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9794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州新草桥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时间75分钟)L “礼”相当于古典社会的社会宪法。礼记曾子问说:“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礼记曲礼 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这说明当时()A.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个人价值服从伦理道德C.宗法观念影响社会风俗D.礼乐制度得到严格维护【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意思是女儿出嫁了,娘家就会连续三个 晚上通宵点着蜡烛,以表达对出闺女儿的怀念;“昏礼不贺,人之序也“,意思是儿女结婚,父母衰颓,没有什么 可庆贺的。由此可知,礼记中的

2、这些礼节的规定,说明当时个人价值服从伦理道德,B项正确;礼记的内 容主要是记载先秦的礼制、礼仪,“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 想,排除A项;材料未表达宗法观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排除D项。应选B项。2 .两汉之际常有刻画帝王、圣贤诞生的画像,如“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玉英出现的先 决条件那么是“五常并修”.只有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玉英才会出现,以此象征大汉的天下 前途无量。这些画像()A.彰显了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B.蕴含了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C.表达了传统人物画走向成熟D.宣扬了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答

3、案】D【解析】根据材料“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达了帝王、圣贤的诞 生都和“神”有关,并且把神和人间的“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相联系,宣扬了天意与人事能够交感 相应,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人感应思想,和“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无关,排除A项;“天行有常”指的是自 然按照一定规律运行,表达的是朴素唯物思想,而材料表达的是唯心思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绘画本 身,而是绘画的内容表达的天人感应思想,排除C项。应选D项。3 .法国学者戴密微在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一书中指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开始了文艺 批评运动,而发现中国一举又推

4、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开展。”文中“发现中国”的准确含义是()A.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B.中国四大创造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C.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D.文艺复兴运动受到了中国文化积极影响C商品经济促进书房繁荣D.技术革新推动文化传播【答案】A【解析】材料中“这些机构开始在所刊书之首尾、序后、目录后登出,或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之名称”说明书商已经有 了版权意识。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表达是否运用活字印刷技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多个“书 坊”有了 “本坊印章”或“本坊之名称”,以便于与其他书坊区别开,反映的不是书坊的繁荣,排除;D项,材 料没有表达技术革新,排除

5、。27 . 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是1949年的51. 3倍。博物馆1893个,是1949年的90. 1倍。共有广播电台257座,而1949年只有49个;电视台从无到有,到达277座。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 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这说明A.经济开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价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开展。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公共文化事业得到较快开展。从材料中的公共 图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增加数量来看,说明经济

6、开展促进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开展。故答案为A 项。B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均排除。28 .梁思成先生提出对文物建筑“整旧如旧”原那么主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什么原那么?A.唯一性 B.创新性 C.真实性和完整性 D.开放与保护性【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思成先生提出的对文物建筑“整旧如旧”原那么,主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原那么,C项正确;唯一性原那么是文物保护的原因,与维护文物的“整旧如旧”原那么不符,A项错误;建筑的 创新性不能表达文物保护“整旧”、“如旧”的主旨,B项错误;开放与保护性不是“整旧如旧”原那么最主要的 内涵,

7、D项错误。29 .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世界 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它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良渚古城 遗址属于A.文化遗产B.自然遗产C.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D.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社会活动 产物,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属于 文化遗产,应选A。自然遗产更多地表现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良渚古城并不具备自然遗产的属性,排除BC;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

8、的民间文化遗产,良渚古城显然不属于这一分类,排除D。30 .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文化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A.B.C.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因山就势,高低错落,故正确;布达拉宫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 体,并不具有生活功能,故错误;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反映了古希腊和中国西藏地区当时的宗教文化,故 正确;只有雅典卫城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故错误。故组合正确。应选A, BCD选项排除。31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中国早期文

9、明划分为六个区域: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邻省一局部地区、湖北 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都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主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这反映 了中华文明具有A.统一性B.连续性C.开放性D.多源性【答案】D【详解】据材料“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邻省一局部地区、湖北和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都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 主轴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可知,中华文明的各个地区有不同特色的文明,这反映了中华 文明具有多源性,D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文明的多源性,而未涉及统一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连续性,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吸收外部文明,未涉及开放性,排除C项;应选D项。

10、32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土权。宗法制那么从普遍存在的宗族 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清楚的贵族政治【详解】材料“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那么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 表达了分封制和宗法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加强了王权,而王权的强化有利于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故c项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周王的权力,排除A项;B项并不是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主要出发点,而且“防止”的说 法也过于绝对,结

11、合所学可知,西周曾发生过的“三监之乱便是商朝旧贵族参与的叛乱,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 调加强周王的权力,没有关于“维护等级清楚的贵族政治”的信息,排除D项。应选C项。33 .春秋时期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但到战国时期外交“辞令”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甚至还出现了 专供辩土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反映了A.春秋比战国时期更加有序B.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C.春秋战国周王室加速衰亡D.春秋战国交往日益频繁【答案】B【详解】材料“战国时期外交辞令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表达的是社会转型助推了土的阶层兴起,进而引起外交 方面的变动,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礼崩乐坏的状态,排除A项

12、;材料与周王室衰亡的说法无关,排除C 项;材料与各国交往频繁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应选B项。34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铁犁牛耕得到使用,变法成为潮流。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角度,说明 商鞅变法中最能推动社会转型的措施是A.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B.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摧毁了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向封建 社会转型,A项正确;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从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不是经济方面的改革,排除B 项;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有助于加强对民间

13、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助于开展 农业生产,但在推动瓦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排除D项。应选A项。35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 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生产。这些措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B.抵御了匈奴对边疆的侵扰C.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D.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迁移大量人口到达边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项正确;根据“与越人杂居”可知这些措施并不全是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排除A项

14、;迁徙50万 人到南海、桂林和象郡并不是抵御匈奴的侵扰,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而非缓解中原地区 人口压力,排除ABC项。应选D项。36 .汉初刘邦“约法三章”,萧何“据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吕后”除三族罪、妖言令”,而文景两帝 更是把约法省禁(法令简约,刑网宽疏)作为国策推行。汉初的这些做法A.说明统治阶级对秦亡根源有正确认知B.有利于汉代中央集权权威的加强C.表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D.依托于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答案】C【详解】考查汉初的政治、思想。汉初从刘邦到文景时期约法省禁是基本国策,是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表 现,故C项正确。秦亡原因复杂,材料

15、反映汉初对秦苛法的修正,本质是黄老学说无为而治的一种表现,是秦 法治的损益变化,不能表达对秦暴政而亡的正确理解,故排除A项;中央集权讲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B项不 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故排除D项。应选C项。37 .下表为汉代局部大司马大将军(中朝官员核心)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姓名人物简介卫青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霍光西汉宣帝第二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王莽西汉平帝皇后王娜的父亲何进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A.选官用官强调血缘关系B.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C.宦官势力仍被外戚压制D.中朝的设立威胁皇权【答案】

16、B【详解】材料表达的是外戚卫青、霍去病及霍光等人发挥了维护王朝统治的作用,而外戚王莽、何进等人加快王朝的更迭, 说明的是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B项正确;汉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标准是品行和才能,排除A项;材 料未涉及宦官同外戚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中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排除D项。应选B项。38 .西晋时期“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这一变化说明()A.南北饮食习惯趋同C.北方农业得到恢复【答案】BB.北方民族交融加强D.南方经济地位上升【解析】据材料“北方人常常谑称南方人为鱼鳖之

17、徒至北魏时期,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可知,北方人对 南方的食鱼习俗从讥讽到接纳,说明南北民族交融加强,应选B项;材料主旨是北方人对南方人食鱼态度的 变化,不能全面反映饮食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农业开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主 旨是北方人对南方人食鱼的态度,缺乏以证明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排除D项。39 .阎步克先生认为南朝一改东晋政局,出现了像“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些措施中隐含的历史开展趋势是()A . “皇帝垂拱”的门阀政治鼎盛B.“土族当权”的寡头政治消失C. “诸侯擅政的宗主政治复现D.“主威独运”的皇权政治抬头【答案】D【解析】据材料“皇子镇要藩

18、,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可知,宋朝刘裕采取措施重振皇权,应选D项;据 所学知识“皇帝垂拱”的门阀政治主要存在于东晋时期,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南朝时期门阀与皇 权共天下的局面结束,但土族仍然是皇权之下最有影响力的势力,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南 朝时期刘裕采取措施重振皇权,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40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那么武装为私兵。这一状况的存在()A.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开展B.导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D.成为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

19、,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 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时那么武装为私兵”说明农民已经成为豪强地主的私有物,这就为地方豪 强割据称霸一方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状况的存在,成为了国家分裂的社会基础,应选D项; 大量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会导致其生产积极性降低,但是这仅是 题干内容的一局部内容,并不是全部,排除A项;题干内容虽然述及“大量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但是 并没有述及农民与地主关系尖锐的表现,排除B项;题干内容并没有涉及农民的赋税负担等问题,排除C项。41 .读表,以下相关作者的表达最可靠的是

20、A.高祖、太宗实录的表达最为可靠,因为李世民是李建成的兄弟,对李建成更加了解内容出处说明“(太子李)定或幼不拘细行,荒乞喏酒,好政(ti a n )猎”钦定的高祖、太宗实录钦定指唐太宗审定早在晋阳起兵之初,李渊就许诺要立世民为太 子,只走被世民坚决推辞3。到了武德B年 (621 4 )高祖再次和下许诺立世民为太子依据资治通卷整理北乐司马光主编(李建成、李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加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徒,常目怀忧,相齐为恶”旧唐书隐太子定成传旧唐书,后晋时别的、张照远等拱李渊起兵前夕,李定成驻防河东军事要也,”页财赈施,卑身下士”, “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依据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整理温大

21、雅,隔末唐初大 臣,参与了反靖建唐 过程B.旧唐书的表达最可靠,因为五代距唐不远,刘峋、张昭远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 C.资治通鉴的表达最为可靠,因为司马光是大学者,是著名的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谨 D.温大雅 表达最可靠,因为他是事件亲历者,且与李建成、李世民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温大雅作为隋末唐初的人,亲身参与了反隋建唐过程,与李建成、李世民没 有太多的利益冲突,其记述内容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D项正确;高祖、太宗实录是唐太宗亲自审定, 且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从李建成手里夺取皇位,对李建成的指责表达了其与当事人的利害关系,该表达并不是

22、最可靠的,A项排除;编著旧唐书刘日匀等人虽与李氏兄弟没有利益关系,但其生活在五代时期,是后人对历 史事件的表达,并不是最可靠的一手史料,B项错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属于后人整理他人 的史料编撰而成,虽然治史严谨,但不是最可靠的,C项错误。42 .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局部)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株鞫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由上表可知唐朝()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C.开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答案】C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C.开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答案

23、】C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有“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等方式,表达了唐朝民族关系 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应选C项;表格中的交往方式没有涉及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排除A项;表 格中只有与东突厥交往是战争方式,不能说明战争不断,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对东突厥采用军事手段之外, 更多的是和平管理方式,排除D项。43 .宋以前,谏官隶属于门下省,对皇帝称“谏”。到宋代谏垣独立,谏官不由宰相任用,由皇帝亲擢,谏官遂转 成不为纠绳天子,反来纠绳宰相。这一变化()A.加强了谏官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

24、D.造成了对政府的制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宋代谏官由隶属于门下省,变为由皇帝亲擢,由向皇帝进谏,变为纠绳宰相,可知宋代谏官任用 方式和职责都发生了变化,成为监督宰相等官员言行的机构,故这一变化加强了对整个中央官僚机构中央政 府的制约,应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谏官开始由皇帝任用,职责也由进谏皇帝变为纠绳宰相,实际上表达 的是宋代谏官的权力变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制度中谏官的任用和职责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府的决策 机构,不能表达这一变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排除B项;材料表达的是谏官的任用和职责的变化,这是监察 制度的调整,没有涉及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44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

25、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开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 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工 这深层次地反映了()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经济再开展动力缺乏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可知当时富商相继兴建商铺以出租牟利,并没有把资金投入 到再生产中,这说明了该时期经济再开展的动力明显缺乏,应选C项。A项不合题干主旨。B项曲解了题干“赁 金日增”的信息。D项表述正确,但题干并未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45 .据元丰九域志统计,宋元丰年间两淮共有市镇176个,且多集中在沿准、沿江和运河两岸,如新州新口 镇、舒州皖口镇

26、、真州瓜步镇、扬州瓜州镇,皆以货物集散转运而兴,成为江北沿江重镇,甚至比领辖它的州城 还重要得多。这反映出北宋时期()A.草市经济开展迅速B.市镇经济开展的专业化C.重本抑末政策松动D.交通开展推动商业繁荣答案:D解析:考查北宋的运河经济。北宋江淮地区由于运河交通的开展河网交通的形成各地方相继出现了一批商业市镇 这些市镇大多与运河交通及物资的集散转运密切相关商业繁盛一时应选D项。草市是唐后期农村兴起的集贸市 场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宋代运河水运交通的开展推动沿淮沿江和运河两岸市镇经济的兴起市镇经济发 展的专业化是明清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开展的显著特征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宋代传统经济政策松动的

27、信息, 排除C项。46 .早期契丹贵族的墓葬中,葬具多用石棺,陪葬品中模仿皮囊的鸡冠壶数量众多,还常伴有成套的武器及完备 的马具。中晚期契丹贵族墓中,葬具多用木椁,鸡冠壶被黄釉瓷器和景德镇影青瓷等取代,马具简化,武器消失, 仿木建筑和斗拱壁画增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社会经济稳步开展B.游牧生活的消亡 C.契丹贵族生活奢靡 D.民族文化的交融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民族交融。“葬具多用木椁“,陪葬品出现黄釉瓷器和景德镇影青瓷,这些都是汉民族的风俗,由 此可知契丹族的丧葬风俗中吸收了汉民族的因素,表达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应选D;契丹族丧葬风俗中出现汉文 化的元素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稳步开展和游牧

28、生活的消亡,排除A、B;仅根据契丹贵族墓中的陪葬品不能说明契 丹贵族生活奢靡,排除C。47.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局部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记述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辽史太祖纪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 唐、宋,而乐之器与曲那么唐也宋史夏国传下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 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金史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强化文化认同,促进政权稳定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D.追溯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辽夏金的文化认同。

29、辽认为自己是炎帝的后裔,西夏仿效宋朝的政治制度,金效仿中原王朝的科 举制,并以儒家典籍为考试内容,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认同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意图通过文化的认同实现 政权的稳定,应选B;辽夏金的做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材料只能表达辽夏金对中原文化的效仿, 没有涉及交流,排除C; “追溯华夷共祖”只符合辽的情况,排除D。48 .朱熹认为8岁宜进入小学阶段,他花费了很大精力编著小学阶段的教材,其中小学一书最为著名,该书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这反映出朱熹()A.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推动儒家伦理普及化D.关注儿童全面开展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朱熹和程朱理学

30、。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倡导经世致用实学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故排除A 项;题干中没有表达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的内容,故排除B项;根据“以立教、明伦、修身、稽古为纲”可知朱熹 编著小学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儒家伦理的普及化,而不是关注儿童的全面开展,故排除D项。49 .“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这说明内阁的主要职责是()A.皇帝的侍从顾问B.主持朝政大事C.替皇帝批答奏章D.管理六部官员【答案】A【解析】据题干信息、“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为皇帝服务,没有决策权,故A项正确。50 .

31、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数据表。这一变化()A.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时期耕地面积人口明初85亿亩6 600余万清前期;10亿亩41亿B.推动租佃关系进一步开展C.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清朝相比明朝人地矛盾激化,无地农民较多,这一变化推动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开展, 故B项正确;“海禁”政策与材料所述人地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C项材料未涉及;根据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知识可知,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只能抑制或缓解,并不能有效解决,故D项错误。【解析】启蒙运动之前,欧洲思想文化长期笼罩在基督教神学统治的阴影之下,无法为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

32、系基 础上产生的启蒙文化提供充足养分,因而不少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从古老的中国文化 寻求思想和精神资源,”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开展”说明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 源,应选A;中国四大创造推动了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但时间 不符合“17世纪开始“,排除B; C并非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的全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启蒙 运动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D。4 .归纳知识图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 填写()西汉陆上 魏晋开始 唐都长安I I明徐光

33、启 魏源撰丝绸之路 出现三教 成为国际译介西方写海开通 合流 都会 |科技国图志IIIIII】公元I年500年1000年 1500年 1800年A.造纸术传入中亚B.东亚文化圈形成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答案】C【解析】依据图中的时间信息可知,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大致为宋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在吸收佛、道思 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即理学C正确;造纸术传入中亚是在8世纪,排除A东亚文化圈形成是在唐代,排 除B;;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o.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那么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

34、种不同扩展方式 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方式不同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D.周边环境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工商业兴旺,而埃及和西亚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耕 文明,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张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自然地理环 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BCD项。应选A项。5 .以公元8世纪为界限,在此之前“阿拉伯人是以剑和舌为荣,而不是以笔为荣的“。在此之后,那么变成了“他们 把一切工作都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阿拉伯文学的突出成就B.造纸术的传播与普

35、及C.西学东渐促进科技交流D.印刷技术的推广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公元8世纪”“在此之后,那么变成了他们把一切工作都归纳为剑和笔两个方面”并结合所学可 知,公元8世纪,我国的造纸术传到了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对阿拉伯产生了影响。造纸术使纸张得到了普及, 因此“笔”的使用也多了起来,B项正确;文学成就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当时没有西学东渐,排除C项; 印刷术当时还没有创造与推广,排除D项。应选B项。6 .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绝不是像伯里克利等人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 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与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A

36、.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宣扬人文精神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认为伯利克里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和物欲的增长,说明苏格拉底认为不能 仅仅关注物质,应当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和美德,因此苏格拉底的言 论意在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A正确;苏格拉底的言论也是在考虑激发民众参政热情的手段,排除B; C与 题无关,排除;苏格拉底否认发放观剧津贴,是因为这容易引发公民的贪欲,而非增加城邦财政负担,排除D。 8.罗马法的影响深远。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 表现,

37、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可见罗马法( )A.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B.注意不断借鉴外邦人的法规C.以自然法为最高指导原那么D.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性【答案】D【解析】根据“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反映出罗马法因其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用 性,对后世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罗马法产生的原因,排除A;材料没有表达 罗马法的来源问题,排除B;材料与自然法无关,排除C。9 .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 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38、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模仿盛唐制度,“抄袭我国典章“、“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说明日本接受中华文明 的影响;但“不取道教”、“不用宦官”、“不学缠足”,说明日本没有全盘接受中华文明,日本对中华文明的接受是 有选择性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儒家经典在日本的传播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学习外 来文化,未涉及“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排除C项;日本在“锁国”期间,仍与中国、荷兰和 朝鲜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排除D项,应选A

39、项。10 .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 在婆罗门的手中那么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诃 婆罗多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故B正确;汉 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比拟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故A错误;吉 尔伽美什表达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

40、吉尔伽美什的活动,故C错误;荷马史诗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价 值,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给后世提供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故D错误。11 .波斯人能征善战,曾经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其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到爱琴海和色 雷斯,北至亚美尼亚、南达尼罗河第一瀑布。历史上的波斯人主要源于()A.印欧人的早期迁徙的一支B.蒙古人东征的一支C.海上民族的一支D.匈奴民族的一支【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波斯人的渊源。结合所学,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中,有一支崛起于伊朗高原,后来建立了地跨欧、 亚、非洲的大帝国。故A项正确;蒙古人东征的方向是日本,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海上民族指青铜时代末

41、期左右,特别是公元前13世纪入侵安纳托利亚东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埃及的任何侵略性的航海 者集团。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匈奴是汉族对古代生活于蒙古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的通称。与题意不符, 排除D项。应选A项。12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表:欧洲移民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3420 万。亚洲俄国地区21800193%1200万.,阿根廷18561932“640 万“加拿大“18211932“520 万一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

42、移民的根本原因A.B.C.D.【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数据美国移民数在3420万,是表格中最多的,可得出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符合 题意;伴随着移民潮必然将欧洲先进的文明带到欧洲人所到之处,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符合题意;随着 工业革命的展开交通工具革新,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符合题意;欧洲移民是资本主义 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与经济危机无必然的逻辑联系,不合题意,正确,故B项正确。13 .有学者研究美国外来移民地位:1789-1880年移民是备受欢迎的财富;1880-1924年移民逐渐被看做是“威胁” 而加以限制;1924-1934年移民在美国的地位跌入谷底。这一变

43、化说明()A.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移民走向B.外来移民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C.社会环境影响外来移民地位D.社会开展程度导致移民数量变化【答案】C【解析】1789年至1880年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欢迎移民,但是在1924-1943年美国受到经济危 机和战争的影响,因此对于移民不太欢迎,这说明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位,C正确;材料主旨是移民地位的变化 而非移民的走向,排除A; 1924年至1934年美国不欢迎移民,排除B;题干未涉及到移民数量的变化,排除D。 14. 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 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

44、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 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剩余的持续蔓延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独立后依托马六甲黄金水道开展外向型经济,跻身亚洲资本主义经济 强国行列,但新加坡公民以外来移民为主,民族成分复杂,频繁的经济交往对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提出挑战,因此 兴起“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D项正确;材料中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旨在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思想无关,排除AB两

45、项;新加坡人的国家归属感较弱,是其移民社会的历史导致的, 并非美苏文化领域冷战的结果,排除C项。应选D项。15 .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 汉的张骞。张骞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人,是因为他的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为西汉与西亚、非洲通商关系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A.B.C.D.【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原的物 质文化生活,为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46、,表述错误,符 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应选A项。16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以下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答案】A【解析】海上丝绸之路最开始确实是陆上丝绸之路补充,后来陆上通道因战乱阻塞,加之经济重心南移等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慢慢地演变为与陆上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贸易往来通道,故A项表述不严谨,符合题意;广州、 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B项正确,不符合题

47、意;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唐 宋时期繁荣,明清时期由于实施海禁政策而衰落,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 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美国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 同、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不仅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根基,而且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材料意 在强调文化认同( )A.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B.促进了跨国文化交流C.是长期历史演进的结果D.对国家开展意义重大【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化认同的意义,根据材料“美国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不仅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根基,而且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知,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 促进了跨国文化的交流,即对国家开展意义重大,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比拟片面,A项只符合材料中的“美 国文化认同是美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内容,B项只符合材料中“跨文化交流”的内容,但都没有全面体 现材料的内容,故排除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