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6845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期工程新增辐射工作场所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承建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持证单位) 编制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编制日期:二。一九年四月图21辐射工作场所500m范围环境敏感点图2-8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源3.1.1 正常工况放射源(1)Y辐射放射源在使用过程中发射丫射线。放射源未使用时,其所在设备机头屏蔽门 是关闭的,这时从装置源体漏出的丫射线较少,主要对进入机房的工作人员产 生外照射,不对机房外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产生辐射照射。放射源

2、所在设备开 机时,设备屏蔽门开启,从该门散射出来的Y射线较强,将对机房外的工作人 员和公众成员产生一定的外照射。(2) B射线B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通常只要对丫射线能有效屏蔽,也能将8射线屏 蔽掉,因此在设备正常运行时,B射线对外环境没有明显影响。(3)有害气体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正常工况下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气。但在运行过程中,空 气在丫射线照射下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通风系统排入大气。由于臭氧和氮 氧化物的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3.1.1.2 射线装置直线加速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产生污染因子如下:(1)带电粒子:被加速的电子一般情况下是定向的,只要选择的屏蔽物质厚 度大于电子

3、在该物质中的射程就可以将其吸收。在本项目中,被加速的电子能够 被完全屏蔽在治疗室内,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2)韧致辐射(X射线):直线加速器在开机时会产生韧致辐射,污染途径 为外照射。(3)中子,当电子和光子的能量超过lOMeV时,会产生中子,中子的污染 途径为外照射。(4)感生放射性,加速器结构部件、冷却水、加速器机房的空气受到辐射的 照射会产生感生放射性。(5)有害气体:在加速器使用过程中,空气在电子束、X射线照射下产生臭 氧和氮氧化物,通过治疗室通风排入大气。3.1.1.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本项目拟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F-18、P-32、Tc-99m、1-125、 I-13

4、H Cs137、Po-210、Ra-226、Th232、U-234、U-238、Pu-239、Am-241 等 21种核素。这21种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发射丫射线、正、负电子(B射线)a射线, 在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操作这些核素将会对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一定辐射影 响。3.1.2事故工况放射源(1)人员误留或误闯机房人员误留机房或误闯正在运行的机房,造成人员不必要的照射,可能损害误 照人员的身体健康。由于该设备自身的防护措施和设施配有的安全联锁系统,发 生这类事故的机率很小,即使发生误入,控制台有报警,并且射线束自动关闭一 般不会造成严重的辐射损伤事故。(2)卡源事故、电气系统失控等事故在使用时发卡

5、源事故、电气系统失控等事故时,手动遥控将射线束关闭位 置,手动遥控关射线束亦不成功时,放射性工作人员将进入机房完成手动关源。 放射工作人员手动关束后,尽快撤出,并关闭防护门,封闭现场,立即通知维修 人员进行维修。此过程中放射性工作人员可能受到辐射照射。(3)放射源丢失和被盗由于设备较为沉重,放射源无专用工具不可能被移出装置以外,放射源丢 失、被盗事故一般发生的设备换源或维修期间,换源维修都由专业人员进行,一 般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很小,一旦发生,对盗窃者以及公众将产生严重危害,所 以,应做好防盗设施,尤其是换源和维修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3.1.2.1 射线装置(1)人员误闯、误留治疗机房直线加速

6、器有比较完备的屏蔽、联锁和警告装置以及操作规程,机房也有严 格规章制度,所以其他人员不可能进入,不可能发生其他人员误闯、误留事故。 只有当联锁装置失灵,人员误闯正在运行的机房,造成人员不必要的外照射;或 者电视监视系统故障,人员误留在机房,出束时造成人员不必要的外照射。由于在加速滞控制台设有紧急按钮,可以使人员及时摆脱危险。为了防止这 类事故的发生,加速器的安全联锁装置应经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制定了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教育和培训。(2)断电和火灾事故电源故障、着火等事故,不会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3)冷却水泄漏事故水中的感生放射性核素很少,而且放射性核素半衰

7、期很短,发生该类事故时 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轻微的。3.1.2.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是由于操作失误,含放射性 核素的液体洒落,有可能污染工作台、地面、墙壁、设备等,甚至造成手和皮肤 的污染。3.2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正常运行阶段3.2.1.1 放射源(1)屏蔽墙外剂量率及工作人员及公众受照剂量通过屏蔽计算,各类放射源工作场所屏蔽墙体外及防护门外剂量率水平小于 2.5gSv/h的要求。经过屏蔽墙体的屏蔽作用,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剂量均低于其剂 量约束值(工作人员:5mSv/a;公众O.lmSv/a)。(2)有害气体放射源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计算可知,产

8、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室内浓度均远 远小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臭氧和氮氧化物的浓度限值, 对工作人员是安全的。3.2.1.2 射线装置(1)屏蔽墙外剂量率及工作人员及公众受照剂量通过屏蔽计算,各类放射源工作场所屏蔽墙体外及防护门外剂量率水平小于 2.5uSv/h的要求。经过屏蔽墙体的屏蔽作用,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剂量均低于其 剂量约束值(工作人员:5mSv/a;公众O.lmSv/a)。(2)感生放射性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感生放射性多数是由它产生的污染中子引起的,空气受照 射后,感生放射性核素主要有N-16和Ar-41. 0-15、N-13等,它们的半衰期分 别为7.4s、

9、1.83h、3.1 min和10mino只需放置较短的时间其活度就可衰减到可 忽略的水平,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3)有害气体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室内浓度均远远小于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臭氧和氮氧化物的浓度限值,对工 作人员是安全的。3.2.1.3 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通过计算可知,在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实验时,其对 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剂量均低于其剂量约束值(工作人员:5mSv/a;公众 0. ImSv/a) o事故情况下3.2.1.4 放射源通过对发生卡源事故、电气系统失控及断电等事故情景下对工作人员造成的 剂量计算可知

10、,事故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低于工作人员的剂量控制值 ImSv,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3.222射线装置由于断电后加速器就不会再持续的产生辐射,一般的事故都不会对环境造成 影响。加速器有比较完备的屏蔽、联锁和警告装置、操作规程,以及严格规章制 度,所以其他人员不可能进入加速器机房。在加速器控制台设有紧急按钮,可以 使人员及时摆脱危险。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加速器的安全联锁装置应经常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人员进 行辐射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冷却水泄漏事故,水中的感生放射性核素很少,而且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很短,发生该类事故时对环境的影响

11、是极其轻微的。其它电源故障、触电、着火等 事故,不会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3.223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通过对发生含放射性核素的液体泗落事故情景对工作人员造成剂量计算可 知,发生该类事故时对工作人员造成的最大剂量低于事故时工作人员的剂量控制 值ImSv,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3.3辐射防护措施本项目中的辐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辐射工作场所分区、人流、 物流设计、辐射屏蔽、通风系统、三废治理等。3.3.1辐射防护与屏蔽设计工作场所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木 项目辐射工作场所划分为监督区和控制区,将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 全措施的区域

12、定为控制区,对控制区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如工作许可证制度)和 门禁装置限制进入控制区,除控制区外的其他辐射工作场所划为监督区,监督区 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 评价。1.1.1.1 屏蔽设计根据辐射工作场所中各个实验室操作源项,确定其四周墙体及防护门的屏蔽 厚度和屏蔽材料,使其满足工作场所屏蔽墙体外30cm处剂量率水平不大于2.5 u Sv/ho通风系统本项目中放射源及射线装置使用场所设有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不少于4次/h, 室内空调采用多联机,新风口设置在实验室入口附近高位,排风口设置于远离实 验入口方向靠近地面的低位。排风机位于实验室屋顶,设置活性炭

13、过滤器,高于 屋面3m位置排放。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各实验室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实验室保持负压。实 验室排风根据实验工艺要求,适当合并系统,排风机设置于实验室屋顶。1.1.1.2 放射源库为保证放射源安全贮存,拟设放射源暂存库一间,该放射源库无窗户,其长 宽分别为9.65m和2.75m,源库中设有5个保险柜用于贮存IV类、V类放射源,四 面墙体为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1.1.1.3 变池为处理实验室产生的放射性废水,设有衰变池。衰变池设置3个直径为e 2400mm、单个有效容积为27m的放射性废水储罐,每个储罐储存可4个月的放 射性污染物实验废水量。储罐自带屏蔽,液位计,呼吸器,进水管

14、设电动阀。呼 吸器带活性炭过滤器,通气管伸至屋面通气。1.1.1.4 其他防护措施放射源1)实验室设有门机安全联锁装置,防护门上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和工作状态指 示灯。2)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放射源出束的时间,增加工作 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降低辐射水平,保证人员的受照剂量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 平处于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利用辐射防护器具和用品,保证工作人员的有效屏蔽。4)工作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5)配备辐射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6)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措施。7)实验室配有对讲装置及烟雾报警器

15、。8)实验室配有防盗门、窗,设专人管理,实行双人双锁。室内安装入侵报警 和视频监控等装置组成的技术防范系统。33.2.2射线装置(1)n类射线装置(直线加速器)1)机房设有门机控制联锁、紧急断电开关。在加速器机房内设置紧急停机按 钮,供留在加速器机房内的人员应急使用。2)防护门上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射线装置的使用时间,增加工作人 员的业务熟练程度,降低辐射水平,保证人员的受照剂量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 处于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要时采取辐射防护器具和用品,保证工作人员的 有效屏蔽。5)射线装置使用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

16、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 全措施。6)配备x、y辐射监测仪器,包括机房内安装的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报警 仪、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7)制订了辐射事故应急措施。8)机房和控制室之间安装电视监视系统,使机房内的一切情况均能在控制室 内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急停按钮,使加速器停止出束。9)控制台上有仅供授权人专用的钥匙,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钥匙开 关开启控制台。10)机房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2) HI类射线装置1)配备了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2)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3)射线装置机房门安装门灯联锁装置。4)机房门外安装醒目的照射状态指示

17、灯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5) 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设备主要防护性能检测,以及机房防护设施检查测试。33.2.3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1)严格根据实验需求,在保证实验效果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放射性同位素 的使用量,以降低辐射水平,保证人员的受照剂量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处于可 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利用辐射防护器具和用品,保证工作人员与放 射性同位素的有效隔离屏蔽。3)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严禁在控制区和监 督区内进食、饮水和吸烟,防止放射性核素吸入和食入。4)定期使用辐射监测仪进行表面污染及辐射水平监测和记录。5)废物暂存间配有防盗门、窗,设专人管理,

18、实行双人双锁。6)同位素实验室重要部位及通道设有放射性警示标识。7)实验室地面采用易清洗且不易渗透的材料,表面采用易清洗的材料。说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开展对“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二期工程新增辐射工作场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现根据国家法规及 规定,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 学所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开环评内容。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 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8)实验室主要出入口、废物库安装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等装置组成的技术防范系统。3.3.3三废治理建设单位在使用放射源

19、、射线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放射 性废气、放射性固体废物及放射性废液。4.3.1 放射性废气处理措施实验室内所涉及的操作均是一些简单的湿法操作,不会产生气溶胶和蒸气 等,正常工作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工作环境的空气污染。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废气 主要来自由于操作失误,放射性物质泼洒在注射室工作台面或地面,可能会有极 小部分药物挥发进入空气中,这部分放射性废气通过各自的通风系统,经活性碳 过滤器过滤后,排入大气。4.3.2 放射性废液处理措施本项目运行期间产生的含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废液将通过管道运至衰变池 中,在衰变池中暂存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合格后排放。产生的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废液集中存

20、放在放衰变罐,最终由建设单位统 一处理。4.3.3 放射性固体废物及处理措施产生的I类、H类、山类废旧放射源将由生产厂家负责回收。其他使用的IV、V类废旧放射源,将进行包装整备后送北京市城市放射性废 物库收贮。直线加速器在维修加期间产生的含放射性的废物,将包装整备送北京市城市 放射性废物库收贮。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将在放射性废物库中暂存,待 其衰变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后,报审管部门批准,作非放射性废物处理;不能满 足清洁解控要求,需送交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暂存。3.4 建设单位拟采取的辐射监测计划和安全管理辐射监测计划本项目辐射监测主要针对本项目运行期间进行,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监测

21、、工 作场所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1)环境监测本项目运行期间,需要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其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监测频次为 每年一次。(2)工作场所监测工作场所监测包括建设单位自行监测和委托监测,监测项目包括丫剂量率监 测、中子剂量率监测和表面污染监测。建设单位每年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监 测,并委托有资质单位每年对其辐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监测。(3)个人剂量监测建设单位从事放射工作人员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工作时严格按照要 求佩戴个人剂量计,每季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负责测定一次,并建立个人健康档 案。3.4.1 辐射安全管理(1)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单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成立了以单位副

22、所长为组 长,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放射防护领导小组。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协助相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做好本所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工作和管理工作。(2)辐射工作人员管理本项目的辐射工作人员主要为辐射防护负责人、辐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事 放射源、射线装置及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均已参加生态环境部认 可的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并获得证廿。另外建设单位已有4名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满足了国家相关要求。单位承诺新上岗及调入人员,在上岗前需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 护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并每四年接受一次再 培训,不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或者再培训考核不合

23、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辐射工作。建设单位每2年安排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体检档 案。(3)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本所放射防护安全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规 章制度,并在所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的监管下,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监管,规范本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其制定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有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辐射防护与安全管 理规定、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 测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管理规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置放射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和放射工作场所环境剂量监测方案。同时,各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制

24、定了相应的仪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 应急预案,具体包括SSDL实验室FCC-7000型60Co 丫照射装置操作管理制度、 SSDL实验室FYC-50H小钻机照射装置操作管理制度、SSDL实验室60Co 丫照射装置操作管理制度告知书、SSDL005B实验室后装标准照射装置操作 管理制度相关的辐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5 防护用品及监测设备建设单位本次新增辐射工作场所拟配备监测设备包括x-Y剂量率仪、个人剂 量报警仪、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配备的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工作服,帽子, 口罩,手套,鞋套、铅围脖、铅围裙、铅手套、铅衣、铅背心、铅眼镜。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建设单位拟在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2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内新增放射源、 射线装置及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场所。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国 家产业政策。建设项目目的明确、理由正当,同时具备了技术、人员和经费等条 件。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满足我国法规标准 的要求,是可以接受的。本项目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管 理措施后,将具备其所从事的辐射活动的技术能力和辐射安全防护能力,项目建 成投入运行后对环境影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 的建设是可行的。1建设项目概况项目背景新的严峻形势,以及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负担的威胁,对我国疾病预 防控制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26、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为体现预防 为主的方针,2002年1月成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是由政府 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由 于组建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研究所分散在北京几个区内,且科研办公条 件仍延用原有各所的硬件设施,而原有硬件设施陈旧、落后,规模小,不利于资 源共享和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制约了其新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了适应疾病预防控 制任务的变化形势,保障新时期公共卫生体系工作的需要,创造有利于疾病预防 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环境,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决定集中建设中国疾控 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增强疾病预防

27、控制工作的整体凝聚力,提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指挥调度能力,有利于适应新的需求,在改善条件 的同时,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国家队的整体实力。国家发改委 报国务院关于项目建议书的请示中提出:应本着“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和“尽 量利用现有设施,不重复建设”的原则,首先着手进行一期工程建设。目前一期 工程已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已迁入的单位包括中心本级、病毒病所、传染病所、 艾防中心等单位,共计923人,拆除部分建筑后保留建筑面积78542平方米。一期工程初步完成了传染病防控等领域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规模测算标准偏 低,存在科研业务用房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疾控中心突飞猛进的业务发展需求;

28、 特殊用房因受面积控制影响无设备夹层;实验配套用房紧缺,各类样本无处存放 等问题。为弥补一期工程存在的各类不足,将启动二期工程的建设,二期工程将 涉及慢病预防、营养健康、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辐射安全等方面,是公共卫生 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满足中心“四位一体”的业务需求,促进中心科 研能力总体提升。本项目属于二期工程中辐射安全方面的建设内容。其建成后,将为国家开展 放射卫生监督、行政管理和核辐射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辐射防护 与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提供技术支持。1.1 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内。1.2 建设内容本项目包括

29、新建辐照中心和同位素中心各一栋楼。场所涉及放射源、射线装 置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1)放射源放射源使用场所为拟新建的辐照中心,拟使用I类放射源1枚,H类放射源2 枚,in类放射源5枚,IV类放射源7枚,V类放射源27枚。(2)射线装置拟在新建的辐射中心使用射线装置,其中II类射线装置1台。III类射线装置7 台。(3)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拟在新建的辐射工作场所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涉及丙级及乙级非密封放 射性工作场所。1.4编制依据遵循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导则本报告书的编制遵循或参考下述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

30、(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9年;(4)放射性同位索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修改本),国务院令第 653 号,2014 年;(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2017年;(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17年;(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第1号令,2018 年;(8)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2011年11 月30日;(9)射线装置分类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 年第66号,2017年12月06日;(10)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第62 号,200

31、2年12月23日;(11)放射性废物分类环境保护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 局2017年第65号,2017年11月30日。1.4.1 采用的标准本报告书遵循以下主要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I887L2002);(2)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2002);(3)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19302010);(4)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5)X、Y外照射个人监测规定(EJ 1153-2004);(6)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EJ-380-1989);(7)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废放射源收贮准则(DB11/

32、639-2009);(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 内容和格式(HJ10.1-2016);(9)放射性物品库安全防范要求(DB412-2010)。1.4.3评价标准剂量限值本项目执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2)的规定, 剂量限值如下:1.4.3.1 职业照射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以下限值: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c)四肢或皮肤的当量剂量,500mSv/ao公众照射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

33、以下 限值:a)年有效剂量,ImSv;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ImSv,则某一单一年 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c)四肢或皮肤的当量剂量,50mSv/a)1.4.41.4.4剂量约束值工作人员剂量约束值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工作人员的剂量约束值为5mSv/a;事故时,工作 人员剂量控制值取ImSvo公众剂量约束值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公众照射的剂量约束值取上述限值的1/10,为0.1 mSv/a,事故时,公众剂量控制值取ImSvo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要求,放 射性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水平按表1-1控制。

34、表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表面类型a放射性物质, Bq/cm2B放射性物质, Bq/cm2极毒性其他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控制区44040监督区0.444工作服、手套、工作鞋控制区和监督区0.40.44手、皮肤、内衣、工作袜0.040.040.4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臭氧和氮氧化物浓度限值执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即臭氧的一小时平均浓度为0.16mg/m3, NO2的一小时平均浓 度为 0.24mg/m3o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07-2013),总 a排放限值IBq/L,总B排放限值为10Bq/L。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项

35、目所在地的辐射环境现状本项目涉及的辐射工作场所为放射源、射线装置及非密封放射性核素使用场 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内。环评单位对拟新增的辐射工作场所周围辐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现状调查。对 新增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中X/y辐射剂量率,土壤中总a、总。活度浓度以 及空气气溶胶中总a、总0活度浓度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周围辐 射现状水平没有异常,处于环境本底水平。2.1 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评价范围为确保本项目周围区域内活动的公众和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低于相应的剂 量约束值,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一一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的内容和格式(201

36、6),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本项 目为使用I、II、HI、IV、V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乙级、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 质工作场所,因此,本项目的评价范围以I类放射源使用场所为中心500m的区 域。2.1.1 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为以I类放射源使用场所为中心500m的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其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图2-1和表2-1。表2-1辐射工作场所500m范围环境敏感点序号方位环境保护目标距离,m1N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4702NE警犬基地4903NEE百善镇优质燃煤储煤配送站3504E米兰之窗4205E北京龙安祥机械加工厂3106SE北京铁建永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4307SE中国疾控动物实验楼1358SES华富农业园3609S腾龙亿富钢化玻璃厂47510SSW摩诘创新科技公司49011SSW广灵精华科技有限公司50012SW红星二锅头君杰超市50013W中国疾控性艾中心科研楼12014W中国疾控病毒所科研楼20015W中国疾控综合业务楼44016WNW中国疾控传染病所科研楼30017NW中国疾控综合科研楼22018NW中国疾控原实验楼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