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9695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田家炳高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卷局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共 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2、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面。3、交卷时只交答题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1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 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产力发展,墓葬文化相似B.氏族内

2、部分化,封建等级出现C.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为了辅佐周王,派其长子克代为封侯。如堇鼎记录了 燕侯派遣使者献物于召公,燕侯旨鼎记述了燕侯亲往宗周见事的史实。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初期()A.统治秩序较为稳定B.移民实边得以落实C.燕国国君权力较大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 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

3、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 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世系中去。据此可知,司马迁意在()A.强调各民族保留自身特色B.启发民众摒弃华夷观念C.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D.构建同源同祖思想观念.“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 锥之地”这则材料可以看出()A.秦朝土地私有制确立C.秦朝赋税过重B. 土地兼并带来社会两级分化D.商鞅的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月”,可知国家粮食储存量比较多,说明政府重视粮食储备,正确;两税法在唐德宗时期 才开始实施,错误;材料强调粮食的产量与储备,与社会救济无关,错误。错误, 排除B、

4、C、D项,正确,故选A项。26. (1)原因: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地主阶 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日益强盛,军力强大。(7分) 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1) 原因:根据材料“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 加强”可知,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根据材料“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 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可知,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 王政公元前23

5、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 强”可知,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日益强盛,军力强大。(2) 组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7. (1)原因:反对分裂叛乱势力,坚定维护国家统一;以民为本,倡行仁爱,保护百姓; 推动汉俚融合,促进民族团结;革旧布新,改造社会,推动岭南地区社会进步。(6分)评价:夫人始终能顺应时代的进步方向,坚持不懈反对分裂割据,矢志不渝地为巩固民 族团结而努力,为发展汉越人民友好交往和安定岭南地区的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夫人积 极提倡先进文化,锐意改革俚僚陋俗,使封建的典章制度、生产技术广为

6、传播,改变了岭 南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言之成理即可)(6分)6.春秋初年“宋公不王”,郑庄公就联合一批国家攻打宋国,宋国也只好向王室表示纳贡。郑国联合齐国等攻打不服从“王命”的许国时,要蔡、卫、邮国参加联军,因这三国“不会王命”,于是受到郑国、齐国的讨伐。类似现象比比皆是。这体现了春秋时期()A. “君之宗之”关系得到维持B. “礼崩乐坏”摧毁王室权威C. “尊王攘夷”得到普遍认可D. “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7 .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 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 对曾子说

7、:“(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战国时代诸子蜂起,儒家和墨家内部都有不同的派系。庄子崇尚老子,倡导自然,韩非 主张彻底抛弃文学、忠信、仁义、贤智,“一断于法”。此外,还有“离坚白”和“合同异”的名 家,以及阴阳家、纵横家等等。百家自由发表言论,平等竞争,思想极度活跃。该状况()A.反映出百家在争辩中实现融合B.根源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C.说明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D.体现了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8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笼络大量

8、的人才资源,出现了一种特有的门客现象。门客 是具有相当身份的贵族所养的一批待用之人,不乏贤士、能人、有特殊技艺之人,他们在关 键时刻往往为主人或国家效力。诸侯国的做法()A.反映了儒学影响力不断扩大B.壮大了门阀土族的力量C.有利于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D.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废除分封制,创立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 他们直接对中央政权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 这些举措( )A.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B.在世界地理行政史上有划时代意义C.郡县二级的地方管理机制得以固化D.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9 .秦始皇统

9、一六国后,接受了邹衍的五行学说,认为周属火德,秦代周,应当属克火的水 德;因五色中和水相配的是黑色,于是把礼服和旌旗皆用黑色c据此可知,秦始皇()A.推行法家治国思想B.意图强化思想专制C.寻求立国合法依据D.全国推行郡县制度.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评价秦始皇:“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 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始皇A.修筑长城维护边疆稳定B.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C.焚书坑儒强化思想控制D.首创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管理10 .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外戚、君权旁落,外戚、君权旁落,皇帝、依靠宦官A

10、.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昏庸造成乱象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昏庸造成乱象B.封建君主专制演进D.血缘政治得到强化.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员的品级,通常比较低下。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提拔严 助为中大夫,“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诂工由此可知,汉武帝 在政治上A.以小御大,以内御外B.集体决策,集思广益C.加强监督,防止腐败D.内重外轻,加强皇权11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 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 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 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

11、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土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 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克”字形, 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A.B.C.D.12 .西汉末期,王莽将丞相、太尉御史大

12、夫政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东 汉建立后,一切官僚机构的名称都恢复西汉旧制,唯有“三公”遵从王莽的改变。建武二十七 年(公元51年),光武帝又去掉“三公”前面的“大”字,增设将军,使其地位和“三公”相等。 这反映出东汉初期( )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B.三公制度逐渐瓦解C.官僚政治趋于成熟D.中枢制衡机制确立. “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 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是指()A.铺陈排比,辞藻华丽B.语言通俗深刻C.现实感强D.形式朴实自然13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 会被西北的少数民

13、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 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北魏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 长”和“党长。“三长”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等。这一做 法()A.有利于加强国家管理B.使租庸调制得到推广C.标志游牧经济的终结D.导致了民众负担沉重14 .据统计,南北朝天象记录密度远高于魏晋,并且其相关记录分布十分不均匀,有关异常 天象的记载多出现于建国之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则更为关注天文

14、观测。由此可知,南 北朝天文观测活动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喜好C.少数民族对科学的渴求D.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人仕者的半数; 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人仕的占 L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土族子弟由吏部铿选人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 朝时期()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C. 土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23 .东晋时期,司马皇族与世家大族(如琅珊王氏)建立起“王与马,共天下

15、,的政治关系, “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强大的门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表明当时()A.门阀政治削弱了中央集权B.皇权与族权实现了相互制衡C.选官制度影响着政治的发展D.门阀政治的建立具有合理性24 .唐太宗年间,上层社会开始流行女扮男装。有学者认为这与唐朝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 统有关。也有学者指出,隋和唐初统治阶层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进而提出这一现象是粟特人 随着唐朝开拓疆域大批入境所致。这反映了()A.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解释B.史观不同引发学术争论C.前学者解释优于后学者D.史实拓展推动史论深化.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

16、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汆等见数,凡一亿九千 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 粮储2.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农业经济繁荣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A.B. C.D.第II卷(非选择题)25 .阅读材料,答问题。材料一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 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 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

17、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 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 即位,到泰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 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 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一 的事业。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 治体制,推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广大 劳动人

18、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冼夫人是梁、陈、隋时期岭南俚族首领,其参与平定侯景、欧阳纥、王仲宣等叛乱。 冼夫人率部归顺隋朝后,请命设置崖州,使海南在遥领500多年后重新归属中央朝廷。

19、隋 书记载,冼夫人在父母家时,就常劝亲族为善。隋仁寿元年,番州总管赵贪虐百姓,引起 俚僚人民反叛逃亡。冼夫人上书控告赵讷,并提出安抚百姓之策,情文帝采纳了她的意见, 惩处了赵讷,并委派冼夫人招抚叛亡的各族百姓,叛亡的各族百姓都重新归附朝廷,岭南重 获安定。粤西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冼夫人很有见识和才华,于是为儿子高凉太守冯宝提亲。冼 夫人作为俚人首领,排除了两家之间民族不同、文化各异、政治经济相殊的障碍,同意嫁给 冯宝,对于其后的汉俚通婚,民族融合影响深远。南朝时期俚人社会“法”的概念十分淡薄, 争强斗胜、恃强凌弱是常有之事。冼夫人明确要求但人“使从民礼”,不得违犯。她还与冯 宝一起断案,俚族首领犯

20、法,也决不姑息,岭南社会秩序日渐和谐。冼夫人先后被多位君王 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隋书评价说:“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 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摘编自李润等冼夫人信仰的精神内涵及价值功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受到后人尊崇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冼夫人的历史功绩。(6)参考答案:1. C【详解】据材料“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 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 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的墓中随葬品均有多少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

21、展, 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墓葬随葬品的 多少差异,但未涉及随葬品的种类区别,因此不能断定“墓葬文化相似”,排除A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文化遗址均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故”封建等级出现”说法错误, 排除B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文化遗址均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时国家 尚未产生,故D项表述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 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召公长子克代召公封为第一代燕侯后,在西周早期保持了同 周王室密切的往来,由此可以用来说明分封制下西周初期的统治秩序较为稳定,A项正确; 移民实边、燕国君主权力大,材料无法

22、体现,排除BC项;燕国和周王室都处于中国北方, 空间上不存在南北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3. 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 先转达对“帝”的请求,体现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D项正确;题干反映出商人敬 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排除A项;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说法过 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商人敬祖畏神,但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C 项。故选D项。4. D【详解】根据材料“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世系 中去”可知,司马迁意在构建以黄帝为先祖的同祖同源观念,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

23、间的相互关系而非各自的特色,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华夷观念,排除B项;不虚美不隐 恶是司马迁对史记中历史人物撰写的原则,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 B【详解】根据材料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亡立锥之地”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和兼并,造成了贫富分化,B 项正确;商鞅在战国时期推行变法,并非秦朝,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秦朝的赋税制度, 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 A【详解】材料显示,春秋时期出现不服从“王命”现象的时候,必然会遭到诸侯国联军 的讨伐,这说明,分封宗法体系一定程度上得到维护,A项正确;“礼崩

24、乐坏”摧毁王室权威 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错在“普遍”,排除;诸侯争霸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属于 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故选A项。7. C【详解】根据材料“(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 不孝孰大焉?”可以看出孔子是不赞成曾子这样没有原则的孝道,C项正确;儒家思想已确 立正统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没有体现 有教无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与精耕细作的农业无关, 排除D项。故选C项。8. B【详解】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根源于当 时封建经济的发展及封建社会的形

25、成,B项正确;A项表述中,“百家在争辩中实现融合”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当时儒家思想并未取得统治地位,谈不上丧失,排除C项; D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 C【详解】根据材料中“笼络大量的人才资源”可知,这一现象有利于士阶层的崛起,C项 正确;材料中的“门客”不一定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排除A项;B项中的“门阀士族”形成于 三国时期,D项中的“君主专制的统治”确立于秦朝,均晚于材料中的“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故选C项。10. 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中央集权 体制确立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秦始皇这些举措对世界的影响,

26、排除B项; 秦以后出现过三级、五级地方行政区划,排除C项;郡县制只是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 治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排除D项。故选A项。11. C【详解】根据材料“认为周属火德,秦代周,应当属克火的水德;因五色中和水相配 的是黑色,于是把礼服和旌旗皆用黑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德之运”学说主要是为了 论证秦朝立国的合法性,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阴阳五行家思想,而非法家,排除A项; 秦始皇强化思想专制的方式是焚书坑儒,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 选C项。12. B【详解】根据“盖秦政称皇帝之年”,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27、权国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B项正确;修筑长城不属于“秦政”,排除A项;焚书坑儒不符合“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 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13. B【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其实质是皇帝借用外力加强专 制,并不全是皇帝昏庸造成的,B项正确,排除AC项;D选项材料的信息不能说明,排除 D项。故选B项。14. A【详解】汉武帝时期,严助为代表的、品级较低的皇帝亲信出任中朝官员,“与(丞 相等)大臣辩论”“大臣数谢”,中朝制衡外朝,体现的是以小御大,以内御外,A项正确; 集体决策,集思广益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加强监

28、督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 内重外轻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中央集权,与汉武帝利用中朝加强皇权不符,排除D 项。故选A项。15. 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两层意思,分别从积极作用以及流弊方面对两汉选官制度 察举制进行了全面评价,B项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对汉末分裂割据没有直接的影 响,排除A项;C项没有全面地体现该学者对察举制的认识,排除;D项过于绝对,察举 制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政治统治的,排除。故选B项。16. B【详解】“(汉文帝)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体现出汉初尊奉黄老思想,致力于恢复 和发展社会经济,对“江村大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解决了人们对霸陵具体

29、位置的争议,说 明考古发现能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汉文帝墓葬中出土 了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 器,可以印证当时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说法符合题意,B 项正确;汉文帝墓中出土的车府、中司空等中央机构印章,说明中司空、车府等官职的存在, 但不能证明其隶属于汉武帝时期才形成的中朝,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与之组合的ACD 三项。故选B项。17. A【详解】本题考查汉代专制皇权的强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初期,“三公”地位下降,适应了专制皇权 强化的要求,A项正确;东汉时期,三公制度仍然存在,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的确

30、立, 标志着官僚政治的成熟,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三公”地位的下降,体现不出中枢制衡 机制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8. A【详解】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故 选A; B、C、D不符合汉赋的特点。19. B【详解】少数民族的头巾、系带儿、裤边儿在中原地区较为流行,这说明当时经济往 来促进民族交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百家对社会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旨未涉 及到区域开发,排除C项;上述所列内容不属于地方特产,排除D项。故选B项。20. A【详解】从材料可知,“三长制”有利于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并且能够保障 赋税及徭役的征派,因此有利于加强

31、国家管理,A项正确;租庸调制是唐朝推行的,排除B 项;终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增加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 21. A【详解】根据材料“南北朝天象记录密度远高于魏晋,并且其相关记录分布十分不均 匀,有关异常天象的记载多出现于建国之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则更为关注天文观测” 及所学知识可得,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建国初期为了统治的需要加强对天文的观测,用天文方 面的现象巩固统治,A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喜好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少数民族对科学的渴求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服务统治需要,排除C项; 南北朝初期是不能说社会经济的繁荣,不符合题意,排除D

32、项。故选A项。22. B【详解】根据材料中“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人仕者的半数”、“两晋高 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锋选人仕的占50%”等信息可知,两晋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吏部,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涉及多种选官制度,且材料体现不出九品中正制是首 选的选官方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社会阶层在正常流动,并未固化,排除C项;材料不 能看出科举制的端倪,排除D项。故选B项。23. D【详解】从材料看,东晋时期门阀政治共天下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争天下只是个 别的特殊现象,且为整个门阀集团所不容”,表明门阀政治有利于实现东晋政局的相对稳定, 并维系着东晋政权的统治,故答案为D项,排除

33、A项;材料未涉及皇权与族权的制衡关系, 排除B项;材料也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信息反映的门阀势力在当时的影响,特别是“强大的门 阀势力,成为支撑这个政权的重要柱石”这一关键信息来确定答案,即门阀势力维护了东晋 政权的统治,门阀政治的建立在当时具有合理性。24. 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对唐朝上层社会开始流行女扮男装现象,有学者只是简单理 解为与唐朝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有关。有学者认为隋和唐初的统治阶层并未发生根本变 化,进而提出这一现象是粟特人随着唐朝开拓疆域大批入境所致,这是对前一观点的发展, 这反映了史实拓展推动史论深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这些学者所处的时代,不能体现 “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解释 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史实拓展推动史论深化,没有体现“史 观不同引发学术争论”,排除B项;后学者的解释明显比前学者深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5. A【详解】根据材料,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汆等见数,凡一亿九千 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可知当时粮食产量颇丰,说明农业经济繁荣,正确;根据材 料“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粮储2.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