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获奖科研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本校于2014年10月立项省级重点课题全人教育 视野下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化行动研究,在主课题的引领下,此时 提出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具备一定的条件。以市级立项课题“阳光 教育小组”:全人教育视野下班级管理改革的行动研究为抓手,将 遇到的困惑进行串联,以寻求突破,边思边行。本校的班教工作在“全 员教育”意识的培养、“阳光教育小组”组织策略的研究、“阳光教育 小组”运行机制的研究、家长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突破,其中“特色文化月”“家长资源进课堂”等特色对于学生的 个性成长、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全人教
2、育班级管理教育小组改革我校于2014年10月立项省级重点课题全人教育视野下学生自 主发展的校本化行动研究,我们敏锐地发现与“全人教育视野下学 生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全人”施教团队是实现主课题研究必不可少 的保障。另外,2014年9月,我区区域推进以制度创新为抓手的 区域德育体制改革的实践课题研究,基于这一背景,我们认为此时 提出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具备一定的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阳光 教育”为班级管理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打造班级“阳光教育”小组 管理模式,努力形成校本经验,进一步推广班改。思考一:搭建“3、4、5”班级“阳光教育”小组运行模式经过多方论证,我们将该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定
3、位于 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升办学效益为目的,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 改革为突破口,对学校诸要素的思想原则、组织机构、重要制度等方 面陈旧的部分加以革新。分析校情,原有班主任制度的突出矛盾在于 繁琐事务过多由班主任承担,主客观压力大到由最初的“兢兢业业” 到后来的“疲于应付”,身心俱疲之际,艺术的育人更无从谈起。因 此,该次改革需真正实现的是全员育人,调整分工,减轻班主任身心 压力,幸福教师。实践一:1 .改 “1+x” 为 “3+X” 组成。仙林分校“1+X”中的“1”是组长,“X”由科任教师、家长代表、 学生代表组成,无形中还是将组长与科任教师割裂,与原有正副班主 任、家长委员会、班队干部组
4、合几乎无本质区别,有其不够完善的地 方。我校班级阳光教育小组组建实行“3+x”模式,即3名任课教师 组成核心小组,其中一名任组长。学校对班级工作的管理、评价均以 “3人行”团队为单位,实行三位一体,以小团队的情感、舆论压力 和评价双方面的作用调动组员工作的积极性。2 .改“发展学生”为“阳光师生”的工作目的,实现“4+one”。“4”之首为建设和谐班集体,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信、 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勇敢、诚信、宽容的阳光品质。其二,建设 特色班集体,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文化的感染下成长为有所长的 阳光少年。第三,促进学业的进步,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努 力学习、享受学习。第四,促
5、进资源的整合,努力整合优化学科教师、 家校、社会等优秀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的空间。本学期,我们在三、 五两个试点年级分别成立小课题对二、四两个目的进行了逐个突破, 下面将具体阐述。“One”指促进合作小组教师的成长,发挥所长、发展自我,努 力成就阳光人生。3 .创新5个分工模式,实现n次方的作用空间。一是结合校情,改常规管理值日制分工为包干制分工。如保洁区、 放学路队、特色活动组织、环境布置等的包干,既分担了组长的繁琐 工作,又强化了核心成员的角色意识,更方便了学校、级部的管理、 评价。考虑到班级管理是一项长线的工作,不可能以时间节点划分, 考虑到学校工作中特别教师的不作为往往是影响教师团队积极
6、性的 重要因素,为避免不作为教师的扯皮,我校以“包干”代替“值日”, 很好地制约了少数特别教师,以制度初步推进了全员育人。二是文化建设擅长制分工模式,如班级墙面文化、艺术节、特色 活动等纳入包干分工,由核心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承担。三是学业管理牵手制分工模式,我校主要学科教师对学业牵手已 成为不自觉。本学期,技能学科教师的学业牵手对于学生的特长培养 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初现成效,如艺术节、童谣节中小报制作、才艺 选拔等比赛中,有艺术教师牵手的学生所呈现的表演、作品明显优于 其他同学。下一阶段,我们将努力让这一现象如学科教师牵手一般, 成为一种不自觉。四是重大活动协作制分工模式,如最近的艺术
7、节,试点年级从节 目策划、排练、化妆凳各环节都有核心成员的全力协作,作为原班主 任的现组长较非试点年级班主任轻松了许多。五是诊断反馈全员制分工模式,指以“日碰头”、“周例会”、“月 诊断”三种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定期交流、家长与学生定期沟通、 教师与家长定期研讨、委员会成员定期进行工作诊断。小组核心成员 每天进行至少一次工作交流,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每周(或两周) 召开一次例会,可以要求部分重要成员参加,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反 思,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安排。每月召开一次月诊断会议,全体教 育委员会成员(学生代表除外)参加,对班级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全面 分析总结,特别是对班级部分学生个体进行全面分析
8、诊断,找出问题 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思考二:影响小组活力的决定因素一一核心成员的育人意识解决原有班主任制度突出矛盾在于以全员育人分担繁琐事务、缓 解身心压力。我校将核心成员的意识转变作为实现全员育人的关键, 尝试逐步实现。实践二:1 .培训。(1)培训“组长”,提升凝聚力。“阳光教育”小组,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的小团队,仅靠行政 命令,是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的。因此,作为组长的凝聚力几乎关系 着“阳光教育”小组的作战能力。于是,我校把培训重点放在“组长 魅力”上,以提高组长的工作能力、完善组长人格魅力。(2 )培训“核心成员”,提升突破力。 一直以来,受“班主任”制的负面影响,核心成员的育人意识
9、薄弱, 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虽已经获得了一定改观,但其主动性和自觉性 仍旧有待激发,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仍旧需要培养和传授。因此,我 校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核心成员工作激情的唤醒和育人艺术的培养上。(3)培训“学生代表”,提升自主性。把培训的目光放在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上,教给学生一些服务于班 级、服务于同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是我校的又一成 功尝试。2 .小课题一一“特色文化月”创新模式的构建。为强化核心成员的育人意识,发挥他们的学科之长,激发学生的 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班级文化的特色,学校将这一工作作为 班级管理体制改革
10、的重点、难点来攻破,成立攻关项目组,在五年级 试点,商讨、策划并组织推进了 “班级特色文化月”主体教育活动。 如音乐相随,铺就幸福人生路走进音乐殿堂,感受七彩人生 拥抱自然一一手工制作数字游戏,快乐思维我健康,我健康, 我快乐。3 .分享。为强化核心成员的育人意识,借助学校德育特色平台“幸福的支 点”教育沙龙活动,以“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为话题,组织核心成员 对自己参与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点滴进行案例撰写和“说故事”现场 分享活动。在分享中明确角色、积累经验、感受幸福。同时评选优秀 案例为下学期的全面推广做准备。思考三:影响教育效益的重要因素一一家长资源的有效整合“x”中的重要组成是家长,这一教育
11、资源的巧妙运用对教育效 益的提升,师生活力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实践三:1 .创新开展“家长资源进课堂”活动,在资源开发与运用等方面 形成一定的经验。“X”中的重要组成是家长,这一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对教育效 益的提高,师生活力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研究,我们先 在一个年级进行试点,寻求家长资源运用的实践研究,对小组内家长 成员的选定、分工等进行了研究和经验总结。以QQ、校信通、家长 会、问卷等形式实现了培训、统一思想、铺垫意识、全力合作。另外, 我们对家长进课堂进行了大胆尝试,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代表走进 课堂,丰富活动内容,以新鲜的、多元的元素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 努力丰富并形成特色“
12、阳光娃”大课堂的课程资源。这一尝试中,很 多家长把家政、冷僻的专长等带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将成功做法推广到各个年级、各个 班级,以寻求更积极有效的方法。2 .尝试开展“阳光你我他”家校沙龙活动,在讨论中整合家校教 育资源,分享教育经验,攻克教育难题。本学期,我们再作尝试,在三年级进行“阳光你我他”家校沙龙 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在全体家长中广泛征集教育最棘手的问题,对相 关问题进行规整,组织全体家长在沙龙活动中共商对策,相互学习、 分享成功的家教经验。这一活动为家校沟通与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经验的总结,我们将继续在全校范围内推
13、广。3 .畅通“组长成员我来评“家长评价渠道,加强对小组教师成员 的管理与评价。上学期开始,我们以促进班教成员管理能力为目的,开展“组长 成员我来评”活动,以校信通的形式向家长公布分管校长、督导的电 话,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师评价中。对于家长反映的情况,学校都会积 极展开调查,在第一时间里调查结果与应对措施反馈给家长。这一家 长评价渠道的畅通,发挥了家长监督作用,加强了对班教小组教师成 员的管理与评价,促进了教师参与管理的能力的提高。“阳光教育小组”代替班主任后对于全员育人、调整分工、压力 分解、资源整合、阳光教师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全人教育”有不 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这一班级管理模式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校近十 年班主任队伍没有新鲜血液补充的“经验化运作”带来的“一潭死水” 现状,改变着我校班主任队伍在繁琐、高强度、高压力、高情感付出 工作中出现的职业倦怠,让来自于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的教育资 源的整合得到制度的保障,让“多元”“灵动”冲击着“单一”“凝滞”。 基于这些可喜的变化,我将继续带着老师们奋斗在这充满希望的沃土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