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10201Y04学分2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 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开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执笔人审定人制定时间2018年4月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最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之一。经济类专业的许多后续课程都与本课程 的理论和方法存在密切联系。(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有最基本的经济 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
2、。1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以及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收入一支出模型、IS-LM模 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内涵、产生原因,以及奥肯定律、 菲利普斯曲线。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影响、效果、应用。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汇率和对外贸易内涵,以及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增长的内涵、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内生增 长模型,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7 .通过
3、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的消费、投资及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8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两大学派的基 本假设、基本观点、政策取向,以及目前共识。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外作业等。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程度(H、M、L)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10课程目标1HHH课程目标2MHH课程目标3MHH课程目标4MHH课程目标5MHH课程目标6MHH课程目标7MHH课程目标8MHH注:1 .支撑强度分别填写H、M或L (其中H表示支撑程度高、M为中等、L为低)。四、课程
4、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两种核算方法,理解五个宏观经济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理解经济模型及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理解四部 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理论,理解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掌握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理解TS曲线和LM曲线概念及它们的推导过程,理解IS -LM模型的含义和公式、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的安排过程。第四章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
5、一总供给模型理解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含义,理解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掌握充分就业概念及失业的分类,理解奥肯定律,掌握通货膨胀概念及形成的原因,理解菲 利浦曲线及治理通胀的政策。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宏观层面财政政策含义、政策工具及其应用,货币政策含义、政策工具及其应用,理解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的影响,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理解挤出效应概念,了解供给管理政策。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理解开放经济、汇率及其标价、汇率制度、净出口函数等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小型开放经 济情形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了解南北关系经济分析方法。第
6、八章经济增长掌握经济增长的内涵,理解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掌握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九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投资和货币三大需求的微观基础第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了解和掌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两大学派的基本假设、基本观点、政策取向, 以及目前共识。五、课程学时安排章节号教学内容学时学生任务对应课程目标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民 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 和实际GDP;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4课程目标1弟一早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 的决定及变动;乘数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7、;三部 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6教材417页的 第13题。课程目标2第二早投资的决定;IS曲线;利率的决定LM曲线;IS-LM分 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4课程目标2第四章总需求曲线;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 线常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4教材470页的 第7题。课程目标2第五章失业的描述;失业的原因;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通货 膨胀的描述;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成本失业与 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菲利普斯曲线。6课程目标3第八早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及其 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两种政策的混
8、合使用;博弈 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 论;供给管理的政策6课程目标4第七章汇率和对外贸易;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 模型的应用;南-北经济关系的一种分析。4教材第551页 的第9题。课程目标5第八章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 实;增长核算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应用新古典 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6教材第579页 的第8题课程目标6第九章消费;投资;货币需求4课程目标7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 本假设;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D-AS模型;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背景与特征;名义 黏性;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目前宏观经 济学的基本共识。6课程目标8六、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定标准(依据)占总成绩比例过程考核到课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成绩登记表20%期末考核闭卷期末试卷80%考核类别考试成绩登记方式百分制八、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大出版,2014年,第6版。(二)主要参考书:1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梁小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 版。2 .经济学(下册),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第十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