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26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0377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26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26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26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26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战中考之古诗词鉴赏复习篇(精选26首)(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8.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表达了诗人的悲伤痛惜之情。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人将主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客观事物,抒情言志,强化感情,诗味醇厚。2.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3 分)(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

2、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写,使人 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B. “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凡咏月处, 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C. “峨眉山月” “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 “向三 峡” “下渝州”则是实用。D.全诗多处使用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而且全诗境中无 人,这在唐诗中是少见的。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

3、场开。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对战乱中人民疾苦 的关切。B.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强”字表明了诗人在战乱中的 凄凉境况。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 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阚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 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 又互相映衬。B.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三句组成一幅春满小园的图画,绚丽多彩而 又生机勃

4、勃。C.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写的是春天最活跃的三种虫鸟,以集中表现 春的生命力。D.这首词辞藻华丽,用繁复的修饰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着词人的脚步、情 绪次第展开。2.面对大好春光,秦观挥笔写下此词。请结合词句本身,谈谈划线句所展现的景 色特点。(二十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 (3分)A. “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B. “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征人凄婉的愁

5、思。C.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景中含情。D.词的下片借助多意象,抒发词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1 .从词中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1) “四面边声连角起”(1) “长烟落日孤城闭”3.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十五)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 三更。1 .下列对词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长沟流月去无声”指的是月光随着流水悄悄不见了,体现了时间流逝之快。A.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

6、动静结合的写法,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画 面。B. “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词人巧妙地将回忆中的事与目前处境联系起 来。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了。2 .请结合全诗,分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中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 感? (3分)(二十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

7、马行处。1 .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 .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二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3 .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4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几句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细节描写的作用。6 .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 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LA2.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

8、如归去”, 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二)1.D2.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连用 五个地名,营造了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构思巧妙。(三)1.D2.诗中的“故园菊”,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四)1.A2.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理想付诸梦境,强烈地抒发了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五)LD2.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激情和渴望冲破罗网、勇往

9、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六)1.C2.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七)1.A2.对春天将尽的留恋之情(或者惜春之情);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A) 1.A2.登飞来峰中诗人登高抒怀,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 政治抱负。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高俯仰古今,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 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苦闷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九)1.C2.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十)1.C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知音,只能

10、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十一)1.C2.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吊古伤今,无限 惆怅。(十二)1.B2.首联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中间两联欣赏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心境;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十三)1.C2.作者在诗中托物言志,借赞美松柏顽强的生命力,表达对坚贞品格的追求及对从弟的无限期望。(十四)1.A2.“中原乱”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伤痛之情;“簪缨散”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抗金的愤慨;“几时收”表达了作者对恢复中原的 期盼。(十五)1.B2.这首词反映了作

11、者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3.词人由尽兴游玩的 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鸥鹭”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 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十六)1.C2.烟波浩渺、水天合一、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十七)1.A2.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 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 现实的愤慨和反感。(十八)1.D2.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同时,又巧妙地用“浮云”、

12、“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 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十九)1.C2.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抒发作者幽愤寂苦之情,表达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也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 冤狱对人才的摧残。(二十)1.C2.生长环境的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3.词人虽然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但仍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贞自 守。(二十一)1.A2.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词人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3.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应强求, 好像月有阴晴圆缺,自古不能改变。人生不会完美,人要有豁达的胸襟。4

13、.月 亮;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二十二)1.C2.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景象凄清。3.全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 色,抒发了游子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 意和无奈。(二十三)1.D2.两句词展现了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色彩明丽(鲜艳/多/丰富),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生意盎然)。(二十四)LB2. (1) “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 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

14、再接上“连角起”, 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2) “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守任务重 大的情形。“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坚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 荒凉与寂寥。3.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烟 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的气氛中,也叠 映出“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发征夫泪”等意象,可 见作者是借助多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表现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二十五)LB 2.词的上片主要表现了词人对往昔旧游生活的怀念;下片 则主要是对北宋灭亡

15、国家沦陷的悲痛;颠沛流离、漂泊生活的孤独寂寞;对二 十年来国家和个人的激烈变化的惊叹与感慨。(二十六).这是一首咏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1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 一句完成了过渡。2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 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3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 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4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 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土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

16、面 生动,色彩鲜明。5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 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C.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形象鲜明,具 体可感。D.诗人看到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 地开放着。2请简要分析诗中“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3分)(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僵卧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写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B. “风吹雨”既写实,扣

17、题“风雨大作”,又象征南宋朝廷风雨飘摇。C.诗歌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梦境与壮志融为一体。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 .诗中写风雨梦境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五)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终古高云簇此城”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 人神往。A. “秋风吹散马蹄声”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 与辽远。B. “河流大野犹嫌束”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 拘束。C. “山人

18、潼关不解平”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极言其巍峨险峻,表现其 桀瞥不驯。2 .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六)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 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A. “双袖龙钟泪不干”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暗 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B.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轻描淡写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浓重 色彩并不矛盾,都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

19、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 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2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情?(3分)(七)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L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知”“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B.后两句启示我们“无才思”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C.诗人描写花草的灿烂情状,展现了晚春风采,给人满眼风光的印象。D.本诗以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来趣味盎然。3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3分)(八)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的高峻;“鸡鸣”能“见日升”,直 接描写了峰和塔之高。A.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 曲同工之妙。C.登幽州台歌四句没有具体的人、事、物的描写,全诗都是作者情感的抒 发。D.登幽州台歌中,“怆然而涕下”是诗人对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深刻思 考,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共鸣。2 .两首诗都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的感触却

21、不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九)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B.第二句写行人主观想象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C.本诗可视为哲理诗,蕴含着判断事物不要仅凭印象,实践出真知的道理。D.本诗虚实结合,语言朴实平易,灵动活发,让人感到幽默诙谐,意趣横生。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简要概括。(3分)(十)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

22、相识,长歌怀采薇。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苦闷心境。B.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动态、近景。C.颈联“返”与“归”两字,暗示了诗人找到内心的归宿。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3分)(十一)黄鹤楼崔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联虚中有实,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后写眼前景物的格局

23、。B.诗中两个“空”字,表现出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惆怅的情感。C.颈联描写了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凄凉。D.尾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诗人的乡愁。2 .颔联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分)(十二)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B.颈联写诗人在江面上看到海市蜃楼的壮观奇秀景象。C.诗人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D.这首诗意境高远,

24、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2 .诗中诗人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十三)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雁凝寒?松柏有本性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诗中的“亭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青松高耸挺拔的姿态。8. “一何盛”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一何劲”表现青松的雄健坚韧。C.这首诗描写了漫天严酷的冰霜,突出凄清的景象,渲染了悲壮的气氛。D.这首诗歌的语言质朴,风骨雄健,气势豪迈,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2.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这样拟题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3分)

25、(十四)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西楼”点明词人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深秋时节,渲染一 种静谧的气氛。A.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统治阶级无 心抗敌的心理。C.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 的是忧国之泪。D.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写景到抒情,表现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 厚的爱国情感。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3分)(十五)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

26、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起笔平淡,自 然和谐。A.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词人被小洲上的鸥鹭吓得惊 慌失措的情态。C.词人运用白描手法,仅用三十几个字就讲述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故事 曲折动人。D.整首词写词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 情和清雅逸趣。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3分)(十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

27、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蒸”字写出湖面的丰厚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 育。B.颔联中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 势。C.尾联借用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隐含隐居之1同、OD.诗歌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后、O2 .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3 分)(十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8、。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描写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 的渴望。B.颔联中描写了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默祥和 的氛围。0. “悦”字表现了诗人感受到的欢欣;“空”字表现了诗人心中尘世杂念全 消的情状。D.这首诗将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 之感。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试着说出你的理解。 (3分)(十八)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 此地一为别, 浮云游子意, 挥手自兹去,白水绕东城。 孤蓬万里征。 落日故人情。 萧萧

29、班马鸣。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一静一动,相映成趣,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B.颔联写离别的深情,表达诗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C. “孤蓬”表现友人远行后的孤单无依,“浮云”比喻指游子行踪不定。D.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3分)(十九)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运用“缺月

30、” “疏桐” “孤鸿” “寒枝”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独凄 凉的意境。B.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透露出词人处境的寂寞艰辛,内心的抑 郁苦闷。C.拣尽寒枝不肯栖”,含有“良禽择木而栖”之意,表现词人急于得到赏识 的心理。D.下阕运用托物寓怀的手法,借写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把主观感 情物象化。2.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二十)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驿外断桥边”表明梅花所处的环境十分

31、荒僻,人迹罕至、倍受冷落、自 然令人怜惜。B. “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 己的生命历程。C. “无意苦争春”写梅花没有办法与春花争奇斗艳,难以获得别人的欣赏, 故内心苦痛。D.词人以物喻人,巧借饱受摧残、香气不改的梅花,比喻自己独立不倚、坚 持正义的人格。2 .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梅花处境的悲凉?请简要分析。(3分).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要分 析。(3分)(二十一)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欲” “又恐” “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 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而词人却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 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开阔,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

33、的 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 .简要分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在词中的作用。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蕴含了什么哲理?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二十二)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鸡声茅店月,棚叶落山路,因思杜陵梦,客行悲故乡。人迹板桥霜。枳花明驿墙。凫雁满回塘。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行悲故乡”中“悲”字,给全诗奠定了悲伤凄凉的氛围,能够引起读者 情感共鸣。B.颔联纯然写景,用名词连缀成句,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富有画意的山村“霜 月早行图”。C.颈联中“明”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意在表现枳树的顽强、枳 花的洁白。D.尾联虚实相映,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丰富了诗歌 的意蕴。2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3分).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请简要分析。(二十三)行香子秦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