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 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那么,比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劣是卑 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那么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 原那么,比方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
2、平仄,诗句读 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响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 标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那么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 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那么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 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土”,即 知识者与官僚群体一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 共的韵律规那么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不仅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
3、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 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 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而“沟通”不仅 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共的渠 道,以便于在这个渠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的问题。韵律的重心与 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 流”。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
4、更 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 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拟和传承的共同通道。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或许 更为迫切,因为“韵”之离散的背后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消失,这是自由诗面临的 最本质的文体问题,而可诵读性与可记忆性的削弱只是这个大趋势的两个表征。(摘编自李章斌“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 材料二: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 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这个态势还 会长久开展下去。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
5、土。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 个相对个体化、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然崩散,与此几乎 同时崩散的是语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对抗公共规那么 (包括韵律规那么)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像“卑劣是卑劣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样整齐对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 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 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群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 也不怎么顾及。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
6、越郁闷,对 新诗深感不适,甚至不屑一顾了。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李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没有来旅行的人。山路荒僻而幽长,弥陀庵坐落在群山间的低地上,恰巧处在山路的中途, 可以在庵中吃饭或住宿。初二日,吃完饭后,雨才停止。于是越过路上的积水,攀登山岭,溪流、山岩越来越显得 清幽。走完二十里路,黄昏时抵达天封寺。睡觉时想到明晨攀登峰顶的事,如果雨停天朗那么 算有缘分登顶,但连日来都是晚上雨后转晴,没有一天是早上晴天的。等到五更梦中,听人喊 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高兴得再也无法入睡。第二天,清晨起床,果然见阳光如火光一般闪耀
7、,于是决定向山顶进发。向上攀爬数 里,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已快要接近顶峰了,到达太白堂,四周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 物。重新顺山路攀登,很快就登上天台山绝顶。峰顶上,四处的荒草被劲风吹得纷纷倒伏,山 峰高峻冷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因四周山壁反射日光,全是莹洁如玉的花和 树,满眼玲珑之色。山岭转角处山花盛开,峰顶的花反而不开花,大概是被高处的寒冷限制 的吧。仍然沿旧路下山回到华顶庵,然后经过池边的小桥,翻越三座山岭。溪流回还,山峦 重重,树木丛生繁密,岩石形状奇丽,转过一个地方就有一处奇景,大大满足了观赏的愿望。翻过一座山岭,顺着溪涧走八九里,就见流水形成瀑布从石门处飞泻而下,回旋流转
8、, 经过三道弯曲。最上面的一层是断桥处,有两块巨石倾斜而相结联,溪水乱撞两石之间,浪 花飞溅,汇合后流转入潭;中间一层有两块巨石对峙着,好像一道门,溪水被石门约束,流势非 常汹涌;最下层的水潭出口很宽阔,而溪水倾泻处犹如门槛,溪水只能从低洼的地方斜涌而 下。三级瀑布都高达数丈,景象非常神奇。只是顺着台级走下,回环处的景致被弯曲山路所 遮掩,不能一览无余。这热是,部宜该来将本从夜色四处降下时,才返回。在仙筏桥上停下了脚步,观赏石桥上方的彩虹,瀑布水花飞 溅,有如喷雪一样,几乎使人不想去睡。14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15 . B “千家万户环绕渡口而居”错,依据文本“郭门临渡头”,“郭门”
9、指外城之门, “郭”指外城,这句诗的意思是“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选项曲解文意。16 .远处,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 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 出,峰峦叠现。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17 .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谢公宿处今尚在,深水荡漾清猿啼。(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8 . C两个分句主语残缺,在“从”前添加“它”。“包涵”“蕴蓄”重复赘余, 删去其中一
10、个。A.两个分句主语残缺。B.第二个分句主语残缺,“包涵”“蕴蓄”重复赘余。 D.第一个分句主语残缺。应选C。19 . B腥风血雨:形容残酷居杀的景象。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文段中并非形容搏斗场面,用“腥风血雨”恰当。穷极一生:用尽一生的时间。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文段中要表达“一辈子” 的意思,用“穷极一生”恰当。坚韧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坚韧、 刚毅,毫不屈服。文段中形容党在建设时期的坚强意志,用“坚韧不拔”恰当。敢为人先: 比别人早预知的事情,果断地做出相应的决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先知
11、先觉:指忍 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文段中形容党的先锋作用,用“敢为人先”恰当。应选B。20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顽强坚定、本色不变、永葆先锋 精神的特点。21 .读书类短视频盛行如今图书浩如烟海并不能代替阅读本身22 .推荐好书,激发兴趣,把人们引向读书本身。23 .审题引导这是典型的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要求针对“评价他人生活”这一现象给出自己的思 考。该作文有三个角度:一个角度是认同“评价他人生活”的这一做法,因为它能够帮助 规范他人的行为,引导社会走向“正能量”;另一个角度是不同意“评价他人生活”的这一 做法,因为它会侵犯别人隐私,给他人心灵造成伤害,也会影响社
12、会的安全、和谐运行; 也可以辩证来看,认为“评价”自有其重要意义,但又不可泛滥。评分建议一类卷(54-60分)在满足二类卷要求之上,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表达了一定的语言 功底。二类卷(48-53分)能从材料的基本内容推出自己更有角度或更有深度的分论点或者 分析,且论据恰当典型或论证方法灵活。一般能打上二类卷,就往50、51分以上赋分,与 三类卷拉开分差。三类卷(42-47分)论点明确,有分论点的意识,或论证分析有层次,有相关的事实 论据或理论论据,叙议比例得当,不过基本还是搬运材料中的内容作为论点,没有在此基 础上进行生发出自己的论点。一般能确定是三类卷,尽量往44、45分以上赋分。四类卷(36
13、-41分)只有笼统的论点,或者照搬材料的内容作为论点,没有分论点的 意识。在以上情况下,论证和论据贫乏,论点和论证、论据脱节,语言泛泛,建议在36分 左右赋分,论证和论据很不恰当的可以降到33分;如果有一定的论证和论据,只是比拟单 调乏味的,建议在39分左右赋分:总之,两者至少要有3分差距。五类卷(24-35分)以叙代议,叙议比例严重失调(如除了几句论点,都在叙事),导 致文体不清,建议在27分左右赋分。无视作文的文体要求,依旧写记叙文或者其它无关文 体的,在24分左右赋分。只谈青春,或者只谈纯粹的,建议在32分左右赋分。如果文章 主体局部与青春、纯粹无关,建议在27分左右赋分。六类卷(0-2
14、3分)游戏考场,三观出问题,不得超过10分;情节严重的可以打0 分。此外,标题精彩加3分,不写标题扣3分。文章除了首尾,中间的主体局部不分段, 扣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扣3分。不满600字,不得高于41分,不满400字,不得 高于30分,不满200字,不得高于15分。满600字的,完篇少50字扣1分,未完篇不得 高于30分。附学生作文:乌合之众法国作家古斯塔夫在乌合之众里写道:“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因素,也就掌 握了统治他们的因素。”个人生存在群体环境当中,是很容易被影响和煽动的。而评论、言 论又是最具煽动性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在我看来评论是对于一个事件或状态反应自我观点的社会行为。信息
15、技术快速开展的 时代,新媒体对于群众生活的入侵也是迅速而精准的。常常在各类媒介中看到一些近乎荒 谬的社会评论,被发表、被宣传再到被澄清,毫无疑问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想要引发关注或 是出于某种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等的目的,借他人的东风,烧了把大火。古斯塔夫认为 群体在言论方面常常表现出“轻信”、“盲目”的特点,而那些字字铿锵有力,发自肺腑的 人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和这些评论一起攻击着某些事件或个人,他们看似读懂了这些评 论,他们的内心被这些刽子手的故事和自我的想象充满,实那么是被借来的东风而已。这也 对网络社会乃至现实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言可畏。在这个社会行为里,产生的影响是相
16、互的,也就是你会对于事件或事件中个人的行为 产生自我反应,而事件方会得到你的反应。反应的好与坏,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都大有不 同,如果人足够强大,强大到不惧社会言论,有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等七个魏晋风度代 表,他们对于人们异样的目光和评价何惧之有,照样把酒言欢,人生几何,笑谈风云;有 周树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那些被流言蜚语打败的人,耶稣救世,却被一纸诬告钉 在死亡的十字架上,彼拉多何尝不是那股易煽动的东风;民国才女阮玲玉不堪流言留下“人言可畏”而香消玉殒,张国荣的抑郁症流言蜚语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在,也一直都在人类社会中,值得我们关注并引以为戒。评论的影响是相互的甚至是会无限扩大 的,你要
17、明白,自由永远建立在责任之上。这样的社会行为,尤其是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化的网络环境当中,我们更应该注重言 论所带来的后果,学会承当享受公民自由言论权相应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像范仲淹一样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但是“鸣”以前,要想好,是流言与欺骗,还是真理与自由,荀 子说“流言止于智者”。让那些虚假对于全社会和个人的伤害降到最低,让真理与自由永 存。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句 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还是 诗的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二诗的本质是显示而 非说
18、教。艾青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 写出来都不是诗J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近些年, 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 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反传统,反 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开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摘编自王霁良对当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1 .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广为流传的诗句多使用便于记忆的韵律,但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却排斥这种写法,这导 致当代诗歌可铭记性不强。B.诗
19、歌韵律的重心不是如何写好诗,而是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在创作者 间建立比拟和传承的通道。C.无韵诗在国外诗歌中较为多见,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当代诗歌杂志中,受传统诗歌影响 较深的读者对此不适应。D.诗歌无韵化并非意味着完全放弃形式,朱光潜认为,所谓弃韵就顿,表达的是在形式上 对旋律美的追求。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名句,说明了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 就必须运用韵律。B.可诵读性和可记忆性的削弱,不是中国当代诗歌最需关注的,因为这只是诗歌“交流” 公共渠道消失的表象。C.当代诗读者市场的缩小,是因为创作者不
20、取悦群众读者,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有 意对抗公共规那么。D.根据艾青的观点,诗歌的形式应具有自由性,“第三代诗”反传统、主张口语人诗的 做法值得推广。3 .以下各项中,不能支持“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观点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每年岁末,诗社举办的年度诗会,参与者稀少,诗歌写作交流日益呈现“圈子化”倾向。B.结合声音和视觉艺术的现代数字媒介,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媒介,近年来诗歌刊物锐减。C. “兼职诗人”现象较为普遍,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 等。D.学校课本内当代诗歌很少,专门研究当代文学的教授们,对90年代以来的诗歌了解不 多。4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指出并
21、简要分析。(4分)5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代中国诗歌缺少韵律的成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春暖时节 茹志鹃 天还没有亮,第一部出厂的电车发出巨大的声音驶了过去。静兰像给人推了一把,从梦 中直坐起来。但凡明发在家吃饭的日子,她总要起个大早,给明发买几样配胃口的小菜。“静兰!”明发醒了,“这么早,到哪里去?”“买菜去。”静兰见丈夫醒了,问:“你想吃点什么?”“随便J明发翻了一个身又睡了。静兰心里有点难过。丈夫总说“随便”“随便”,好像家里的一切,都可有可无似的。静兰叹了一口气走出门来,马路上空荡荡的。这两年来,静兰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和明 发中
22、间,好像隔了一道墙。静兰买了一篮荤素小菜,正想回家,却看见一个鱼摊的木盆里,堆满了指头这么粗的淡 水虾,一只只透明发青,活蹦乱跳。“虾,这么大的虾!”静兰心里亮了一下,毫不犹豫地称了一斤。虾给她带来了回忆 解放前两年,明发失业,一家四口怎么活呢!于是夫妻俩晚上轮流到河边钓鱼虾卖。一 次,静兰钓到许多大虾,尽管孩子饿,哭着要吃,但还是卖了换钱。解放后第三年,明发有了 工作,一家人缓过了一口气。一次,静兰买回一斤大虾。“快来看,这么大的虾!”静兰把虾 放在脸盆里,虾跳蹦着,爬着。明发和两个孩子围在盆边看,拿草棒去逗,父子三个乐得哈 哈大笑。“静兰,你发痴啦?抬头一看,原来是朱大姐。朱大姐是生产组长
23、。她郑重地说“我们 组今晚上要开个生产会议,有任务。”“哦! ”静兰应了一声。静兰走到家门口,看了看篮里的虾,止不住心跳起来。她推门进去,发现屋里肃静,明发 披了一件上衣,头发搔得都竖在头上,头也不抬地趴在桌边,在纸上画着什么。许久,静兰沉不住气了: “明发,我今天买到虾了 J“哦! ”明发没抬头。“明发,你看J这次明发回过头来了: “你又何必麻烦呢,我随便吃什么都行。”随后又回过头去在纸 上画开了。静兰拿着那碗虾悄悄走进厨房,眼泪涌满眼眶。已经是立春时节了,但是她心里却 觉得冰凉的。晚上的会上,朱大姐发动姊妹拿出干劲来,七天完成一万只紧急订货。工厂里来的代表 发言了,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又
24、讲又念,还说了许多数字。开始静兰没听进去,但看到 他那种聚精会神的样子,想起了明发。也是这种皱巴巴的纸,也是这种聚精会神的样子。这 种事情有什么让人着迷的呢?她开始想了解一下,就认真听下去了。散会以后她发现自己破例地没有做完带来的针 线,两双袜子只补了一只半。静兰回到家,明发和孩子都睡了。她在桌边坐了下来。桌子上放着明发画过的纸,皱巴 巴的,却精心画了许多框框圈圈。“他多认真,哪里是个随便的人啊! 静兰心里仿佛塞 了许多东西。最后一个数字紧紧地抓住了她:七天,一万。这是今天开会的时候,大家说得 最多的,七天,完成一万只订货。第二天上工,静兰头也不抬地干了起来,脑子里却反复地、固执地出现一个东西
25、:七 天,一万只;七天,一万只。她看看朱大姐,一个人蹲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摆弄一个旧电风 扇。静兰觉得奇怪,下了班,就问她在干什么。朱大姐悄悄地说“我在做机器。用机器来剥 胶质线的皮就快了。上次我参观展览会的时候,看过这种机器。机器上要用一个圆盘,这么 大,木头的也行,你是不是有方法?”“我?”静兰想了想,害怕地说“我家柴堆里有一个圆树墩,可不可以拿来自己削削 看?”“可以,可以,怎么不可以?”朱大姐的嗓门又高了起来,静兰匆匆跑回家,拿来那块圆 木。和朱大姐一起,用刀削,用沙皮磨,手上起了泡,木盘做出来了。但是木盘比拟硬,压下去连胶质线里的钢丝也切断了。朱大姐提议木盘轮上装一条有弹 性的厚橡皮
26、。于是分工,朱大姐在家修配零件,静兰做橡皮。夜深了。静兰坐在电灯底下,用刀片小心翼翼地削着橡皮,她要把橡皮削薄,再包上 去。但削完一看,橡皮是薄了,不过厚薄不匀,根本不行。“明天是第三天了,任务完不成 怎么办?”谁家的自鸣钟当当敲了十二下,“明发该回家了,孩子们踢被子了没有?”多年习 惯了的想法,突然闯了进来,但是它们闪现了一下,立即被手里那堆橡皮赶跑了。“静兰!”静兰回头一看,见明发站在门口,眼泪再也制止不住,簌簌地掉了下来。明发拿起橡皮和木盘,看了看,比了比,说:“拿这厚橡皮做个滚盘不就行了?”“对!对!”静兰眼睛都发亮了,但想了想又说“可怎么把它弄得很圆呢?”明发说“到我们厂里的车床上一
27、车,不就行了。”静兰还想问一问,可明发已连拥带推地拉她出了门。明发拉静兰走进一家点心店,要了两碗什锦面。什锦面来了,静兰埋头吃了起来。“静兰,你辛苦了,多吃一点J静兰忽然看见伸过来一双筷子,筷上夹着一只鲜红的大 虾静兰泪水盈眶。那一道墙,已消失得干干净净。走出店门,两个人紧挨着走着。他们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在同一条路上。他在为加快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提高指标,妻子也正在为这个努力。夜深了,风也大了,忽然隆隆一阵雷响,接着就洒下点儿雨来。第一声春雷响了,风里虽然还有一丝寒意,但静兰却觉得温暖极了。作于1959年(有删改)6 .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小说题目“春暧时节
28、”语带双关,表层指人物故事发生的环境特征,深层指静兰和明 发之间隔阂的消除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开展。B.开会中,静兰总是带上针线,趁机做些针线活;削橡皮时,她想到丈夫该回家了,孩子是 否踢被子,从中可见她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C.工厂代表发言时拿着皱巴巴稿纸的神情和所念的数字,使静兰不禁联想到明发在家认 真写的数字,这使她完全理解了自己的丈夫。D.结尾对夜深、风大的描写,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隆隆的雷响预示着一场期盼已久 的社会大变革的到来,它将会给社会开展带来新的希望。7 .以下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这两年来,静兰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和明发中间,好
29、像隔了一道墙”,通过比喻形象 地写出了夫妻二人在对待家庭的态度、人生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B.作者善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人物,朱大姐告诉静兰有生产会议时,静兰回应了 “哦”字, 既表现了人物还沉浸在回忆中,也可看出她是随口应付,对开会并不关心。C.文章开头明发的“随便”与后面“聚精会神”形成了鲜明比照,从中可见一个对物质 生活要求较低,而专注于社会建设事业的实干者形象。D. “七天,一万只;七天,一万只”在强烈的数字比照中,突出了 “七“一万对静 兰心理形成的巨大影响,也说明他们即将面对的巨大压力与挑战。8 .文中画横线句写静兰流泪,每次流泪的心情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4 分)9
30、 .在百合花中,茹志鹃塑造了小通讯员“平凡英雄”的形象一一虽然不是当年所 倡导的“典型人物”,但却真实感人。类似的形象特点也出现在本文中,请结合全文,分析 静兰的人物形象。(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此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 遂止宿。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 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 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
31、筋竹庵。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假设以轻装 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 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旅人绝迹。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初二日,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 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翌日,晨起,果日光烽炸,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 俱无可观。复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
32、而四山回映,琪花玉 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 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愫所望。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 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 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儿不欲卧。(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 注阊门:地名。愫:满足。10 .以下对文中画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
33、险路长行李不便/不假设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 清相待B.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假设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 相待C.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假设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 相待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假设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 相待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癸丑为平支之一,文中此处指癸丑月。B.寺,指教授佛法之地,和尚居住、研修之所,与下文中的“庵”有所不同。C.上人,指道德高尚或居于上位的人,佛教那么用以称德智善行的人。D.五更,也称“五鼓”,古人记录夜
34、晚时段的名称,用击鼓或打更来报时。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松门岭如分界点,先前都是顺着山麓行走,从这里往上那么要沿山脊攀行,山势险峻而路 滑。B.初一这天,先雨后晴,行程较长,作者细致描述了国清寺、筋竹岭、弥陀庵等处秀丽的 风景。C “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有似“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之景,日光反射,景色卓异。D.作者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经过三道弯曲、回旋流转的飞瀑奇景,驻足其间,流连忘 返。13 .李白说“天台四万八千丈”,但在徐霞客的笔下,天台山却另有特点。请你结合文本 作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3小题
3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6题。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14 .截至目前,我们学过的和新晴野望同题材的诗歌为 o (2分)15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原野矿”和“无氛垢”六个字,写出经过雨水冲洗,原野格外空旷开阔,空 气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B.颔联写千家万户环绕渡口而居,村边的绿树与溪口相连,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雨后新 晴野“望”的具体内容。C.颈联紧扣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描写田野外的碧水和近山背后突兀而出的青峰。意 境清幽明丽,生机
36、勃勃。D.尾联写农人在田间忙碌,使人仿佛呼吸到了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田野增添无限 生机,丰富诗歌的内容。16 .请描述颔联和颈联的景象,并谈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6小题,12分)17 .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沁园春 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2)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 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3)曹操短歌行中“上,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 明月,表达了
37、对贤才的渴慕。(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 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的(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 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上, (6)朱光潜曾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 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拿田园生活来讲,如果离得太近,望得太清晰,见到的可能只是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如果把镜头拉到隐隐约约的距离,在 假设即假设离中展现田园的截面,见到的那么可能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所勾勒的面 貌:“ , 三、语言文字运用(此题共7小题
38、,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820题。100年风雨兼程,100年风华正茂。丛二红船H巍巍巨缸螭为掘直妙友党员的执政党,包涵蕴瞽了生生不息、生机蓬勃的成功秘诀。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大党饱 经沧桑岁月、历经、闯过荆棘丛林、穿越飞瀑峡谷,团结带着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 开展伟大建设、推进伟大改革,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进入一个又一 个辉煌,诠释了从“1到100”中来、从“100到1”中去的精神密码。“1”以贯之先锋纯粹,传承100年本色作风知行合“1”。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 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永葆先锋先进、砥砺担当奋进、坚决为民为公,是每个共产党人-A 追
39、求、处世安身立命的价值底座和精神丰碑。革命岁月里“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迎难而上, 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改革开放“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挺立昂扬,无不是百 年大党、共产党人冲锋陷阵的风貌写照和意志释放。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包涵了它生生不息、蓬 勃生机的成功秘诀。B.它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包涵蕴蓄了生生不息、蓬勃生机的成功秘诀。C.它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其中包涵了生生不 息、生机蓬勃的成功秘诀。D.从一叶红船到巍巍
40、巨轮,成长为拥有9100万党员的执政党,其中蕴蓄了生生不息、蓬勃生机的成功秘诀。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腥风血雨B.腥风血雨C.刀光剑影D.刀光剑影A.腥风血雨B.腥风血雨C.刀光剑影D.刀光剑影九死一生穷极一生穷极一生九死一生坚韧不拔先知先觉 坚韧不拔敢为人先 坚强不屈先知先觉 坚强不屈敢为人先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2122题。不管在什么时代,怎么读书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时下一些读书类IP走红,聚集起数以 亿计的粉丝,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此,各界的看法不一。从积极的一面
41、看,读书类短视频以读书为内容、以短视频为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 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去翻开一本本好书。止匕外,与特殊年代的图书紧缺不同, ,读书类短视频至少要能推荐出好的书籍,以免去很多人的选择困难。肯定读书类短视频的积极意义,也应清醒认识到,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被动接受为 特点的读书类短视频,。因此,读书类短视频应该努力把人引流向读书本身,而非 过度宣扬自身可以“让读书变得轻松有趣二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 .优秀的“读书类短视频”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请根据材料概括,不超过25字。(5分)四
42、、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现代社会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群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 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 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以议论文为文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 选项中“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原文 “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更多 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
43、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 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拟和传承的共同通道”可知,韵律影响的是诗歌给读者传达的 东西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可以共享的,而并非韵律直接向读者传达。2.B A项“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可知, 这句诗歌成为杰作更重要的是因其在生命层次上的意义。C. “因为创作者不取悦群众读者, 以私人性、个人化写作方式有意对抗公共规那么”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可知,“私人性、 个人化写作方式”并非是因为创作者不取悦群众读者,而是因为诗歌和诗人本身的边缘化。 D. “反传统、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值得推广”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末尾原文可知,作者对“反
44、传统、主张口语入诗”的做法是持辩证态度的,并非完全肯定。3 .C 选项中“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并不能说明 当代诗歌被边缘化。根据材料一原文信息可知,古典诗歌中的诗歌创作者知识者与官僚群体 与当代诗歌是存在一定重合的。而且,当代诗歌中商人群体的出现,也是当代诗歌创作群体 对于古典诗歌创作群体的突破与拓展。4 .举例论证,作者举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诗歌的例子,来说明无 韵诗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诗主流;比照论证,作者在材料二第二段比照当代诗歌和传统诗歌的 分歧,来展示两类诗歌群体对诗歌的不同态度;引用论证,作者在最后一段引用朱光潜和艾青 这些大家的言论,分别说
45、明“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和诗歌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的观 点。5 .当代诗歌的文化群体发生改变,诗歌由公共性交流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 行为;借鉴外国诗歌“注重诗歌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的结果;当代诗人的个体化写作意 识以及他们对于诗歌韵律规那么这一公共规那么的对抗。6 . A7 . A8 .第一处是委屈的泪水,因为丈夫一直说“随便”,所以感觉自己被忽视,扑在家庭上 的热情也受到了打击;第二处是因无助与焦虑而流泪,也有丈夫突然出现帮助自己的感动, 自己在最困难时,明发的出现让静兰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第三处是两人的嫌隙完全化解, 关系到达了新的境界,丈夫的关怀让静兰温暖幸福从而流泪。9
46、 .作者没有采用当时通行的宏大革命视角,而把目光聚焦在日常生活之上;静兰本身是 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一心扑在家庭上,面对生活琐事也没有丧失热情,渴望得到丈夫的 关注,怀念和丈夫以前的岁月;但是在寻找与丈夫的隔阂的原因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 向,开始蜕变成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完成了自我超越。10 . D11 . A “癸丑”指年。12 . B13 .山路曲折难行;山上天气阴晴多变;木石秀丽,草荒山幽,景色多样而新异;宗教 文化气息浓厚,寺庵较多。参考译文:癸丑年三月月底这一天,我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媚,人的心 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隍山,于是
47、在这里住下。四月初一日,早上一直下雨。前行十五里,路有了岔道,勒马向西朝天台山进发,天色 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路,抵达松门岭下。山势险峻而路上湿滑,于是舍弃骑马,步行前 进。从奉化来的道路,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行走;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 或临水、登高,都是在大山脊上面。雨后新晴,山中叮咚的流泉、秀美的山色随处可见,并 反复地变化出新的景观,绿树丛中怒放的杜鹃花掩映开放,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又前行十五里路,在筋竹庵里用饭。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一同吃饭,他说从这条路到 石梁,山险岭峻,路途漫长,携带行李很不方便,不如轻装前往,而让担夫将重行李先担去国 清寺等待。我同意他的建议,让担夫挑着行李随云峰先去国清寺,我那么与莲舟上人一起从石 梁道上动身前行。走过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很多矮粗的松树,老树干弯弯曲 曲,松根苍青,松叶秀绿,都像我们阊门人家盆景中栽种的松树。又走了三十多里,才抵达弥 陀庵。一路上在高峻的山岭里上上下下,深山里很荒凉寂静。泉水轰鸣,山风劲吹,山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