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用纺织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产业用纺织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以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为导向,实施卓越产业 链打造、重点产业焕新工程,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锻造 优势产业长板,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再造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 术基础等领域,制定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构建高标准的 产业基础体系。支持基础材料、零部件和软件企业与产业链下游应用 企业协同攻关突破,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重点提高基础产品 的可靠性、稳定性,力争
2、在高端液压件、超精密控制器、驱动器和传 感器、光通信器件、设计仿真分析一体化软件、先进合金和纤维材料 等领域取得突破。持续引导和鼓励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工程项目率先 应用产业基础创新成果。大力促进军民基础技术相互转化应用,搭建 国防科技成果民用转化平台。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提 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成果转化、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完善 技术、工艺等基础数据库。围绕重点工艺环节,试点建设一批区域性 (共享)专业工艺中心,提升集群产业基础工艺水平。(二)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势产业链竞争力立足我省制造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行动, 建立健全产业链挂钩联系制度,分行业精准施
3、策,支持重点产业链强 链补链,加强资源、技术、装备支撑保障,巩固提升特高压设备、生 物医药、晶硅光伏、风电装备、高技术船舶等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做 强集成电路、轨道交通、5G、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链优势环节,布局 一批支撑产业升级的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趋势 的整机或终端产品,加快钢铁、石化、轻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焕新升 级,推动优势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到2025年,形成10条以 上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卓越产业链。(三)培育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为重点,强化基础研究支撑, 推动互联
4、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加快关键核心 技术突破、迭代和应用,鼓励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培育 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努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在基因技术、空天与 海洋开发、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实施 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丰富和扩大应用场景、完善生 态,建设未来产业试验区。(四)促进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以拓展制造业价值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为方向,大力推广定 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 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 延伸,加快发展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人力资 源
5、、品牌运营等服务,提升现代物流、采购分销、生产控制、售后服 务等发展水平,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制造服务供给主体。到2025年, 培育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 台)300个。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一)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营商环境 优化升级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我省营商环境升级版。实施涉企 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创新审批方式,广泛 推行告知承诺制。建立健全覆盖企业注册、业务开展、资本运作、清 算注销全生命周期的便利化服务制度。推进环保、应急、质检等监管 能力现代化,对新产业新业态
6、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各地打造企业 服务一站式线上平台,提升涉企服务效能。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 准入,破除招投标等领域各种壁垒,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健全防范和 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渠道。(二)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空间加强与国土空间等规划对接,引导各地开展工业用地区域和红线 划定,加强工业用地用途管制,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实行产业用地 准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存量用地盘活,推动 低效用地腾笼换鸟,支持各地出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差别化政策 措施。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探索土地用途兼容复合利用,推动不 同产业类
7、型依法合理转换。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制造企业利 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在5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 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三)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围绕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编制人才图谱和需求目录, 在海外人才引进、双创计划、333工程中提高制造企业人才比重,探索 设立制造业人才发展基金,制定实施产才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壮 大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工程师人才队伍,更加重视本土人才培养。 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 野的优秀企业家,建设张骞企业家学院,设立江苏企业家日,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成长促进计划。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科
8、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精准对接,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四)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支持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支持各 地探索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政策,提 高政策获得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 扩大财政风险补偿基金规模,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制造企 业融资成本,保持制造业贷款比重基本稳定。支持国家产业基金子基 金在我省落地,加大投资基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设立重点产业链 专项基金,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五)弘扬制造文化挖掘制造文化内涵,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工 匠精神、诚信精神,依托本
9、地区工业遗产、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 现代工厂等制造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沉浸式制造文化体验产品和 项目。推进制造文化进校园,鼓励大国工匠、工程师、企业家进课堂。 鼓励创作制造题材的文化影视作品,通过多种形式讲好江苏制造故事, 宣传制造典型人物,推动江苏制造文化传承传播,提升江苏制造文化 软实力。定期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对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三、建设低碳清洁可持续的绿色安全制造新体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 行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全省制造业绿色 安全发展方式。(一)推动制造
10、业节能减排组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和产品, 加快提升锅炉、变压器、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系 统能效以及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能效。引导企业开展清洁 生产工艺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开展 污染物源头控制与过程削减协同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降低制 造业污染排放强度。构建覆盖设计、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的绿 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培育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000家。(二)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行业降碳围绕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研究制定碳达峰实施方 案,利用原料替代、过程削减和末端处理等手段,减少工业生产
11、过程 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开展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能耗强度,以化石能源为重点合理控制 能源消费总量,削减煤炭消费量,提高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费 比重。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鼓励工厂、园区发展厂房光伏、 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 统等,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三)大幅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 及产品应用推广,削减工业固废产生量。实施水效领跑行动,加大非 常规水利用力度,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分级回用。研究制定退役 光伏、风力发电装置、海洋工程装
12、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粉煤灰、冶炼渣、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 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等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规范发 展再制造产业。(四)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安全水平聚焦化工、冶金、民爆等重点行业,制定工艺、技术、设备和材 料安全准入标准,严格高危行业领域项目安全准入审查、从业人员安 全资格准入,加快重大工业设施和装备智能化防控技术应用,推进企 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化工园区智慧化、循环化、绿色化改造, 构建省、市、县、企全覆盖的隐患治理一张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 重点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引导各行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广泛采用先进 技术、工艺、装备,提高
13、安全生产水平。四、产业用纺织品高质量发展面向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建筑、风电、海洋工程装备、航 空航天等产业领域需求,重点突破非织造、特种编织、复合材料等技 术,鼓励研发疫情防护、个人卫生护理、医用纺织、化学防护、防刺 防割等个体防护医卫用纺织品,大力开发风机叶片骨架材料、舰船用 特种绳缆、耐高温滤袋等新型产业用纺织品。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 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 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落实制造 强省建设部署要求,聚焦自主创新、融合赋能、绿色集约、提质增效, 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为引领,推进七项任务,实施六大工 程,着力提升江苏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践行好争当表率、争 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 章提供坚实保障。资料来源: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