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节能保温规范大全》GB3836.4-2023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节能保温规范大全》GB3836.4-2023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8.pdf(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 CS 弓2 93 52 6 0.2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3 8 3 6.4-2 0 1 0代替 G B 3 8 3 6.4-2 0 0 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E x p l o s i v e a t m o s p h e r e s-P a r t 4:E q u i p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b y i n t r i n s i c s a f e t y i(I E C 6 0 0 7 9 一 1 1:2 0 0 6,MOD)2 0 1 1-0 8-0 1 实施2 0 1 0-0 8
2、-0 9发布中 华人民 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 督检 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 3 8 3 6.4-2 0 1 0目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本质安全设备和关联设备的类别和组别 75 电气设备的保护等级和点燃符合性要求 76 设备的结构 1 27 与本质安全性能有关的元件 .2 38 影响本质安全性能的可靠元件、可靠组件和可靠连接 2 89 二极管安全栅 3 31 0 型式检查和试验 .3 41 1 例行检查和试验 .4 01 2 标志 4 11 3 文件 4 3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质安全电路的评定 4 4附录B
3、(规范性附录)本质安全电路用火花试验装置 。7 3附录C(资料性附录)爬电距离、电气间隙、通过浇封化合物的间距及通过固体绝缘的间距的 测量 8 0附录D(规范性附录)浇封 .8 2附录E(资料性附录)瞬态能量试验 8 5附录F(规范性附录)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间距隔离及元件隔离 8 7w w w.b z f x w.c o mG B 3 8 3 6.4-2 0 1 0前 .月 目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G B 3 8 3 6(爆炸性环境 分为若干部分:第 1 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第2 部分:由隔爆外壳“d 保护的设备;第3 部分:由增安型u e rr 保护的设备;第4 部分:由本质安全型
4、“1”保护的设备;第5 部分:正压外壳型 Y n ;第6 部分:油浸型“0 ;第7 部分:充砂型“a,第8 部分:、”型电气设备;第9 部 分:浇 封 型“M ;第1 1 部分: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测定方法,第 1 2 部分:气体或蒸气混合物按照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的分级;第 1 3 部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检修,第 1 4 部分:危险场所分类;第 1 5 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第 1 6 部分:电气装置的检查与维护(煤矿除外);第 1 7 部分:正压房间或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第 1 8 部分:本质安全系统;第1 9 部分:现场总线本质安全概念(F I S C O
5、);第2 0 部分:设备保护级别(E P L)为 G a 级的设备。本部分为G B 3 8 3 6 系列的第4 部分,对应于I E C 6 0 0 7 9-1 1:2 0 0 6(爆炸性环境第 1 1 部分:由本质安全型 i,保护的设备(英文版)。本部分修改采用I E C 6 0 0 7 9-1 1:2 0 0 6。与I E C 6 0 0 7 9-1 1:2 0 0 6 相比,本部分的主要变化有:第4 章中增加注:本部分目前未考虑G B 3 8 3 6.1-2 0 1 0中H I 类设备;第 6.3.1 1 中增加注2:本安导线和非本安导线应尽量分开布置;在 6.5 中增加注:I 类电气设备
6、的本质安全电路一般不允许利用地线作为回路,但因需要接地 保护的除外;-1 0.1.5.2中删除b),并将 a)放人 1 0.1.5.2的叙述中。本部分代替G B 3 8 3 6.4-2 0 0 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 部分:本质安全型 i;)本部分与G B 3 8 3 6.4-2 0 0 0 相比,主要变化有:标准名称变化;增加了i s 保护等级(n型中n L);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资料):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间距隔离及元件隔离,增加了大电流火花试验装置的结构要求,增加了附录E:瞬态能量试验;修改 了印制电路板印制线的温度组别表,班w w w.b z f x w.c o mGB 3 8
7、 3 6.4-2 01 0 增加了使用电阻限制电容放电的技术要求;引人了处理具有大电流低电压电池点燃能量的方法;引人了测量密封电池盒最大压力的方法;引人了故障情况下I C中可能产生电压提升的处理方法;规定了S MD可靠连接的方法;引人了电感和电容组合电路的火花点燃能量的处理方法;增加了变压器的电压试验;引人了由串联电阻保护电容的电容量有效值降低的评定方法;在临界点燃数据表(表A.1)中增加了I 类电路允许的短路电流和允许电容值。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D、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8、C 9)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北方永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南京优倍电子有限公司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刚、徐建平、付淑玲、徐刚、陈士学、程曙光、刘姐云、李向阳、陈彬、李轶、董健。本部分于1 9 8 3 年8 月第一次发布,2 0 0 0 年1 0 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w w w.b z f x w.c o mG B 3 8 3 6.4-2 0 1
9、 0 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范围 G B 3 8 3 6 的本部分规定了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本质安全设备以 及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用本质安全电 路连接的关联设备的术语、结构、试验和标志等要求。本部分规定的防爆型式适用于其电路本身不会引燃周围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本部分也适用于使用在非爆炸性气体环境或用 G B 3 8 3 6.1-2 0 1。所列的另一种防爆型式保护的电气设备或其部件,只要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电路的本质安全性能取决于该电气设备或其部件的设计和结构。暴露于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电路可用本部分对其是否适用于该环境进行评定。本质安全系统的要求在G B 3 8 3 6.1
10、8 中规定。现场总线本质安全概念的要求在G B 3 8 3 6.1 9 中规定。本部分是对G B 3 8 3 6.1-2 0 1 0 通用要求的补充和修改,但表 1 所列出的情况除外。当本部分的要求与G B 3 8 3 6.1-2 0 1 0 的要求有冲突时,应优先考虑本部分的要求。置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关联设备须用 G B 3 8 3 6.1-2 0 1 0所列的某一种防爆型式保护。此时G B 3 8 3 6.1-2 0 1 0 规定的防爆型式要求及其有关部分也适用于关联设备。表 1 G B 3 8 3 6.1-2 0 1 0排除的具体条款G B 3 8 3 6.1-2 0 1 0 中的条款或
11、分条款本安设备关联设备5.3最高表面温度适用排除6.3设备外壳的开启时间排除排除7.1.1适用性适用排除7.1.2材料的规定适用排除7.1.3 塑料材料排除排除7.2-热稳定性排除排除7.3 耐光性排除排除7.4非金属材料外壳表面的静电电荷适 用排除7.6螺孔排除排除8.1金属成分适 用排除8.2螺孔排除排除9紧固件排除排除1 0联锁装置排除排除1 1绝缘套管排除排除1 2粘结材料排除排除1 4连接件和接线空腔排除排除1 5接地导体或等电位导体的连接件排除排除w w w.b z f x w.c o mGB 3 8 3 6.4-2 0 1 0表 1(续)G B 3 8 3 6.1-2 0 1 0
12、 中的条款或分条款本安设备关联设备1 6.5分支点和引人点的温度排除排除1 7旋转电机的补充规定排除排除1 8开关的补充规定排除排除1 9熔断器的补充规定排除排除2 0插头、擂座和连接件的补充规定排除排除2 1灯具的补充规定排除排除2 2帽灯和手提灯的补充规定排除排除2 3.2电池组适用排除2 6.4外壳试验适用排除2 6.5.1温度测定适用排除2 6.5.2热剧变试验排除排除2 6.5.3小元件点憔试验(I 类和 n 类)适用排除2 6.6绝缘套管扭转试验排除排除2 6.7 非金属外壳或外壳的非金属部件排除排除2 6.8 耐热试验排除排除2 6.9 耐寒试验排除排除2 6.1 0 光老化试验
13、排除排除2 6.1 1 I 类设备的耐化学试剂试脸排除排除2 6.1 2接地连续性排除排除2 6.1 3非金属材料外壳部件的表面电阻侧定适用排除2 6.1 4起电试验适用排除2 6.1 5电容测量适用排除附录 A电缆引人装置的附加要求排除排除“代表其要求仅适用于 6.1.2 a)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 B 3 8 3 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 B 3 8 3 6
14、.1-2 0 1 0 爆炸性环境第 1 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I E C 6 0 0 7 9-1 1:2 0 0 7,MO D)G B 3 8 3 6.3-2 0 1 0 爆炸性环境第3 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I E C 6 0 0 7 9-7:2 0 0 6,MO D)G B 3 8 3 6.1 8 爆炸性环境第 1 8 部分:本质安全系统(G B 3 8 3 6.1 8-2 0 1 0,I E C 6 0 0 7 9-2 5,2 0 0 3,I D T)G B 3 8 3 6.1 9 爆炸性环境第 1 9部分:现场总线本质安全概念(F I S C O)(G B 3 8 3 6.1
15、 9-2 0 1 0,I E C 6 0 0 7 9-2 7:2 0 0 8,I D T)G B/T 4 2 0 7-2 0 0 3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I E C 6 0 1 1 2:1 9 7 9,I DT)2w w w.b z f x w.c o mGB 3 8 3 6.4-2 01 0 G B 4 2 0 8-2 0 0 8 外壳防护等级(I P代码)U E C 6 0 5 2 9:2 0 0 1,I D T)G B/T 6 1 0 9.2 漆包圆绕组线第 2部分:1 5 5级聚醋漆包铜圆线(G B/T 6 1 0 9.2-2 0 0 8,I
16、 E C 6 0 3 1 7 一 3:2 0 0 4,I D T)G B/T 6 1 0 9.5 漆包圆绕组线第 5部分:1 8 0 级聚醋亚胺漆包铜圆线(G B/T 6 1 0 9.5-2 0 0 8,I E C 6 0 3 1 7-8:1 9 9 7,I DT)G B/T 6 1 0 9.6 漆包圆绕组线第 6 部分:2 2 0级聚酞亚胺漆包铜圆线(G B/T 6 1 0 9.6-2 0 0 8,I E C 6 0 3 1 7-7:1 9 9 7,I DT)G B/T 6 1 0 9.2 0-2 0 0 8 漆包圆绕组线 第2 0 部分:2 0 0 级聚酞胺酞亚胺复合聚醋或聚醋亚胺漆包铜圆
17、线(I E C 6 0 3 1 7-1 3:1 9 9 7,I D T)G B 9 3 6 4.1-1 9 9 7 小型熔断器第1 部分:小型熔断器定义和小型熔断体通用要求(I E C 6 0 1 2 7-1:1 9 8 8,I DT)G B 9 3 6 4.2-1 9 9 7 小型熔断器第2 部分:管状熔断体(i d t I E C 6 0 1 2 7-2:1 9 8 9)G B 9 3 6 4.3-1 9 9 7 小型熔断器第3 部分:超小型熔断体(i d t I E C 6 0 1 2 7-3:1 9 8 8)G B 9 3 6 4.4-2 0 0 6 小型熔断器第4 部分:通用模件熔断
18、体(I E C 6 0 1 2 7-4:1 9 9 6,I D T)G B 9 3 6 4.6-2 0 0 1 小型熔断器第 6 部分:小型管状熔断体的熔断器座(i d t I E C 6 0 1 2 7-6:1 9 9 4)G B/T 1 1 0 2 1-2 0 0 7 电气绝缘 耐热性分级(I E C 6 0 0 8 5:2 0 0 4,I D T)G B/T 1 6 9 3 5.1-2 0 0 8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 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 E C 6 0 6 6 4-1:2 0 0 7,I D T)G B/T 1 6 9 3 5.3-2 0 0 5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
19、合第3部分:利用涂层、灌封和模压进行防污保护(I E C 6 0 6 6 4-3:2 0 0 3,I D T)G B/T 2 0 6 3 3.1-2 0 0 6 承载印制电路板用涂料(敷性涂料)第 1部分:定义分类和一般要求(I E C 6 1 0 8 6-1:2 0 0 4,I D T)3 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使用G B 3 8 3 6.1-2 0 1 0 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3.1 通用术语3.1.1 本质安全型“i i n t r i n s i c s a f e t y i 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它将设备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性环境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限制在
20、不能产生点燃的水平。3.1.2 关联设备 a s s o c i a t e d a p p a r a t u s 含有限能电路和非限能电路,且结构使非限能电路不能对限能电路产生不利影响的电气设备。注 1:关联设备可以是下列两者中的任何一种:a)具有G B 3 8 3 6.1-2 0 1。规定的另一种防姆型式、可 使用在相应 姆炸 性气 体环境的电气设备,b)未采用防爆型式保护,不能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例如记录仪,本身不在爆炸性气体环 境中,但是它与处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热电偶连接,这时只有记录仪的输人电路具有限能特性.G B 3 8 3 6.1-2 0 1 0 中3.2的定义
21、 注 2:本部分所指的关联设备也是一种电气设备,含有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且结构使非本质安全电路 不能对本质安全电路产生不利影响。它可以是 a)具有G B 3 8 3 6.1-2 0 1。规定的 另一个防爆型 式,可使用在相应的爆炸性环境中的电 气设备;或者 b)未采用防爆型式保护,不能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例如记录仪,本身不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但是与姗炸性环境中的热电偶连接,这时只有记录仪的摘人电路是限能的;或者 3w w w.b z f x w.c o mGB 3 8 3 6.4-2 0 1 0 c)在安全场所使用的充电器或接口,与危险场所用设备连接,用于充电、下载数据等。
22、3.1.3 本质安全设备 i n t r i n s i c s a f e t y a p p a r a t u s 所有电路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3.1 .4 本质安全电路 i n t r in s i c a l ly s a f e c i r c u i t 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3.1 .5 简单设备 s i m p l e a p p a r a t u s 电气参数严格定义且符合所用电路本质安全性能的电气元件或结构简单的元件组合。3.2 涂层c o a t i n g 绝缘材料
23、,如涂敷在零部件表面的清漆或固体绝缘膜。G B/T 1 6 9 3 5.3-2 0 0 5 中3.5 的定义I 注:涂层和印制电路板的基础材料形成一个绝缘系统,其性能可与固体绝缘材料相似。3.3 煎型涂层 c o n f o r m a l c o a t i n g 电气绝缘材料,涂敷在印制电路板表面形成一层薄涂层,为防止环境中有害物质影响提供保护。G B/T 2 0 6 3 3.1-2 0 0 6 中2.1 的定义3.4 控制图c o n t r o l d r a w i n g 制造商提供的本质安全设备或关联设备的图或其他文件,用以详细说明允许其互联或连接到其他电路或设备的电气参数。3
24、.5 二极管安全栅 d i o d e s a f e t y b a r r i e r 由熔断器、电阻或其组合保护的分流二极管或二极管电路(包括齐纳二极管)构成的组件,作为独立装置,而不是作为较大设备的部件。3.6 整体概念 e n t i t y c o n c e p t 利用连接设备的本质安全参数确定本质安全设备和关联设备的组合符合要求的方法。3.7 故障 f a u l t s3.7.1 计数故障c o u n t a b l e f a u l t 符合本标准结构要求的电气设备的部件上出现的故障。3.7.2 故障f a u l t 本部分未定义为可靠的、但影响电路本质安全性能的任
25、何元件、元件之间的间距、绝缘或连接的任何失效。3.7.3 非计数故障n o n-c o u n t a b l e f a u l t 不符合本标准结构要求的电气设备的部件上出现的故障。GB 3 8 3 6.4-2 0 1 03.8 正常T-作 n o r m a l o p e r a t i o n 设备符合电气和机械设计技术规范,并在制造商规定的限定条件下工作。G B 3 8 3 6.1-2 0 1 0中3.3 1 的定义 注 1:制造商规定的限定条件可包括设备持续运行状况。例如,一台电机在一个负载周期内工作。注 2:规定限值内供电电压的变化和任何其他的工作偏差属于正常工作的一部分。注
26、3:这包括外部连接电缆的开路、短路和接地。3.9 净空间 f r e e s p a c e 元件周围或元件内部特定设计的空间。3.1 0 熔断器额定值f u s e r a t i n g I n G B 9 3 6 4(所有部分)或制造商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值。3.1 1 可靠性 i n f a l l i b i l i t y3.1 1 .1 可命元件或可靠组件 i n f a l l i b l e c o m p o n e n t o r i n f a l l i b l e a s s e m b l y o f c o m p o m e n t s 认为不会发
27、生本部分规定的某个故障状态的元件或元件组件。使用或贮存中上述故障状态出现的概率很低,可不予考虑。3.1 1.2 可靠连接in f a l l i b le c o n n e c t i o n 根据本部分的要求,在使用和贮存中认为不会形成开路的连接,包括接头、连接线和印制电路板上的印制线。使用或贮存中上述故障状态出现的概率很低,可不予考虑。3.1 1.3 可靠隔离或可靠绝缘 i n f a l l i b l e s e p a r a t i o n o r i n s u la t i o n 符合本部分规定的导电部件之间的隔离或绝缘认为不会发生短路。使用或贮存中上述故障状态出现的概率很
28、低,可不予考虑。3.1 2 内 部布线 i n t e r n a l w i r i n g 由制造商完成的电气设备内部的布线和电气连接。3.1 3 带电维护l i v e m a i n t e n a n c e 在关联设备、本质安全设备和电路通电状态下进行的维护活动。3.1 4 最大外部电感与电阻比m a x i mu m e x t e r n a l i n d u c t a n c e t o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i o L o/R.可以连接到电气设备外部的连接装置上,不会使本质安全性能失效 的电感与电阻的最大比值。3.1 5 最大内部电感与电阻
29、比m a x i mu m i n t e r n a l i n d u c t a n c e t o r e s i s t a n c e r a t i o L;/R;电气设备外部的连接装置上出现的内部电感与电阻的最大比值。5GB 3 8 3 6.4-2 0 1 03.1 6 最 高电 压(交 流有 效 值或直 流 值)m a x i m u m r.m.s.a.c.o r d.c.v o l t a g e U.可施加到关联设备的非限能连接装置上,不会使防爆型式失效的最高电压。G B 3 8 3 6.1-2 0 1 0 中3.1 5.1 1 的定义 注 1:这也适用于可施加到本质安
30、全设备的非本质安全连接装置上的最高电压(例如,仅在非危险场所充电的电池 供电设备的充电连接装置)。注 2:在不同的连接装置上,U.值可不同,并且对于交流和直流电压也可不同。3.1 7 过电 压等级 o v e r v o l t a g e c a t e g o r y 用数字表示的瞬时过电压条件。G B/T 1 6 9 3 5.1-2 0 0 8中的3.1 0 注:过电 压等级分为I,II.1 1 和N 级,见G B/T 1 6 9 3 5.1-2 0 0 8 中4.3.3.2.3.1 8 污染等级 州l u t i o n d e g r e e 用数字表示的小区域环境的预期污染程度。注
31、:污染等级分为 1,2,3和4 级。3.1 9 保护性特低电压 p r o t e c t i v e e x t r a-l o w v o l t a g e P ELV 电气上与接地系统不分开,但用其他方法满足S E L V要求的特低电压系统。注:5 0 V的中性点接地系统是一个 P E L V系统.3.2 0 额定绝缘电压 r a t e d i n s u l a t i o n v o l t a g e 制造商规定的设备或其部件上能承受的电压有效值,表明对绝缘规定的(长期)承受能力。G B/T 1 6 9 3 5.1-2 0 0 8 中3.9.1 的定义 注:额定绝缘电压不必等于
32、与设备功能特性相关的额定电压。3.2 1 循环峰值电压 r e c u r r i n g p e a k v o l t a g e 由交流电压失真,或叠加到直流电压的交流电压引起的电压波形周期性偏离的最大电压峰值。注:随机过电压,例如:偶然转换引起的,不应认为是循环峰值电压。3.2 2 安全性特低电压 s a f e t y e x t r a-l o w v o l t a g e S ELV 电气上与接地系统或其他系统分开,使单个故障不能引起电气冲击的特低电压系统(即通常不超过交流5 0 V或无波纹直流1 2 0 V)。注:5 0 V的不接地系统是一个 S E L V系统。3.2 3
33、间距s p a c i n 梦3.2 3.1 电气间隙c le a r a n c e 两导电部件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注:该距离仅适用于暴露在空气中的导电件,不适用于绝缘部件或浇封化合物筱盖的导电件.6GB 3 8 3 6.4-2 0 1 03.2 3.2 通过浇封化合物的间距 d i s t a n c e t h r o u g h c a s t i n g c o m p o u n d 两导电部件之间通过浇封化合物的最短距离。3.2 3.3 通过固 体绝缘的间距 d i s t a n c e t h r o u g h s o l i d i n s u l a t i o n 两
34、导电部件之间通过固体绝缘的最短距离。3.2 3.4 爬电距离c r e e p a g e d i s t a n c e 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的最短距离。3.2 3.5 涂层T爬电距离 c r e e p a g e d i s t a n c e u n d e r c o a t i n g 两导电部件沿覆盖绝缘涂层的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3.2 4 孔隙v o id 浇封过程中无意产生的空间。4 本质安全设备和关联设备的类别和组别本质安全设备和关联设备按G B 3 8 3 6.1-2 0 1 0中第4章和第5 章进行分类、分组。注:本部分目前未考虑 G B 3 8
35、 3 6.1-2 0 1 0中 Q 类设备。5 电气设备的保护等级和点姗符合性要求5.1 概述 本质安全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本质安全部分应分为“i a ,i b 或“i c 保护等级。本部分的要求适用于所有保护等级,另有规定时除外。在确定“i a ,i b”或“i s”保护等级时,元件和连接的故障应按7.6 考虑;导电部件之间隔离的故障应按 6.3考虑。故障的确定还应考虑外部连接电缆的断路、短路和接地。在确定本质安全设备和关联设备的最大本质安全整体参数时应考虑5.5 对火花点燃符合性的要求和5.6 对热点燃符合性的要求。与安全性特低电压(S E L V)电路或保护性特低电压(P E L V)电路相
36、连的关联设备的电路,当标称工作电压以差动形式施加在电路导体之间时,U。仅应以“共模”形式出现(典型的例子是 R S-2 3 2,R S-4 8 5或4-2 0 mA电路)。基于S E L V或P E L V电路的设备应按G B 3 8 3 6.1-2 0 1 0中的2 9.2 e)项要求标志符号“X 0 当制造商提供的文件对带电维护程序做出规定时,带电维护不应使本质安全失效,并应在试验和评定过程中予以考虑。注 1:设备可具有多个保护等级,每个保护等级的参数可以不同。注 2:本质安全电路火花点燃评定指南见附录 A,有关火花试验装置的细节见附录 B.注 3:对于下文应用 U rn ,U;的条款,评
37、定时可考虑最高电压及最高电压以下的任何电压.注 4:在不同的连接装置上,U 二 值可不同,并且对于交流和直流电压也可不同.5.2 ia”保护等级 施加 U.和 U;后,在下列每一 种情况下,i a”保护 等级 电气设备 中的本 质安全 电路应不 能引起点燃:a)正常工作和施加最不利条件下的非计数故障;b)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计数故障加上最不利条件下的非计数故障;GB 3 8 3 6.4-2 0 1 0 。)正常工作和施加二个计数故障加上最不利条件下的非计数故障。在上述各种情况下,所施加的非计数故障可以不同。电路进行火花点燃试验和评定时,应按1 0.1.4.2的要求施加下列安全系数:对于a)和b)
38、1.5;.对于。)1.0,在所有情况下,为确定表面温度组别,施加在电压或电流上的安全系数应为1.0.若仅可能出现一个计数故障,并且能满足,ia 等级的试验要求,则认为b)的要求是“i a 等级。若不可能出现计数故障,并且能满足“ia 等级的试验要求,则认为 a)的要求是“i a,等级。5.3 i b”保护等级 施加U rn或U i 后,在下列每一种情况下,i b”等级电气设备中的本质安全电路应不能引起点燃:a)正常工作和施加最不利条件下的非计数故障;b)正常工作和施加一个计数故障加上最不利条件下的非计数故障。在上述各种情况下,所施加的非计数故障可以不同。对电路进行火花点燃试验和评定时,应按1
39、0.1.4.2的规定,施加1.5 倍安全系数。在所有情况下,为确定表面温度组别,施加在电压或电流上的安全系数应为1.0,若不可能出现计数故障,并且能满足“i b 等级的试验要求,则认为a)的要求是“ib”等级。5.4 i c,保护等级 施加U 二或U;后,在正常工作情况下,i c,等级电气设备中的本质安全电路应不能引起点燃,当间距影响安全时,间距应满足表 5 或表F.2的要求。在对电路进行火花点燃试验和评定时,应按 1 0.1.4.2的规定施加 1.0倍安全系数。在所有情况下,为确定表面温度组别,施加在电压或电流上的安全系数应为1.0.注:故障的概念不适用于该保护等级,第 8 章中规定的可靠元
40、件和可靠组件也不适用。对于“i c,,保护等级来说,术 语“可靠”宜理解为“符合 7.1 的要求”。5.5 火花点燃的符合性 为有效限制可能引起爆炸性环境点燃的火花能量,应按 1 0.1的要求,在每一个可能出现断开或连接的点上对电路进行评定和/或试验。5.6 热点燃的符合性5.6.1 概述 所有与爆炸性气体环境可能接触的元件、外壳和导线的表面均应进行最高表面温度的评定和/或试验。G B 3 8 3 6.1-2 0 1 0 第 5章给出了在施加 5.2.5.3和 5.4 规定的故障后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的要求。如果需要,应按 1 0.2 的规定进行试验。注1:本章要 求不适用于G B 3 8 3
41、6.1-2 0 1。列出 的另一种保护型 式保护的 关联设备或危险场所以外的设备。注 2:为防止诸如印制电路板、涂层或元件包装过热或燃烧引起爆炸性气体环境的二次点燃,在选择与可能产生过 高温度元件相邻的材料时应谨慎,这些元件如电他组、蓄电他或在第 5 章规定的故障状态下耗散功率超过 1.3 W的元件.5.6.2 小元件温度 小 元 件,例 如,晶 体 管 或 电 阻,当 其 温 度 超过 温 度 组 别 允 许 的 温 度 时,在 接 照G B 3 8 3 6.1-2 0 1 0 中的2 6.5.3 试验时,只要小元件不引起点燃,应认为是可以的。对于I 类设备,试验混合物应是(6.5 士0.3
42、)%的甲烷一 空气混合物。或者,如果没有引起催化或其他化学反应,满足下列情况之一也认为是可以的:a)对于II类T 4 或I 类温度组别,元件应符合表2 a)的规定,包括表2 b)中列出的随环境温度升高 适当降低最大允许耗散功率的规定;G B 3 8 3 6.4-2 0 1 0 b)对于n类T 5 温度组别,表面积小于1 0 c m2 的元件的表面温度应不超过 1 5 0。此外,允许的较高温度不应使防爆型式失效,例如,导致设备的元件或相邻部件超过任何与安全有关的额定值,或导致劣化或变形使重要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失效。表 2 按元件尺寸和环境温度评定温度组别 a)T 4组和 I 类的要求总表面积(
43、不包括引线)II类 T 4 组I 类(粉尘除外)最高表面温度/1 0 c m 21 3 54 5 0b)不超过2 0 m m Z 的元件最大耗散功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最高环境温度/设备类别4 05 0607 080最大耗散功率/Wn 类1.31.2 51.21.11.0工 类3.33.2 23.1 53.0 73.05.6.3 设备内部配线 对于铜导线,导线自身发热的最高温度对应的最大允许电流可从表3 获得,或者,一般情况,对金属导线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r t(1+a T)1/2 一“L T C-+a t)J(1)式 中:a 导线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铜为0.0 0 4 2 8 4 K-,金为0
44、.0 0 4 2 0 1 K 1);I 最大允许电流有效值,A;I f 导线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熔化的电流,A;T-导线材料的熔化温度,(铜为1 0 8 3,金为 1 0 6 4);t 相应温度组别的临界温度,t 值是由于自热和环境温度引起的导线温度,。例如:细铜线(温度组别为T 4)a=0.0 0 4 2 8 4 K一 1I f=1.6 A(试验确定或由铜线制造商规定)T=1 0 8 3t 对 于 T 4(小元件,t 簇2 7 5)代人公式I=1.3 A(这是为防止铜线温度超过2 7 5所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或故障电流。)表 3 铜导线的温度组别(最高环境温度为4 0时)直径(见注 4)
45、mni横截面积(见注 4)mm2温度组别的最大允许电流/AT 1-.T 4 和 I 类T5T60.0 3 50.0 5 0.10.0 0 0 9 6 20.0 0 1 9 60.0 0 7 8 50.5 31.042.10.4 80.931.90.4 30.8 41.7GB 3 8 3 6.4-2 0 1 0表 3(续)直径(见注 4)温度组别的最大允许电流/A.0 工nnU月了州1 1 njlJ月0,勺1 qU.八口横截面积(见注 4)mm2T i 一T 4 和 I 类0.20.3 50.0 3 1 40.0 9 6 2 0.19 66.7.5.66.9注 1:给出的最大允许电流值(A)是指
46、交流有效值或直流值.注 2:对于绞合导线,横截面积是所有纹合线束的总截面积。注 3:该表也适用于挠性扁平导线,例如带状电缆,但不适用于印制电路导体,见 5.6.4.注 4:直径和横截面积是由导线制造商规定的标称尺寸。注5:当最大功 率不超过1.3 W时,可以判定导线为T 4 温度组别,并且对于 I 类也是允许的。对于表面不堆集 煤尘的 I 类,当环境温度在 4 0 以下时允许的最大功率为3.3 W;当环境温度大于4 0 时,允许的最大功 率应 适当降低,具体参见表 2 b),5.6.4 印制电路板上的印制线 应采用有效数据或通过实际测量确定印制电路板上印制线的温度组别。印制线由铜材料制成时,可
47、根据表4 确定温度组别。例如,对于厚度至少为0.5 m m的单面或双面印制电路板,在印制线厚度至少为3 3 5 m时,如果其最小宽度为0.3 mm,流过的持续电流不大于0.4 4 4 A,则利用表4 中注3、注4、注8、注9 给出的系数,可确定其温度组别满足T 4或 I类要求。同样,对于印制线最小宽度分别为 0.5 mm,1.0 m m和2.0 m m,相应的最大电流分别为0.6 4 8 A,1.0 9 2 A和 1.8 3 3 A时,其温度组别可确定为T 4 组。若印制线长度不大于1 0 mm,不必考虑温度组别。通过试验确定印制线的温度组别时,应使用最大持续电流。制造公差值不应使本款规定数值
48、减少 1 0%或1 m m,取两者中的较小值。不进行试验时,最大功率又不超过1.3 W,印制线的温度组别符合T 4 或I 类要求。对于I 类,表面不堆积煤尘时,允许的最大功率为3.3 W.当环境温度大于4 0时,允许的最大功率应适当降低,参见表2 b).表4 印制电路板印制线的温度组别(最高环境温度为4 0时)印制线最小宽度 n l 刀 1温度组别对应的最大允许电流/AT 1-T 4 和I 类T5T6GB 3 8 3 6.4-2 0 1 0表 4(续)印制线最小宽度 n i m温度组别对应的最大允许电流/AT 1-T 4 和 I 类T5T62.02.53.p4.05.06.09.91 1.61
49、 3.31 6.41 9.32 2.07.99.31 0.71 3.21 5.51 7.76.98.19.31 1.41 3.51 5.4注 1:给出的最大允许电流值(A)为交流有效值或直流值。注2:本表适用于厚度为1.6 m m及以 上、单层铜箔厚度为3 3 5 m的印 制电 路板。注 3:对于厚度为。.5 m m-1.6 m m之间的印制电路板,应把表中的最大允许电流值除以 1.2.注 4:对于双面印制电路板,表中的最大允许电流值除以 1.5,注 5:对于在考虑中的多层印制电路板,表中的最大允许电流值除以2.注6:对于铜箱厚度 1 8 5 m的印制电路板,表中的 最大 允许电流 值除以1.
50、5.注7:对于铜箔厚度为7 0 5 m的印制电路板,表中的最大允 许电流 值乘以1.3.注 8:对于位于正常工作或故障条件下耗散功率 0.2 5 W 或以上的元件之下的铜箱,表中的最大允许电流值除以 1.5.注 9:正常工作或故障条件下,耗散功率为。.2 5 W或以上的元件终端并沿导线长达 1.0 0 m m的范围内,应将印 制电路导线宽度乘以3 或将规定的最大允许电流除以 2。此外,如果印制电路导线在元件下面通过,应采 用注 8 规定系数。注 1 0:环境温度达到 6 0时,最大允许电流值除以 1.2.注 1 1:环境温度达到 8 0时,最大允许电流值除以 1.3.5.7 简单设备 下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