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2019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魏晋时期的名臣傅玄(217 - 278年)在谈到曹魏政权实施的屯田制时,说:“按制度规定,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这一规定()A.为曹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调动了农民参军的积极性D.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孟子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这一土 地制度()A.实现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B.表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实质是奴隶制土地国有制D.得益于铁制农具的推广.孟子中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
2、养公田J关于井田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B.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D. 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A.属于封建土地国有制C.劳动成果归劳动者所有.通过对位于安徽宣城井水墩遗址考古发现,在距今约4800多年的良渚文化中晚期,此处先民还以单一的稻作农业为主;而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先民已开始种植原来在旱地种植的粟,据此可知截至春秋早期()A.小农经济有一定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南北之间存在经济交流D. 土地开发程度较高.宋朝时期,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C.政府职能的变化A.社会经济的发展C.政府职能的变化B.重农抑商
3、政策的松动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唐代奴婢地位低下,身份世袭,其日常生活不能脱离主人的管束和监督;宋代“奴婢” 之名被人力、女使所代替,他们大多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与雇主结成定期的雇佣关系。 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A.社会成员地位平等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女性政治地位上升D.雇佣劳动已经普及.如表是清朝前中期户口数、每口平均田数的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可知,这一变化趋势带 来的影响是()年份口数每口平均田数(亩)康熙十五年(1711)2462132428.15乾隆十八年(1753)1027500006.89乾隆三十年(1766)2080957963.56A.人地矛盾日趋尖锐B.综合国力不断提高C
4、.雇佣关系逐渐普及D.小农经济逐渐衰落.有学者指出,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农民 增加了在“私田”上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这一现象的出现( )A.源自农业工具的革新B.破坏了宗法秩序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D.加剧了土地兼并.春秋以前,统治者封赐土地、征收田税、征调兵役和力役,都是以井田为单位。春秋以 后,则对个体家庭进行户口登记,使什伍相处,以便管理。这反映了()A.社会生产不断发展B.宗法制度彻底瓦解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宋朝租佃土地和买卖一样,须订立正式契约,办理法律手续。法律规定,佃农在契约期 满后可以自由迁徙
5、,地主不得阻拦。这表明当时()A.门第观念日益淡化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政府管理职能强化.中国古代有“四民”之说,以农工商之民力养食禄者。嘉庆年间有人提出“十四民”之 说,“农工商三民为之,十四民享之,是以天下不能养,地不能长,百物不能产虽有 上圣,其若之何? ”这主要反映了清朝前期()A.人口增长较快B.劳动力配置失衡C. 土地兼并严重D.小农经济的迟滞.“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而且消费性 产品也成了家人、朋友、配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各种宗教节日(如圣诞节)都已经 成了购物节J这一现象反映了()A.自由放任刺激消费增长B.宗教节
6、日的日益商业化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D.过度消费冲击伦理道德.结合所学,分析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600 14001200 IOOO BOO600400200 O1600 14001200 IOOO BOO600400200 O4000 350030002500 2000, 1500, IOOO0 S ,看A.秦至明供大于需,引发对外民族冲突B.清朝粮食供小于需,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到明清时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生产力停滞使明清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含嘉仓也称含嘉仓城(如图所示),是隋唐王朝在洛阳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考古发掘 显示,含嘉仓城有粮窖287座,不少出土粮窖铭柄上记载的粮
7、食来源地有江南的徐州、 苏州、润州(镇江)等,以及华北一带的邢州、德州、魏州(河北大名)等地。这反映 出隋唐时期()B.农民赋役负担极其沉重C.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D.国家具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中国古代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以下关于不同时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隋唐时期已形成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C.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相当普及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三才”理论是中国传统农业的指导思想,其经典表述见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审时:“夫稼(农作物),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由此
8、形成的中国传统农学的核心精神是()A.精耕细作B.因地制宜C.和谐统一D.人定胜天.唐朝的均田制与前代有很大不同(如表),据此推断唐朝()北魏到隋唐妇人受田有除寡妻妾为户主外,概无奴婢受田耕牛受田有有无无僧道受田无有A.理学影响妇女社会地位A.理学影响妇女社会地位B.富家大族蓄奴现象绝迹C.农业生产不再依赖畜力D.寺观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买)”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 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 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C.进一步证实
9、铁犁牛耕的价值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商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这就意 味着,当时的农业()A.实行个体劳动B.对生态环境破坏大C.采用集体耕作D.成为主要生产部门.哥伦布在1494年1月的报告中写道:“如果移植在这里的少量葡萄藤会生长成熟得与种 下的小麦一样快,那就可以相信这个地区不会缺乏安达鲁西亚和西西里所出产的一切, 包括甘蔗。后者我们在这里也栽种了一些,也生长得很好。”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A.开启了殖民扩张B.丰富了原住民的物质生活C.促进了物种交流D.导致了农产品的价格下跌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 .阅读材料,完成下
10、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前。俟收成,依契约 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 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 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 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 宋代对富人的态度相当宽容,宋太宗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 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所以税赋不增,元元无愁叹之声, 兵
11、卒安于州郡,民庶安于田闾。外之租税足以赡军,内之甲兵足以护民。”苏辙也认为贫 富相安,“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匮。贫富相恃,以为长久,而天下定 矣”。宋代商税和田税戴然分离,抑商政策也向征商政策转化。政府取消夜市禁令, 使得城市经济繁荣与生活空前自由。宋朝的经济繁荣不仅超过惯常认为盛世的唐朝,甚 至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人均收入超过欧洲的稀少时间窗口。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人身依附关系变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政府放松社会控制的原因。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马铃薯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土。到乾隆年间,人口成倍骤
12、增,迫切垦荒增粮,外 来高产作物承担重要角色。乾隆三十年后,马铃薯开始引入西南、西北山区,尤其是陕 南高原(秦巴山地)。20世纪40年代,马铃薯种植在国民党管辖区、日伪占领区和抗日 根据地得到大力发展。随着一系列技术障碍的突破,20世纪中后期马铃薯迅速在全国各 地传播开来,原来种植马铃薯较少的地区如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也开始规划、引种, 扩大种植面积。在西南、西北,战乱导致人口迁移,人口压力增大,粮食需求增加,还 曾专门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和农业促进会,指导进行马铃薯引种、育种、扩种工作; 在陕甘宁边区,通过示范区、展览会、技术资料宣传等方式有力地促进马铃薯的扩种。 随着马铃薯的传播,因地尽
13、而山,亦造成了对占国土近半的山地、高原过度的开发。在 文学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形成了一个文学小说流派山药蛋派。土豆也已成为中国歇后 语的主角。摘编自丁晓蕾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等 材料二马铃薯在欧洲经历了从观赏研究、经蔬菜园圃、到主粮之一的三个种植发展阶段。 16世纪,马铃薯从南美传到欧洲。18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殖民地,欧洲国家两大交战集 团爆发了长达7年的战争,长期的战乱致使各国都遭遇了食物紧缺的严峻考验。在这场 战争中,马铃薯块茎由于深埋地下而躲过了被侵略的劫难,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供养着 普鲁士人度过那些缺衣少食的战乱之年,并在国家恢复重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马铃薯 进驻西方的
14、过程并不顺利,但各国政府因势利导,采取文化格调诱导,动用法律强制手 段,发展技术创新引领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使得马铃薯得以在其统治域内推广种植。 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僮促使马铃薯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20 世纪60年代之后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到品种改良方面,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和 质量不断提高。摘编自王秀丽马铃薯的世界传播及对中国主食产业开发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在我国广泛传播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在中国和西欧广泛种植的相同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作物引进应关注的问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
15、列要求。材料一 现在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曼西哥较早驯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 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 时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被首次作出植物学描述,进行分类 和定名。17世纪传入菲律宾,改良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 亚传入。材料二 从16世纪番茄栽培向外传播到现在,栽培番茄的品种形成了三大系统,意大利 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 和罗马。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 种来自北美或欧洲
16、,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合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番 茄品种。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茄洲际传播的轨迹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茄传播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A; 2. C; 3. D; 4. C; 5. A; 6. B; 7. A; 8. A; 9. A; 10. C; 11. B;12. C; 13. B;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C; 20. C;二.材料题(共3小题)21. (1)租佃土地凭借契约;佃户可以自主起移;主人放宽对佃户的
17、限制。(2)统治阶层的认知;维护统治需要;征收商税的需要。22. (1)影响:促进了人口的增加,缓解了人口压力;改变了中国的种植物结构;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抗战时期的粮食保障;促进了文学的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产量大,易存活,对环境要求不高;人口扩大对粮食的需要;战争期间能够缓解粮食 紧张情况。(3)要适应本国国情;注意改进农作物种植技术;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23. (1)传播轨迹:美洲欧洲亚洲。原因: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使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驯化和改良番茄,其 应用性和适用性加强,其种植范围有了扩大的可能;等等。(2)影响:助推了不同地域物种的交流;有利于品种的改良和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