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9527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解析版)-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考点集训06古诗词综合选择与比较阅读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赏雪竞长纤纤笋,掷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本诗作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 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十一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 此诗作答。那躅:杜鹃花的别名。此处“未”字领起“报”与“知二恩波:皇帝的恩 泽。斗:通“陡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阳

2、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猴猿啼鸣,摹写了荒 僻冷落的景象,传递出人烟稀少的空寂。B.颔联是两组近景特写,小笋萌生、鲜花绽放之景为冷落荒僻的村野点缀了些许鲜艳明 快的颜色,比拟手法使得描写生动传神。C.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忧愁的心境和原因。看罢书信顿觉白发加半,直接表达对仕途坎 坷、年华逝去的悲愤,是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D.诗中景物很契合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环境之空寂更添远离繁华京城后的孤独凄凉,花 开之悠闲更使身居闲地身为闲人的诗人触景生愁。答案C解析“斗觉霜毛一半加”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写愁不说愁,借白发陡加曲折说出,至于 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含蓄,韵味醇厚悠远。答:答案本

3、诗主要谈论艺术见地。诗人首先表明赋诗论画的主张,不可只重“形似”,落 入俗套,应自然天成、新颖不俗;接着评价王主簿的折枝画,印证这一主张。惠崇春江 晚景主要展现画面意境。诗歌描绘出花开、水暖、蒿满、芽短等早春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 体现了诗人对画面内容的观察,对画作意境的把握。解析本诗,结合王主簿折枝画,抒写诗人对于“形似”论的意见。他认为,“以形似” 作为论画的标准,和以为写诗只有写得形似才算好诗,都是错误的。他主张在“天工与清新” 中赋咏事物的神韵。他之所以推崇王主簿此画,叹羡它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正是因为 这幅画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亳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

4、以更深 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惠崇春江晚景诗,选择了 “桃花三两枝盛开”“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满地萎 蒿、短短的芦芽”“河豚往上游”等景物画面,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 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 情。十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2122题。春居杂兴二首(其一)王禹借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送 春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佣因多次上书言事得罪皇帝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 副使,次年春写下此

5、诗。2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首句写景,写竹篱下欹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斜”字写出了它们的生长姿 态。B.第一首诗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C.第二首诗的子规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为不同,带有比较积极的 意义。D.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第一首描写的景偏于静态,第二首描写则偏于动 态。答案D解析“两首诗写景都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错误,两首诗均没有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22 .两首诗都写到了春风,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答案第一首诗:凄苦与孤寂。诗人借春风吹折桃杏花枝,惊走黄莺,曲折

6、地反映出诗 人被贬商州后内心的孤寂凄凉。蒙冤受贬的苦闷,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诗人以桃花杏花 自比,用春风暗指皇帝,桃杏装点了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含蓄地谴责了皇帝的昏厥。第二首诗:珍惜春光。诗人用子规的啼鸣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愿。自信 与执着。诗人坚信自己的顽强进取,执着追求一定能成功。解析第一首诗:“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写的是春风对花的摧残。诗人住 所的竹篱下欹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 着。可是这一n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儿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噬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 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春风无

7、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 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树和 嘴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 含意。灼灼桃杏和吻昉莺声本是装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嘴的春天主宰。 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也反 映了诗人被贬之后深感被人“容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第二首诗:“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 东风唤不回”,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 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

8、春啼叫。诗人用“子 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 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 精神。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324题。夜宿田家戴复古餐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崎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2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可见道途久且远。B.颔联写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一 “苦” 一 “喜”,对比鲜明。C.庄周化蝶,真实与

9、虚幻难分,诗中运用典故,抒写了诗人迷茫怅惘之感。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答案B解析“夜宿田家之喜”错,颔联表达的应是旅途的孤单寂寞和艰辛困苦。24 .辛弃疾西红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赏析戴诗和辛词“蛙声”运用之精妙。答:答案戴诗中,“蛙声”嘈杂喧闹,诗人以此衬托四处漂泊的羁旅之苦、久游思归的思 乡之愁。辛词中,词人夜行黄沙道中,夜深人静,稻花飘香,一片“蛙声”,词人以动衬静, 以此抒发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解析本题赏析的是戴诗和辛词“蛙声”运用之精妙。本诗是诗人在浪迹江湖时写

10、下的作 品,表现了其流落江湖时的感受以及思乡的情怀。“身在乱蛙声里睡”写诗人夜宿出家的情景, “乱蛙声”三字写出了乡村之夜所特有的声响。“蛙声”之“乱二则是诗人移情于物,辞因情 发。而在“乱蛙声”中竟能慢慢入睡,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奔波一天之劳累。由于饱尝羁 旅之苦,自然想家,因而下句则写梦中回乡。“蛙声”以哀景衬哀情,表现诗人羁旅之苦、思 乡之愁。辛词”听取蛙声一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 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蛙声”以动衬静,写出夜行乡间的乐趣,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 .中国古典诗歌有“怨而不怒”的风

11、雅传统。请据此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答:答案“怨而不怒”是指心有不满但能节制住它的情感,不使之发展成为愤怒,是中国 古诗抒发情感讲求节制有度的一种传统。诗人称贬谪之地为“死所”,是“送生涯”的“炎 瘴”之地,蕴含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愤怨不平,以及回归无望的悲慨沉痛。但是诗人的 哀怨情感节制有度,以“莫令”劝解.自己和友人不要在“炎瘴”之地沉沦下去,并憧憬未来建 功立业以“报君恩”,让本应浓重的愤怨显得敦厚平和。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牧童词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城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

12、截尔头上角!”【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 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答案C解析“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 思是牧童抖动儿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

13、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4 .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 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56题。玉华山刘慈翠婕千峰合,丹崖一径通。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注】刘松生活于元末,时局动乱,诗人家乡江西地区也战乱频繁,玉华山是江西省清江 县境内的一座山,距离刘松的家乡

14、泰和数百里之远,这首诗是他第一次游山所写的。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千峰”与“一径”对比鲜明,表现出峰峦的众多与山路的险隘。B.颔联诗人登顶之后,感觉楼台之上云雾缭绕,花草树木在天风中动摇。C.尾联以“伤心”二字揭示了 “烟雨冥蒙”的“伤感”“愁苦”等意蕴。D.全诗对仗工整,巧用手法,写景抒情鲜明,语言典雅蕴藉,富有韵味。答案D解析“语言典雅蕴藉,富有韵味”错。此诗语言朴实质朴、清浅易懂。6 .“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起到什么作用?答:答案眺望山外旷野无际行人蜘隔,山中江水平缓鸿雁低飞。“视野开阔、行人来往不断、 堤岸平整

15、、波平浪缓,纷飞的大雁”以开阔的背景反衬内心的孤独寂寞,以环境的静谧、水面 的平静、大雁反衬时局动乱,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安居乐业,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 对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憎恨,期盼战争早日结束,社会太平,百姓和乐。对仗工整,用白描手 法写实景,为下文抒发“伤心”之情张本。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野 老杜甫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草堂之景,诗人以宁静的心境去观照外物,充满了村野之趣。8 .后四句脱离写景转入抒情

16、,字里行间展示了一位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C.这首诗作者看似平静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奈,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哀痛。D.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答案B解析“脱离写景”错误,末句“城阙秋生画角哀”也是写景,以景结情。9 .赏析“片云何意傍琴台? ” 一句。答:答案“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借景抒情。云傍琴 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运用疑问(反问)语气, 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解析“片云何意傍琴台? ”中以浮云比喻自己,浮云漂泊不定,比喻自己蜀中漂泊滞留。 借景抒情,看似写浮云依傍琴台,深婉含蓄,实则传达出

17、自己孤身漂泊在外的孤独、报国无门 的伤感。运用反诘的语气,更加突出自己流寓他乡的无奈孤独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苍 桧陆游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银穿屋背。老夫下床行蹑履,稚子抱书坐持盖。岂无长楸,与巨竹,干折枝摧共颠沛。孰能不动安如山?屹立庭前独苍桧。【注】此诗作于嘉泰(南宋宁宗皇帝年号)三年,作者时年79岁,退居山阴。长楸: 高大的楸树。楸树是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描写呼啸的寒风席卷旷野,天色黯淡,渲染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有先声夺人之效。B.第二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猛烈

18、,又隐晦表达了诗人生活之贫困,住宅 简陋,不能躲避风雨。C.三四两句视线由外转内,诗人仓促地蹑履避雨,而稚子却安静地撑伞抱书,恰如安稳 如山的庭前苍桧。D.五六句中的长楸与巨竹,非但不能抵抗风雨,反而枝干被风雨折断,备受摧残,落得 狼狈倒仆的下场。答案B解析“又隐晦表达了诗人生活之贫困”错,说雨水像弓箭一样穿透屋子,只能说明雨之 猛烈,并不能说明作者生活贫困。1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这首诗写狂野寒天,风雨大作,作者下床看到自己孩子抱书持伞,泰然自若。表 达了自己的欣慰,对孩子的期盼。外面的长楸和巨竹,都被雨打风吹的枝干散断,都不如苍 桧独自毅力在院子中间。表

19、达了对苍桧赞美。解析首联写风雨猛烈,颔联写人物的行为,诗人仓促地蹑履避雨,而孩子却安静地撑伞 抱书,两者形成对比,“抱书坐持盖”可见孩子的泰然自若,作为父亲,看到这样的景象,很 是安慰,表达了对孩子的期盼。颈联和尾联形成对比,长楸与巨竹在猛烈的风雨中枝干散断, 而庭前苍桧独自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真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二作者在对比中赞美庭前苍桧 不惧风雨的精神。六、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登总持阁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口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汽【注】总持阁:在长安终南山上。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金 仙:用金色涂抹的

20、佛像。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逼诸天”“近日边”既是写所见,又是写感觉,“登临”二字则紧扣诗题。B.颔联中天气晴朗,村落历历在目;郊外烟雾弥漫,笼罩着五陵,使人产生哀愁。C.颈联“低秦岭”“小渭川”的表达效果与杜甫的“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前三联写景,突出一个“高”字;中间两联重点写登阁所见,所写之景俯仰结合。答案D解析“俯仰结合”错误,中间两联写“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 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均为俯视、远眺之景,没有仰 视。13 .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的内涵。答:答案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

21、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同时概括了它清净的环境特 点,表达了作者对此地的喜爱之情。解析尾联的意思是: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这一联在前三联写其高 的基础上,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其实诗人当然不会真的为了 一座高阁而出家,而只不过是采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说明这座佛寺古阁的环境清雅,表达作者 对此地的喜爱之情。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秋日寄满子权王令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思意深。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注】满子权:满执中,字子权,扬州人,为王令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

22、之 志。“直弦”句: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 载:楚国人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和理解他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没有 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和豁达之 情。C.颈联叙写诗人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 老之疾。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 “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答案B解析“说

23、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识和豁达之情”错,诗人写薄云未必能降雨,秋日从来 多阴,体现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识,但未体现豁达之情,而是认识到人生多阴,难有作为,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15 .尾联诗人写道“欲作新声寄遗恨,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哪些遗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羁旅他乡的凄凉。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 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己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处境,诗 人深陷怀才不遇的哀怨苦闷。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 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内心的悲怆。解析从文本“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可看出作者朋友少,有知

24、音难觅感慨。 从“三年客梦迷归路”中的“客”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异乡的愁苦。从“一夜西风老壮心”,可 以看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落叶送陈羽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暂”字表明了两人偶然相遇但马上又要分别的境况。B. “悄悄深夜语”写出了两人友情的深厚、交谈的热烈。C. “悠悠寒月辉”寓情于景,以月之寒冷衬托出情之深切。D.尾联描写了两人泪眼相对、依依惜别的场景,给人以画面感。答案D解析分析有误,尾联的意思是谁说年轻人的分

25、别都是泪眼相对依依惜别呢,表达出的是 分别时的旷达。17 .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诗人以落叶和无根的蓬草比喻自己与陈羽二人漂泊不定的境况,形象地描写了两人 同为游子漂泊无依的境遇,传达出彼此之间惺惺相惜的友情。九、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8题。昌谷北园新笋李贺其一薛落长竿2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绥(tui)落:笋壳落掉。长竿:新竹,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 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8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6、 “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B. “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诗人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答案D解析“诗人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错。第一首写新竹晶洁如玉,生机勃勃, 茁壮挺拔,要挣脱笋壳的束缚,要向上生长,若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表 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第二首写古竹挺拔,梢可拂云,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表达了诗人对古竹的喜爱。诗人并没有对新竹与古竹进行比较,“诗人更喜

27、欢第一首中抽千 尺的新竹”,于文无据。18 .竹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答:答案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 表达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启示: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920题。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苏 论画以形似, 赋诗必此诗, 诗画本一律, 边鸾雀写生, 何如此两幅, 谁言一点红,轼见与儿童邻。 定非知诗人。 天工与清新。 赵昌花传神 疏淡含精匀。 解寄无边春。【注】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

28、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边鸾:唐代 画家,所画花鸟极精美。赵昌:宋代画家,善画折枝花卉。1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主张画作以形似取胜,让人一见到画作就像见到邻家儿童般亲切。B. “边鸾”两句极言两位画家笔下之物形神兼备,为推崇王主簿之画做铺垫。C.王主簿画作用“一点红”来呈现“无边春”之意境,体现了折枝画的特征。D.作者构思精巧严密,从宏观入手来论画论诗,最后落笔于王主簿的折枝画。答案A解析“主张画作以形似取胜,让人一见到画作就像见到邻家儿童般亲切”错,诗歌一、 二句意思是,画作以形取胜,就像与儿童接触一样,是十分幼稚的。20.题画诗有的谈论艺术见地,有的展现画面意境。本诗与苏轼的另一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相比,在 内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