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复习资料(各论).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0991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复习资料(各论).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染病学复习资料(各论)急性肝炎:临床表现AEBCD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一黄疸期一恢复期):乏 力,嗜睡,急性起病;消化道症状突出(食欲不振、 厌油、恶心、呕吐、腹胀);体征(皮肤、巩膜黄染; 肝肿大,叩压痛);肝功(ALT、胆红素升高);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余同上;(2)慢性肝炎(半年):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传染源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急慢性患者传播途径粪-口母婴、血液易感人群临床分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和非典型(1)急性期:24w发生。症状轻微,13w缓解。发热、(1) 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全身不适、头痛、导航、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

2、、神经系统症状;CD4+T一过性1,CD4/CD8倒置;(2)无症状期:68y。CD4+T细胞进行减少,淋巴结艾滋中高浓度病毒,血中病毒载量不高,但随进程逐渐T(3)艾滋病期:出现艾滋病指征性疾病之一或以上者;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持续1M发热、盗汗、腹泻、体重1,部分有神经精神症状;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 大(除腹股沟部位外二个或以上的淋巴结肿大,直径超 过1厘米,无压痛,无粘连,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Page20f 11诊断标准:(2)无症状期:流病史+抗体阳性(3)艾滋病期:流病史+抗体阳性+任一项艾滋病指征性 疾病;抗体阳性,虽无艾滋病指征性疾病,但出现CD4+T细胞数

3、200个/mm3o(2)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1)急性期: 流病史+临表+抗体转阳(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男同、静脉药物依赖、性乱、血友、多次输血);(1)一般检查:血常规1、尿蛋白阳性;(2)免疫学检查:CD4+T淋巴细胞检测;(3)生化:转氨酶T,肾功异常;(4)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或抗体检测:分离病毒、抗体检测(金标准,WB确证实验)、抗原检测、病毒在量测定、耐药检测、蛋白质芯片治疗:(1)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核昔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RTIs、非核昔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ls、整合酶抑制剂;(2)免疫重建;(3)治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4、4)对症治疗; (5)预防性治疗病CD4+T细胞计数V 200个/ mm3。备注:HIV分为HIV-I(主)、HIV- II o具有嗜淋巴性和嗜神经 性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的 时期。临床表现(1)典型流感:47d,起病急。前驱期即有乏力、高 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周身中毒症状;体征 轻,可伴或不伴流涕、咽痛、干咳等。查体结膜充 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发病3d传染性强)并发症:(2)传播途径:飞沫、间接接触(3)人群:普遍,各型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血象:WBC、NEUTJ、Lym 相对(3)血清学: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前后(

5、4)免疫荧光检测抗原:起病3d内鼻粘膜压片找包涵体(1)传染源:患有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的家禽;其他(1)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继发细菌感染、如鼻窦炎、化 扁、支气管炎、肺炎等;(2)肺外并发症有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和Reyes syndrome 等。流行性感血,肺部可有干性罗音,但咳嗽和乏力可持续数周;(4) 流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秋冬为主(2)轻型流感:23d自愈,起病急,轻中度热,全身和呼吸道症状轻;(3)肺炎型流感:老人、婴幼儿、慢病、免疫力低下伴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给等。可伴心、肝、肾衰竭。预后差;(4)其他类型:胃肠型、脑膜脑炎型、心肌炎型潜伏期7d以内,通常24d;急性起

6、病,主要表现为发热,39,热程多为诊断:(1)冬春季节,同一地区大量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流行期根据临床表现;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饮水、营养、解热镇痛、止咳祛痰;(2)抗病毒: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要阻断病毒 吸附于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抑制病毒 颗粒释放。(2)病毒分离:起病3d内分泌物鸡胚或组织培养;(2)散发 病例:非流行期结合流病、临表、实验室;冒者多见。起病与典型流感类似,Id后病情迅速加重,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诊断: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治疗:隔离、一般、抗病毒、重症治疗(营养、血痒监测呼吸支持、防治感染、防治并发症)(2)传播途

7、径:呼吸道、密切接触禽类及分泌物、鉴别诊 断:与流感、普通感冒、肺炎、SARS等人禽流34d。可伴卡他、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人传人缺乏证据;全身不适等;起病15d,出现呼吸急促和肺炎表现。(3) 易感人群:普遍。12y病情重。重症患者lw内出现呼吸窘迫、肺实变、呼衰。少部分出现肺炎、肺出血、胸水、全血细胞减少、肾衰、感染休克、瑞氏综合征。备注:重症患者一般为感染H5N1。(1)血常规:WBC正常或降低,重症患者有WBC及Lym 降低;(2)病毒抗原和基因检测:NP、H抗原、RT-PCR; (3)病 毒分离:同上;(4)血清学检查:同上;(5)影像学检查:肺内阴影,

8、重症患者出现进展迅速、大 片毛玻璃或实变影。(1)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出疹前Id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水痘传染性极强;(2)传播途径:呼吸道、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污染用具传播;病毒潜伏于脊髓背侧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已 形成慢性潜在性感染感多数病例即便接受机械通气,预后仍恶;潜伏期:1024d,平均14d;(1)前驱期:低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婴幼儿常无前驱期症状或症状轻微;(2)出疹期:发病12d后出疹,先见于躯干,逐渐水痘至头面部,最后至四肢,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丹毒、蜂窝织炎等)、肺炎:原发 水痘肺炎和继发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鉴别诊断

9、:带状疱疹、脓疱疹、丘疹样尊麻疹、手足口病的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擦;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因抓伤而继 发细菌感染;(3)病原治疗:首选阿昔洛韦;(4)并发症治疗(不宜使用激素)(3)易感人群:普通,易感者接触后90%发病,治疗:(1) 一般治疗:隔离、休息;(2)对症治疗:皮疹瘙痒可用含0.25% 冰片同一部位可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病后 持久免疫;瘙痒明显,10d左右自愈,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4)流 行特征:全发,以冬春季节为多;(1)血:WBC正常或稍高,淋巴高;(2)疱疹刮片:新鲜疱疹基底组织涂片,HE染色可见核内 包涵体,吉姆萨染色可见多喝巨细胞;(3)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检

10、测特异性抗体,补体结合抗 体;(4)病原学:病毒分离、抗原检查、核酸检测(PCR)。Page3Ofl 1预防:(1)管理传染源:水痘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 结痂;(2)切断传播途径:重视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 触;(3)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水痘减活疫苗)、被动免疫 (接触后72h内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1)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从发病前2d至出疹后5d内都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3)易感人群:普通,主要6月5岁,易感者接触后90%发病,麻疹疫苗不能获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宿其他潜伏期:621d,平均10d。典型经

11、过:1014d(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d。发热、全身不适, 结膜炎、上呼吸道症状、麻疹黏膜斑(科氏斑)(具早期诊断价 值);(2)出疹期:发热3、4d出疹。全身毒血症加重,体温40,眼肝、脾、淋巴结肿大,重症有显著腹泻;成人症状较儿童 重;麻恢复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 疹的先后疹顺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斑,伴糠萩样细小脱屑。出疹顺序:依次出现于耳后发际、整个面部、颈部及胸部、 背部、腹部及四肢、手掌、足底;皮疹特点:斑丘疹,充血性,加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可融合;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喉 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

12、SPE)、结核病恶化、维生素 A缺乏部及呼吸道症状加重,可有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遭妄、 抽搐、得终生免疫;(1)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减,而淋巴细胞增多;(2)血清抗体检测:ELISA方法检测血清麻疹病毒特异性IgM、IgG;(3)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4)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以冬春季节为多;鉴别诊断: 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药物疹治疗:(1)一般及对症治疗:隔离、卧床休息、充足水分和营养、退热止咳、补抗体阴性B:抗HBs阴;其他乙肝两对半意义:HBsAg 抗 HBsHBeAg 抗 HBe+大+小+三+三+抗HBc+阳+阳+充VitA; (2)并发症治疗;非典型表现:(1)轻型:多见

13、于对麻疹有部分免疫力者;(2)重型:中毒型、休克型、出血型、疱疹型;(3)异型麻疹:见于注射麻疹灭活疫苗后46年,再接触 麻疹患者后出现。预防:(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并 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d,检疫时间为21d); (2)切断传播途径:通风, 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无并发症者家中隔离治疗;接触病人时应戴口 罩;应注意预防院内感染;(3)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计划免疫)、被 动免疫(接触后肌注丙种球蛋白)潜伏期:830d,平均18d。多无前驱症状,常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症状,,先为一侧 肿大,伴中度发热,12d后对侧肿大。行性腮腺(2)不典型病例:无腮腺肿大,而以

14、脑膜炎、睾丸炎等为 主,也可仅见颌下腺及舌下腺肿胀。(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唾液、只有一个血 清型,人是唯一宿主,腮腺炎病毒嗜腺体、嗜神经;病理特点:非化脓性炎症大肿前7d至肿大后9d均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呼吸道;发生于115岁,病后获得持久免疫;(4)流行特征:全年散发,冬春高发,集体(1)典型病例:前驱症状包括有低热、不适、食欲不振、 头痛等。血液、尿液、脑脊液中都有病毒;腮腺肿并发症: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 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诊断: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 痛)+不典型病例结合实验室检查。腮腺情况:1、3、7d(肿

15、大、高峰、消退);一侧一双侧一 下颌鉴别诊断:化脓性腮腺炎;慢性肝病、糖尿病、营养不良 等所致腮腺肿大;其它病毒性腮腺炎。下腺、舌下腺;以耳垂为中心向 前后下发展;亮而不红;坚韧、儿童机构易暴发;触痛;边界不清;腮腺导管堵塞,开口红肿、无脓;言语、 进食、(1)血尿常规:正常;(2)血清和尿液淀粉酶测定T;(3)脑脊液:WBCf,分离出病毒;(4)血清学:抗体检查(ELISA检测NP的IgM)、抗原检查;治疗:(1)一般及对症治疗:呼吸道隔离、清淡饮食、避免酸性 饮食、高热和严重头痛时可予解热镇痛药、中医药治疗;(2)病原治疗:利巴韦林;(3)糖皮质激素:重症或并发脑膜炎、心肌炎者,可适当 使

16、用;(4)并发症治疗。炎咀嚼加重。预防:(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腮腺炎联合疫苗 (MMR)o (5)病毒分离培养。Page40f 11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其他潜伏期:一般212d,平均35d; (1)传染源:患者和隐 性感染者是传染源;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 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轻症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发热同时或数d后手、 足、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口腔粘膜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 晕,(2)传播途径:消(主)、呼、密切接触、医手足口疱内液体

17、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病 程710d;(2)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病情进展迅速,神经系统院感染;(3)易感人群:普遍,尤其是5岁以下婴幼儿;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无交叉保护,可反复感染;(4)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常见于49月;临床诊断:流病+临表(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表现+_ 下任一并发症为重症病例: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迟缓性瘫痪、肺水肿或肺出 血、心肌炎);确定诊断:临床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特异性坨乂,4倍升高)/核酸鉴别诊断:轻症:儿童发疹性疾病;重症: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暴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3)不典型:口蹄疫、疱疹性口炎、 脓疱疮。病症状:脑膜炎、脑炎、

18、脑脊髓炎;心肺症状:肺 水肿、肺出血、心肌炎、循环衰竭;(1)血:轻症WBC正常或轻度T,淋巴增多为主,重症 WBC明显T; (2)生化:肝酶、心肌酶T,重症血糖T; (3)脑脊 液:蛋白正常或轻度T,中和抗体滴度T; (4)血气:轻症正常,重症可有呼碱、呼酸、代酸、低氧血症等;(5)病原 学:组织培养分离肠道病毒式目前诊断的金标准;病毒特异性 核酸是病原确认的主要方法;(6)影像学:X、CTo潜伏期:2-14d(平均3-6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早期:起病的17d。发热为首发症状,一般38,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痛、无力、 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细胞浸润传染源:患者,

19、个别患 者可造成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感染,称“超级传播者“;病理改变:(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污水排放、 空调排气系统;(3)易感人群:普遍,青壮年居多;治疗:(1)一般治疗和病情监测:隔离病人,定 点收治医院,隔离病房,尽量减少陪护; (2)对症治疗:退热(物理、药物降温)、 止咳、补充水、盐、氧疗;(3)激素治疗;(4) 抗病毒治疗:早期可以试用达菲等;(5) 调节免疫治疗:胸腺肽、丙球等;(6)抗 生素的应用;(7)中医药治疗:瘟疫、热 病的范畴腹泻);部分患者可有干咳、胸痛症状;卡他症状不太明 显,血常规:WBC、Lym、PLT、T淋巴细胞尤其是 CD4+;发病37d后出

20、现下呼吸道症状、少痰。可有胸闷,肺部体(2)血液生化:ALT、LDH及其同工酶升高,低SpO征不明显;发病早期可有明显气促、呼吸困难;(2)进展期:病程1014d达高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加重, (4)血清学检测(IFA, ELISA): Anti SARS- CoV IgM. IgG;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心悸、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 此分子生物学检测:早期可用鼻咽拭子、痰、漱口液、血 液、粪便等进行RT-PCR期容易出现呼吸道继发感染;少数患者出现ARDS;(3)恢复期:2-3周后,体温渐退,其它症状与体征减轻,进入恢复期。热退但肺部体征恢复还需要2周检测病毒RNA;(6)病毒培养:培养-分

21、离病毒一鉴定(可用PCRorIFA)(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2)传播媒介:伊蚊;(3)易感人群:新流行区成人为主;地方性流行区14y以 下儿童发生率高,(4)流行特征:地域性:热带、亚热带;夏秋雨季; 周期性。一般检查;血象:WBC、PLT;尿常规:少量蛋 白、红、白细胞;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 1:1280;双份血清恢复期4倍增高;(3)病毒分离;(4)RT-PCRO(3)影像学检查:毛玻璃样改变潜伏期:35d,通常58d。(1)典型登革热:发热:起病急骤,畏寒、高热,24小 时体温可达40,部分患者呈双峰或马鞍热型;全身毒 血登革症状:碎骨热、消化道症状、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淋巴 结

22、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营养、加强护理等;恢复期不宜过早活动,防病情加重;(2)对症治疗:高热:物理降温为主;维持水电平衡:及时补液,应警惕脑水肿;止血:大出血可与新鲜全血或血小板;抗休克:扩容、血浆或代血浆,DIC者不宜输血,避免血浓缩;脑型病例:脱水。人工呼吸。肿大;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生化:ALT升高;(2)血清学: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 效价 1:32;红细头面部,有痒感,多不脱屑,34d后与热退同时消失;出血:束臂试验阳性;其他:肝肿大。(2)轻型登革热;(3)重型登革热:中枢性呼衰或出血性休 克。Page50fl 1热红斑疹和皮下出血

23、点等,皮疹多分布于全身、四肢、躯 干或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1)传染源:猪(主)、人;(2)传播媒介:库、伊、按蚊,三带喙库蚊为主;上消化 道大出血;其他潜优期:1014d(421d)典型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早期,传染性强急慢性现症感染,传染性强有无传染性应结合DNA有过感染,目前有无传染性应结合DNA恢复期有免疫力,无传染性疫苗注射后窗口期,抗-HBs即将出;HBV感染已过病毒携带者体液、其他CD:普遍乙肝流行特征:地区差异(乡村、南方、西部);性别差异(男);无 轻度: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 明显季节性;散发为主;家庭聚集性;婴幼儿感 肝脏稍大、轻度触痛,可轻度脾肿大

24、;肝功能指标 染多见。12项轻度异常;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中度:介于两者之间;并发症: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败血症、尿路感染、压疮、 应激性溃疡致诊断:(1)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血象;(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脑脊液改变;(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中任一 项;(1)初期13d:起病急,高热,39-40,伴头痛、(3) 易感人群:普遍,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恶心、呕吐,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颈部强直及抽搐;二 次发病;隐性感染率高。(2)极期:高热:乙脑必有症状,体温常高达40,流行性乙型脑炎 持续710d,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意 识障碍:第38

25、d,嗜睡、澹妄、昏迷等;惊厥或抽 搐:第25d,由脑实质炎症、脑性低钠血症、高热、 缺氧、脑水肿引起;呼吸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主 要死亡原因,中枢性、周围性呼吸衰竭;其他NS症 状体征:浅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 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循环衰竭;(4)后遗症期:6个月。(4)流行特征:热带、亚热带、温带严格季节性,79月,高度散发;(1)血常规:WBCf, N80%;(2)脑脊液(CSF):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外观无色 透明,偶微混浊,压力升高,WBC50500义10/L,早期中性稍高,蛋白轻度增高,糖正常或 偏高,氯化物正常;血清学: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补体结合试 (4)病原

26、学: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 检测。6鉴别诊断:中毒性菌痢(肛拭或生理盐水灌肠镜检)、 疾流临床脑实质损害为主皮肤瘀点CSF压力TTT外观清亮微混脓样WBC数十数百数千prTTT 糖 正 常ci正常病原体JEV脑膜炎双球菌病病乙脑夏秋冬春(3)恢复期: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重者需16月恢复; 验、血凝抑制试验;治疗:(1)一般:住院隔离、护理、补充水电解质、能量;(2)对症:及时处理和控制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抢救 乙脑患者的关键;(3)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预防:(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家畜、家禽的管理;(2)切断 传播途径:防蚊、灭蚊;(3)保

27、护易感人群:流行前1月预防接种;(1)前驱期(24d):低热、倦怠、全身不适,继而恐惧不 安,烦躁失眠,遇声、光、风刺激喉头紧缩感,具有诊 断意义的早期症状约80%患者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其神经支配区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蚊走感等狂犬病异样感觉;光、声,咽喉肌痉挛,瞳孔散大、双眼凝视或恐怖;由安静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传染源:病犬、带毒犬,人一般不是;(2)传播途径:抓咬伤、黏膜被病兽唾液沾污;剥病兽皮,食病兽肉;吸入气溶胶;器官移植;(3)易感人群:普遍。临床诊断:流行+临床表现;确诊:病原学鉴别诊断:破伤风、狂犬恐怖症、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治疗:隔离、对症、抗病毒

28、伤口处理: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冲洗后用70%酒精擦洗及浓碘酒反复涂 拭;伤口 一般不(2)兴奋期(13d):高度兴奋,四恐一痉挛:恐 水、风、(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春夏多;(1)血:WBCJ中性80%;尿:蛋白、管型;缝合或包 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则应在伤口底 部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葡萄糖及氯化物正常;(2)病原学:抗原、病毒分离、内基小体、核酸;(3)抗体检查。Page60f 11(3)麻痹期(618h):肌肉痉挛停止,全身弛缓性瘫痪,脑 脊液:压力偏高,细胞数不超过200X106/L,和周围行局

29、部浸 润注射;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1)传染源:患者、带菌者;(2)传播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3)易感人群:普遍,6月到2岁婴幼儿高发感染后免疫力持久。(4)流行特征:全球分布,冬春115月(1月抬头2月升,3月、4月是高峰,5月开始往下松);血:WBCT,N80%, PLT;(DIC);(2)脑脊液(CSF):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压力升高,WBC明显增高至1000X106/L以上,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明显减少,氯化物明显减少;(3)细菌学:瘀点组织液或离心沉淀后的CSF涂片;瘀点组织液、血或脑脊液细菌培养;(4)血清免疫学:抗原检测(用于早期

30、诊断)。(1)传染源:患者、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密切接触;(3)易感人群:普遍,病后免疫力持久。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其他人类是本菌的唯一 d然宿主,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潜伏期:23d(17d)临床类型:(1)普通型: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传染性强,持续 流脑 脊 髓 膜12d;败血症期:中毒症状,发热,头痛,严重全身 乏力、不适、食欲不振、躯体疼痛、对光敏感,恶心和呕 吐,皮肤黏膜瘀点;脑膜炎期:高热和中毒症状,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居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谓 妄、抽搐、意识障碍、婴儿前囱隆起);恢复期; 暴发型:休克型:严重中毒症状,快速进展的皮肤瘀 点、瘀斑,休

31、克、DIC、MOF、脑膜刺激征缺乏、脑脊液 症状,高热、头痛、喷射样呕吐、颅内高压、脑疝;混 合型;轻型:流行后期、病变轻微;(4)慢性型 诊断: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CSF;(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疑似病例+无化脑表现,但有感染中毒性休克同时伴迅速增多的皮肤黏膜瘀点、 瘀斑;(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细菌学或血清学阳性;并发症:继发感染及病灶迁徒,中耳炎、肺炎、关节炎、心内膜炎等因脑及周围组织粘连引起颅神经损害,脑脓肿;后遗症:耳聋、失明、肢体瘫痪、精神障碍;鉴别诊断:结脑、乙脑治疗:(1)普通型:病原治疗(青霉素、头抱三代、氯霉素); 一般对症治疗;

32、(2)暴发型:休克型治疗(抗菌、纠正休克、DIC治疗、 激素、保护重要脏器);脑膜脑炎型治疗(抗菌、防治脑水肿和脑疝、 防治呼衰)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伤寒小结或伤寒肉芽肿具有病例诊断意义伤寒有再燃和复发炎正常;脑膜脑炎型(脑膜及脑实质损伤):严重神经系 统典型临床表现:重度:乏力、倦怠、下肢酸软、肝区隐痛;纳差、 病毒性肝炎腹胀、面色灰暗;重者可有黄疸、肝掌、血管蛛、 男性乳房发育、脾大;ALT反复升高,球蛋白持续升高,严重者白蛋白减 少;凡Ag32g/L、TBiL正常上限5倍、PTA 60-40%、CHE2500U/L,四项中具备一项者; (3)重型肝炎(肝衰竭):急性2w一亚急性15d2

33、6w-慢加急性(慢性肝病基 础)-慢性(肝硬化基础)。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速加深(每d上 升或大于正常值10倍);肝性脑病;出 血倾向;PTA40%;高度腹胀,腹水;后期肝肾 综合征;肝浊音界缩小;酶胆分离。(4)於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分急慢性。 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浅;(1)初期:第1周,体温阶梯形上升;伤寒与副伤(2)极期:第23周。发热:高热、稽留热型为主;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下 降;相对缓脉;玫瑰疹;消化道症状:腹胀、便秘 或腹泻(肠出血和肠穿孔);肝脾大(3)缓解期:第4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最严重)、中毒性肝炎、中毒性

34、心肌炎;(4)流行特征:热、亚热带、夏秋、儿童、青壮年;诊断: 流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血和骨髓培养有确诊意义)(1)常规:血:WBQ,中性1,嗜酸1或消失,鉴别诊断: 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疟疾、革兰性阴性杆菌败血症、血行便:少许WBC,肠出血时可见大量RBC;尿:播散性 肺结核;轻度蛋白、管型;(2)细菌学:血、骨髓、粪便、尿、十二指肠引流液、玫瑰疹刮取液培养(3)血清学:肥达试验(1)传染源:含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2)传播途径:进食;(3)易感人群:患者无传染性,不产生免疫力。(1)细菌培养;试验Page70fl 1治疗:(1)一般:消毒隔离、休息、护理、饮食;(2)对症: 降温、灌肠

35、通便、减少产气食物缓解腹胀、低糖低脂食物、激素;(3) 病原:首选三代喳诺酮,儿童孕妇用三代头泡;(4)带菌者:沙星;(5)复发;(6)并发症治疗寒(4)恢复期:第5周。临床类型:普通型、轻型、迁延型、逍遥型、暴发型神志清,肌运动无力,感觉正常,无病理反射。乏力、头肉毒中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及复视斜视。唾液和泪液分 泌减少、尿潴留、便秘等。重者出现吞咽、咀嚼、语音困 难,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眼肌无力:上眼睑下垂、瞳 吞咽、呼吸、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瘫痪少见。致病机理: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瘫痪鉴别诊断:肠梗阻、肠麻痹引起的呕吐、腹痛腹泻、便秘、 阿托品中毒引起的瞳孔扩大、多发性神经炎

36、、重症肌无力、脊柱髓灰 质炎;治疗:(1)一般及对症治疗;(2)抗毒素治疗:早期、足量 使用多价抗毒血清;(3)其他:青霉素、盐酸胭咤毒孔对光反应迟钝或 消失,对称性弛缓性软瘫,出现语言、(2)毒素检查:动物试 验、中和试验、禽眼睑接种胃肠物中毒临床表现潜伏期短,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临床症状相似,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一呕 吐较剧烈;沙门一水样或糊状便,有腥臭味;副 溶血弧菌-血水样便;变形杆菌一过敏反应。 病程短,恢复快,多为自限性,一般35d可痊 愈。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1)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和人。

37、(2)传播途径:进食被污染的食物;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征:510月(1)血:沙门一WBC多正常,副溶血及金葡3以 中性比例高;(2)便:WBC、RBC; (3)血清学: 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增高可明确诊断;(4)细菌培养:呕吐物、排泄物、可疑食物;(5)特异核酸检测牛及猪,其次是犬。人传人很少见。(2)传播途径:经皮肤及粘膜接触传染;消化道;呼吸道;其他:苍蝇携带,婢叮咬;(3)人群普遍易感,病后获得较强免疫力;(5)我国菌属:羊型菌,次为牛型菌。(1)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或单核细胞增多,血沉急性期增快;(3)免疫学:凝集试验;其他病原:沙门、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

38、、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致病因素:肠毒素、侵袭性、内毒素、过敏反应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急性血脑循环障碍、心肌梗死、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休克;鉴别诊断: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治疗:一般治疗(休息、流食、进易消化食物);对症治疗 (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解痉止吐);抗菌药物治疗(因多为自限性,一般不用抗菌 治疗,但重者可选有效的抗菌药,多选喳诺酮类抗生素)段一慢性布病阶段一慢性纤维化阶段。潜优期:13w(1)亚临床感染:高水平抗体,不能追溯明确的临床感染史;(2)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发热(波状热)、多汗(夜布鲁菌病间)、乏力、关节痛(游走性、较剧烈)

39、、神经系统神经痛)、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睾丸炎、附睾炎)、肝脾淋巴结肿大;(3)慢性感染(ly):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乏 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泌尿生殖系统:(5)复发:10%患者可出现,36M后。(1)传染源:病畜。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感染 过程: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原发病灶形成)一菌血症阶段一多发 性病灶形成阶诊断:(1)流病接触史;(2)该病临床表现排除疑似疾病; (3)实验室: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等检查阳性。具备(1)(2)和(3)中任何一项。鉴别诊断:急性期需与风湿热、伤寒、败血症、结核病等 鉴别。慢性期主要与骨、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症状(头痛、脑膜刺 激征、眼

40、眶内痛和眼球胀痛、(4)地区:牧区;治疗:(1)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2)病原治疗:应用能进入细胞内的药物,联合用药,多 疗程疗法WHO首选多西环素2OOmg/d和利福平6009OOmg/d联 用,疗程6周。喳诺酮类联合利福平也可。力;器质性损害:骨骼-肌肉系统;精神系统:(2)病原学:血或骨髓作培养;同上;(4)局灶性感染:可局限在几乎所有器官;(4)特殊 检查:X-ray、心电图、肝功、淋巴活检潜伏期:17d, 一般23d。(1)普通型:起病急骤,具有发热、咽峡炎、皮疹三大特征性表现;(典型皮疹:粟粒疹、线状疹猩红(Pastia线)、口周苍白圈、草莓舌、杨梅舌。皮疹多于48小时达高峰,按出

41、疹顺序退疹,2、3d(2)脓毒型;(3)中毒型:毒血症明显;(4)外科型。(1)传染源:病例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飞沫、外伤、产道传染;(3)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多见,儿童高发。(2)尿:可尿蛋白和管型;(3)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它病灶分泌物培养可见致病菌;Page80fl 1病原菌: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病理改变: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并发症:(1)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肺炎等; (2)中毒性:心肌炎、关节炎、肝炎等;(3)变态反应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关 节炎、心肌炎;鉴别诊断:其他咽峡炎、麻疹、风疹、药物疹、金黄色葡 萄球菌感染治

42、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2)对症治 疗:扩容、纠酸、引流;(3)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第一代头 泡菌素等;(4)并发症治疗。(1)血:WBCJ中性比例T,可有中毒颗粒;热内完全消 退。疹退后开始脱屑,呈手套袜套样);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与实验室检查(1)传染源:患者、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4)流行特征:沿海、夏秋710月,周期性,成年男性;被破坏。其他典型病例:(1)泄吐期:腹泻为第一症状,米潜水样便,数次一 呕吐无先兆、喷射状、先为食物残渣,后为米沿 水样。(2)脱水期:脱水;肌肉痉挛:腓肠肌、腹直霍霍乱肠毒素CT:霍乱弧菌产生,是产生霍乱

43、症状的关键 物质,不耐热,5630min霍乱弧菌分群:01(古典型、埃尔托生物型)、0139、不 典型01并发症:电解质紊乱、代酸、急性肾衰、急性肺水肿诊断:数十次/日,重者失禁,腹痛及里急后重,无发热,(3)易 感人群:普遍,病后一定免疫力。(5)肝炎肝硬化:肝小、脾大、门脉压高。活动性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代偿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持久免疫:甲、乙丁肝与乙肝重叠感染或同时感染(1)血常规:三少;(2)尿常规:尿胆原和尿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溶血性+-;(3)肝功:ALT、AST、LDH、血氨、胆红素、胆GT和ALP(AKP)是胆汁淤积指标、白球倒置、胆红素反应肝细胞损伤程度、P

44、TAW40%诊断重型肝炎;(4)AFP:监测肿瘤、判断预后;(5)肝纤维化指标;诊断依据:流病、临表、肝功(肝酶、胆红素、PTA)、病原学(Ab、 核酸)、其他辅助检查治疗:(1)急性:一般为自限性,以保肝、对症营养支持治疗为 主(丙肝可用抗病毒药);(1)一般检查:血常规及生化:RBC、WBCf; (1)确定 病例:症状+病原学。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粪便、呕吐物或 肛拭子细菌在疫源检疫中,粪便培养检查01群和(或)0139霍乱弧菌 前后5天有腹泻症状者;有临床症状的暴露者。肌;低血钾: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Cr、BUNT,HCO3可有低K+、Na+;培养分离到01群和(或)0139霍

45、 乱弧菌;病原学+检测时前后5天有症状。可有意识障碍;循环衰竭:血压下降、意识障碍、液和 少数WBC;尿量减少(3)恢复期或反应期:呈鱼群样排列;动力试验和制动 试验(+);乱鼓肠、心律失常;尿毒症、酸中毒:呼吸深长,尿:见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及管型;便:粘(2)病原菌检查:大便涂片染色:见G-弧菌,(2)临床诊 断病例:症状+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检到病原学;爆发流 行期间,增殖培养;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胶体金;(3)带菌 者:无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霍乱弧菌。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血清免疫学检查:鉴别诊 断: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菌性、病毒 性肠炎;抗菌抗体

46、和抗肠毒素抗体阳性;(1)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生活接触;(3)易感人群:普遍,病后短暂免疫力。(4)流行特征:卫生条件差,夏秋,儿童,中青年;(1) 一般检查:血:急性期WBC轻至中度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可有贫血表现;干性霍$L (Cholera sicca):是一种罕见的中毒性霍舌L,急骤起病,进展迅速,尚未出现腹泻及呕吐症状即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1)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起病急,全身中毒 症状及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消化道症状。大便10次以上/日,稀水便T粘液脓血便。肠鸣音亢 进、左下腹压痛;轻型(非典型):全身中毒症状 轻,急性腹泻,每日10次以内,稀水粘液便,无 细菌性痢脓血,里急后重轻或无;重型:多见于体弱多病 者。急起发热,每日稀水样脓血便30次以上,腹 痛和里急后重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大便失禁、中毒 性肠麻痹、血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严格隔离、及时补液ORS、辅以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