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关键能力 易错辨析快攻: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2021届高考历史复习一本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部分 关键能力 易错辨析快攻: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2021届高考历史复习一本通.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部分关键能力易错辨析快攻板块一中国古代史易错快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 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 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 .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但也孕育了统一的因素分封制的实质是地方分权,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随着诸侯 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所以说分封制为分裂 割据埋下了隐患。但在分封制下,不管是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还是通过周文化的传播增
2、强文化认同感,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3 .宗法制下嫡长子的认定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宗法制下,嫡长子的认定与其母亲的身份密切相关,一 母所生亦有嫡庶之分。易错快攻2秦汉至宋元的政治制度1 .封国制在汉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西汉初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 合理性,对维护汉初政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2 .唐宋时期,皇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唐宋时期,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皇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一方面有政 治制度的制约,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另一方面有思想的制约,如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天人 感应”等。3 .科举制并未取消世家子弟参与
3、官吏选拔的资格科举制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 中央,剥夺了土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土族的势力。科举制向社会各阶层土子 开放,既包括中下层土子,也包括世家子弟。4 .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作为中书省的对外派出机构,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 事,统领路、府、州、县,基本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且行省内部也存在权力制约,行省权力的大而不专,决定了它只能为中央集权服务。易错快攻3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 .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并不能反映皇权的削弱,其反映的是皇权的强化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
4、心是皇权至上。但很多时候由于皇帝年幼或不理政 事等,会有人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因此便出现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反 映的不是皇权的削弱而是皇权的强化,因为宦官、外戚的权力皆来源于皇帝。同样,明中后 期内阁权力的增大反映的也是皇权的强化。2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 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 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六部儿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是明朝内 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
5、的内侍机构。3 .内阁并非无任何权力内阁虽然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但它并非无任何权力,在明 朝后期,很多时候内阁都在履行宰相职权。4 .明朝科举考试不是只考四书五经,也有许多其他内容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四书五经,八股文也只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一小部分。明 朝科举考试与八股取士并不是对等的概念。5 .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长期存在的两大矛盾。明太 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北宋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已占绝对上风,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整个封建社会长期存在。6 .在古代的监察制度下
6、,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监督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有谏净君主、纠察百官的作用。总的来说,在宋代“台谏合一”和 清代雍正“科道合一”以后,监察制度更主要地成为专制皇权驾驭百官的工具,而失去了对 皇权监督制衡的功能,但在其他朝代,监察制度特别是言官谏铮制度基本上能发挥“匡正君 主,谏净得失”的功用,并成为相权制衡皇权的有力杠杆。7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内涵不同君主专制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专断独裁,集国家 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权力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 立性,必须严格服
7、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 力不断削弱。一般来说,君主专制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中央和地方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皇权加强时, 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皇权削弱时,往往是中央集权不力时。易错快攻4古代中国的农业1 .自给自足并不意味着生活富足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同学认为小农经济下,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事实上, 由于小农经济与生俱来的脆弱性以及封建政府沉重赋税的压迫,农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如秦 代“收泰半之赋”,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2 .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但不是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土地都属于国家。它
8、只是将政府手中掌握的大 量无主荒地和部分官田进行分配,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它的推行有利于荒地 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发展。3 .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中国古代的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它主要有三种 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秦汉以后,无论哪一种形式 的土地私有制,归根到底,都受皇帝控制。4 .佃农在封建社会受地主的剥削,但并非始终没有自主性宋代以后,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战国时租佃关系已 经产生,汉代时比较普遍,当时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如东汉田庄的劳动者与田 庄主就形成了较强
9、的人身依附关系。宋代,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营的重要经营 方式。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双方通过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 以离去,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制普 及全国,成为农村土地经营中的主要形式。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粮食不能自给反映的不是当地农业的衰落江南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供应区,但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粮食不能自 给的情况。这是由于当地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并不意味着当地农业衰 落。6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中唐以后,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南方经
10、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明 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此外,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 的南移。易错快攻5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 .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并非与市场毫无关系虽然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但其并非与商品经济毫无关系,实际上官 营手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行业中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虽然官营手工 业生产的物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的需要,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 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2 .西汉盐铁官营政策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西汉推行的盐铁官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11、的具体表现,是将盐铁生产经营置于国家的控 制之下,目的是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但是,这种政策也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3 .明朝中后期,中国局部地区工场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场手工业得到了发展,但其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有些地方工场手工业获得较快发展,而有些地方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中国并未进入工场手工 业阶段。易错快攻6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1 .中国封建社会商人的权益也是受保护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但这并不 意味着商人的权益不受保护,实际上,各级政府是不能随意向商人征收苛捐杂税的。2 .清朝海禁政策曾松动过,但总体上实
12、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海禁政策曾松动过,但其松动是有限制条件的,清朝总体上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 .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但判断资本主义萌芽是否产生主要看 是否有雇佣关系的产生。4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具备前提条件资本主义萌芽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例如,西方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未能茁壮成长,也 没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5 .中国古代虽然有统一流通的货币,但很多时期是多种货币同时存在中国各朝代都有统一流通的货币,例如,秦朝统一后,秦半两线为
13、统一流通货币,唐朝 初年,唐高祖发行开元通宝作为统一流通货币。但很多时期,却是多种货币同时存在。6 .重农抑商下也存在“惠商”政策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就整个封建社会而言,统治者也会根据形势对该 政策进行调整,一定程度上放宽对商业发展的限制,甚至体现出“惠商”的一面。但是耍明 确,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只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易错快攻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诸子百家既相互批驳,也相互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在理论上“譬犹水火”,相互批驳对立。 例如,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道家主张“无为
14、而治”;兵家主张通过战争来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在社会伦理观上,孟子 认为“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子认为“人之性恶”;道家的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 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人性的转变;战国初期的世硕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在人生态度 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 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等等。但诸子百家的思想也体现出相互融合的特点。例如,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在 追求目标上与儒家思想也有相通之处。2 .百家争鸣的实质是治国方略的争鸣百家争鸣实际上是诸子因治国方略上的主张不同而诱发的思想领域的冲突,其实
15、质是治 国方略的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礼乐”和“仁义”,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以老 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主张“兼 爱”“非攻”,即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为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其主张最受统治者欢迎。3 .荀子虽然主张法治,但仍属于儒学思想家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如吸 收道家思想,主张“天行有常”,但可“制天命而用之”;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但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所以,他仍属于儒学思想家。易错快攻8
16、秦至唐儒学的发展1 .秦始皇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秦始皇禁儒,但并没有废儒,儒家思想对秦朝法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在湖北云 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为吏之道中,明确要求官吏宽俗忠信、安贫乐道,执政者应修养 身心等;秦律中明确规定“殴大父母,莪为城旦舂”,还规定如果父告子不孝,官吏应无条 件抓捕儿子,然后再查明真相。这说明秦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的内圣之道和父权思想有利于 稳固自己的政权。2 .汉代儒学W先秦儒学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都重视对人民的教化;重视以礼治国;强调重义贱利;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社会 秩序的稳定。不同点:来源不同。汉代儒学
17、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依据公羊春秋学说,吸收融 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内容不同。汉代儒学主张“大 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这些都是不 同于先秦儒学的内容。地位不同。先秦儒学在所处的时代不受重视,汉代儒学在汉武帝“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 .西汉时期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相对较小与宋明时期宣扬的“三从四德”“女子从一而终”等礼教观念相比,西汉时期女性受封 建礼教的束缚相对较小。当时,女性的活动空间不止局限于家庭,还有更多的社会参与,且 人们对寡妇改嫁也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18、4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其他学派的思想并未消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确立统治地位的标志。但是,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思想就此 消亡。例如,汉代新儒学中的“君道无为”是对道家学说的借鉴;“德主刑辅”是对法家学 说的借鉴;“天谴灾异”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借鉴;“崇本抑末”是对农家学说的借鉴;等 等。5 .三教合一并非佛教、道教、儒教合为一个整体三教合一并不是说三教合为一体,而是三教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吸收、融合。 具体来说,儒、佛、道经历了由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的过程。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与儒家、道教的磨合期
19、,这一时期佛教与儒、道相冲突, 经历了多次“毁灭佛法”的事件。隋唐时期是儒、佛、道三教并立、会通的时代。唐朝自高祖李渊开始,令儒官、僧侣和 道士聚集一起“三教讲论”,之后渐成风气。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形成了 “一主两 从”的儒释道格局儒家拥有政治上的独大势力,佛道两教对中国人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 响。宋代理学兴起,儒家主导社会意识的动能日益强大,三教合一朝儒家倾斜的势头也愈来 愈明显。例如,佛教吸收儒家积极入世的主张,道教将羽化升仙的终极目标与儒家纲常伦理 相结合,等等。易错快攻9宋明理学1 .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部分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
20、“天理”说和“格 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说。程朱 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2 .程朱理学后来走向僵化,但最初是鼓励人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学说程朱理学在初创时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后来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统治阶级进行 统治的工具,逐渐变成了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慢慢被扼杀。程朱理学虽然在明清 时期日益僵化,但在确立初期却是鼓励人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3 .程朱理学并不禁止人的合理欲求“存天理,灭人欲”中的“天理”指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人欲”指的是“私 欲”,与人的正当欲望并非
21、同一概念,“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需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 范的欲望。4 .程朱理学最初形成时含有经世致用思想一般认为,程朱理学专讲道德性命、修身养性,不务实际。但在最初形成时,程朱理学 也含有经世致用的思想。5 .王阳明主张否定孔子的权威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但他提出“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主张没有必要依据 孔子的是非标准进行判断,而要依靠自己的“心”来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的绝 对权威。易错快攻10明清之际的儒学1 .明末清初的儒学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尽管李贽和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都激烈地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但他们的思想 仍然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他们并不完全否
22、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 不断为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2 .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而不是否定孔子的思想李贽敢于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他并非彻底否定孔子的思想及传统儒学的 价值,而是反对盲从孔子,鼓励人们独立思考。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未推动社会转型,但启发了近代的民主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 揭露,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更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故未能推动社会转型。 但它对晚清先进知识分子改造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易错快攻11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成就1 .古代中国“重道轻器”,但不少科技成就均是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取得的从整个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看,“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不利于科技发展;但有些 科技成就,如天文历法等方面的成就,往往是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取得的;另外,有些科学 家本身就是政府官员,如沈括、郭守敬等,他们往往也会利用国家力量来推动科学研究。2 .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前列明清之际,以总结经验、整理典籍为特征的中国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中国却 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的近代自然科学,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落后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