变得更大。有时,上层优势

36、植物已变为另一种,但其林冠下的植物仍是有机结合的 群落。(2) .群落连续体也必需有端,一端的物种组合与另一端必然有显明区别.因此,在这种连续带上的群落,是可以被描述为许多独立的区,并可以一定的特征 进行分类。由此可见:.群落的连续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连续性或间断性。.群落组成随环境梯度的逐渐变化并不一定要排斥各种群落的相对独立性。(3) .邻近群落的相似性也不一定要排斥相隔远的群落间明显的不相似性。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渐变的积累可以形成突变,这是对立统一的体现。 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个体论与机体论的对立,也不一定要互相排斥,不可两立。7.干扰对植被稳定性的影响(1)环境变化无论是群落

37、内部环境还是气候环境都是影响植物个体、种群生存和群落建立与持续存在 的基本力量。环境变化必然引起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使业已建立的植被稳定性受到破 坏。(2)物种侵入新侵入的物种由于其在资源利用、繁殖扩散等方面独特的生理功能会与原来物种形成新 的竞争格局,并改变群落的结构,进而使群落的功能发生改变。人为活动人为干扰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理环境,也可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从而使已经建立的植被 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人为干扰对于植被的作用和影响还与干扰的形式和强度有关。例如:放牧对于草原群落的影响与放牧强度有关。适度的人为干扰对某些植被类型的稳 定有积极作用。重要值:重要值是某个种在种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

38、数量指标。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演替: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外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 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林德曼效率: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 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9、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三大类型, 代表了生态系统局域事件的总和。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 合称为生态梯度。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 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 季节)之间的关系。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 散。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

40、,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 的总和称为种群。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 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台匕 目匕。温室效应:由于CO?、CH4、H20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 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

41、律的带状分 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 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 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 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14.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 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

42、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 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的生物量的金字塔图形叫生物量金字塔。3.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动态生命表: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一个种群的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制 的表。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森林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森林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是 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地区,通称为森林群落交错地区。生物量: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

43、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 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 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 的现象。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种群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种 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记作二加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 在的裸露地段)上的

44、群落演替。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 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气 温度和湿度。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二、填空题1.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三大 类。2. 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 (动物)、 (植物) 、 (微生物)的复合体。3. 生态学按照研究

45、的生物组织水平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4.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o5 . 根据生物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 密度制约因子)。6 .生态因子作用作用特征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7 .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8 . 休眠是生物抵御(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9 .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外部条件变化对生物体内状态的

46、影响,可把生物区分为(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10 .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一整套适应性特征称为11 .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常表现在(行为)、(生理)和(形态)。12 .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13 .陆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14 .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有(皮肤蒸发)、(呼吸失水)和(排泄失水)。15 .生活在海洋高渗环境中的动物,其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为(食物)、(饮水)和(代 谢水)。16 .种群是指特定空间内能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17 .生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凸型)、(对角线型)

47、和(凹型) 存活曲线。18 .种群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中分 布)。19 .哈-温定律(Hardy-Weinberg law)认为,在一个巨大的、随机交配和没有干扰基 因平衡因素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20 .地理物种形成说认为,物种的形成过程包括(地理隔离)、(独立进化)、(生殖 隔离机制的建立)o21 .在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策者向着小型化、高出生率、高扩散能力方向发 展。22 .在生物在进化过程中,JKL -对策者向着大型化、低出生率、高竞争能力方向 发展。23 .群落中植物的重要值是指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和(相对频

48、度)的综合。24 .植物群落的三级基本分类单位是(植被型)、(群系)、(群丛)o25 .群落的波动可以分为(不明显波动)、(摆动性波动)和(偏途性波动)。26 .生态系统是在同一地域中的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的复合体。27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28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 定律)。29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30.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阻止(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三、选择题1、在一定空间中,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 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