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8652016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序阅读答案附译文 资治通鉴序(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索)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盼望)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chou,缀集:连缀汇合。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

2、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谈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

3、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进步。至于麟止:到西汉发觉麒麟为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畜:培育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繇:原由 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勒:编辑 D以著联之志焉耳著:完成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考之行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断之以邪正。/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而得其要。/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于事。/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2、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 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B.C.D.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4分) 译文: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4)分 译文: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4分)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