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宋集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宋集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宋集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古诗文默写。(1)观沧海诗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 , 。(2)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3)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那水呢,不结冰,倒反在绿苹上冒着热气,水(z鱼o)真绿,把终年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着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 照个影呢!看吧,由(ch6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 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
2、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1)给划线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水(zao) 蓄(chng) 清(2)文中有个错别字是“,正确写法是“”(3)文中划线字“贮”查 部,“贮”正确解释是 A收藏;收获B储存;积存C储蓄(钱财)(4)在原文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3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下表是某初中学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请概括你读出的两条信息。用途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拥有手机量63%97%82%聊天、玩游戏84%96%77%用于学习11%7%15%(2)朋友称谓填空。示例: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一一竹马之交文章开头段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结构
3、上,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二是内容上交待写作对 象或奠定感情基础。7 .【答案】【小题案B【小题2】【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景色描写的作用。“新绿、嫩芽、咕咕、水泡”等词语写出了春天的美好, 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命力。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才一起散步, 这是对散步的铺垫。(2)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慢慢地”“稳稳地”是“小心、稳重”的意思,“好像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母亲给了我生命,儿子又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三代人紧紧 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 命世界,写出了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
4、,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表达了作者祈愿一家 健康、平安、快乐的美好心情。(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CD.正确;.有误;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是觉得“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并非显 示威严。故选:Bo答案:(1)这段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为一家人出门散步 做了有力铺垫。(2) “慢慢地”“稳稳地”是“小心、稳重”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肩负家庭责 任,照顾一家老小的光荣使命,表达了作者祈愿一家健康、平安、快乐的美好心情。(3) B课文主要记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 体现了中
5、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8.【答案】【小题案C【小题2】约定,离开,代词他,指故人,害怕,担心【小题3】略【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 句子割裂开。A.有误,应为:期/日中。B.有误,应为:对子/骂父。C.正确;D.有误,应为:故人至暮/不来。故选:Co(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 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句意:却丢下别人
6、先离开了。去:离开。句意:才同他一起吃饭。之:代词他,指故人。句意: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害怕、担心。(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才。句意: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 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重点词:昔,从前。故人,老朋友。句意: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
7、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 容,把握文章主题。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 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陈太丘的朋友因为不守 信用,而遭到七岁孩子陈元方的批评,可见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吴起宁肯自 己不吃饭而等老友,可谓守信之人,能使三军信服。答案:(DC;(2)约定;离开;代词他,指故人;害怕,担心;(3)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以前吴起 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4)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
8、都瞧不起 他。【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 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 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 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 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 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同地走进家门。【乙】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 吴起说:“(我)
9、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第二天早晨,(吴 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 用是不行的。文言句的朗读停顿的划分: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句子的停顿,其“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 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两个原则”是:(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 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五个规律”是:(一)主谓之间要停顿。(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
10、顿。(三)修饰语和中 心词之间要停顿。(四)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五)古今异义之间要停顿。9.【答案】开在记忆里的花朵时光的沙漏发出淡淡的摩擦声。有份甜美的记忆绽放成花朵,其迷人的馨香充盈着我平凡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家乡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云朵永远是洁白的,而外婆的 面容是慈爱的。年幼时,每逢油菜花开,外婆就会牵着我的小手在花海中信步漫游,闲适安逸。大片大片金 黄的油菜花,微风吹过,花枝摇曳,花香飘散,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息,花粉调皮地伏在我发 梢,也落在外婆的肩头。蜜蜂在花间噗哧着翅膀,忙着采蜜。油菜花杆上偶有花瓣凋零结了籽的, 长长细细的像四季豆一样还鼓出几个“小肚子
11、”,甚是可爱。微风拂散外婆的发丝,她下蹲抱起我,问我是否看见了田野的尽头,说只要人的心像油菜花 一样阳光,总能脚踩繁花,走向明媚的远方。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轻歪小脑袋看她,忽觉她 的脸似油菜花一样迷人,也将这一刻深深印到我心里。我摘了一朵小花儿,给外婆戴上;又摘了 一朵握在手里,生怕它长了翅膀,偷偷从我手心里飞走。夕阳西下,外婆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看着我在满院子里不知疲倦地跑着、跳着。她偶尔轻 轻呼唤我的小名,我便笑嘻嘻地跑向石凳上。她慈爱地抱起我,把我放在她的膝盖上,轻轻地摸 着我的头。她轻轻摇着我,哼起山歌,一字一句,轻轻柔柔的,沉在她的岁月里,脸上漾起油菜 花般的笑容,那一刻,我虽少不
12、知事,却也听得入了迷。每当看见油菜花,总会想起外婆那慈爱的脸,好似有一缕灿烂的阳光照进心头!时光嘀嗒往前走,故乡那片油菜花地,沁人心脾的香味混合着童年的天真可爱,饱含外婆的 浓浓爱意,它们均幻化成记忆里盛开的花朵,时刻温暖着我的生命【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开在记忆里的花朵”的关键词是“记忆里”。能让一个人留 下深刻印象的,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 游戏或者是一场表演等。题中“花朵”并非指自然界中植物的花朵,而是使用了比喻义,比喻美 好的人和事,是一种被喻化了的精神,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花朵”的精神意义加以构思。 既然是珍藏在记忆深处的
13、,一定是对自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既然是“花朵”,一定是美好的、 积极向上的,让自己深深感动、有所触动的。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与 事件,重在表现出这一对象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写出真情实感。 本文紧扣中心,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外婆对“我”的关爱。文章开篇以优美的语言引起下文 的回忆,正文部分内容完整,情感真挚,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一一 之交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一一 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一一 之交. “手”,小篆写作堂而“友”字的小篆手写法为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 相交友也”请分析上述材料,推测
14、“友”字的本义。4 .互联网丰富并改变了我们的交友方式。班级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作为反方 选手,请你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三条理由。我方观点是“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理由有三: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 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 中的绝美编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 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 “你好一一你
15、好一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 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 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 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 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 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 引游客
16、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月屯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 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癖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 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 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 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 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17、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 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 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 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 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 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痛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18、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 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 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 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 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一一不可以一一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 收你的钱”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 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作者
19、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 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5)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 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 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
20、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 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 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
21、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 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 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 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请以第自然段为例,品味景物描写的作 用。(2)结合上下文,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
22、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 世界。(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B.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决定委屈儿子,体现了父亲在儿子面前的威严。C文章的结尾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D.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这句话所描述的三种事物顺序不 可颠倒。8 .文言文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23、”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期返而食。” 起日:“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 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 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ii):句 末语气词。(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
24、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回眸那段走过的 美好时光,总有些事或人是让人难以释怀的。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片段, 如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姓名和校名。答案和解析1 .【答案】【小题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5、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小题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小题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答案:(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注意“灿烂”的书写)(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注意“生” “雁”的书写)(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杨” “道” “溪“郎”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 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 别字的情况。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
26、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2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3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4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5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答案】【小题1】藻,z小,澄【小题2】绿苹,绿萍【小题3】贝,B【小题4】略【解析】答案:(1)藻zhu澄2 2) “绿苹” “绿萍”(3)贝 B(4)不但况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作答。“水心如)” 应写作“水藻”;“贮蓄”的“贮”拼音应为“zhti ; (cheng)清”应写作“澄清”。(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准确书写。中考经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
27、 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错别字是“绿苹” 正确写法是“绿萍”。(3)本题考查查字典的能力。“贮”查贝部,“贮”正确解释结合语境应是储存;积存的意思。故选:Bo(4)本题考查对课文的识记能力及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应是表转折的关系连词, 故填“但是;第二空根据语境应是表递进关系的,故应填“况且”。对重点字的准确书写。中考经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 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3 .【答案】【小题1】略【小题2】患难,君子,忘年【解析】答案:(1)示例:初中生拥有手机现象普遍,八年级学
28、生严重依赖手机。初中生使用手机主要是聊 天、玩游戏。初中生手机用于学习的比例较低。(2)患难;君子;忘年(1)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认真观察某初中学校“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表,分析比对其中 有关数据可知,七年级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占63%;八年级的占97%,九年级的占82%,这说明初 中学生普遍拥有手机,八年级学生更是严重依赖手机;在手机用途方面,七年级学生用手机聊天、 玩游戏的占84%,八年级占96%,九年级占77%,这说明初中生使用手机主要是聊天、玩游戏; 将手机用于学习方面的,七年级学生中有11%的人,八年级由7%的人,九年级有15%的人,这 说明初中生手机用于学习的比例较低。(2)本题考
29、查文化常识。根据积累作答。“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是“患难之交”;“贤者之间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情”是“君子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是“忘年之交”。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考查学生在 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 己的见解。4 .【答案】答案:“友”是由两个“又(手)”组成的会意字,表示相交为友。从说文解字对友”的解释看, 志趣相同为“友”,”因此,“友”字的本义应该是志趣相似、关系亲密的人。【解析】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从小篆字体看,“友”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手,两手相交表示
30、友 好握手,亲密相交。说文解字:“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从说文解字对“友” 的解释看,志同道合的人为“友”,“友”是由两个相握在一起的手组成,是会意字,表示相交 为友。因此,“友”字的本义应该是志趣相似、关系亲密的人。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5 .【答案】沉迷其中,浪费时间。虚拟世界,容易上当受骗。形成网络孤独症,引发人际 关系障碍等。【解析】把握住主题观点
31、“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然后结合实际作答。语言流畅、连贯、得体, 紧扣观点。比如:沉迷网络中,浪费大量时间并且耗费大量体力,耽误学习,损坏身体。虚拟世 界,良莠不齐,不识庐山真面目,容易上当受骗,害人害己。长期沉溺网络,会让人慢慢与现实 世界脱离,形成网路孤独症,自闭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会引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一旦追随效仿,会毁了自身。答案:沉迷其中,浪费时间。虚拟世界,容易上当受骗。形成网络孤独症,引发人际关系障碍等。 本题考查表达能力。要求就“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三条理由。言简意赅,符合实际, 表达清晰即可。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32、: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 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合理发挥,见解独特。 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6 .【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理解分析。此题要在阅读中提取包含作者赞美、敬佩之 情的事情。第一段写漓江的美景,流露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是“情韵”之一。“他先天残疾,一 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摆船夫妇的好心,是“情 韵”之一。“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
33、便开始了摇船生 涯”,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是“情韵”之一。“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 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人与鸟相依相伴、和谐相处,是“情韵”之一。(2)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分析。本文首段属于环境描写,一方面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 境,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另一方面引出下文,“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 一个个点”与下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相互承接;与尾端“阴柔 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相呼应,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 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3)本题考查人物刻画手法分析。文章直接运用对人物的外貌、
34、语言、动作等描写是最常见的手 法,如“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 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等语句表现了摇船人的悲 惨身世但乐观、阳光的特点。本文还善于设置悬念,如第二段“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 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到“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先写摇船人残疾的外表,后 来对摇船人乐观和阳光的赞叹,是欲扬先抑的写法。“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景物 对人物特点起烘托作用。(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此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 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
35、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可见“我”担 心他没有多少收入,想帮助他。可“我”看到摇船人的乐观、阳光,又感到这种想法是多余的, 所以张不开嘴。(5)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分析。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 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表达了对漓江优美景色和摇船人乐观阳光的赞 美,点明了主旨。在结构上有照应开头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末尾使用省略号,有言有尽意 无穷的效果。答案:(1)“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 情。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 疾婴
36、儿的养育之情。(2)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营造朦胧的诗情;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 美。(3)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设置悬念。由会背唐 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 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 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 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摇船人阳刚、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5)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言虽尽而意无穷,给 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文章记叙了漓江情韵:“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 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摆 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