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叙新基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叙新基建.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什么是“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 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 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 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 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 工业互联网特高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一句话来说“新基建”是中国制定的经济建设政策,于2018年 12月19日提出。二、定义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 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
2、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 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包 括绿色环保防灾公共卫生服务效能体系建设、5G互联网一云计算一 区块链一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以大健康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技术产业孵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创新性、整体性、 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动态性的特征。三、“新基建”的价值新基建将会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基础网络,给中国的新 经济带来巨大的加速度,同时也会带动形成短期及长期的经济增长点。 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目前“新基建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在5G
3、领域,国家正在启动全面的独立组网5G基础网络建设,三大运营商 计划2020年内要建成60万个基站;在数据中心领域,因为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算力需求大幅增长,互联网龙头企业争相建设超 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掀起新一轮算力城市竞 争热潮;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许多大型工业企业,例如海尔、TCL、 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都在加快建设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 与机械装备相互连接的边缘计算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旷视、 依图等企业正在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医 疗读片等领域支撑生态化发展。其次,“新基建将会催生大量的新业态。正如互联网的普及,带 来了淘宝、
4、京东主导的电商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微信、 滴滴等主导的社交和共享经济时代;4G网络的普及,带来了无线宽 带应用时代。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新基建的“网络效应会带来 指数型的增长,带来大量目前无法预知的高成长的新业态。最后,新基建会加速中国经济“全面在线时代到来。随着新基 建成为现实,不仅原生的数字化产业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许多 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将成为在线的产业,中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 和互联网技术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之所带来的是整体经济运行更 加透明的信息传递、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加高效的资源组织方式,“新 基建有可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新基建”主要内容2020
5、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给出说法。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 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 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 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 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 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 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 施、产业技术
6、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 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五、“新基建”发展历程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 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 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 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 施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 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020年2月14
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 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 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 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 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加快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 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202
8、0年5月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 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 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各级政府投资约600亿元,其余2100亿元 是社会投资。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提出“以新发展理念 为前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 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六、发展现状1、2020年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18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
9、效,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 舶等逐步应用。指导意见要求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 架应用,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研制智能型高速动车组。建设航道 地理信息测绘和航行水域气象、水文监测等基础设施。推动机场和航 空公司、空管、运行保障及监管等单位间核心数据互联共享,实现航 空器全球追踪等。建设邮政大数据中心,开展新型寄递地址编码试点 应用。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电动 汽车充电设施。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 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高 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
10、息地图。2、2020年9月1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召开新基建专题研讨会,云天励飞、百度、阿里云、腾讯等20家单位参加,提出筹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联盟。新基建联盟将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以企业为主体, 围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进研发、设计、 生产、集成、服务等水平,重点围绕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建 设,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技 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3、工信部表示将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并在2020年12月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近日,上 海市产业绿贷支持绿色新基
11、建(数据中心)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实施, 明确为优质的数据中心项目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对采用不同先进节 能技术的数据中心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下浮。多地正积极规划数字经济建设蓝图。福建日前印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提出,依托数字福建(长乐、安溪)产业园优先布局大型和超 大型数据中心,打造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数据汇聚节点。到 2022年,全省在用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达10万架。浙江提出优化 布局云数据中心,到2022年,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 个左右,服务器总数达到300万台左右。在数据量大、时延要求高的 应用场景集中区域部署边缘计算设施。云南提出到
12、2022年建成10个 行业级数据中心。8月31日,中核集团首个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建。阿里云宣 布,位于南通、杭州和乌兰察布的三座超级数据中心正式落成,将新 增超百万台服务器,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带,未来 还将在全国建立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腾讯日前宣布未来将新 增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长远规划部署的服务器都将超过100万 台。4、中国在网络新基建特别是“双千兆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 成绩。截至2022年6月末,3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 用户总数达5.6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705万户。七、国家层面的重要举措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前提,面向
13、高 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锻长板、补短板。1、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锻长板适度超前布局5G基建、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通过5G 赋能工业互联网,推动5G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从而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抢占数 字经济发展主动权。在此基础上,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 发展,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进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形态变革,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2、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薄弱环节补短板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 主要空间,但同时面临着地理边
14、界限制、区域能源安全保障不足等薄 弱环节和短板。需加快布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电 力枢纽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 施等,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 群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3、投融资机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已经积淀了大量优质资产,但这些优质资 产短期内难以收回投资成本,债务风险加大。如何盘活这些优质资产、 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经济去杠杆,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把握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 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 湾区、海南、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在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地方投融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广泛调动 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化解地方债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