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市场前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市场前景分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市场前景分析一、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 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 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 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 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 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 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 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 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
2、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 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 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 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 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 “中 会建设步伐,建设智慧城市,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 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 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 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 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
3、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 建设。探索建设数字李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新型城市建 设,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 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 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 网统管。根据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IDCWorIdwideSmartCitiesSpendingGuide, 2020V1),全球智慧城 市相关支出规模的增速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而放缓,但预计中长期 将恢复并保持15%以上的增长态势。根据IDC最新预测显示,至2020 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
4、关投资总额将达到1, 144亿美元,较2019 年同比增长H. 1%。根据IDC中国预测截止2020年,中国市场支出规 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 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为仅次于美国的支出第二大的国家。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 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七、智慧城市行业发展趋势(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 的重要动力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与城市 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进程 持续推进,截止到2019年
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60%, 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 63. 89%O (现阶段,发达国家 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约8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仍具有较 大的提升空间。(二)智慧城市范围从单纯的城市管理向城乡统筹转变十四五之前的智慧城市管理主要是关注城市管理本身的信息化, 包括城市大脑、领导驾驶舱、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等,未 来范围将延展到城乡统筹,包括产业层面的统筹,城市交通、医疗资 源、教育资源、能源资源等都要实现城乡统筹,减少城乡差距,填平 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城市发展带动乡村经济,让乡村 发展向城市看齐,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
6、间的协调发展。城市代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产业力量,而农村代表的是农业 经济的力量,将城市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向农村延伸,反哺农业经济 发展,并提升农业经济效率,带动农村劳动力形成挤出效应,才会推 动城市的扩张和城镇化。也就是说,城镇化是人的市民化、人的城镇 化,因此智慧城市将推动各行业填补城乡鸿沟。智慧乡村、智慧小镇 等也将融入智慧城市大格局。(三)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向场景化落地延伸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通过10余年的整体策划,目前已经从总体部署 向各行业深入推进方向发展,各行业的智慧城市需要场景化落地,在 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智慧校园、 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方面,不仅
7、是信息化,更多的是面向城市需求 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场景化的落地,推动智慧城市在各行各业 生根发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民生福祉、创新创业。场景化落地 要与行业具体的运行规则、操作流程紧密相关,才会出现更多的流程 再造、管理优化、信息化升级。从上云向云上应用转型,从关注laaS, 逐步向PaaS、SaaS应用场景拓展。智慧城市中包含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 慧场馆、智慧校园、智慧安监等,逐层细化,所有这些场景的智慧化 最终将汇聚为整个城市的智慧化。而智慧的本质就是沿着技术经济的 演进方向发展,当前是以解决问题而建设具体场景,未来将更加前瞻 地定位在更高的理论模型层面,比如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城市三层空间理论、城市大脑理论等复杂科学理论。最终解决的是城市管理 的需求、人的需求。(四)智慧城市成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在新基建的如火如荼建设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获益颇丰。虽然智 慧城市并没有包含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内,但智慧城市建设却是新基 建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未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AI、5G 等技术必然会成为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如何将这些新型基础设施链 连接起来,就需要智慧城市担当载体。首先,新技术成就智慧城市的同时,将会受到智慧城市应用的反 哺,两者是正向循环作用。新基建面向国家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要 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都需要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物
9、联网 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庞大的感知网络,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 素与技术基石。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能忽略5G、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的重要作用。其中,5G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式发展,满足更多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云计算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服务,为大规模软件、 硬件、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平台;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学习等数据算 法支持;区块链则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并提供智能合约支持。这些技术都是智慧城市通往智慧的必要铺垫,将在建设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是时代发展的技术机遇。其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楼宇、智慧场馆、 智慧校园、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细分领域的场景应用将会百花齐放,
10、是智慧城市为之带来的场景机遇。(五)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体系将不断完善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是以评价指标作为导引形成指标体系来指 导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国家标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发布, 2018年发改委、网信办推出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 该政策共包含8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是对智慧城市 建设标准的统一,明确了建设重点,反映出建设需求和导向。智慧城 市标准化体系可能不是最优的,但是至少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方法, 让智慧城市建设有章可循。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将进一 步完善,一些省、地市也在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标准体 系。这些地区一般是采用智慧城市总体
11、规划作为指引,而标准体系作 为总体规划的落地方式加以实施,一般分为通用型标准规范、领域型 标准规范等。围绕智慧城市引进标准化专业人才并建立相关标准机构, 大幅提升标准制定和管理的能力。未来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形成自下 而上的国内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完善的推动力。八、人工智能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影响2018年,国家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称将强化部省合作联动,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并 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一批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技术被产业界视 为极具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创新引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算力支撑、算法支撑及人工智能 开放平台几大部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12、云计算等各项技术间的关系 密不可分,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人工智能基建与大数据基建 之间的关系为:人工智能基建的关键组成部分分别是大数据中心的数 据存储和数据服务的重要支撑,同时大数据中心可反向服务于人工智 能技术的发展。城市本身是一个涵盖了大量功能、设施及劳动力的时空综合体。 其中的各行业领域本身产业链已相对成熟,而通过+AI能够提升各自工 作效率,同时让工作流程更加智能,减少甚至不需要人的干预做出行 为决策。目前各领域+AI的产业链发展迅速,均是极具想象空间的可扩 展市场。尽管各行业领域+AI发展极具潜力及想象空间,但城市整体智能必 定是未来核心发展方向。只有城市各部门之间数据相互打通
13、,从整体 角度进行智能判断及智能决策,才能走向真正的智慧城市。九、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通过识别潜在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和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三个步骤实现。(一)识别潜在竞争优势识别潜在竞争优势是市场定位的基础。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 在两方面: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能够以比竞 争者低廉的价格销售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的价格水平销售更高 一级质量水平的产品。产品差别化优势是指产品独具特色的功能和利 益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即企业能向市场提供在质量、功能、品 种、规格、外观等方面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必 须进行规范的市场研究,切实了解,目标市
14、场需求特点以及这些需求 被满足的程度,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别化的关键。其 次要研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可从三个方面评估竞争者:一是 竞争者的业务经营情况,如近三年的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投 资收益率等;二是竞争者核心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 量的水平等;三是竞争者的财务能力,包括获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 偿还债务能力等。(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在产品开发、服务质 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具有的可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 势。应把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加以分类,并将主要环节与竞争者相应 环节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和形成核心竞争优
15、势。(三)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 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加以体现。比如通过 广告传导核心优势战略定位,逐渐形成一种鲜明的市场概念,这种市 场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与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利益相吻合。十、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 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 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 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 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
16、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 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 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 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 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 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 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 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 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十
17、一、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品牌组合涉及企业是自营品牌还是借用他人品牌,是采用统一品 牌还是分类、分品设计,一个产品上标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产品上标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等品牌策略问题。品牌组合就是为解决这些具体 问题而做的努力。如此,品牌组合成为品牌运营中的重要策略。(一)品牌归属策略确定产品应该有品牌以后,就涉及如何抉择品牌归属问题。对此, 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其一是企业使用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 品牌叫作企业品牌或生产者品牌或自有品牌。其二是他人品牌,他人 品牌又可细分为两种:企业将其产品售给中间商,由中间商使用他自己的品牌将产品转卖出去,这种品牌叫作中间商品牌,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贴牌生产
18、,即其他生产者品牌。其三是企业对部分产品使用 自己的品牌,而对另一部分产品使用中间商牌或者其他生产者品牌。许多市场信誉较好的中间商(包括百货公司、超级市场、服装商 店等)都争相设计并使用自己的品牌。如美国的Sears公司经销的商 品的90%0都标有自己的品牌。伴随着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再次 加速了中间商品牌的发展。沃尔玛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推广沃尔玛“自有品牌”,推 出“质优价更优”的自有品牌商品,覆盖了食品、家居用品、服装、 鞋类等主打品类。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厂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产品 检测,确保每件商品都拥有领先同类品牌的优良品质;同时,自有品 牌商品均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节省了
19、中间环节,使售价比同类商品 更具竞争力。中间商品牌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新一轮更宽范围的品牌战。营销 企业选择生产者品牌或中间商品牌,即品牌归属生产者还是中间商, 要全面考虑各相关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者和中间商谁在这个产 品分销链上居主导地位、拥有更好的市场信誉和拓展市场的潜能。一 般来讲,在生产者或制造商的市场信誉良好、企业实力较强、产品市 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下,宜采用生产者自有品牌;相反,在生产者或 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 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 开发也已扩展
20、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 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 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 用由太阳、植物叶片、普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 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 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 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 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
21、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 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 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 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 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制造商资金括据、市场营销薄弱的情况下,应以中间商品牌或其他生 产者品牌为主。必须指出,若中间商在某目标市场拥有较好的品牌忠 诚度及庞大而完善的销售网络,即使生产者或制造商有自营品牌的能 力,也应考虑采用中间商品牌。这是在进占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常用的 品牌策略。(二)品牌统分策略品牌,无论归属于生产者,还是归属于中间
22、商,或者是两者共同 拥有品牌使用权,都必须考虑对所有的产品如何命名问题。是大部分 或全部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还是各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如 何对此进行决策事关品牌运营成败。决策此问题,通常有三种可供选 择的策略。1、统一品牌统一品牌即是企业所有的产品(包括不同种类的产品)都统一使 用一个品牌。例如,飞利浦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音响、电视、灯管、 显示器等)都以“PHILIPS”为品牌,佳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传真机、 复印机等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Canon”品牌。企业采用统一品牌策略, 能够降低新产品宣传费用;可在企业的品牌已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的情 况下实现顺利推出新产品的愿望;同时也有助于显示
23、企业实力,塑造 企业形象。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若某一种产品因某种原因(如质量) 出现问题,就可能因其他种类产品受牵连而影响全部产品和整个企业 的信誉,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统一品牌策略也存在着易相 互混淆、难以区分产品质量档次等令消费者不便的缺憾。2、个别品牌与多品牌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而多 品牌策略通常是指企业同时为一种产品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 的品牌的做法。多品牌是个别品牌策略实施的结果,个别品牌策略是 多品牌策略的一种具体做法或表现形式。企业运用多品牌策略能够避免统一品牌下的负面株连效应;可以 在产品分销过程中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进而压缩或挤占
24、了竞争者产 品的货架面积,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而且,多种不 同的品牌代表了不同的产品特色,多品牌可吸引多种不同需求的顾客, 提高市场占有率。还需提及的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品牌同时并存必然使企业的促销 费用升高且存在自身竞争的风险,所以,在运用多品牌策略时,要注 意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适时撤销市场占有率过低的品 牌,以免造成自身品牌过度竞争。3、分类品牌分类品牌即指企业对所有产品在分类的基础上各类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如企业可以对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分为器具类产品、妇女服 装类产品、主要家庭设备类产品,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品牌名称及品 牌标志。这实际上是对前两种做法的一种折中。
25、分类品牌可以按产品分类,也可以按市场分类。(三)复合品牌策略复合品牌就是指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 多牌共推一品,不仅集中了一品一牌策略的优点,而且还有增加宣传 效果等增势作用。复合品牌策略,按照复合在一起的品牌的地位或从 属程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主副品牌策略与品牌联合策略两种。1、主副品牌策略主副品牌策略是指同一产品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做法。在主 副品牌策略下,用涵盖企业若干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品牌做主品牌,借 其品牌之势;同时,给各个产品设计不同的副品牌(专属于特定产品 的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不同产品的个性。主副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个别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 可以
26、像统一品牌策略一样实现优势共享,使企业产品均在主品牌下借 势受益;同时,又能达到像个别品牌策略一样比较清晰地界定不同副 品牌标定下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从而避免因个别品牌的失败而给 整个品牌带来损失的负面影响。主副品牌策略简直就是对统一品牌策 略和个别品牌策略的必要补充。主副品牌策略一般适合于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 或质量有别的商品,同时还要求拟作为主品牌的品牌应有较高的知名 度与较好的市场声誉。产品性质相同或质量一致,那也就无必要设置 副品牌;而品牌知名度不高或市场声誉不佳,也无势可借,进而也难 以带活副品牌。2、品牌联合策略品牌联合策略是指对同一产品使用不分主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品 牌的做法。品牌联合可以使两个抑或更多个品牌有效地协作、联盟, 相互借势,来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接受程度。品牌联合所产生的 传播效应是“整体远远大于单体”。可以说,品牌联合的扩散效应比 单独品牌要大得多。依照联合品牌的隶属关系,品牌联合策略又可大 致分为“自有品牌联合并用”与“自有品牌与他人品牌联合并用”两 种做法。必须说明的是,品牌联合不仅仅是品牌名称上的简单联合、表面 联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性的深层次的联合或合作,包括两个或两 个以上品牌的联合赞助、组合宣传、共用网络等具体的品牌联合形式。十二、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
28、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 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 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 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 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 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 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 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
29、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 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 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 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乘 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 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 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 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 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
30、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 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 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 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 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 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十三、组织市场的特点1、购买者比较少发电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各地极其有限的发电厂,大型采煤设备 生产者的顾客是少数,大型煤矿,某轮胎厂的命运可能仅仅取决于能 否得到某家汽车厂的订单。2、购买数量大组织市场的顾客每次购买数量都比较大,有时一位买主就能买下一个企业较长时期内的全部产量,有时一
31、张订单的金额就能达到数千 万元甚至数亿元。3、供需双方关系密切组织市场的购买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商需要有长期稳 定的销路,每一方对另一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供需双方互相保 持着密切的关系。有些买主常常在产品的花色品种、技术规格、质量、 交货期、服务项目等方面提出特殊要求,供应商应经常与买方沟通, 详细了解其需求并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4、购买者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以至于这些区域的业务 用品购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很大比重。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天 津、广州、沈阳、哈尔滨、武汉、大庆、鞍山等城市和苏南、浙江等 地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就比较集中。5、派生需求派生
32、需求也称为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组织市场的顾客购买商品 或服务是为了给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业务 用品需求由消费品需求派生出来,并且随着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引起酒厂对粮食、酒瓶和酿酒设备的需求,连锁引起有关企业和部门对化肥、农资、玻璃、钢材等产品的需求。 派生需求往往是多层次的,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消费者需求是这 个链条的起点,是原生需求,是组织市场需求的动力和源泉。6、需求弹性小组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一般 规律是:在需求链条上距离消费者越远的产品,价格的波动越大,需 求弹性越小。例如,在酒类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粮
33、食价格下降, 酒厂未必就会大量购买,除非粮食是酒成分中的主要部分且酒厂有大 量的存放场所;粮食价格上升,酒厂未必会减少购买,除非酒厂找到 了其他替代品或发现了节约原料的方法。原材料的价值越低或原材料 成本在制成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组织市场 的需求在短期内特别无弹性,因为企业不可能临时改变产品的原材料 和生产方式。7、需求波动大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大于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一些 新企业和新设备尤其如此。如果消费品需求增加某一百分比,为了生 产出满足这一追加需求的产品,工厂的设备和原材料会以更大的百分 比增长,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加速原理。当消费需求不变时,企 业用原
34、有设备就可生产出所需的产量,仅需支出更新折旧费,原材料 购买量也不增加;消费需求增加时,许多企业要增加机器设备,这笔 费用远大于单纯的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也会大幅度增加。有时消 费品需求仅上升10%,下一阶段工业需求就会上升200%;消费品需求 下跌10%,就可能导致工业需求全面暴跌。组织市场需求的这种波动性 使得许多企业向经营多元化发展,以避免风险。8、专业人员采购组织市场的采购人员大都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和有关技术要求。供应商应从技 术的角度说明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点,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技术资 料和特殊的服务。9、影响购买的人多与消费者市场
35、相比,影响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人多。大多数企业 有专门的采购组织,重要的购买决策往往由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 共同做出,其他人员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些组织和人员形成事实 上的“采购中心”。供应商应当派出训练有素的、有专业知识和人际 交往能力的销售代表与买方的采购人员和采购决策参与人员打交道。10、销售访问多 由于需求方参与购买过程的人较多,供应者也较多,竞争激烈,因此需要更多的销售,访问来获得商业订单,有时销售周期可达数年。调查表明,工业销售平均需要44. 5次访问,从报价到产品发送通常 以年为单位。11、直接采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向供应方直接采购,而不经过中间商环节, 价格昂贵或技术复杂的
36、项目更是如此。12、互惠购买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这样选择供应商:“你买我的产品,我就 买你的产品“,即买卖双方经常互换角色,互为买方和卖方。互惠购 买有时表现为三角形或多角形。13、租赁组织市场往往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所需产品。对于机器设备、车辆 等昂贵产品,许多企业无力购买或需要融资购买,采用租赁的方式可 以节约成本。十四、大数据与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是直复营销的重要载体,更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与顾客互动 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具有跨时空、交互式、个性化、信息多样化(文 字、声音、图像)等特征,而且其成本较低,使得互联网营销(亦称 网络营销或网上营销或在线营销)客观地存在一种高效率的互动关系。1、制定绿色营
37、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 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 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 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 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 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 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 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 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二、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
38、”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 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 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 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 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 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 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 互联网(包括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移动互联网)为营销者和消费者 提供了更好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机会。(一)大数据、移动网络推动了互联网营销1、大数据是互联网营销的技术保障“大数据时代
39、的预言家”、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给出的解释或许更易于理解,他认为,“大数据”是指不 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大数据并不是很大或者很多的数据,并不是一部分数据样本,而 是针对某个现象或事项的所有数据。比如说关于一家企业的数据信息, 除了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外,还 包括财务信息、经营信息、外部关联关系、诚信状况等信息。大量、 多维、立体、交织信息的汇集,就可以基于不同需求分析为不同主体 提供数据基础。依照大数据时代的翻译者、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 科学中心主任周涛教授的说法,“大数据”是“数据化”趋势下的必 然产,物
40、。而数据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数 字化”。大数据不是一部分数据样本,而是关于某个现象的全部数据。对 企业而言,理解大数据要重视其多样化的形态和来源,发展对数据的 深度分析能力,从而整合内部和外部信息,融合业务资源和社交媒体, 进行准确预测。从战略思维视角来解释,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同 时也是企业的管理思维和运作范式。通过数据融合与分析挖掘,借以 提升管理效率,开拓价值创造模式,它契合了互联网的开放性、普惠 性、个性化特征。大数据变革了需求发现机制提升了发现需求的能力;通过记录顾 客或客户的消费历史、网页浏览路径、市场供需变动、甚至客户画像 (个人客户画像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
41、、消费能力数据、兴趣数据、风 险偏好等;企业客户画像包括企业的生产、流通、运营、财务、销售 和客户数据、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等数据)等,企业的营销活动能够更 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借助大数据能够完成更精细的市场细分。基于此,对不同客户, 企业能够借助大数据对其进行更精准的营销以刺激需求。亦即,企业 有针对性地面对不同类别的客户选用不同推送方法,使得每一类顾客 获取到的是自己期望获得的产品及相关信息,如此,相比全覆盖的轰 炸式营销,能够减少顾客对促销的抵触感,提高营销效果。2、移动网络助力互联网营销1991年英国物理学家TimBerners一Lee发明了万维网,但他也许不会想到万维网(wwW)如此迅速
42、地推广,并对这个世界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指出,“与电的发明不同, 互联网还未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但它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且将 会对下一代产生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有利于那些求知若渴的人、 愿意去应付那些由泛泛之交构成的超大关系网的人、愿意以极快速度 吸收信息的人”。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 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 的技术产品。与3G相比,通信速度更快、网络频谱更宽、通信更加灵 活、智能性能更高、兼容性能更平滑、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实现更高 质量的多媒体通信、频率使用效率更高、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43、。4G网络 的建设带动了 4G手机用户的迅速增加。运营商的网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消费者的通信体验大大改善。 4G网络将移动上网的速度提升到100Mbps,已经达到了部分用户家庭 中固定宽带的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在手机上体验到更快的网络访问速 度。在没有WiFi的时候,4G网络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4G网络 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信息交换效率。总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互联网营销的 实现提供了可能,主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更好地满足了顾客的时间碎 片化的便利性需求。可以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营销 的技术基础。(二)官网自营互联网营销(习惯性称谓,在此章实际是互联网促销)有很多
44、形式,如官网自营、微博营销、微信营销、搜索引擎营销、视频营销等。 当然,不同分类下的称为也不尽相同,有的还有内容上的交叉。无论 哪一种形式,都具有传播与促销的功能,有的还有直接提供服务的作 用。官网上自营是互联网企业传递信息的直接渠道。不难理解,官方 网站是体现主办者意志想法,企业信息公开,专用、权威和公开性质 的一种网站,人们也常将其作为了解企业信息的首选方式。官网自营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品牌影响力,官网的权威性给自身品牌背书。 因此,企业在官网(PC端、移动端)开通互联网通道、发布品牌及产 品信息、提供官方应用程序下载、设立产品论坛等,目的就是充分利 用官网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形成自营渠道
45、,实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 的。在自有业务平台(即官网)上传播品牌及业务,这是非常普遍的 常态传播形式。同理,在相关管理部门许可的前提条件下,线下场景 中也有在企业办公大楼上竖起广告牌的情形。只是线上的广告制作成 本更低,甚至有时是零成本。(三)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进入门槛较低,它融合了传统媒体、网 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具有强劲的传播优势:便携、即时、 快速、互动性强,传播具有“裂变性”,有价值的信息会在短时间内 得到关注,并迅速传播开来。有研究表明,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 万人,收音机用了 38年,电视用了 13年,互联网用了 4年,而微博 只用了 14个月。微博基于公
46、开平台架构,允许用户创作和发布信息并附加多媒体 内容,还可以帮助用户获得大量的内生和第三方开发的应用。加之微 博营销的成本投入少、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产品发布、促销信息传播、活动公告宣传、危机公关处 理的首选平台,最终发展成为企业的自媒体。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 2013年8月2日,其认证的企业微博近32万家2O 2013年8月5日新 浪与拥有900万家淘宝商户的阿里巴巴共同推出的新浪微博淘宝版, 则使得微博这一营销模式发挥到了当时的极致,表现为当用户账户绑 定后,微博用户可直接登录淘宝平台完成交易、支付等功能,实现新 浪微博与淘宝账户互通,用户在绑定后可以用一
47、方账号登录另外一 方的业务,大大减少在两个平台登录切换的成本,让购物和信息分享 更为方便快捷。新浪微博积极推动用户基数增长,提升用户活跃度,加强移动端 变现,优化广告产品以求从各个维度更好地服务持续增长的客户群体。 微博的广告和营销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四)微信营销毫不夸张地说,微信的出现相当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用户的使用频率和用户黏性远高于其 他社交平台,因此,企业也有必要选择并利用好这样的工具实现有效 的传播。微博最大的营销优势是其粉丝形成的广度,而微信的优势在 于其点对点的沟通深度。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也正因为微信将用户置于熟人
48、关系中,在微信中所产生信息的关注度 比微博要高得多,尤其是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的文章往往能实现非常 高的阅读量。微信与微博并不矛盾,并且可以联动、整合。1、微信营销的优势微信营销是指企业借助微信功能,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 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1)潜在客户数量多。微信的快速的技术迭代,功能越来越强大, 给用户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便利和实用性,使其成为众多商家和企业潜 在客户的聚集地,且微信的用户数量还在不断地攀升。至2016年年底, 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正式超越了,在用户数字上,微信成为名副其实的腾讯第一大平台。可以预见,8亿多微信用户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潜在 客户、市场容量大。(2)营销成本低廉。传统的营销推广多在线下,成本固然较高; 而微信是一种软件,且使用是免费的。也就是说,微信从注册、开通, 到使用各种功能都不收取费用,只是在使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由 网络运营商收取比较低廉的流量费。如此,企业通过微信开展的微信 营销活动的成本自然也是非常低的。(3)营销信息到达率高。如果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发布者无从 知晓他(她)的粉丝是否真正收到、阅读了的信息。微信则不同。由 于每一条信息都是以推送通知的形式发出,企业所发布的每一条的信 息都会送达订阅用户手中,到达率几乎是100%,信息传播到达率高于 微博。(4)精准营销。微信公众账号能够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