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接收、受”谈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与“接收、受”谈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探究”与“接受”谈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 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讲解、灌输为主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实施开 放性、探究性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 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实际上,不 同的学习方式各有所长,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与缺陷。课堂教学中要 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为了提高 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集各种学习方式之所长,根据时间、地点、内
2、容的不同有所侧重地展开,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合作等因素凸 显出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为有效,更具高质量,下面就对两种学习 方式的有效整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各司其职,两者不可偏废,探究学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对促发求知 欲、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作用,无疑是明显的。笔者认为,教学中 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 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 还必须看到,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学生都能探索得出,有些数学内容 是约定俗成的,绝不能靠学生去发现,而且也发现不了的,如四则混 合运算顺序,十进制记数法,几
3、何形体的名称,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名 称,约数、倍数、倒数概念等。探索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 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应该 看到,接受学习不等于死记硬背,不能说教师讲解就导致机械学习(这 方面,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改革是有过教训的,奥苏伯尔对 这种简单化的倾向予以过抨击)。笔者认为,只要学生对新内容产生 强烈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又处处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考 虑,促使学生主动地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内因外因均具备,既使 前进的步子小一些,也是有效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指出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
4、”,这是针对过去过分沉溺于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 的情况提出的,绝不意味着反对接受学习。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各有 其功能,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只 有这样才能构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二、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接受式学习比较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探究式学习更多强调的是 学生的自主性。要把“接受”与“探究”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整 合,关键要辩证地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接受式学习 为主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 师要精心设计好讲授的内容、重点及讲授的方式,分清哪些是必须通 过讲授让学生明白的,哪些是可以探究的
5、。如“除法的初步认识”这 一课,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是人为规定的,没有任何探究 的意义,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我们就需要用讲授的方式让学 生明白。讲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借助小动物说一说,或设计童 话情境让算式自我介绍:我是被除数,我是商等。尽可能让学生愉悦 地、主动地接受这一新知识。而对于除法意义的理解,就可以适当引 导学生探究,采用动手分一分的形式,让学生逐步体会与理解。在探 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中,更强调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 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为什么要强调“适时、必要、谨慎、 有效”呢?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 分地自主探究多
6、长时间),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 (“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有时则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 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如就在前不久,听到一位教师 上“倍的认识”,刚开始引入部分的环节非常精彩,接着一个环节是 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一提有关倍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由于 是“倍的认识”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倍的含义并没有非常理解,于是 在课堂上许多学生都处于无助状态,这时,那位教师也发现了这一问 题,但我们只见老师皱眉头,却不见她给予及时的指导。在下课交谈 的时候,她说:“我也很着急,在想要不要先指导一下,但又怕听课 老师说我剥夺了学生独立探究、思考的机会。”就因为这样的指
7、导思 想,那堂课不但拖堂而且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介入过晚 的危害。有时,教师的指导常常根本不必要、不应该,以致剥夺了学 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 感到束手无策。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呢?我认为以下几 个方面是值得在备课时考虑的: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 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 究;(要注意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的影响,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如果放手让他们自主开展 非指导性的探究,弄不好就会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探究过程中 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
8、哪些方面;如何引 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 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 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三、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什么学习方式,学生的差异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实施 探究教学时,老师们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就是部分优秀的探究者往往 控制和把持着局面,他们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的收获是比较大的。而另 一部分后进生,可能只是陪衬,在探究过程中参与的程度很低,思维 并未被激活。有的甚至杂乱地做一些与课题无关的事,对探究的问题 认识不够,或者根本不明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
9、给予弱势群体 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外,有必要用讲授的方式向这些学生传递必 须的基础知识,这也是有效整合的一部分。如小学数学中“商不变的 性质”的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经过一节课的探究,部分 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出这一性质。也许部分学生在听 了同伴的说明与解释后,能基本理解这一性质,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 还是无法理解与接受。这时,教师就有必要用讲授法告诉那些学生“商 不变的性质”的特征,及如何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问题等。通 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点。处理好“相互倾听”和“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接受式学习还是探究式学习,还要看学生喜欢什么
10、学习方 式,需要什么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 师”,更要强调“教师倾听学生”。不仅要会倾听,还要会主动参与, 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接受式为主的学习中,教师要倾听学生 对讲授的内容是否喜欢、是否理解、是否掌握、是否习惯教师的教学 方式。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了解学生的 疑惑,学生的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 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教师讲授些什么,指导些什么。通过倾听学 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关注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 以此来改变教师的讲授方式。在探究式为主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倾 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究
11、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 生的讨论。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 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的变化。如在一堂“动手做数学”的研讨课上, 教师创设了 “阿凡提赶羊”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在周长相等的情 况下,什么样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先借助材料动手操作、比较, 得出了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大于长方 形的面积。但阿凡提把羊圈改为圆形后,羊群还是放不下。这时怎么 办呢,学生们想到借助围墙围羊圈,但围成什么图形面积会更大呢? 学生们又展开探究,最终发现半圆形面积最大,长与宽的比是2: 1 的长方形(较长的靠墙)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把羊圈围成半圆 后,
12、羊终于赶进去了。经过探究得出这两个结论之后,教学目标么已 经完成了。但学生却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一开始是正方形的面积比 长方形大,而借助围墙后是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大呢? ”“是啊! 真会观察与思考。”于是老师马上让学生展开研究与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由于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乏,一度陷入了僵局。此时,教师作为 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说:“我们把墙作为对称轴,画出另一半试一 试。”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顿时感悟到了什么,动手一操作,马上 就发现,半圆是补画后圆的一半,长与宽是2: 1的长方形正好是补 画后正方形的一半,而围成的正方形则是长方形的一半。于是把两次 探究的结果很快地联系起来,完成了对知识更好的构建。正是由于教 师这种及时的参与,学生有了豁然开朗的感受,情感体验异常强烈。 在课后的日记中,将近一半的学生就以这堂数学课作为题材写了文 章,还发表在了各类报刊上,我从文章中充分感受到了学生探究后的 那份喜悦。探究式学习有许多其它学习方式无法替代的优点,但探究式学习 的实施也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有的 放矢地选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