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作品_丰子恺《悼夏丐尊先生》阅读答案(2).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653005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子恺的作品_丰子恺《悼夏丐尊先生》阅读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丰子恺的作品_丰子恺《悼夏丐尊先生》阅读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子恺的作品_丰子恺《悼夏丐尊先生》阅读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子恺的作品_丰子恺《悼夏丐尊先生》阅读答案(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丰子恺的作品_丰子恺悼夏丐尊先生阅读答案(2) 丰子恺悼夏丐尊先生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爱师网 悼夏丐尊先生 丰子恺 犹忆二十六年秋,“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我由于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忙告辞。我说:“夏先生再见。”夏先生似乎骂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眼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由于夏先生老是善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终一面,果真这一别“不能再见”了! 后来我扶老携幼,仓皇出奔,辗转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各地。夏先生始终住在上海。初年还常通信。自从夏先生被敌人

2、捉去监禁了一回之后,我就不敢写信给他,免得使他受累。成功一到,我写了一封长信给他。见他回信的笔迹照旧遒劲挺拔,我很兴奋。字是精神的象征,足证夏先生精神照旧。当时以为立刻可以再见了,岂知交通与生活日益困难,使我不能早归;最终在成功后八个半月的今日,在这山城客寓中接到他的噩耗,也可说是“抱恨终天”的事! 夏先生之死,使“文坛少了一位老将”,“青年失了一位导师”,这些话肯定有很多人说,用不着我再讲,我现在只就我们的师弟情缘上表示哀悼之情。 夏先生与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具有同样的才调,同样的胸怀。不过表面上一位做尚,一位是居士而已。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同学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

3、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厉而有爱好。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同学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由于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仰慕。”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夏先生初任舍监,后来教国文。但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同学的心悦诚服。 他当舍监的时候,同学们私

4、下给他起个诨名,叫夏木瓜。但这并非恶意,却是好心。由于他对同学如对子女,率直开导,不用敷衍、欺蒙、压迫等手段。同学们最初觉得忠言逆耳,观察他的头大而圆,就给他起这个诨名。但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外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凡同学有所请愿,大家都说:“同夏木瓜讲,这才胜利。”他听到请愿,或许暗呜叱咤咤地骂你一顿;但假如你的请愿合乎情理,他就当作自己的请愿,而替你设法了。 他教国文的时候,正是“五四”将近。我们做惯了“太王留别父老书”“黄花仆人致无肠公子书”之类的文题之后,他突然叫我们做一篇“自述”。而且说:“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一位同学,写他父亲客死他乡,他“星夜匍伏奔丧”。夏

5、先生苦笑着问他:“你那天晚上真个是在地上爬去的?”引得大家发笑,那位同学脸孔绯红。又有一位同学发牢骚,赞隐遁,说要“乐琴书以消忧,抚孤松而盘桓”。夏先生厉声问他:“你为什么来考师范学校?”弄得那人无言可对;这样的教法,最初被顽固守旧的青年所反对。他们以为文章不用古典,不发牢骚,就不高雅。竟有人说:“他自己不会做古文(其实做得很好),所以不许同学做。”但这样的人,究竟是少数。多数同学,对夏先生这种从来未有的、大胆的革命主见,觉得惊异与折服,好像长梦猛醒,恍悟今是昨非。这正是五四运动的初步。 李先生做老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同学诚心感动,自然诚服。譬如上课,他肯定先到教室,黑板上应写的,都先写

6、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时候推开来)。然后端坐在讲台上等同学到齐。譬如同学还琴时弹错了,他举目对你一看,但说:“下次再还。”有时他没有说,同学吃了他一眼,自己恳求下次再还。他话很少,说时总是和颜悦色的。但同学特别怕他,尊敬他。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同学便嬉皮笑脸,同他亲近。偶然走过校庭,观察年纪小的同学弄狗,他也要管:“为啥同狗犯难!”放假日子,同学出门,夏先生观察了便喊:“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啊!”同学笑着连说:“不吃,不吃!”赶快走路。走得远了,夏先生还要大喊:“铜钿少用些!”同学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实在感谢他,尊敬他。 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同学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同学对他们的尊敬,

7、则完全相同。这两位导师,犹如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训练”,夏先生的是“妈妈的训练”。夏先生后来翻译的“爱的训练”,风行国内,深化人心,甚至被取作国文教材。这不是偶然的事。 我师范毕业后,就赴日本。从日本回来就同夏先生共事,当老师,当编辑。我遭母丧后辞职闲居,直至逃难。但其间与书店关系仍多,常到上海与夏先生相晤。故自我离开夏先生的缘帐,直到抗战前数日的诀别,二十年间,常与夏先生接近,不断地受他的教导。其时李先生已经做了和尚,芒鞋破体,云游四方,和夏先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在我觉得仍是以前的两位导师,不过所导的范围由学校扩大为人世罢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

8、题而做和尚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夏先生虽然没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怀的;他是赞善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只因种种尘缘的牵阻,使夏先生没有士气行大丈夫事。夏先生一生的忧愁苦闷,由此发生。 凡熟识夏先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观察世间的一切不快、担心、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优店,忧国,忧世。伴侣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焦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伴侣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学校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别

9、人都当作例行公事处理的,夏先生却当作自家的问题,真心地担忧。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别人当作历史小说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问题,真心地忧愁,皱眉,叹气。故我和他共事的时候,对夏先生凡事都要讲得乐观些,有时竟瞒过他,免得使他增忧。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感众生的疾苦。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样行大丈夫事;他只能悲伤终老。在“人世”这个高校校里,这二位导师所施的仍是“爸爸的训练”与“妈妈的训练”。 伴侣的太太生产,小孩子跌跤等事,都要夏先生担忧。那么,八年来水深火热的上海生活,不知为夏先生增加了几十万解的忧愁!忧能伤人,夏先生之死,是供应忧愁材料的.所致使,日本侵略者所促成的! 以往我每逢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总要

10、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由于我的写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导鼓舞之下学起来的。今日写完了这篇文章,我又本能地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两行热泪,一齐沉重地落在这原稿纸上。 1946年5月1日于重庆客寓。 文章来自:爱师网 悼夏丐尊先生 丰子恺 犹忆二十六年秋,“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我由于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忙告辞。我说:“夏先生再见。”夏先生似乎骂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眼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由于夏先生老是善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终一面

11、,果真这一别“不能再见”了! 后来我扶老携幼,仓皇出奔,辗转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各地。夏先生始终住在上海。初年还常通信。自从夏先生被敌人捉去监禁了一回之后,我就不敢写信给他,免得使他受累。成功一到,我写了一封长信给他。见他回信的笔迹照旧遒劲挺拔,我很兴奋。字是精神的象征,足证夏先生精神照旧。当时以为立刻可以再见了,岂知交通与生活日益困难,使我不能早归;最终在成功后八个半月的今日,在这山城客寓中接到他的噩耗,也可说是“抱恨终天”的事! 夏先生之死,使“文坛少了一位老将”,“青年失了一位导师”,这些话肯定有很多人说,用不着我再讲,我现在只就我们的师弟情缘上表示哀悼之情。 夏先生与李叔同先生

12、(弘一法师),具有同样的才调,同样的胸怀。不过表面上一位做尚,一位是居士而已。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同学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厉而有爱好。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同学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由于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仰慕。”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夏先生初任舍监,后来教国文。但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

13、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同学的心悦诚服。 他当舍监的时候,同学们私下给他起个诨名,叫夏木瓜。但这并非恶意,却是好心。由于他对同学如对子女,率直开导,不用敷衍、欺蒙、压迫等手段。同学们最初觉得忠言逆耳,观察他的头大而圆,就给他起这个诨名。但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外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凡同学有所请愿,大家都说:“同夏木瓜讲,这才胜利。”他听到请愿,或许暗呜叱咤咤地骂你一顿;但假如你的请愿合乎情理,他就当作自己的请愿,而替你设法了。 他教国文的时候,正是“五四”将近。我们做惯了“太王留别父老书”“黄花仆人

14、致无肠公子书”之类的文题之后,他突然叫我们做一篇“自述”。而且说:“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一位同学,写他父亲客死他乡,他“星夜匍伏奔丧”。夏先生苦笑着问他:“你那天晚上真个是在地上爬去的?”引得大家发笑,那位同学脸孔绯红。又有一位同学发牢骚,赞隐遁,说要“乐琴书以消忧,抚孤松而盘桓”。夏先生厉声问他:“你为什么来考师范学校?”弄得那人无言可对;这样的教法,最初被顽固守旧的青年所反对。他们以为文章不用古典,不发牢骚,就不高雅。竟有人说:“他自己不会做古文(其实做得很好),所以不许同学做。”但这样的人,究竟是少数。多数同学,对夏先生这种从来未有的、大胆的革命主见,觉得惊异与折服,好像长梦猛醒,

15、恍悟今是昨非。这正是五四运动的初步。 李先生做老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同学诚心感动,自然诚服。譬如上课,他肯定先到教室,黑板上应写的,都先写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时候推开来)。然后端坐在讲台上等同学到齐。譬如同学还琴时弹错了,他举目对你一看,但说:“下次再还。”有时他没有说,同学吃了他一眼,自己恳求下次再还。他话很少,说时总是和颜悦色的。但同学特别怕他,尊敬他。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同学便嬉皮笑脸,同他亲近。偶然走过校庭,观察年纪小的同学弄狗,他也要管:“为啥同狗犯难!”放假日子,同学出门,夏先生观察了便喊:“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啊!”同学笑着连说:“不吃,不吃!”赶快走路。

16、走得远了,夏先生还要大喊:“铜钿少用些!”同学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实在感谢他,尊敬他。 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同学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同学对他们的尊敬,则完全相同。这两位导师,犹如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训练”,夏先生的是“妈妈的训练”。夏先生后来翻译的“爱的训练”,风行国内,深化人心,甚至被取作国文教材。这不是偶然的事。 我师范毕业后,就赴日本。从日本回来就同夏先生共事,当老师,当编辑。我遭母丧后辞职闲居,直至逃难。但其间与书店关系仍多,常到上海与夏先生相晤。故自我离开夏先生的缘帐,直到抗战前数日的诀别,二十年间,常与夏先生接近,不断地受他的教导。其时李先生已经做了和尚,芒鞋破体,云游四方,和夏

17、先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在我觉得仍是以前的两位导师,不过所导的范围由学校扩大为人世罢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夏先生虽然没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怀的;他是赞善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只因种种尘缘的牵阻,使夏先生没有士气行大丈夫事。夏先生一生的忧愁苦闷,由此发生。 凡熟识夏先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观察世间的一切不快、担心、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优店,忧国,忧世。伴侣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

18、,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焦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伴侣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学校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别人都当作例行公事处理的,夏先生却当作自家的问题,真心地担忧。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别人当作历史小说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问题,真心地忧愁,皱眉,叹气。故我和他共事的时候,对夏先生凡事都要讲得乐观些,有时竟瞒过他,免得使他增忧。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感众生的疾苦。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样行大丈夫事;他只能悲伤终老。在“人世”这个高校校里,这二位导师所施的仍是“爸爸的训练”与“妈妈的训练”。 伴侣的太太生产,小孩子跌跤等事,都要夏先生担忧。那么,八年来水深火热的上海

19、生活,不知为夏先生增加了几十万解的忧愁!忧能伤人,夏先生之死,是供应忧愁材料的.所致使,日本侵略者所促成的! 以往我每逢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总要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由于我的写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导鼓舞之下学起来的。今日写完了这篇文章,我又本能地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两行热泪,一齐沉重地落在这原稿纸上。 1946年5月1日于重庆客寓。,文章来自:爱师网 悼夏丐尊先生 丰子恺 犹忆二十六年秋,“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我由于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忙告辞。我说:“夏先生再见。”夏先生似乎骂

20、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眼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由于夏先生老是善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终一面,果真这一别“不能再见”了! 后来我扶老携幼,仓皇出奔,辗转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各地。夏先生始终住在上海。初年还常通信。自从夏先生被敌人捉去监禁了一回之后,我就不敢写信给他,免得使他受累。成功一到,我写了一封长信给他。见他回信的笔迹照旧遒劲挺拔,我很兴奋。字是精神的象征,足证夏先生精神照旧。当时以为立刻可以再见了,岂知交通与生活日益困难,使我不能早归;最终在成功后八个半月的今日,在这山城客寓中接到他的噩耗,也可说是“抱恨终天”的事! 夏先生之死

21、,使“文坛少了一位老将”,“青年失了一位导师”,这些话肯定有很多人说,用不着我再讲,我现在只就我们的师弟情缘上表示哀悼之情。 夏先生与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具有同样的才调,同样的胸怀。不过表面上一位做尚,一位是居士而已。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同学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厉而有爱好。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同学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由于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

22、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仰慕。”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夏先生初任舍监,后来教国文。但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同学的心悦诚服。 他当舍监的时候,同学们私下给他起个诨名,叫夏木瓜。但这并非恶意,却是好心。由于他对同学如对子女,率直开导,不用敷衍、欺蒙、压迫等手段。同学们最初觉得忠言逆耳,观察他的头大而圆,就给他起这个诨名。但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外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凡同学有所请愿,大家都说:“同夏木瓜讲,这才胜利。”他听到请愿,或许暗呜叱咤咤

23、地骂你一顿;但假如你的请愿合乎情理,他就当作自己的请愿,而替你设法了。 他教国文的时候,正是“五四”将近。我们做惯了“太王留别父老书”“黄花仆人致无肠公子书”之类的文题之后,他突然叫我们做一篇“自述”。而且说:“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一位同学,写他父亲客死他乡,他“星夜匍伏奔丧”。夏先生苦笑着问他:“你那天晚上真个是在地上爬去的?”引得大家发笑,那位同学脸孔绯红。又有一位同学发牢骚,赞隐遁,说要“乐琴书以消忧,抚孤松而盘桓”。夏先生厉声问他:“你为什么来考师范学校?”弄得那人无言可对;这样的教法,最初被顽固守旧的青年所反对。他们以为文章不用古典,不发牢骚,就不高雅。竟有人说:“他自己不会做

24、古文(其实做得很好),所以不许同学做。”但这样的人,究竟是少数。多数同学,对夏先生这种从来未有的、大胆的革命主见,觉得惊异与折服,好像长梦猛醒,恍悟今是昨非。这正是五四运动的初步。 李先生做老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同学诚心感动,自然诚服。譬如上课,他肯定先到教室,黑板上应写的,都先写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时候推开来)。然后端坐在讲台上等同学到齐。譬如同学还琴时弹错了,他举目对你一看,但说:“下次再还。”有时他没有说,同学吃了他一眼,自己恳求下次再还。他话很少,说时总是和颜悦色的。但同学特别怕他,尊敬他。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同学便嬉皮笑脸,同他亲近。偶然走过校庭,观察年纪小

25、的同学弄狗,他也要管:“为啥同狗犯难!”放假日子,同学出门,夏先生观察了便喊:“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啊!”同学笑着连说:“不吃,不吃!”赶快走路。走得远了,夏先生还要大喊:“铜钿少用些!”同学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实在感谢他,尊敬他。 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同学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同学对他们的尊敬,则完全相同。这两位导师,犹如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训练”,夏先生的是“妈妈的训练”。夏先生后来翻译的“爱的训练”,风行国内,深化人心,甚至被取作国文教材。这不是偶然的事。 我师范毕业后,就赴日本。从日本回来就同夏先生共事,当老师,当编辑。我遭母丧后辞职闲居,直至逃难。但其间与书店关系仍多,常到上海与夏先生

26、相晤。故自我离开夏先生的缘帐,直到抗战前数日的诀别,二十年间,常与夏先生接近,不断地受他的教导。其时李先生已经做了和尚,芒鞋破体,云游四方,和夏先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在我觉得仍是以前的两位导师,不过所导的范围由学校扩大为人世罢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夏先生虽然没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怀的;他是赞善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只因种种尘缘的牵阻,使夏先生没有士气行大丈夫事。夏先生一生的忧愁苦闷,由此发生。 凡熟识夏先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观察世间的一切不快、担

27、心、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优店,忧国,忧世。伴侣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焦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伴侣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学校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别人都当作例行公事处理的,夏先生却当作自家的问题,真心地担忧。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别人当作历史小说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问题,真心地忧愁,皱眉,叹气。故我和他共事的时候,对夏先生凡事都要讲得乐观些,有时竟瞒过他,免得使他增忧。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感众生的疾苦。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样行大丈夫事;他只能悲伤终老。在“人世

28、”这个高校校里,这二位导师所施的仍是“爸爸的训练”与“妈妈的训练”。 伴侣的太太生产,小孩子跌跤等事,都要夏先生担忧。那么,八年来水深火热的上海生活,不知为夏先生增加了几十万解的忧愁!忧能伤人,夏先生之死,是供应忧愁材料的.所致使,日本侵略者所促成的! 以往我每逢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总要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由于我的写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导鼓舞之下学起来的。今日写完了这篇文章,我又本能地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两行热泪,一齐沉重地落在这原稿纸上。 1946年5月1日于重庆客寓。文章来自:爱师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主要

29、记述了夏丐尊先生教授时的儿件往事,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夏先生的感谢和缅怀之情。 B文章开头写夏先生分别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却笑他多忧,流露出对夏先生消极、悲观心态的不认同。 C“木瓜”本是因批判同学招致反感而得的外号,但当同学们看到他把同学的请愿全当作自己的请愿时,外号就变成了爱称。 D文章写李先生并非“走投无路,遁入空门”,而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行大丈夫事”,这彰显了李叔同先生的高尚品质。 E文章名为“悼夏丐尊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李叔同先生的行为品性,既有对比,也有类比,突出了夏先生的品行。 (2)其次段在记述夏先生赞美李叔同先生的话后,为什么说“这话也可说是夫子

30、自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申多次提到“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的“多忧善愁”源于他的爱,他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把李叔同先生与夏先生的训练方式分别称为“爸爸的训练”和“妈妈的训练”你喜爱哪位先生的训练方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2. (1)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A.文中所叙述的并非都是夏先生教授时的事情;B写夏先生告辞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是为了突出夏先生对国运的担忧而非消极悲观;C.两处错误,一是“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外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二是“假如同

31、学的请愿合乎情理,夏先生就当作自己的请愿”,并非“把同学的请愿全都当作自己的请愿”。) (2)由于二位先生都博学多能(或同样深解文艺的真谛),同样具有人格魅力。(2分) 都深爱同学,得到了同学的敬重。(或他们的训练都是爱的训练)(2分) 都痛感众生疾苦,对人世有悲悯之心。(2分) (共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3)对国家的喜爱。当时国运衰微,战乱频仍,他心系国运,愤然悲叹。(2分) 对同学的关爱。像父母一样,嘱咐同学不喝酒,少花钱等。(2分) 对众生的大爱。他痛感众生疾苦,为人世而悲伤。(2分) (4)答案示例一:喜爱李先生的训练方式。(2分) 李先生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使同学感动、诚服。

32、他上课必先到教室,板书写好,端坐讲台等同学到齐。(2分) 他性格沉静,寡言少语,说话和颜悦色,同学对他畏惧又尊敬。同学还琴,若弹得不好,他不言辞责怪,只说“下次再还”。(2分) “爸爸的训练”主要是重身教,以自身行动影响同学。(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二:喜爱夏先生的训练方式。(2分) 夏先生对同学的训练详细琐碎,无微不至。观察年纪学校生弄狗他也要管。(2分) 夏先生有话直说,使同学简单亲近,感谢而尊敬。如放假时反复叮嘱同学“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少花钱”。(3分) “妈妈的训练”主要是重言教,率直开导,谆谆教育,更易被同学接受。同学凡有请愿都会告知他。(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三:这两种训练方式都喜爱。(2分) (理由可参考示例一、实例二。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