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1381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芮城中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2022.02一、基础知识(24分)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y&n)女也不爽(过失,差错。)B.将子无怒(qiang)以我贿迁(贿赂。)C.淇水汤汤(tang)体无咎言(怪罪。)D.渐车帷裳(jiM)自我徂尔(到,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A.“匪我愆期”的“愆”应读“q话n”。B. “以我贿迁”意思是“带上我的财物嫁给你”,“贿”的意思“财物,这里指嫁妆”。C “淇水汤汤” “汤”应读shng”,“体无咎言”意思是“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咎”的意思是 “灾祸

2、”。故选D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者Q /少长咸集(全,者R) 茂林修竹(修整)/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B.畅叙幽情(深远高雅)/人之相与(交往) 崇山峻岭(高)/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C.感慨系之矣(连接)/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日薄西山(迫近) D.喻之于怀(比喻)/未曾废离(废止) 列坐其次(排列)/供养无主(主持、做)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要想把景物众多、结构繁复、匠心独运的大观园清楚、详细地介绍给读者很不容易,但作者通过巡看 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这一方法,不但

3、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叙述极富故事性。C.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嫂子、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 景色,以便用它做背景来对比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如稻香村的环境就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借着贾政带众人游览大观园,观察园内景物布局,为下文许多故事与场景埋 下伏笔。14. “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黛玉 观察,刻画出了宝玉“潇洒” “多情”的一面,这篇节选文字通过贾 政的考核又展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15.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共题写了五处匾对,贾政对宝玉的态度各有不同,如何理解贾政对宝 玉的态度中蕴含的深意?

4、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自选三处具体分析。【答案】12.A13. C.多才:宝玉知识丰富,才思敏捷,题匾对张口就来,引经据典,解释头头是道。脱俗:宝玉对景物 的理解不落俗套,匾对意境清雅,格调清新,非陈词滥调,与众不同。叛逆:宝玉说话直率,乐于表现, 不善藏锋,直接驳斥众人,甚至“牛心”与父亲顶撞。胆小:宝玉有软弱的一面,父亲一呵斥,就吓得不 知所措,战战兢兢。14 .题写“曲径通幽”时,“贾政笑道”是满意。宝玉题的对额确实体现出过人的才气,超出众人甚远, 众人的称赞更是让贾政很有面子。题写“沁芳亭”时,“贾政笑道”“贾政拈须点头不语” “贾政听了, 点头微笑”体现的是贾政掩饰不住的得意。题写“有

5、凤来仪”时“贾政冷笑道”“贾政点头道” “贾政 摇头道”,是掩饰自己的得意,同时也是在众人面前体现自己教子严厉,维护自己大家长的威严形象。题 写“杏帘在望”“稻香村”时,“贾政一声断喝”是对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表现出的按捺 不住的表现欲和年少轻狂意味的不满,他不想让儿子过于骄傲。在讨论“稻香村”时,“贾政气的喝命”, 是因为宝玉“牛心”,对父亲也不客气地反驳,流露出叛逆的意味,这让贾政不喜欢。【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A. “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错误,宝玉完胜前者不一定都凭借自己的才华,文人清客们知道贾政的 用意,有故意相让的可能。原文中

6、有“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的交代。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对比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错误,应是“烘托”,稻香村的环境与李纨的性格是互相烘托。故选Co【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从宝玉“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唐人诗里还有 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 ”等多处引经据典、应对自如,表现了他知识丰富,才思敏捷;从“大家正想,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表明他说话直率、乐于表现;从“宝玉吓的战兢兢的,半日,只得念道”表明他极为害怕父亲,有软

7、弱的一面;从“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 芳二字,岂不新雅?”等处体现宝玉多才,对景物的理解不落俗套,无陈词滥调,与众不同;从“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 方” “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等处看出宝玉匾对意境清雅,格调清新,这些都表现出宝玉的 脱俗。【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 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题写“曲径通幽”时,由“众人听了,赞道:是

8、极!妙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 的!”可知,众人都称赞宝玉,而“贾政笑道”写出贾政对宝玉题写的匾额很合他的心意;题写“沁芳亭”时,由“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 你又说粗陋不雅。你且说你的。”可知,贾政看似批评宝玉,实则称赞宝玉,“贾政拈须点头不语”“贾政听了,点头微笑”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贾政对宝玉拟出的匾额非常喜欢,掩饰不住内心 的得意;题写“有凤来仪”时,前面多人拟写,都被宝玉否定,然后“冷笑后,”着问宝玉为何不妥,听到宝玉的 说法后“贾政点头”,可见是赞同宝玉的看法,也赞同他拟写的匾额;后文“贾政摇头” “也未见长”运 用

9、动作和语言描写来掩饰贾政的得意,并在众人面前体现维护自己大家长的威严形象;题写“杏帘在望”“稻香村”时,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贾政骂道“无 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 ”是对宝玉年少轻狂、按捺不 住自己的不满,因为不想让儿子过于骄傲,因此骂他“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 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在讨论“稻香村”时,“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了。”贾政骂道“无知的蠢 物!你只知朱楼画栋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一一终是不读书之过。”这是因为贾政认为宝玉的看 法不对,又因为宝玉的“牛心”,对父亲

10、也不客气地反驳,流露出叛逆的意味,“贾政气的喝命”,因此 贾政内心不喜,要将宝玉叉出去,想在众人面前体现自己教子严厉,维护自己大家长的威严形象。但是“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其实依然是对宝玉的赞赏。三、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 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 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

11、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 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 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节选)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 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 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12、吾 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 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 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 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 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

13、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 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B.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 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 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D.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 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先颂扬圣朝,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坦言自己进退两 难的处境,消除

14、晋武帝的疑虑。B.李密在字词的表达上不事雕琢,自然真切;在句式的运用上,连用大量练达而概括的四字句,对制造 情势、渲染气氛起了很大的作用。C.韩愈呜咽追叙自己和侄子幼年的孤苦伶仃,成年后的东奔西走聚日无多;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往日追求 功名富贵做法的悔恨和自责。D.韩愈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模式,全用散文句调和平易晓畅的家 常生活语言,深刻地感染着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答案】16.D17. A18. (1)我想奉命赴京就职,但(祖

15、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2)我自幼丧父,等到长大,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解析】3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 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 赴任啊!“少年”意思是“年轻人”,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吾与汝俱少年”主谓宾俱全,“少年”后断 开,排除AC;“故”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Do【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李密先颂扬圣朝

16、,表明自己想效忠;再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错误,选文 第一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是叙写朝廷征召之殷,感恩新朝对自己的重用, 坦言进退两难之境;选文第二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是颂扬圣朝,表明效忠 之意,选项颠倒二者的顺序。故选A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奔驰”,古今异义,奔走效劳、赴京就职;“笃”,病重;“私情”,古今异义, 内心的情感;“告诉”,报告申诉;“不许”,被动句,不被允许。(2)题得分点有:“孤”,幼年丧父;“省”,知晓;“怙”,依靠;“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 只有依靠兄嫂

17、抚养。参考译文:陈情表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 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 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 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 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 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 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18、。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 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 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 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 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 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祭十二郎文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

19、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 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 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也未曾一天分开过。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 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 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 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 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

20、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 一年,你 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 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我想,你跟我在东边的汴州、徐州,也是客居,不可能久 住;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家乡,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我而死呢?当 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 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21、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被黍离离,彼稷之秘。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秦,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 是诗也。19.下列有关诗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对其所表现出的情感评价为“思无邪”,西汉时被奉为儒 家经典。B.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间创作的歌谣;“雅”多为周代宫廷乐

22、曲歌 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 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风” “雅” “颂”合称为诗经“六义”。20 .该诗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21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极具感染力,对此,请结合全 诗加以赏析。【答案】19.D 20.以“时间”为序。诗歌用“彼稷”之苗、穗、实,表明时间的推移,来组织诗歌内 容。以“情感”为序。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

23、而内心逐渐加 重的悲伤,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21 .直抒胸臆。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打动读 者。重章复沓(重章迭唱)。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掌握诗经的相关内容。D项,“诗经中都是四言诗”错。正确的是:诗经以四言为主,兼用杂言。故选D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 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

24、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 无限。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 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黍稷之苗本无 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勾起无限愁思,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体现在“苗”、 “实”、“穗”上,这三个词反映了时序的迁移。所以,该诗按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同时,与“苗”、“实”、“穗”相随的是诗人“中心”从“摇摇”到“如醉”再到

25、“如噎”的深化。在 情感表达方面,这三个词语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其余各句反复咏叹, 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沉郁之气在一次次反覆中得以加深。综上分析,这是一首以时间为序,抒情主人公情感逐层递进的方式组织的结构。【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赏析的部分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三个诗节在对“黍”的描写之后,在同 样的位置都用了这句诗,即每节后面都采用相同的表达方式,这属于重章复沓的手法,。用了句子展开议 论与抒情的,从每节内容上看,采用了对举或对偶的手法,直抒胸臆。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 叹、回环往复的效果。

26、从整个诗歌的抒情手法分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 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诗篇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 感。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苍天自然也无回应, 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o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O古人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创造汉字是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是中华

27、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汉字是中 国的根,中国人的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书法的根。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 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 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为书法,但在当时它们并 不叫书法。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也是幸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又孕育了 王羲之、颜真卿这样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集序祭侄文稿这样伟大的书法作品。书圣王羲之 最伟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 间架设了桥梁。即使说颜真卿

28、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颜真卿之所以 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是因为他在继承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超越 了王羲之,开拓了中国书法 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它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29、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博大精深典范化空前绝后婉转B.千姿百态典范化空前绝后含蓄C.博大精深规范化前所未有含蓄D.千姿百态规范化前所未有婉转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B.虽然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但是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答案】22.A23. C 24. C【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衔接

30、补写能力。A.根据前后文“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分析,括号中句 子表述的主体应是“汉字”,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应先说“最小单元”,后说“最高代 表”,形成递进关系,排除C项。故选Ao【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语境形容“中华文 化”,应用“博大精深”。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 人或事物。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化”是后缀,加在名 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语境强调王羲之使中国书法有了一定的标准,应 用“规范

31、化”。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语境用于强调颜真卿的成就是其之前所没有的,并没有强调以后也不会有,应用“前所未有”。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含蓄:包含。 (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语境形容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应用“含蓄”。故选Co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根据时间顺序和上下文语意,应先说“王羲之是”,再说 “颜真卿则是”;二是关联词使用错误,语境是假设关系,故应用“如果那么”,B项“虽 然”

32、转折,不合题意,D项“即使那么”不搭配。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Co.下面是以氓为例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图示(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 绍,不超过100个字。【答案】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 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用桑比如容貌就是比,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 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氓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 和抒情的色彩。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

33、是赋,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 过程。用桑比如容貌就是比,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充分 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注意字数限制。25 .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 献。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30字。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 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 “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 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

34、俊俏,挺拔多 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 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答案】(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 (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此题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本 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 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

35、求除A. “修”,修长,这里是高高的意思,句意:茂密高大的竹林。C.“化”,指自然,句意:人的寿命长短,随自然而定。D.“喻”,明白,句意:明白于心。“主”,主事的人,句意:供养祖母之事没有人来做。故选Bo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B.迨诸父异爨迨:等到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已经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情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已:不久后。句意:庭院中开始用篱笆隔开,不久后又用墙隔离。故选C。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有成语“鳏寡孤独”

36、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 夫日寡,幼而无父日孤,老而无子日独。B.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C.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 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D.礼部员外郎,尚书省二十四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 ”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出等”错误,“出”为从

37、京城到地方任职,为官职调动,不是升职。故选C。5.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具体分析,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题干要求一一概括其“主要贡献”的要点。相关信息主要是:“他 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 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 的地位。”材料用分号分隔成三个方面,可以方便地勾画、勾连。五、写作(60分)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宋真宗时皇宫曾经被焚。皇帝急命大臣丁渭负责重建,限期完成。丁渭深知重建皇宫的工程浩大不

38、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丁渭设置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他命令民工在皇宫外大道上挖沟取土, 用来铺设地基;然后又命令民工将挖好的沟与汴河联通,通过水路把大批建筑材料运到皇宫;皇宫建成 后,又下令将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重新填入沟里,水沟又变回往日的大道,就这样,丁渭按期保质的完 成了皇帝的任务,得到了皇帝的封赏。以上故事对我们在生活中解决日常问题具有启示意义,请根据以上故事,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善谋乐思,行则终成宋真宗时大臣丁渭负责重建被焚皇宫,他深知工程浩大不易

39、,却不曾推脱,反而迅速制订方案,马上 行动,井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保质按时完成了任务。由此可知:善谋乐思,行则终成。以“谋”为底色,绘就大势所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势汹汹,但中国却为世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 最早发现疫情,最快控制疫情。“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在疫情面前,“中国速度、中国 规模、中国效率”震惊中外的前提在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及至中国人民的“善谋”:疫情最开始,疫 情“吹哨人”李文亮,中国院士钟南山等人就疫情而发表了相关意见,而中国各级政府则是立刻行动,对 疫情严重地区进行封锁,此谓之前瞻性,以“善谋”绘就疫情大势所趋,从而为抗疫打下

40、坚实基础。以“思”为画笔,刻画细枝末节。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生存。”小知不及大知,深远之 思考对于行动而言,尤为重要。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充分善于思考,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扔能够 整顿组织部队,宣传胜利,追悼烈士,并带领大家进行阵地宣誓,利用自己的团部所占据的高地,因地制 宜,最终战胜了强大的美军部队,打出了漂亮的一战。此次战役中,李延年以“善思”为笔,在抗美援朝 战役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行”为船只,抵达成功彼岸。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奔赴一线的忙碌身影, 连夜驰援的奋战场景,战天斗地的救灾现场灾

41、难无情,人心足暖,河南暴雨之下,是大国情怀,是大 国之举,而在援助中,无数援助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以“行”化作一只只船,解救灾难中的人民,最终 驶向成功抗洪的彼岸,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人”。在无数的计划,善谋、善思之后,行 动是必不可缺的,以“善行”为舟,达至远方。丁渭“善谋”“善思”“善行”,成功自来;我辈青年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光增辉日月,在 生活中解决日常问题之时,亦须如丁渭一一善谋乐思,行至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叙事性材料作文题。材料叙述了宗真宗时丁谓主持修建宫殿的事迹,指出了丁谓之所以能保质保量地修好宫殿,一是在于他能 够设置

42、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毫无计划,盲目地进行;二在于他能够充分地利用好当时的天时地 利,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我们从丁谓修殿的成功经历中,可以得出“谋先而后动”的思路,如我们在行事前,一定要仔细研 究,做好严密的计划和方案,磨刀不误砍柴工,才能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最优化。此外,我们若从材料中获 取到诸如在合理条件下充分利用现实条件,来为自己制造便利等写作思路,也是可以的。任务要求根据故事的启示意义,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这是要求我们联系现实,进行相关、相似的思考,使 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与深化。立意:1 .磨刀不误砍柴工。2 .谋定而后动。3 .百万士兵抵不过一个会带

43、兵的将军。A.东宫,在汉代指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因此借指太后。后又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西宫是国君 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后居所,亦为皇后代称。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 五。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D. “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小君”不是谦称。周代称诸侯之妻为小君,小君为敬称。故选D。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44、项是()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 九年。B.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 “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D.无射:古代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周景王铸成的大钟声音符合该音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 “七月七日”错,禊事:古代的一种习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故选Bo.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由汉武帝首创的,一个皇

45、帝只有一个年号。7 .粟,五谷之一,去壳后叫小米,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D.薨,死的一种说法,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比如汉武帝就有十多个年号。故选Ac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o (氓)(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o (氓)(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o (氓)(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o (陈情表)(5)愿陛下 , ,庶刘

46、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6)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 o (项脊轩志)(7)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 序)(8)及其所之既倦, , o (兰亭集序)(9) , o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兰亭集序)(10) , ,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答案】.氓之蚩蚩 .来即我谋 .于嗟鸠兮 .无食桑甚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殛为妄作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解析】【分析】【详解】本题

47、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氓、蚩、嗟、鸠、意、淇、隰、泮、茕、孑、矜悯、珊、察、固、虚诞、彭殄、臆。二、现代文阅读(22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意象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中运用得更为泛化,很多论者甚至言必称“意象”。依笔者看,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主角”,有时并非必 要,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对文艺批评来说,未必是好事。这两个概念尽管多有交叉重叠,却又有内在 区别。因此,有必要从本体意义上对“意象”概念正本清源,对“意象” “形象”之间的区别进行深入分 析。“意象”的本义是什么? “意象”是“意”中之“象”,这个基本含义虽有些古老,但至今仍未“失 效”。真正将“意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纯粹的文学理论范畴加以使用的,是中国著名文论家刘勰。他在 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命题是:“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无论如何引申理解,刘勰此语都是 对作家内在艺术思维的描述和概括,这是确定无疑的。整篇神思都是在讲作家创作思维的运行规律和 过程。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