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实施方案一、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精神引领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引领和对公众的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倡树科学的思想 观念,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 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2、坚持协同联动激发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主体活力,增强全民参与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密切部门间配合协作,完善科普工作全链条。强化组 织、政策、投入保障,努力构建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社 会化科普工作大格局。3、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公众科普新需求,推动科普供需精准对接。破除 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
2、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 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务水平。4、坚持基层导向3、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鼓励引导驻地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专业社会 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科技小院、农科驿站、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典型做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 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技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广泛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 展。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示范工程,建设完善科普社区(村)、科普基地、基层农技协等阵地。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乡村行等 乡村振兴科普行动,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
3、动农业科技成果 落地应用。(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1、加强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等培优选树活动,大力弘扬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2、配合开展技能兴泰行动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加强技工院校名优 专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为技能人才打造成长舞台。组织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以及泰山工匠、岱岳工匠选树等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立二Wr o3、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突出科学素质、
4、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 内容,构建普惠化、市场化、多元化、多样化、规范化相统一的终身 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开展科技信息推广应用培训、常态化线上线 下职业技能培训、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行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职工的 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创新研发、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意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 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 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加强新经济、新业态中出现 的新职业信息及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加大急需职业、先进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人工智能、云计
5、算、大数据等领域 的职业技能培训。发挥企业和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引导、支持开展 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试点市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 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发挥老科协、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社 区科普大学等的作用,普及智能手机应用等实用技术和技能,提升老 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增强老年人防诈骗和科学意识,有效预防 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等。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组织开展 科学大讲堂、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推动老年人健康 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 料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
6、中心(所、站)等作用,普及科学膳食、食 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 年人健康素养。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不断壮 大老科协、老年科技志愿者等队伍,组织开展夕阳红科普服务下基层 活动(五)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找准 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公务 员科学履职水平。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 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将科学素质内容列入教学计划, 并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及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作为 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进一步
7、加强对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资料参考:泰安市岱岳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依托科创中国试点市平台,推进我区科普资源下沉和科普工作重 心下移,改善基层科普条件,缩小城镇科普服务水平差距,促进基层 科普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不低于17. 5%o城乡、 区域、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 重要的机制探索取得有效进展;科普主体多元化、设施体系化、手段 信息化、活动品牌化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
8、 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基层 科普投入逐步加大,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科学文化软实力持 续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三、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把科学精神融入教学和实践活 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爱国情 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四、组织实施与保障(一)强化统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总体部署,将相应 任务目标列入工
9、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 工作合力。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推进科学素质纲 要落实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落实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要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指导,定期对各有关部门的实施情况开 展督促检查。区科协负责牵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完善科学素质 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科学素质建设。(二)强化要素保障各级要不断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对科普经费的管理和绩 效评价,确保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积极拓展科普 资金来源渠道,探索发挥市场在科普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 引导社会机构、企业、个人兴办科普事业。(三)完善工作机制健全
10、科普统计制度,适时开展全区公民科学素质测评和全民科学 素质行动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监测分析、效果评估。将人均科普经费、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等指标纳入科技创新发展等评价体系,并将监测分 析和评估结果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强化标准建设, 推动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积极构建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多维标准体系。加强区域科普交流合作,丰富交流合作内容, 拓展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提升全区科学素质建设开放交流水平。五、重点工程(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结合科研任务加 强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并在相关科技 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
11、标,科普工作实绩可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 聘参考依据。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驻地高校、 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创新平台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 加强大众传媒、科技联盟、专业科普组织协同联动,及时宣传普及重 大科技成果。实施学会科普品牌建设计划,支持学会打造科普品牌活 动。完善科普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科普的活力, 积极构建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大格局。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 设宣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方式增强科技人 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探索培 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科普创作
12、、科普宣讲等活动,征集遴选奖励一批优秀科 普原创作品、科普宣讲人才。利用科普创作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 等方式,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不断提升科普创作能力。发展壮大 信息员队伍,及时分发和推送科普中国科普信息内容,进一步提升科 学传播数字化水平。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鼓励公益广告 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 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 学传播能力培训,促进媒体科技工作者沟通合作,打造品牌科普栏目。 强化互联网+科普建设,构建层次丰富、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科普生 态。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推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
13、区 等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共融、立体式传播,推进科学传播提质增效。(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健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全区科普教育基地、社区 科普场馆等场所管理规范、分级评价标准等。探索利用社会资本投入 公共性科普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各级各类公园、景区、广场、游 乐场、商务区等公共场所科普服务能力。指导支持中小学校园科技场 馆建设。鼓励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建设专题科普场馆并向社会公众开 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完善岱岳区科普教 育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各行业 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实践等基地,推动在公园、广场、旅游 景点等公共场所建
14、设户外科普宣传设施,支持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开发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 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应急科普资源库建设,将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纳入各级突发 事件应急工作规划和协调机制。完善应急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利 用广播电视等平台,广泛宣传应急科普知识。加强部门间和媒体间沟 通协作,积极开展各类应急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加强基层科普服务体 系和专兼职科普队伍建设,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 务体系。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
15、愿服务专业化、规 范化、常态化发展。打造订单式科普升级版,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 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积极培育科普 基地、科技企业、新媒体单位等领域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各级 科普志愿者组织(协会、联盟、服务队),动员科技工作者、科普爱 好者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社会需要、群众喜欢、影响力 大、服务面广的系列科普活动,着力打造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 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品牌。实施主题科普联合行动,打造 贯穿全年的经常化科普工作链条。丰富广播电视品牌科普栏目,举办 科学讲堂、科普创作、科普宣讲等重点活动,推进科普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
16、学校、进家庭,形成全民参与科普的局 面。六、提升行动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积极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着力提高劳动、生 产、创新创造技能,实施五项提升行动。(一)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1、弘扬和传承科学精神,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育人 全链条,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把科学精神融入教学和实践活 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爱国情 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实践能力2、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科教环境,励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培养 青少年科学思想、科
17、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努力 培育更多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完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评价机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推行场景式、体 验式、沉浸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区举办的青少年科技 竞赛、青少年科技节,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3、加强科创人才培育大力提升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水平,励驻地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科普类课程,提升专业人才科普能力,为其成长为高层次科普专门人 才奠定基础。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着力提升驻地高校、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课外学 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科普创作大赛、大学生
18、科技节等创 新实践活动。4、强化校内外科教资源有效合作推动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施科普助力双减行动,推进馆 校合作,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 引导中小学广泛开展科学教育和实践活动。配合开展流动科技馆、科 普大篷车、数字科技教育、科普巡展进校园等活动。支持驻地高校、 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教资源, 鼓励科技工作者进校园。5、加大培育力度,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科学素质科学精神、新科技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对 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 的培训力度。完善科技辅导员培训制度,定期开展科技辅导员
19、培训, 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不少于100人次。(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1、倡树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 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 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内容 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 养。2、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以技术应用普及、生产技能提高、知识素质提升为重点,分层、 分类、多形式开展现代高素质农民农业全产业链培训,培育高素质农 民9000人次。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民职业技能鉴定、技能 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以及参加省、 市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活动,加强对家庭农场(林场)主、合作 社带头人、农技协领办人、龙头企业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 培训,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开展 农村妇女技能培训,提升其科学致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广播 电视、互联网等与农民培训的跨界融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推 广科普中国、云上智农等手机移动端,扩展广播电视农科类栏目的覆 盖面,提高农民科学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