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
2、这种 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一一 “天下”的文化。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A.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构建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形成了所谓的“天 下”文化,B正确;A是宗法制的影响,排除;三纲五常思想在当时尚未产生,C排除;D是道家思想,当 时尚未产生,D排除。故选B。2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下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使天卜两天子,大卜不可理也管子。霸言圣
3、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隆一而治,二而乱荀子致士事在四方,耍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A.主张君权至上B.倡导家国一体C.推崇权力一元D.强调政治伦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主张大一统,说明他们都推崇权力一元,主要原因是德国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D.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D.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A.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工 业化进程,急需大量劳动力,导致德国
4、成为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德国工业化的发 展,并不是强调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德国的海外移民,排除B项;19世纪末第 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24 .某国际组织规定其目的为: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该 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国际联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 能,A项正确;世界银行提供长期的贷款,排除B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涉及的是贸易,排除C项;国联并 不涉及金融,排除D项
5、。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 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縻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 助。755年,户数由唐初200万增至近900万,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较低水 平。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 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枢
6、纽。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 立,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英进行反谷 物法的演讲、游行示威。1846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英国从国外市场大量进口小麦。当粮食歉收、 谷物价格上涨发生骚乱时,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粮食问题的基本解 决,不仅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摘编自费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 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我国谷物自给
7、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 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务院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粮食政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认识。【答案】(1)特点:继承发展历史经验;形成了以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社会救济为核心的全面保障措施。 影响:推动了农业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措施:使用先进交通工具轮船、火车,便利商品
8、流通;成立反谷物法同盟,主张自由贸易,敦促政府 废除谷物法;发布命令严禁囤积居奇,规范谷物交易;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立法推进圈地运动,土地得 到充分利用。(3)认识: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 社会稳定;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依据材料“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可以得出继承发展历史经验;依据“前期 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縻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 助”可以得出形成了以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社会救济为核心
9、的全面保障措施。影响:依据材料“户数由 唐初200万增至近900万,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并结合所学从 推动了农业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等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措施:依据材料“英国掀起了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成为著名的运河、铁路 枢纽”并结合所学可知,使用先进交通工具轮船、火车,便利商品流通;依据“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 彻斯特建立,同盟人员进行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创办刊物,要求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1846 年皮尔政府废除谷物法后”可以得出成立反谷物法同盟,主张自由贸易
10、,敦促政府废除谷物法;依 据“政府便会发出命令严禁囤积居奇,采取措施规范谷物交易”可以得出发布命令严禁囤积居奇,规范谷 物交易;结合所学从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立法推进圈地运动,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等角度进行补充。【小问3详解】认识:依据材料“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 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彰显了党的执政能力; 依据“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 增长了 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中国粮食生产,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
11、于社会 稳定;结合所学从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等角度进行补充。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是荷兰画家梵高创作于1885年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描绘了底层农民的日常生活:一家人、 一盘土豆、一壶咖啡、一盏煤油灯、一面挂钟。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19世纪八十年代荷兰社会生活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1)农民食用土豆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情况,土豆被欧洲探险家从美洲带到欧洲, 逐渐在荷兰农家的饮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2)咖啡的出现说明世界市场建立后,美洲的咖啡大量进入欧洲市场,进入荷兰底层农民的日常生活。(3) “一
12、面挂钟”进入底层农民家,说明随着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成为荷兰民众日常生活 的一部分。(4)煤油灯的使用,说明电力尚未在荷兰广泛应用。【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家人、一盘土豆、一壶咖啡、一盏煤油灯、一面挂钟”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食用 土豆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情况,土豆被欧洲探险家从美洲带到欧洲,逐渐在荷兰农家的饮 食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材料“一壶咖啡”并结合所学可知咖啡的出现说明世界市场建立后,美洲的 咖啡大量进入欧洲市场,进入荷兰底层农民的日常生活。根据材料“一面挂钟”并结合所学可知“一面挂 钟”进入底层农民家,说明随着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成为荷兰民众
13、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 据材料“一盏煤油灯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煤油灯的使用,说明电力尚未在荷兰广泛应用。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昆明市第三中学发展历程表晚清时期1907年(光绪33年),云南省会艺徒学堂成立,初设有纸笺、织布、靴鞋、裁缝四门专科,学堂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半天在教室讲授相关知识,半天到实习工场进行劳作实习。1911年更 名为省会艺徒学校。民国时期民国初年,学校增加了若干现代课程,如修身、国文、算术、体操、手工、理化等。学校的办学宗 旨为“使贫民子弟略具工业普通知识,学成平等技艺,以能自立谋生活”。1923年拨归市政公所, 改为昆明市立职业学校,确立了其公立学校的身
14、份,设园艺、印刷、文事三门专科,后添设乐工、 商业补习、巾政等学科。新中 国成 立初 期1950年,正式更名为昆明市立第三中学,1955年,私立恩光学校(后更名为昆明第二女子中学) 并入,昆明市第三中学由三皇宫迁至书林街131号。学校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全日制J、半工半读同时进行,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 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昆明三中率先进入省级重点学校行列,1997年被首批评定为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2011 年学校主体随昆明市行政中心搬迁呈贡新城,2019年,昆明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目前已经 形成“一校八点”办
15、学规模,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脱贫攻坚等方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学校 建立了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五大类课程,立德树人,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请从“时代变迁与教育发展”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明确 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答案】示例1:论题:晚清民国时期,近代学校教育呈现出转型期特征。阐述: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深刻变化。西学不断传入,教育改革逐渐推行,随着清末“新政” 的推动,科举制度废除,以及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近代学校教育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如教学内容近 代
16、化、教学方法科学化等。从省会艺徒学堂到市职业学校,新式教育内容不断增加,分科教育逐渐展开, 充分反映了这一社会变化。结论:晚清时期,近代学校教育呈现出新旧交替的转型期特征,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示例2:论题:近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阐述:晚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发生深刻变化,随着西学不断传入、洋务运动开展和政治变革的相继进行, 中国近代化也拉开大幕。传播西学需要载体,近代化发展需要新式人才,近代学校教育改革遂逐渐推行, 近代教育渐趋发展。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内容更趋实用性。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展开,学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改 革开放以来,教育迎来新的全面发展时期,学校规模不断壮大,课程体系不断丰富,学校在脱贫攻坚、教 育均衡化等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论:近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对时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教育发展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时代所需的专业人才,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示例3:论题: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始终以培养时代所需人才为第一要务。阐述: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化发展需要新式人才,学校开设理化、印刷、市政等专业,培养新式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急需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学校实行全日制、半工半
18、读共同发展的方式,培养了大批 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优 秀人才,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结论: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以培养时代所需的专业人才为己任,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程。【解析】【详解】论题:根据“半天在教室讲授相关知识,半天到实习工场进行劳作实习。1911年更名为省会艺徒 学校。”“民国初年,学校增加了若干现代课程,如修身、国文、算术、体操、手工、理化等。”可得出 晚清民国时期,近代学校教育呈现出转型期特征。阐述时,结合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从民族
19、危机、西方 近代教育的影响、中国思想解放等角度概括。最后得出结论:晚清时期,近代学校教育呈现出新旧交替的 转型期特征,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C项正确;他们都主张大一统,但并不能说明是主张君权至上和家国一体,排除AB项;强调政治伦理的说 法也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 市之身毒国(印度)。”据此可以推断A.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B.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C.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D.汉代张骞开通了蜀身毒道【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张骞)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
20、,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印 度)”可知,张骞在大夏时,见到邛峡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布,而且这些是大夏商人从印度买来的。 由此可知,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 人士的喜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迁移,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4 .魏晋时期法典的编制和修订落入儒臣之手,于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尽量将儒家之精华“礼”杂糅在法律 条文里,直到法律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为止。这表明魏晋时期A.以儒家思想治国B.律令儒家化加快C.中华法系已确立D.乡约与法律合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法
21、律条文里杂糅儒家思想,而且法律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这说明 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加快,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不能说明魏晋时期是以儒家思 想治国,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魏晋时期中华法系的确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乡约,排除D 项。故选B项。5 .大豆原产于中国北方。北朝的齐民要术指出大豆可以改良土壤,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 期大豆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A. 土地利用的效率显著提高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C.自给自足的经济日益完善D.饮食的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大豆原产于中国北方。北朝的齐民要术指出大豆可以改良土壤,主
22、张大豆与其他作 物轮种;但唐宋时期大豆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可知,这说明在齐民耍术的影响下,大豆由北 方迅速推广种植到江南及岭南地区,反映了土地利用的效率显著提高,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大豆的 推广,而不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形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饮食结构的变 化”,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6 .唐朝的租庸调法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 每日三尺。”而两税法则改为“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材料所示变化带来的 影响有以庸代役保证生产时间 增强劳动力 社会流动性人头税从此被彻底废除减少百姓隐瞒
23、户口的现象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唐朝的赋税制度经历了由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演变,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 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样以来就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 制,有利于劳动力的社会流动性,百姓隐瞒户口的现象也有所改善,符合题意;以庸代役保证生产时 间,这是租庸调制的作用,与两税法不符,与题意不符;人头税被彻底废除是在清朝实行摊丁入亩之后, 与题意不符。因为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B项、D项。故选C项。7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 进行交易。这
24、种交易属于()A朝贡贸易B.海外贸易C.边境贸易D.民间贸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属于边境贸易, C项正确;榷场贸易不属于朝贡贸易、海外贸易及民间贸易,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8 .如表为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主要体现了朝代汉隋唐宋元机构中朝内史省中书省二府中书省外朝尚书省门下省参知政事枢密院门下省尚书省三司宣政院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的秩序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得到调整C.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调整D.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从汉到元中枢机构不
25、断发生变化,主要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体现了皇权与 相权关系的调整,故选C;表格信息不能体现国家秩序稳定的内容和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的限制,排除 AD;材料反映的是中枢机构的变化,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排除B。9 .徐光启称颂西方传教士是“实心、实行、实学”(泰西水法序),李之藻说西学是“真修实学”(请 译西洋历法等书疏)。方以智认为西学具有“详于质测”的实证精神(物理小识自序),这反应了明清 之际A.西学中源说盛行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中西方文化的融合D.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的普遍认可【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实心、实行、实学”“真修实学”“详于质测”可知,徐光启等
26、人认为西方传教士和 西学非常注重实用,反映了徐光启等人注重经世致用的精神,这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反映了徐光启等人对西学的认识,没有反映西学中源说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西 方文化的融合,排除;D项,材料中只是徐光启等几个人对西学的认识,不能代表士大夫普遍的认可,排除。 10.银票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明清中后期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私营票号,坐落于平遥古城, 以“汇通天下”而著名。“日升昌”的崛起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形成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干扰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27、“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 构,它的崛起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自然经济的解体在鸦片战争之后开始,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材料内 容没有体现日升昌票号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日升昌票号干扰中国金融市场秩序的内容, 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中华民国举行第一届国会两院选举,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宋教仁兴奋 不已,抨击袁世凯政府,满怀信心地准备北上,实现他 政治抱负。由此可见,当时A.南北双方政治矛盾已公开化B.革命党人准备组织责任
28、内阁C.国民党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D.袁世凯失去对局面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有国会 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阁,所以出现宋教仁兴奋不已的现象,B项正确;南北方矛盾公开化要到宋教仁案 之后,排除A项;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并不代表国民党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排除C项; 材料现象并未体现袁世凯失去对局面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11.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 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 5%。其中,内地新设城
29、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 据此可知A.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B.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D.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此时期国家建设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因而大力建设“三 线城市”,此时期内地新设城市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较大比重,内地的城市化进程有所发展,这正体现 了国家意志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 C选项错误,此时期中苏关系破裂;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方针并未得到贯彻实施。故正确 答案为B选项。13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30、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 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A.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B.铁犁牛耕的应用得到普及C.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出现D.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的发展 与进步,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A项正确;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只是生产力方面,没有涉及到生产关系, 排除BC项;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只是一个表现,并不是主要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雅典公民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是否应当以陶片放逐法放逐一位势力足以影
31、 响城邦稳定的政治家。这一现象A.反映了公正平等的社会理念B.是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产物C.保证了城邦体制的长期稳定D.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基本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工具,反映的是雅典直接民主制的特征,D 项正确;材料与公正平等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而雅典民主政治 的黄金时代是伯里克利改革时期,排除B项;陶片放逐法并未保障城邦体制的长期稳定,排除C项。故选D 项。【点睛】.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 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
32、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 历山大帝国。直到今天,亚历山大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A.使欧洲文明进入黄金时期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D.破坏了东西方之间经济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 帝国。直到今天,亚历山大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项正确;东征与欧洲文明进入黄金时期无关,排除A项;C项属于东征的影响,但不属于材料主旨,排除 C项;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 . 152
33、5年马丁 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 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 材料最能说明A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B.天主教会遭到沉重打击C.各国普遍希望加强王权D.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受宗教改革的影响,西欧各国相继出版用本国语言翻译的圣经,增强各国民族 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西欧掀起宗教改革浪潮,排除A项; 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但材料主旨是民族国家认同逐渐增强,排除B项;材料没有加强王权的信息, 得不出各国
34、普遍希望加强王权,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 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 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 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 “杀手”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D.各国应对“流行疾病”要采取各个击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从此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加强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给美洲带来
35、的病菌,使 得人口大量减少,即新航路开辟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因此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 示是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B项正确;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排除;材料信息未强调西方发达国家的责任,也没有涉及“脱贫”,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涉及了病菌, 但是病菌是作为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消极影响出现在材料里,因此各国应对“流行疾病”要采取各个击破不 是材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排除D项。故选B项。18 . “大陆法系”为欧洲大陆上以罗马法为基础、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 的特点包括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法律体系比较完整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36、强调法官发挥作用A.B.C.D.【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陆法系的主要特征有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正确; 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是英美法系的特征,错误;大陆法系下法官的作用不大,错误。由此可知,A 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9 .恩格斯说:“拿破仑扫清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拿破仑所颁布的!华沙 大公国宪法的第节中规定:“废除农奴制,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A.推动了欧洲的政治文化重构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社会C.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D.推翻了欧洲的贵族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拿破仑扫清了
37、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废除农奴制,所有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信息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民主化的 发展,有利于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故选A; “摧毁了 ”和“推翻了 ”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D;材料反 映的是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政治方面的影响,和经济文化无关,排除C。20 .下表为英国进口贸易总额表(17841836,单位:英镑)从中可见当时的英国时间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材料1784-1786203862144865795851804-180650619172921444274461814-1816647387312760232405183
38、4-18367046519262068047859A.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B.工业制造能力有所下降C.积极抢占更多投资场所D.积极谋划发动对外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7841836,在英国进口贸易中,原材料的数量最大,制成品数量在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原材料的数量最大,制成品数量在减少说明英国需求开 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A项正确;这一时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制造能力增强,而非 下降,排除B项;这一时期英国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非抢占更多投资场所,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 了英国进口贸易总额的情况,无法得出“积极谋划发动对外战
39、争”,排除D项。故选A项。21 . 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位官员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其中建议: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 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这份报告A.使考试成为官员录用的唯一方式B.开始实现政治和管理的分离C.反映了社会建立高效政府的诉求D.标志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可得出选拔人才,是为了建立 高效的政府,保证社会的高效运转,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 中的现象不是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2 .有学者认为:“无论是观察家还是工人本身,
40、都知道工厂制度是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 宣传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该学者意在说明工厂制度的形成A.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B.提高了生产效率C.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D.推动了经济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都知道工厂制度是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宣传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 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可知工厂制度是不可能废除的,说明工厂制度的形成符合历史发展潮流,c项正 确;材料仅能体现工厂制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ABD项中的说法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2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外国赴德劳工已达120万之 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