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健康谷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一期勘察、方案和初步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沙健康谷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一期勘察、方案和初步设计任务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沙健康谷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一期)勘察、方案和初步设计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2022年9月14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15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1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1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20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2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2 .既有建筑
2、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2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划、工可批复及相关要求1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2 .广州南沙新区总体规划(2017-2035);3 .广州及南沙新区相关指南、指引文件。第二章设计目标与总体原则2.1 设计目标1 .设计部分:践行绿色生态及智慧科技建设理念,融合地方人文特色,推行“四 新”技术应用,工程技术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行全要素品质化设计,建 设高标准
3、城市基础设施。2 .投资部分:在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及进度等目标的前提下,本项目必须按照 政府主管部门批复的投资额度和要求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概、预算不 突破投资控制目标。2. 2总体原则1)按照规划设计要点,结合现状周边环境,综合分析本工程与区域路网结 构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设计道路通行能力,充分发挥路网的交通功能,使道路和 城市路网建设有较好的衔接。2)充分调查道路沿线的各种现状情况,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同时道路 设计还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甚至是整个区域的远期规划目标,为城市发展提供 充足的基础支持。3)路线交叉工程应以路网规划为依据,合理选取各种设计参数,尽量减少 拆迁和征地数量。
4、4)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设计出高质量的人文景观和环境景观,反映 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现代气息。5)道路雨水排放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调查道路沿线河涌情况,并结合河涌 规划情况,减小管道起点至河涌的排水距离,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工程投资。6)推行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应用,坚持多方案综合比较、优 中选优的原则,与同类工程项目相比具有技术先进性。第三章工作要求3. 1设计内容本项目包含健康谷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道路、场平、房建工程,包含道路、桥 梁、交通、给水及消火栓、排水、照明、电力管沟、通信管沟、绿化、场地填土、 临时防护、房建工程。3. 2分项设计要求各分项工程勘察设计要求必须满足
5、相关设计、施工需要,按照市政及房建工 程有关规范、标准等执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3. 2.1工程勘察要求1 .勘察技术要求本项目勘察按照详勘要求进行,满足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要求。详勘应详细 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对不良地质条件等 提出治理措施,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充分设计依据。主要技术要求为:(1)详细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2)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地层构成与特征;(3)查明沿线不良地质条件,分析其成因、分布范围和对工程可能产生的 不利影响;(4)应查明地下水及地表水分布特征、水质、埋藏条件,相关土层的渗透 性、不均匀系数等,为基槽
6、开挖的降水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参数,并判定地下水 及地表水对建筑物材料的腐蚀性;(5)根据既有资料并结合拟建道路的特征,提出设计所需的各种物理力学 指标及其它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技术措施及合理建议,满足设计要求;(6)根据规范要求,提供场地抗震设计参数,判定沿线场地类别,当遇到 浅层(地表下深度20m范围内)粉性土或砂土时,按7度设防,综合静力触探或 标准贯入成果对其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如判为液化则提供场地液化等级与液化 强度比等,为设计采取必要的抗液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数;(7)对地面道路,建议路基持力层,建议地基处理方案,评价道路的地基 变形特征。(8)建议相应管道开槽埋设围护及降水方案,提供
7、基槽开挖设计施工所需 的有关参数(如直剪固快C、6峰值、渗透系数等),对围护、降排水施工中应 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2 .测量技术要求由于项目缺乏沿线道路的准确的地形及相关外业资料,因此必须对路段进行 实地地形测量以及全线道路平、纵、横进行测量。测量成果须按如下技术要求进 行测量及测量后提供所需要的数据。1)全面反映测量范围内的地形地物特征,修测地形图。2)测量范围由道路中心线左右各延伸50m。沿线道路相交叉,交叉口切点 范围以外各50m范围。精度按照1:500进行测量。3)测量沿线地形地貌。需示出沿线路灯、标志牌、信号灯的具体位置,项 目红线范围以内河浜断面标高,并在测量地形图上有明确、明
8、显的标示。4)道路中桩放样测量:按测量基准线量测中线,桩距20米,交叉口等地形 变化处加桩。5)纵断面测量:中桩标高测量(按道路平面图拟合中心线布点,每隔20m 一个点,近路口 10m一点)。6)道路横断面测量:每隔20m一个断面,成果数据文件格式采用设计规定 的数据格式,横断面宽度为沿设计道路中心左右各25m。7)与现状道路交叉口方格网标高测量,按lOmxlOm间隔。8)须明确测量地形、高程控制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3 .物探要求地下管线探查工作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主要技术要求为:(1)查明地下管线的具体分布情况,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 热力、工业管道等市政和公
9、用管线及民航、军用、铁路等其他专用管线。(2)查明地下管线的种类、平面位置、埋深、管径或根数、材质,并编绘 地下综合管线图。(3)将探测成果编绘成数字化成果图,最终提供彩色成果图和电子文档。(4)精度要求:1)地下管线探测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n级探测精度要求:地下管线水平位置限差5 tsO. 10h;地下管线中心埋深限差6 thWO. 15h;2)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不大于5cm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大于3cm (相对于邻近控制点)。3. 2.2道路工程1 .道路及交叉口设计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家、省市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2 .平面线形美观、流畅
10、、视觉自然、视野开阔,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合理 布置直线、曲线、超高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3 .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断面布局应结合道路等级、 要求的行车道数、设计行车速度、地形、规划用地性质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合 理安排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的通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 能力。4 .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广州市防洪排涝规划要求及地形条件进行设计,以满足 5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进行道路标高设计,此外还应当考虑增强规划横一路 的亲水性和满足改善城市滨水路景观路面设计标高要求。同时处理好与沿线地形、 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质、相关路口标高之间的关系;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11、线 形缓顺。5 .按规范要求在人行道须进行无障碍设计,保持连续并按规范设置连续性的 导盲带和无障碍设施。6 .采用成熟的新技术进行设计路面结构,使得道路表面及桥面铺装面层在降 雨天气下不出现积水、抗滑性能好,可减少交通事故、夜间减少路面反光、交通 降噪性能显著,从而提供良好的使用品质。7 .采用技术成熟、成本合理且能满足工期的方法进行软基处理设计。3. 2.3排水工程1 .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国家、省市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2 .建立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排水方式,雨水系统遵循“二级排水、 蓄排结合、分散出口、就近排放”的原则。3 .排水设计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可行性,应采
12、用雨、 污分流排水体制。4 .合理确定设计标准、综合考虑景观湖泊、河涌的调蓄作用,尽量减少泵排 数量。5 .充分考虑取消化粪池后污水管道的设计坡度。6 .排水检查(沉砂)井砌体均采用马路甲式检查井。7 .根据不同道路等级,确定雨水口的类型见下表。表3T各等级道路采用雨水口类型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隧道雨水口类型三算式三算式双算式单算式横截式侧入式进水井侧入式进水井侧入式进水井平入式进水井收水沟注:部分排水量较大的位置(如道路纵坡最低处、道路交叉口等)可考虑采 用三算式或平、侧结合式进水井。8 .雨水口的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在道路坡段较短 的情况下,
13、应在最低点处集中布置,雨水口数量应适当增加;高架(匝道)接地 点、交叉口汇水点等处必须布置雨水口。3. 2.4管线综合1 .合理布置市政道路上各专业管道、管沟的平面位置、竖向高程。合理协调 管线、管沟与道路、箱涵、河涌、隧道交叉时的空间关系。2 .合理布置道路交叉口各专业管线的平面及空间位置,避免管线冲突,管线 间距需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要求,工程管线 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要求。3 .管线布置应与场地总体布置同步进行:管线布置须与场地总平面的建筑、 道路、绿化、竖向布置的标高相结合,根据各管网系统的管线组成,合理安排好 市政与开发用地的管
14、线衔接,以及各专业管线之间避让问题。4 .管线走向和附属构筑物布置合理:合理选择管线的走向,力求短捷、顺直、 适当集中,并与道路、建筑物轴线和相邻管线相平行。干管宜布置在靠近主要用 户及支管较多的一侧;尽量减少管线的交叉,当必须交叉处理时一般宜为直角交 叉,仅在场地条件困难时,可采用不小于45的交角;管线附属构筑物应交错 布置、避免冲突。5 .处理好管线综合的各种矛盾,在管线综合布置过程中,当管线在平面或竖 向发生矛盾时,一般应按下列原则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 让难弯曲或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临 时性的让永久性的;施工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15、;新建的让原有的;检修次数 少的、施工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施工不方便的。此外,电力与通信管线宜 远离布置,可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南侧,通信电缆在道路西、北侧的原则布 置。6 .有特殊要求的管线布置应优先考虑,并有相应措施。7 .场地管线综合竖向布置原则:根据各专业管线的不同性质、不同维护方式 和不同使用要求进行分层布置,同时尽量减小地下管线的埋深;采取必要措施防 止地下管线的机械损伤。3. 2.5照明工程1 .照明系统总体规划按南沙新区市政基础设施技术指引进行实施,对路 灯灯杆型式要进行比选,兼顾景观及悬挂外饰等功能,并同时考虑防腐蚀性及抗 震防风设计。2 .充分吸纳多杆合一、智慧灯杆研
16、究成果并结合功能需求进行应用。3. 2.6景观绿化工程1 .景观工程建设要运用海绵城市建设原则,落实水质净化、雨水利用、生态 保持等生态措施。2 .景观小品以人性化为基本要求,景观休息空间综合考虑南沙雨天多、阳光 猛烈和受台风影响的气候特征。3 .植物配置要强调对景观风貌塑造的配合、融合。按国际视野、现代风格要 求,选择适合南沙地区生长的优势树种。4 .照明工程充分展示城市形态,丰富城市景观环境。5 .积极探索新型、稳定、优质的材料及采用新工艺。6 .景观与周边的市政道路、桥梁、水利、建筑等专业要充分结合,针对后期 建设与周边工程之间的施工时序及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7 .在各设计阶段按相关管理
17、条例办法,落实树木保护要求。3. 2.8房建工程1 .建筑风格应与周边建筑风格协调;屋顶设计应考虑检修的方便、安全。2 .应对广州地区多雨的气候特征,建筑构件应考虑遮风挡雨以及雨水的疏导 利用,并在易受风雨侵蚀的部位,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构造,结合排水系统共 同工作。3 .应对广州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结合建筑空间通风系统的组织,选用合适 的建筑外墙材料,同时注重色彩搭配和细节设计,鼓励在立面细部构造中创新设 计,增强建筑的整体效果。4 .独立公建配套建筑的设计风格应与居住建筑协调,同时又要有自身的特色, 以适度变化的建筑色彩和文化内涵,丰富住区的整体效果。3. 2. 9结构专业1 .结构设计应
18、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新工艺、新材料, 以节约资金;应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应规范、规程及要求,采用可靠的结构体系, 先进的工艺和技术。2 .抗震设计应遵循现行的国家规范、规程与广州市地方标准。3 .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相应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按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2018)中有关条文设计。4 .永久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5 .永久建筑应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临时建筑应以钢结构为主。临时建筑 的主要结构构件应考虑重复利用的可能性。6 .应避免在东西朝向布置长度超过1. 0m的异形柱和剪力墙。3. 4造价编制要求4. 4.1造价文件编制及报审工作1
19、 .编制合同设计范围内方案估算(按分部分项进行限额控制)、初步设计概 算。2 .负责初步设计概算送报审工作。3 .各设计阶段进行各类方案比选时应编制造价分析材料,给出造价分析结论; 施工阶段应编制设计变更预算及相应造价增减说明。4 .严格按照南沙区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编制。3. 4.2造价控制要求及工作要求工程投资控制应做到以下要求:1 .各阶段的造价文件须满足对应阶段造价文件的深度要求;各阶段造价成果 文件误差控制在10%以内。2 .须根据建设单位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概算文件中 的开项须齐全、完整,造价指标须准确。概算须满足工程投资控制的要求,同时 应满足建设单位信息化
20、管理的相关要求。3 .如果概算、预算编制质量和进度不能满足本合同约定或建设单位要求,则 建设单位可从建设单位公开征集的造价咨询单位库中另行委托专业造价咨询单 位实施设计概算、预算编制工作,所发生的费用根据关于调整我省建设工程造 价咨询服务收费的复函(粤价函20111742号)规定并结合专业造价咨询单位实际工作比例计取,由乙方负责支付。第四章主要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3.1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
21、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0-20131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15)其它相关设计规范1.2道路设计技术指标结合现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和规划路网结构,本次设计道路所采用 的主要技术标准详见下表。表4
22、7主干路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城市主干路规范值采用值1设计速度km/h60/50/40602最大路幅宽度m3行车道数车道双64行车道宽度m3.25 (小客车专用)、3.5 (混行车道)3. 5/3. 755圆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 径m300/150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507最大纵坡%60. 38最小坡长m1501509最小竖曲线半径(1)凸形m1800/1200凹形m1500/100010路囿面层类型沥青/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11路面横坡%1.5-2. 0212地震峰值加速度0.1g0.1g13暴雨重现期5年表4-2次干路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城市主干路规范值采用值1设
23、计速度km/h50/40/30402最大路幅宽度m3行车道数车道双44行车道宽度m3.25 (小客车专用)、3.5 (混行车道)3. 5/3. 755圆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 径m300/150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507最大纵坡%60.38最小坡长m1501509最小竖曲线半径(1)凸形m1800/1200凹形m1500/100010路囿囿层类型沥青/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11路面横坡%1.5-2. 0212地震峰值加速度0. 1g0. 1g13暴雨重现期5年表4-3支路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城市主干路规范值采用值1设计速度km/h40/30/20302最大路幅宽度m3行车道数车道双2
24、4行车道宽度m3.25 (小客车专用)、3.53.5(混行车道)5圆曲线一般/极限最小半 径m85/40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7最大纵坡%88最小坡长m859最小竖曲线半径(1)凸形m400/250(2)凹形m400/25010路囿囿层类型沥青/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11路面横坡%1.5-2. 0212地震峰值加速度0.1g0.1g13暴雨重现期5年3.1. 3软基处理设计软基处理工后沉降按下表要求进行控制:软基处理工后沉降要求4.1.4参考路面结构道路桥台与路堤相邻处涵洞处一般路段主/次干路WIOcm20cmW30cm支路W20cm30cmW50cm(1)主干路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方案上面层:4
25、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T3 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20 下面层:8cm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25 下封层:SBS改性热沥青+撒布瓜米石 基层:36cli1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底基层:18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垫层:15c川级配碎石土基弹性模量E0 (MPa) 35MPa(2)支路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方案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13C)下面层:8cm中粒式沥青柱(AC-20C)封层:1cm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基层:30cli15%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摊铺)底基层:15cm4%水泥稳定石屑土基弹性模量E0 (MPa) 230MPa(3)非
26、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方案上面层:4cm细粒式桔红色沥青混凝土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15cHi C20透水水泥混凝土(4)人行道路面结构方案铺装层:5cm高强砂基透水砖粘结层:2cm干硬性透水水泥砂浆基层:18cm C20透水水泥混凝土4. 2桥梁工程1采用的规范及依据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版)CJJ11-2011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后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JTG3362-20187)公路钢筋
27、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3363-20199)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11)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16)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17)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18)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
28、和连接器 GB/T14370-201519)其它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3.2. 2. 3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拟建道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0米,设计行车速度40km/h, 双向六车道。2、桥梁横断面组成5m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 5m (侧绿化带)+12m (机动车道)+3. 5m (中 央分隔带)+12m (机动车道)+1.央(侧绿化带)+5m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二40m。3、桥面坡度横坡:机动车道双向2.0%,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0%反坡。4、通行净空、航道等级现状河涌无通航要求。5、设计水位50年一遇洪水位:6.0m。6、荷载等级、设计基准期、结构安全等
29、级等 汽车荷载等级:城市-A级。人群荷载标准:4. 5kN/m2,并根据规范(CJJ11-2011)进行折减。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5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7、抗震标准桥涵抗震等级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1g。8、环境类别及等级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环境作用等级I-B类(水中按I-C类);9、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高程系统:广州城建高程系统;坐标系统:广州城建坐标系统。4. 3管线综合工程4. 3.1设计规范及依据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6版)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
3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7)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8)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199)其它相关设计规范4. 3. 2总体目标 城市工程管线种类很多,其功能和施工时间也不统一,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 上需要综合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 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与城市道路、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 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满足各专业容量
31、功能方面的要求和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布置的要求,使工程管线正常运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综合安排,发现并解决各项工程管线在规划设计中存在 的矛盾,使之在用地空间上占有合理位置,以指导下阶段单项工程设计,并为工 程管线施工及规划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使得规划更趋科学、合理。4. 3. 3规划设计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工程管线,在满足现行规范和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可 能保护现有工程管线不作迁移以节约工程投资。当现状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 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2)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规划与迁移的工程管线尽可能安排在道路的人行道 和绿化带中,工程管线尽可能避免敷设道路的快车道中;只有当人行道和
32、绿化带 宽度不足的情况下,将排水管线布置在机动车道内。3)工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 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4)结合远、近期规划和建设情况,为近期实施道路提供建设条件,为远期 建设的工程管线预留走廊的位置。5)综合考虑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单项工程设计、布置要求, 进行管线综合平衡,协调、安排各种管线的建设,以利今后的施工和管理。6)对于基建施工所需临时管线,在条件许可时应与永久性管线结合考虑。7)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 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8)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
33、顺直、 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 叉。9)当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原则: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 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10)雨、污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11)再生水(杂用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合流管道和污水管道相交时, 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下面,宜敷设在合流管道和污水管道的上面。12)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 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4. 3. 4直埋管线设计要求1、各工程管线直埋敷设的水平净距的要求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
34、同物性和设计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工程管线相互间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序号管线名称12345678给水管 线污水雨水管线再生水管线燃气管线直埋熟力管线线通信管 线管沟d200 nund200 mm低压中压次高压直埋保护管直埋管道、通!B ABA1给水管线dW 200mm1.00.50.51.01.5V1.50.51.0F1.5d200mm1.52污水、雨水管线1.01.50.51.01.21.52.01.50.51.01.53再生水管线0.50.50.51.01.51.00.51.01.54燃气管线低压PSO.OIMPa0.5,00.5DNS 300mm 0
35、.4DN300mm 0.5F1.0F0.5F1. 0F0.51.01.0中 压B0.01MPaP :S0.2MPaT1.21.5A0.2NIPaPS0.4MPaB0.4NIPaP0.8MPa, 1.01.5,1.01.51.01.02. 0A0.8MPaP:1.6XIPa1.52.01.52.01.51.54. 05直埋热力管线1.51.51.0F1.0F1.52.02.01.0F1.56电力管线直埋0.50.50.50.5F1.0F1.52.00.2 5F0.135kV 2.0F1.0保护管1.0F 0.10.17通信管线直埋1.01.01.00.51.01.51.035kV2.00.51.
36、0管道、通道V1.08管沟1.51.51.5F1.01.52.04.01.51.01.0注:1.燃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应 按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执行。2、各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 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 小垂直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序 号管线名称1234567给水 管线污水、 雨水 管线热力 管线燃气 管线通信管线电力管线再生 水管 线直埋保护管 及通道直埋保护 管1给
37、水管线0.152污水、雨水管线0.400.15第一章总贝11项目建设背景11.1 项目概况1编制依据6第二章设计目标与总体原则81设计目标82. 2总体原则8第三章工作要求103. 1设计内容102分项设计要求102. 4造价编制要求17第四章主要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183. 1道路工程18桥梁工程213.1 管线综合工程23排水工程293.2 电力管沟工程32交通工程323.3 道路照明工程34道路绿化工程36第五章成果提交要求391时间进度要求395.2成果内容要求395. 3成果形式要求41第七章附则433热力管线0.150.150.154燃气管线0.150.150.150.155通信管
38、线直埋0.500.500.250.500.250.25保护管 及通道0.150.150.250.150.250.256电力管 线直埋0.500.500.500.500.500.500.500.25保护管0.250.250.250.150.250.250.250.257再生水管线0.500.400.150.150.150.150.500.250.158管沟0.150.150.150.150.250.250.500.250.159涵洞(基底)0.150.150.150.150.250.250.500.250.1510电车(轨底)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
39、011铁路(轨底)1.001.201.201.201.501.501.001.001.00注:1.用隔板分隔时不得小于0. 25m;.燃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执行;2 .铁路为时速大于等于200km/h客运专线时,铁路(轨底)与其他管线最小 垂直净距为1. 5mo、工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净距要求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工程 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工程管线与建、构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H1)管线名称建(构) 筑物地上杆柱(中心)道路侧
40、石边缘有轨电车钢轨铁路钢 轨(或坡 脚)通信照明 及10KV高压铁塔基础边35KV给水管线d200mm3.0污水、雨水管线2.50.51.51.52.05.0再生水管线1.00.53.01.52.05.0燃气管线低压0.71.01.02.01.52.02.0注:1.地上杆柱与建(构)筑物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中压B1.0中压A1.5次高压B5.05.02.5次高压A13.5直埋热力管线3.01.03.0 (330kV5.0)1.52.05.0电力管线直埋0.61.02.01.52.010.0 (非 电气化3.0)保护管通信管线直埋1.00.50.52.51.52.02.0管道、通
41、道1.5管沟0.51.03.01.52.05.0划规范表5. 0.8的规定;2 .管线距建筑物距离,除次高压燃气管道为其至外墙面外均为其至建筑物基 础,当次高压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增加管壁厚度时,管道距建筑 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 0mo3 .地下燃气管线与铁塔基础边的水平净距,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燃 气设计规范GB50028地下燃气管线和交流电力线接地体净距的规定。4、工程管线与绿化树种间最小水平净距要求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 符合下表中的规定。工程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管线名称最小水平净距乔木(至中心)灌木给水管线1.
42、51.0污水、雨水管线1.51.0再生水管线1.01.0燃气管线低压/中压0. 750. 75次高压1.21.2直埋热力管线1. 51. 5电力管线直埋0.70.7保护管0.70.7通信管线直埋1.51.0管道、通道管沟1.51.0注:.直埋蒸汽管道与乔木最小水平间距为2.0m。5、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地下管线应具备一定的覆土厚度,以扩散路面交通荷载的作用,保证使用安 全,各类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要求 时,可采取安全措施减少其最小覆土深度。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注:聚乙烯给水管线机动车道下的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0m。序号12345678管线名称水线 给管排水 管线再生 水管 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直埋 热力 管线燃气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