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及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课时预习卡。1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交流学法1.讲故事,导入课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司马光 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吧?谁能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一
2、教学反思.注重学法指导,为文言文学习扫清障碍。多次在实践中提醒学生“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帮手”,导入课题后 引导学生交流并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语意正确断句, 启发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子”的意思,联系学过的守株待兔理解“走” 字的古今异义,借助提示背诵课文,理清顺序背诵课文可以说,学 法指导渗透在整堂课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学生学得轻松,上手很快,并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积累了学文言文的常用方法。1 .将识字、写字、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分散在整堂课之中,使教学 既活泼又扎实。古文教学最无法避免又最容易陷入枯燥的就是字词、知识点的教 学。我将识字、写字、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分散在整堂课的若干个环节
3、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使学生既不感到枯燥无味,又学得扎 扎实实。个故事呢?(2)过渡,介绍世说新语:故事讲得真好!同学们发现了没有, 这些都是关于名人的小故事。世说新语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由南朝宋刘义庆撰,原名世说。主要记载汉末至 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 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今天我们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一篇文言文,它选自世 说新语雅量。(板书课题)(3)认识王戎,交流学法:王戎是什么人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 下?(学生介绍王戎)教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一一小结:注释是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帮手,学习文
4、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它。(4)指导识字:“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里面的”代 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5)指导书写“戎”字:书写斜钩时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 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写出锋芒。 (学生练写).释题明义:请学生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预设学生交流:“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取”的意思是“摘、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2 .学生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多读,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3)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
5、课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又引出世说新语这本书,了解它的特点是写名士言行与轶事的, 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二、朗读课文,感受文韵.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重点指导多音字“折”的读音。“折”在“折腾”中读zhe ,而在“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应 该读zh e o(3)出示含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 .再读课文,正确停顿。(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2)学生练习朗读,读准节奏。(3)指名朗读,请学生评价。重点指导“看道边李树
6、多子折枝” 这一句的停顿。“折枝”是什么意思?一一指树枝被压弯了。是什么把树枝压弯了?引导学生正确读好语意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二小结: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2 .同桌练读、互评,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基石。在反复朗读中,做到读准字音、读 准节奏,既为后面理解文意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独特 的韵味,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三、理解文意,练习讲述.请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1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纠正、补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正确理 解文意。(1)句子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的意思,并
7、指导书写。“尝”是“曾经”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上略短下略长,光字头 的竖在竖中线上,“云”第二横与字头大致同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教师明确并指导书写。“诸”是“众,许多”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的 撇画要写得舒展,和言字旁的提相穿插。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 玩。(2)句子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子”的意思是果实,在这里指李子。联系守株待兔,理解“走”的古今异义。a.结合注释理解“竞走”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b.勾连旧知:同学们还记得守株待兔中的“走”是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田中有
8、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一一守株待兔 C.小结:“走”在今天就是“走路,步行”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汉 语中是“跑”的意思。教师启发:“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种事 物。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交流后明确:“之”指的是李子。明确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 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3)句子三: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讨论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交流、明确:这里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 问之”可以理解为“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二引导
9、理解“此”的意思是“这,这些”,“必”的意思是“必定, 一定”。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4)句子四:取之,信然。思考:“之”指的是什么?明确:“之”指李子。结合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2 .小结“之”的用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之”既可以指代某个事物,也可 以指代某件事情。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 思。3 .练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故事。(2)指名学生分句讲述,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等,练习把故事
10、讲生动。预设:句子一: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过渡: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句子二: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提问:见王戎不动,众小孩又会怎样追问?王戎是怎么想的?他 在说这话时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众小孩又会怎么说?句子三:取之,信然。引导:众小孩尝了苦李后,会对王戎说什么?指名演一演。(3)请学生在全班讲这个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想到的 内容加进去。【设计意图】将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策略融入理解文 意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方法可依,学得鲜活
11、、生动。在理解文意中 穿插古今异义、“之”的多种意思等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学得 扎实、高效。四、领悟道理,熟读成诵.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因为李子树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如今李子压弯了树枝,行人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苦李,就不会有这种情 况。1 .感知人物形象: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后教师归总并板书:观察仔细、聪明机智、善于动脑。2 .借助提示,背诵课文。课件出示:填一填。王戎,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诸儿,唯戎 o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 取之,O3 .指导背诵:想要把这篇课文完整地背诵下来,是有方法的
12、,我们 可以按照“游玩一一伙伴摘李一一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背诵。请同学 们试着背一背。(学生尝试背诵课文一一指名个别背诵一一全班背诵).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填一填。课件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学生填写生字。(2)教师巡视,指导。4 .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引导: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了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 少应该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师生交流、明确, 请学生上台表演这个故事).学生交流: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5 .教师小结:遇到事情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6 .拓展延伸一一世说新语故事会。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你搜集世说新语里的其他 故事读一读,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设计“填一填”的活动,为学生的背诵搭建了支架, 降低了难度;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为完整的背诵提供了方法,使背诵水 到渠成。板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起因 王戎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 丫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善于观祭经过唯戎不动勤于思考人问之,答曰:此必苦李结果 取之,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