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历来都很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秦朝时,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丞相B.司隶校尉C.御史大夫D.太尉2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 “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统一南北B.创立科举制度C.开通大运河D.修建长城.中国古代科技巨匠不计其数,祖冲之、贾思勰二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都生活在北朝注重实践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A.B.C.D.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 族融合成果的是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2、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A.B.C.D.5.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口-阕-m-口T 东浏-II-而-!I-随幽(A.西汉、战国、新、东晋、三国B.战国、新、西汉、三国、东晋C.战国、三国、新、西汉、东晋D.战国、西汉、新、三国、东晋6.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囱冏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 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治安混乱B.刑罚严酷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 于官渡决战,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D项赤壁之战是孙权、刘备联军大破 八十万曹军并由此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
3、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故选A。16. C【解析】依据己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数 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也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和三国 两晋南北朝无关,故答案是C。17.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晋惠帝没有执政能力,西晋中 央立即爆发了诸王争夺政权的动乱八王之乱”,八名王族先后开始争夺权力相互攻杀, 先后进行了 16年,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加剧了民族矛盾和西晋的灭 亡。故选C。18. 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朝与北朝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是
4、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南北政权长期维持对峙。其中,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 魏、北齐和北周五朝,C项正确;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0 年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二者时间上为先后而非并列关 系,所以A错误;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22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史称西晋,317 年,司马睿定都建邺,史称东晋,二者时间也为先后而非并列关系,B项错误;宋朝分为 北宋和南宋,960年赵匡胤改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构在临安称帝, 史称南宋,二者时间也为先后而非并列关系,D项错误;故正确选项C。19. C【解析】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泗水之 战;城濮之战与成语“退避三舍”有关;巨鹿之战 与成语“破釜沉舟”有关,与赤壁之 战有关的成语有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故选C。20. D【解析】【详解】依据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分析可知,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 速的原因有自然条件优越,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战乱较少,社会 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因此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所以符合题 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1. D【解析】【详解】
6、依据所学可知,“问鼎中原”指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 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各国的合纵连横;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 大败秦军主力;草木皆兵出自于383年的涮水之战。先后顺序是,D项符合题 意,故此题选D。22. 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指修筑长城,“导途凿空”的外 拓、“互通并举”指的是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后来张骞通西域 的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解答本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提炼材料的内容与观点。23. D【解析】【分析
7、】【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趋势增强。孝文帝下令百官改说汉话、改 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人通婚、迁都洛阳等。孝文帝废旧俗兴汉化的措施,顺应了民 族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 进程,故D符合题意;废分封行县制、废土地国有兴私有属于商鞅变法的措施,“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属于西汉汉武帝的措施,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24. 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工具的改进会推动人类的进 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 然、改造自然
8、的能力增强,因此原始人类经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 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经分析ABC不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依据课本所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 动物的根本区别,工具的改进会推动人类的进步。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手脚分 工明显;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河姆渡原 始居民最早开始种植水稻,出现原始农耕;比建筑技术进步,开始建造干栏式的房子,饲 养家畜,制造陶器。25. C【解析】材料的意识是: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南朝宋代南方户口数大 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9、故选C。.二、材料综合题(1)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3)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分析】【详解】(1)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一中的 “秦王”指的是秦始皇(嬴政);“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从公元前230 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一秦朝,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2)材料二的左图是秦朝统一文字,秦朝建立后把小篆作为
10、规范文字通令全国使用。材料 二的中图是秦朝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材料二的右图是为了加强 各地的交通往来,秦朝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3 )依据“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可知,秦始皇接受李斯 的建议,“焚书坑儒”;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识记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比较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知识点。26. (1)管仲在齐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 高;提出“尊王攘夷” 口号,号令诸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11、2) “卫鞅”指商鞅; “孝公”:秦国;主张:变法改革。阶级:新兴地主阶级。(3)商鞅变法作用: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革就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强 大,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 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 口号,号令诸侯,使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时期各国都掀起了变法,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讨
12、变法大计。贵族 代表纷纷反对,他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驳斥,“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秦孝公决定支持商鞅变法。有以上分析可知,“卫鞅”指商鞅;“孝公”:秦国;商鞅主 张变法改革。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地主自由买卖。此项措施维护了地 主阶级的利益,由此可知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3)依据材料二和第二问,可知本问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经过商鞅变法,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 )此间是综合性的问题,依据材料
13、一和第一问春秋时期管仲的变法推动了齐国的发展, 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依据材料二和第二问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力量。 分析得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革就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国 家强大,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史重要的改革。商鞅变法和管仲的改革都是成功的改革。判断改 革成功与否,主要一点就是改革的目的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判断成功改革的根本原 因:改革的措施必须符合本国国情。28. (1)图一和图二是一类,图三是一类。依据:图一图二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图三是无 产阶级思想家(2)郡县制;废丞相,权分六部。(3)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语、穿汉衣、改汉
14、姓、与汉联姻(4)社会生活方面,向欧美学习【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思想解放的相关内容。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出现了无 产阶级斗争。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 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但 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开拓 者是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 器。因此图一和图二是一类,图三是一类。依据:图一图二是资产阶级思想
15、家,图三是无 产阶级思想家。(2)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 治,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 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 行郡县制。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开h工六 部。(3)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为便于学习和接受汉 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因此出现材料一的这些变化是源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白鹭 官相比
16、,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的变化有:说汉语、穿汉衣、改汉姓、与汉联姻等。(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其中的改 革措施:向欧美学习,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这一改革措施的实行出现了材料中 的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的现象。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璀璨 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 机,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 教新课标九年级
17、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29. (1)特点:南方的初步开发(或者南方经济的发展等)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 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特点:北方的民族融合。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科技: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贾思勰著成齐民 要术;郦道元写成水经注。艺术: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无双,代表作兰亭序;顾恺之的绘画成就最高,代表作女 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江南
18、经 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 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 动人民辛勤劳动。(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北方的民族融合。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 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民 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 原文化。(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有:祖冲之第一次把 圆周率
19、的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郦道元写成水 经注。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有: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无双,代表作兰亭序;顾恺之的绘 画成就最高,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点睛:关于本题涉及的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等知识。30.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 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 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学派:法家。主张: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20、统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可知,春秋时 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其主要内容包括:废除井田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 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
2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概括出韩 非子的思想主张是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可知,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 理,体现韩非子的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关于 改革的启示,属于开放性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 展的规律。点睛: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是考试的高频考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等知识。 关于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并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 革做链接,掌握知识点的想通之处。C.社会安
22、定D.人口众多7 .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 是()A.荆扬晏安,户口殷实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严刑苛法,横征暴政D.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儿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 的几类原始人进行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A.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小芯: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C.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8 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
23、幅图片(如下图所示).对这两幅图片 的解读,正确的是()汉代讲学图西汉长安太学复原困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B.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C.汉武帝首创殿试D.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读图说史: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7中原汉族迁往江南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 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 要表现是()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取代封国制D.郡国制代替郡县制11 .
2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B.C.D.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 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 迁()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13 . 80.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 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 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
25、料反映了()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所有制 取代 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分封制逐渐瓦解A.B.C.D.下面的大战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下侧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戈力艮立设往中原b晋南北朝时期氏帔源动示量困A.促进民族融合B.丰富了发展了中华文明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17 .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萧条B.社会上层的腐败C.西晋皇族的混战D.少数民族的反抗18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
26、基本并存的一组是A.西周与东周 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 D.南朝与北朝19 .挥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涮水之战D.赤壁之战20.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 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人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B.C.D.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所描述事件的先后顺序是朝秦暮楚 问鼎中原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A.B.C.D.21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保卫自己的
27、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 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和“互通并举”等措施。这表现在A.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B.联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C.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D.开凿灵渠、收复河套、开发象郡2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废土地国有兴私有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废旧俗兴汉化24 .原始人类经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 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28、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二、材料综合题25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材料三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 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受汉武帝赏识。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材料一
29、中“秦王”指的是谁? “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什么时间建立了秦朝?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经济和交通上所采取的具体 措施。(3) “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为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 权,秦始皇、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材料二: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 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怎么实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2)材料二中“卫
30、鞅”指谁? “孝公”指哪国国君?材料反映了 “卫鞅”什么主张?他 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3) “卫鞅”所为,有何历史作用?(4)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8 .(题文)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 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1)识图后请把三个人物分为两类,并说明划分依据(政治篇)图五明太祖图四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2)根据图四指出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图五中的人物对这一体制的中央机构是如 何改革的?(改革篇)材料一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
31、,没有俸 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 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 结成了亲家。材料二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这是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士崇尚的行头。(3)根据材料一说说,出现这些变化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 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材料二现象的出现,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的改革的哪一改革措施?29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人口南迁的大分裂时期,但是我国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请回答:(1)这一时期我国南方发展
32、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哪一次改革更加促进了这 个特点的形成?(3)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艺术成就精彩纷呈,请在科技和艺术领域方面各 举两个例子。30 .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 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请写出材料二“商鞅之法”的主耍内容
33、(写三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4) “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 的改革有何启示?【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而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故选C。2. D【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 对北方匈奴的不断
34、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派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跳、东到辽东的 万里长城。秦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D项符合题意;隋朝建立 后,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 一大变革;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文化交流。这些都是是隋朝最重要的贡献,体现了隋朝的“光芒四射。ABC三项不合题 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o点睛:“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是解题的关 键,“光芒四射”反映的是隋朝做出的历史贡献。隋朝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隋炀帝 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
35、诞生、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朝最重要的贡献,这些 都体现了隋朝的“光芒四射”。3. D【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生活在南朝、贾 思勰生活在北朝,贾思勰的主要贡献是在农学领域,因此、项不是“共同点”,排除 含有或的ABC三项。D选项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贾思勰二位科学家的共同点,属于概括总结能力层面,难度 比较大。祖冲之、贾思勰二位科学家都注重实践、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4.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汉末年以后不断迁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少数民 族,经过与汉族四百年左右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
36、,生产互补,到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 渐消失,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实现了民族的大融合。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 是各族人民也与汉族民族融合时,也带来了他们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床、胡 饼,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观念淡化等,所以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5. 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 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西汉和东汉中间有短暂的新朝;公元9 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 阳,史称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
37、唐五代 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空白处为战国、西汉、新、三国、东晋,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 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犯人多说明秦朝的刑罚严酷,B项符合题意;秦朝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 律,且实行连坐,导致犯人众多,不能说明秦朝的治安混乱和人口多材料信息也体现不出 秦朝因此而社会安定。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分析材料含义,结合秦朝暴政表现理解材料中的现象。7.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A项荆扬是南方 的荆州扬州,由于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工具,促进了
38、东晋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A项符合 题意。B项指的是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的情景;C项与题意不符;D项指的是汉 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宁局面。故选A。8. 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原始人,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 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原始人,河姆渡居民生活在七千年前的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由此可知,排列顺序正确的是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 半坡原始居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A。9. B【解析】【分析】【详解】根
39、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独尊儒 术,罢黜百家,既爱情昂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所以答案选B。10. 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躲 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 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北方人民的南迁,不仅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同时也改变南方人的社会生活。因此解读正确的是D; ABC三项不符合题 意;故答案选D。11. B【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40、商鞅,结合课本 所学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东周继续实行,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推行县制,由国 君直接官吏治理。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 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故答案为B。12. 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告终,表述错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古代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表述正确;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 基础,表述错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表述正确。由此分析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3.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万卷书,行
41、万里路,司马 迁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 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B项正确;AC材料中并 为反映出来,排除;司马迁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4. 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分析材料内容,可知作为诸侯,郑庄公的种 种行径说明周天子的地位越来越衰落,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也已被破坏,材料中没有涉及 的内容,故选B。点睛: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 趋向严密,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 性。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 弱,形成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15.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 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导致赵 国失败;B项巨鹿之战是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C项官渡之战是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